倪元璐字汝玉,出生於1594年,天啟2年進士。曆任庶吉士、編修、南京司業、右中允、右諭德、右庶子、國子祭酒、兵部右侍郎兼侍講學士、戶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甲申國變時自殺殉國。死事最為悲壯,天下公認忠烈。
倪元璐書法靈秀神妙,行草尤極超逸,以雄深高渾見魄力,書風奇偉。與黃道周、王鐸鼎足而立,並稱明末書壇三株樹,又與王鐸、傅山、黃道周、張瑞圖並稱晚明五大家,成為明末書風的代表。
孟兆祥字允吉,出生於1597年,天啟2年進士。曆任吏部稽勳主事、文選員外郎。光祿丞、光祿少卿、左通政、太仆卿、通政使、刑部右侍郎。甲申國變時自殺殉國。
吳麟征字聖生,出生於1600年,天啟2年進士。曆任建昌府推官、興化知府、吏科給事中、刑科給事中、吏科都給事中、太常少卿。甲申國變時自殺殉國。吳麟征廉公有威,僚屬莫敢以私進。
張國維字玉笥,出生於1595年,天啟2年進士。曆任番禺知縣、刑科給事中、右僉都禦史、江南十府巡撫、兵部尚書。清兵入關後,寧死不降,以身殉國。
傅冠字元甫,出生於1595年,天啟2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崇禎時期入閣。清兵攻入,傅冠被出賣。清兵統帥李成棟欲勸降,傅冠義正詞嚴,慷慨赴死。
方逢年字書田,出生於1585年,天啟2年進士,選庶吉士、翰林院編修。崇禎時期入閣。明亡後,抗清被俘殺身成仁。
馮元飆字爾弢,出生於1593年,天啟2年進士。曆任澄海、揭陽知縣、戶部給事中、太常寺少卿、南京太仆寺正卿、通政使、兵部右侍郎、兵部尚書。明亡後抗清。
蔣德璟字中葆,出生於1593年,天啟2年進士,授庶吉士、編修。因不願依附魏忠賢,與文震孟同時遭排斥罷官。崇禎時期入閣。著有《西方問答》《天圓說》《天問略》。
蔣德璟為人秉公持正、薦賢用能、博學強識,以拯百姓為已行,善於理財治兵,對朝廷忠心耿耿,明亡後絕食盡忠。
方嶽貢字四長,出生於1593年,天啟2年進士,任戶部主事。崇禎元年任鬆江知府。崇禎時期入閣。明亡後自殺殉國。方嶽貢以廉謹聞。
衛景瑗字仲玉,出生於1586年,天啟5年進士。曆任河南推官、山西道監察禦史、行人司正、尚寶局丞、大理寺丞、大理寺少卿、右僉都禦史大同巡撫。
崇禎17年,大同城破後,拒不投降,自殺殉國。衛景瑗為官公正廉潔,執法不阿。
侯峒曾字豫瞻,出生於1591年,天啟5年進士。曆任南京兵部武選主事、南京吏部文選司主事、稽勳郎中、江西督學參議、嘉湖參政。
明亡後,侯峒曾率嘉定民眾起義抗清,城破後自殺殉國。侯峒曾為政有聲,剛正不阿,與徐石麒、陳洪謐並稱為南都三清。
袁繼鹹字季通,出生於1593年,天啟5年進士。授行人、禦史、南京行人司副、主客員外郎、山西提學僉事、湖廣參議、右僉都禦史鄖陽巡撫、兵部右侍郎總督江西、湖廣、安慶、應天軍務。
1645年被左夢庚誘入軍中軟禁,投獻八旗邀功。袁繼鹹誓死不降,英勇就義。袁繼鹹的民族氣節為後人敬仰,與文天祥、謝枋得並稱為江右三山。
朱之馮字樂三,出生於1596年,天啟5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員外郎、行人司副、刑部郎中、浙江驛傳僉事、青州參議、右僉都禦史、宣府巡撫。崇禎17年李自成攻陷宣府,朱之馮自殺殉國。
