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工業園區暫時未開發建設的土地,規劃為農業園區,由農學研究部牽頭推廣種植高產農作物和經濟作物。
農業園區上等田地種植水稻、小麥,保證糧食安全。
水稻種植中稻,中稻一般5月底前播種,9月底前收獲。小麥種植冬小麥,冬小麥一般在9至10月播種,次年的5至7月收獲。
上等田地全麵實施水稻、小麥交替種植,實現一年雙收的目標,糧食產量翻倍。中下等田地全麵推廣種植番薯、玉米、土豆、南瓜、辣椒、甘蔗等經濟作物。
另外大力發展養殖業,規模化的養殖豬、羊、牛、馬、雞、鴨、鵝、魚,滿足老百姓的肉食需求。
農業園區按照現代農場管理模式,優先招收當地的農民,當地的農民不足的,在順天府地區大量聘用無地失地農民。
青壯農民月工資1兩銀子起步,年收入約人民幣9000元。有特殊農技的農民,根據級別增加。水平越高,待遇越高,以此帶動大明的農業種植水平發展。
農業園區全麵提高農民的收入,讓農民旱澇保收、衣食無憂。老弱婦孺也都安置輕鬆的力所能及的工作,不僅不用再承擔重體力勞動,還能獲取不菲的收入。
西岸重工業園區規劃鋼鐵廠、焦化廠、化工廠、機械廠、馬車廠、水泥廠、玻璃廠、陶瓷廠等大型重工企業。首鋼即將在這裏提前300年誕生。
東岸輕工業園區規劃為紡織服裝、皮具箱包、五金家具、日用百貨、食品等輕工企業生產區。
輕工業園區統一規劃修建標準工業廠房、用於出租。凡是入駐的生產廠家,園區不僅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務,還提供24小時的安保服務。
前期僅象征性的收取租金及管理費用,築巢引鳳。吸引京城以及順天府乃至北直隸地區的廠家入駐生產,形成規模效應,全麵推動大明的輕工業發展、經濟發展,增加就業。
永定河沿岸的土地大多為皇室、勳貴、高官們的莊田。
明朝皇室直接經營的莊田稱為皇莊。皇莊主要分布在北直隸的八府,尤以順天、保定、河間最多。明代皇莊除皇帝莊田外,還有皇太後、皇太子莊田。
皇帝的莊田由皇帝委派太監經營,收入的租子,由管莊太監掌管,由宮廷自行支配。皇太後的莊田稱宮莊,又名仁壽、清寧、未央三宮莊田,每年所收租子由皇太後自行支配。皇太子莊田又稱東宮莊田。
皇莊內部的管理人員大多由宮廷直接委派管莊太監管理,另有官校、莊頭、家人等數十人。管莊太監倚仗權勢,對農民進行殘酷剝削,致使民怨沸騰。
皇莊所占土地數量相當多,明末時達到800萬畝左右,成為皇帝私人最大的收入來源。皇帝成為最大的地主,引起貴族、官僚紛紛效仿,間接導致土地兼並。
因為太祖朱元璋對皇室的特殊政策,導致國家花費大量資源贍養皇族,當皇族人口達到幾十萬時,土地就成為補償皇族的最好資源。皇室土地的需求越來越大,僅福王就賞賜了幾百萬頃土地,進一步加劇土地兼並。
藩王、宦官、勳戚又采取不同名目將官田和民田,變成自己的私田,除了皇室勳貴之外,官僚地主也瘋狂地兼並土地。
皇莊和藩王、勳戚、中官莊田的擴大,以及官僚地主、一般地主的大肆兼並土地,使明初土地占有比較分散的情況逐漸消失,土地兼並成為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社會矛盾因而激化起來。
自太祖朱元璋開始,朝廷對士紳賦稅的優免幅度越來越大,以至於到崇禎年間,舉人和官員,及其家人們,包括奴仆都不用納稅不用服徭役,不繳納田賦。朝廷定下的賦稅和徭役都由百姓獨擔,造成貧富日益分化。
為了應對農民軍和女真,萬曆46年在賦稅中增加遼餉,後又增加剿餉、練餉,朝廷雖然增加不多,但地方各級官員貪汙腐敗,借此名義,新增名目,增加賦稅,中飽私囊。
最後逼得無數農民破產,為了躲避賦稅、徭役,許多農民被迫賣了土地,給地主當佃戶,或將自己的田地投獻給有功名的士紳,稱為投獻為奴,以此逃脫沉重的賦稅。
經過投獻之後,變身為奴仆的農民,種的地還是自己家原來的地,隻是那些地名義上屬於士紳的了,這樣農民既有地種,又不用向國家交稅,隻需要向士紳繳納租子就行。而這些不用交稅的士紳為了多收土地多賺錢,收的租子要比國家收取的賦稅少很多,以此吸引更多人的投獻。
在這種情況下,大量土地向官僚士紳階級聚集,賦田地數量大減。
土地兼並不僅造成大明財政崩潰,還造成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淪為佃戶、奴仆,成為流民、饑民,社會矛盾進一步加深,這是導致大明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朱由校安排王昇成立中華地產,全麵負責永定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第一步工作,進行征地拆遷。
朱由校現在養著上百萬人,每月固定支出約120萬兩左右。雖然又收到了900萬兩銀子的誠意金,但現在可不能把銀子用於購買土地,而且是這麽多的土地。
這個時候購買土地,猶如1949年到農村買地一樣。等到朱由校登基後,土地兼並問題是必須要解決的,說不定就會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
朱由校決定以平均每年每畝2兩銀子的價格進行租用,取得使用權。土地租用後,土地所有者不得限製土地用途,無論耕種、建設不得幹涉,原耕種的佃戶或自有土地耕種的農民由工業園區安置工作。
租用期限50年,租金每年支付一次。土地擁有者什麽都不用幹,淨收入已經達到上等田地的產量。如此優厚的條件,土地所有者趨之若鶩,生怕租不出去。征地拆遷工作全麵啟動。
征地拆遷的同時,地圖勘測研究部開啟永定工業園區的測繪工作。建築研究部開始進行規劃設計。
征地拆遷工作沒有開展多久,就遇見問題,永定河工業園區的一半以上土地均為萬曆皇帝、王皇後和皇太子朱常洛的莊田。租用這些土地問題不大,但朱由校肯定得親自迴宮向三人如實稟報一番,這是態度問題,否則一旦被鄭貴妃西李利用可就麻煩。
朱常洛約有5000畝莊田。梃擊案後,萬曆皇帝為安撫朱常洛,將這些莊田特別賞賜給朱常洛。王安接管莊田剛剛1年,有了這些莊田的收入,慈慶宮的日子才寬鬆了一些。
萬曆44年11月25。
王安冒著寒風來到香山書院。
“校哥兒,您這香山書院看樣子都建的差不多了吧,多久喬遷啦?到時候可別忘了老奴,老奴一定要來朝賀朝賀。”
“這可是校哥兒白手起家奮鬥出來的,太子爺有如此出息的兒子,心裏肯定很高興,說不定,太子爺也要來咧。您花費這麽多銀子把這香山到京城的道路也修好了,現在往來可是方便得緊。”
“哈哈,多謝老王誇獎。校兒還真沒有想喬遷得事咧,到時候,隨便選個好點得日子,悄悄搬了就是,老王的心意校兒心領咯。”
“那可不行,您必須通知老奴。您不通知,老奴也有辦法得知,到時候老奴自個來。”王安一不留神露了馬腳,md,王安在朱由校身邊也安排了人啦