丘瑜,出生於1593年,天啟5年進士,選為庶吉士、檢討,掌修國史。崇禎時期入閣。明亡後自殺殉國。
高倬字枝樓,出生於1595年,天啟5年進士。曆任浙江德清知縣、浙江金華知府、河南道禦史、大理寺寺副、南京太仆寺卿、右僉都禦史操江提督。南明時任工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刑部尚書。南明覆滅時,自殺殉國。
王徵俊字夢卜,出生於1595年,天啟5年進士。曆任韓城知縣、右參政,以憂歸。李自成軍克陽城被俘。士民均言其德,乃獲釋,至家自縊死。
史可法字憲之,出生於1602年,崇禎元年進士。曆任西安府推官、戶部主事、員外郎、郎中、右參議、僉都禦史安慶巡撫、漕運總督、鳳陽巡撫、南京兵部尚書,南明時入閣。
八旗城破揚州後,英勇殉國。史可法為官清廉,堅貞不屈,被稱為民族英雄。
金聲字正希,出生於1589年,崇禎元年進士。曆任翰林院庶吉士、禦史、監軍。因建議破格用人禦敵,未被采納,辭職返鄉。
1645年,抗清被俘,誓死不降,英勇就義。
馮元颺出生於1586年,崇禎元年進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禮部主事、員外郎、蘇鬆兵備參議、福建提學副使、山東鹽運司判官、濟寧兵備事、天津兵備副使、天津巡撫。與弟馮元飆並稱二馮。
陳良謨字士亮,出生於1589年,崇禎4年進士。曆任雲南大理府推官、四川道監察禦史,四川巡按,甲申國變時自殺殉國。
李乾德字雨然,出生於1597年,崇禎4年進士,曆任中書舍人、右僉都禦史鄖陽巡撫、湖廣巡撫,後被俘自殺殉國。
高名衡字平仲,出生於1597年,崇禎4年進士。曆任如皋縣令、興化縣令、雲南道監察禦史、河南巡按、升兵部右侍郎。因病歸裏。清兵攻破沂水城,高名衡與妻張氏自殺。
楊廷麟字伯祥,出生於1600年,崇禎4年進士。曆任兵部職方主事、盧象升軍讚畫,抗清死守贛州,城破後與萬元吉自殺殉國。
劉理順字複禮,出生於1582年,崇禎7年狀元。曆任翰林院修撰、南京司業、右諭德、經筵講官、侍讀、侍講、左春坊左中允。甲申國變時自殺殉國。
劉理順連續9次參加會試落榜,貧病交困,仍礪誌苦學,不作偽詐,不隨流俗,被鄉鄰譏之為迂闊,不通世故。
何騰蛟字雲從,出生於1592年,天啟元年舉人。曆任南陽知縣、淮徐兵備僉事、右僉都禦史湖廣巡撫。南明時任兵部右侍郎,總督湖廣、四川、雲南、貴州、廣西軍務。聯合農民軍,組建起荊湘十三鎮,共同抗清。抗清被俘後,誓不歸順,壯烈殉國。
丘民仰字長白,出生於1595年,萬曆年間舉人,曆任順天府東安縣知縣、保定新城知縣、禦史、河間知府、天津副使、大同汝寧監軍、永平右參政、寧前兵備道、右僉都禦史遼東巡撫,崇禎15年鬆山城陷,邱民與王廷臣、曹變蛟等殉難。
楊文驄字龍友,出生於1597年,萬曆46年舉人。曆任鬆江教諭、青田、永嘉、江寧知縣。抗清被俘,寧死不降,全家三十餘口同時遇難。
陳邦彥字令斌,出生於1603年,天啟元年秀才。 1647年,陳邦彥抗清兵敗被俘到廣州,佟養甲勸降無望,英勇殉國。嶺南三忠之首。
袁樞字伯應,出生於1600年。袁可立之子,八旗攻克南京,絕食憂憤而亡。
中華銀行各地的安保隊攜帶著朱由校的中旨,負責執行征召任務,所有人接到征召後,立即動身快馬加鞭進京。在京的立即到香山書院報到,進行三個月的封閉進修學習。
倪元璐書法靈秀神妙,行草尤極超逸,以雄深高渾見魄力,書風奇偉。與黃道周、王鐸鼎足而立,並稱明末書壇三株樹,又與王鐸、傅山、黃道周、張瑞圖並稱晚明五大家,成為明末書風的代表。
孟兆祥字允吉,出生於1597年,天啟2年進士。曆任吏部稽勳主事、文選員外郎。光祿丞、光祿少卿、左通政、太仆卿、通政使、刑部右侍郎。甲申國變時自殺殉國。
吳麟征字聖生,出生於1600年,天啟2年進士。曆任建昌府推官、興化知府、吏科給事中、刑科給事中、吏科都給事中、太常少卿。甲申國變時自殺殉國。吳麟征廉公有威,僚屬莫敢以私進。
張國維字玉笥,出生於1595年,天啟2年進士。曆任番禺知縣、刑科給事中、右僉都禦史、江南十府巡撫、兵部尚書。清兵入關後,寧死不降,以身殉國。
傅冠字元甫,出生於1595年,天啟2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崇禎時期入閣。清兵攻入,傅冠被出賣。清兵統帥李成棟欲勸降,傅冠義正詞嚴,慷慨赴死。
方逢年字書田,出生於1585年,天啟2年進士,選庶吉士、翰林院編修。崇禎時期入閣。明亡後,抗清被俘殺身成仁。
馮元飆字爾弢,出生於1593年,天啟2年進士。曆任澄海、揭陽知縣、戶部給事中、太常寺少卿、南京太仆寺正卿、通政使、兵部右侍郎、兵部尚書。明亡後抗清。
蔣德璟字中葆,出生於1593年,天啟2年進士,授庶吉士、編修。因不願依附魏忠賢,與文震孟同時遭排斥罷官。崇禎時期入閣。著有《西方問答》《天圓說》《天問略》。
蔣德璟為人秉公持正、薦賢用能、博學強識,以拯百姓為已行,善於理財治兵,對朝廷忠心耿耿,明亡後絕食盡忠。
方嶽貢字四長,出生於1593年,天啟2年進士,任戶部主事。崇禎元年任鬆江知府。崇禎時期入閣。明亡後自殺殉國。方嶽貢以廉謹聞。
衛景瑗字仲玉,出生於1586年,天啟5年進士。曆任河南推官、山西道監察禦史、行人司正、尚寶局丞、大理寺丞、大理寺少卿、右僉都禦史大同巡撫。
崇禎17年,大同城破後,拒不投降,自殺殉國。衛景瑗為官公正廉潔,執法不阿。
侯峒曾字豫瞻,出生於1591年,天啟5年進士。曆任南京兵部武選主事、南京吏部文選司主事、稽勳郎中、江西督學參議、嘉湖參政。
明亡後,侯峒曾率嘉定民眾起義抗清,城破後自殺殉國。侯峒曾為政有聲,剛正不阿,與徐石麒、陳洪謐並稱為南都三清。
袁繼鹹字季通,出生於1593年,天啟5年進士。授行人、禦史、南京行人司副、主客員外郎、山西提學僉事、湖廣參議、右僉都禦史鄖陽巡撫、兵部右侍郎總督江西、湖廣、安慶、應天軍務。
1645年被左夢庚誘入軍中軟禁,投獻八旗邀功。袁繼鹹誓死不降,英勇就義。袁繼鹹的民族氣節為後人敬仰,與文天祥、謝枋得並稱為江右三山。
朱之馮字樂三,出生於1596年,天啟5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員外郎、行人司副、刑部郎中、浙江驛傳僉事、青州參議、右僉都禦史、宣府巡撫。崇禎17年李自成攻陷宣府,朱之馮自殺殉國。
丘瑜,出生於1593年,天啟5年進士,選為庶吉士、檢討,掌修國史。崇禎時期入閣。明亡後自殺殉國。
高倬字枝樓,出生於1595年,天啟5年進士。曆任浙江德清知縣、浙江金華知府、河南道禦史、大理寺寺副、南京太仆寺卿、右僉都禦史操江提督。南明時任工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刑部尚書。南明覆滅時,自殺殉國。
王徵俊字夢卜,出生於1595年,天啟5年進士。曆任韓城知縣、右參政,以憂歸。李自成軍克陽城被俘。士民均言其德,乃獲釋,至家自縊死。
史可法字憲之,出生於1602年,崇禎元年進士。曆任西安府推官、戶部主事、員外郎、郎中、右參議、僉都禦史安慶巡撫、漕運總督、鳳陽巡撫、南京兵部尚書,南明時入閣。
八旗城破揚州後,英勇殉國。史可法為官清廉,堅貞不屈,被稱為民族英雄。
金聲字正希,出生於1589年,崇禎元年進士。曆任翰林院庶吉士、禦史、監軍。因建議破格用人禦敵,未被采納,辭職返鄉。
1645年,抗清被俘,誓死不降,英勇就義。
馮元颺出生於1586年,崇禎元年進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禮部主事、員外郎、蘇鬆兵備參議、福建提學副使、山東鹽運司判官、濟寧兵備事、天津兵備副使、天津巡撫。與弟馮元飆並稱二馮。
陳良謨字士亮,出生於1589年,崇禎4年進士。曆任雲南大理府推官、四川道監察禦史,四川巡按,甲申國變時自殺殉國。
李乾德字雨然,出生於1597年,崇禎4年進士,曆任中書舍人、右僉都禦史鄖陽巡撫、湖廣巡撫,後被俘自殺殉國。
高名衡字平仲,出生於1597年,崇禎4年進士。曆任如皋縣令、興化縣令、雲南道監察禦史、河南巡按、升兵部右侍郎。因病歸裏。清兵攻破沂水城,高名衡與妻張氏自殺。
楊廷麟字伯祥,出生於1600年,崇禎4年進士。曆任兵部職方主事、盧象升軍讚畫,抗清死守贛州,城破後與萬元吉自殺殉國。
劉理順字複禮,出生於1582年,崇禎7年狀元。曆任翰林院修撰、南京司業、右諭德、經筵講官、侍讀、侍講、左春坊左中允。甲申國變時自殺殉國。
劉理順連續9次參加會試落榜,貧病交困,仍礪誌苦學,不作偽詐,不隨流俗,被鄉鄰譏之為迂闊,不通世故。
何騰蛟字雲從,出生於1592年,天啟元年舉人。曆任南陽知縣、淮徐兵備僉事、右僉都禦史湖廣巡撫。南明時任兵部右侍郎,總督湖廣、四川、雲南、貴州、廣西軍務。聯合農民軍,組建起荊湘十三鎮,共同抗清。抗清被俘後,誓不歸順,壯烈殉國。
丘民仰字長白,出生於1595年,萬曆年間舉人,曆任順天府東安縣知縣、保定新城知縣、禦史、河間知府、天津副使、大同汝寧監軍、永平右參政、寧前兵備道、右僉都禦史遼東巡撫,崇禎15年鬆山城陷,邱民與王廷臣、曹變蛟等殉難。
楊文驄字龍友,出生於1597年,萬曆46年舉人。曆任鬆江教諭、青田、永嘉、江寧知縣。抗清被俘,寧死不降,全家三十餘口同時遇難。
陳邦彥字令斌,出生於1603年,天啟元年秀才。 1647年,陳邦彥抗清兵敗被俘到廣州,佟養甲勸降無望,英勇殉國。嶺南三忠之首。
袁樞字伯應,出生於1600年。袁可立之子,八旗攻克南京,絕食憂憤而亡。
中華銀行各地的安保隊攜帶著朱由校的中旨,負責執行征召任務,所有人接到征召後,立即動身快馬加鞭進京。在京的立即到香山書院報到,進行三個月的封閉進修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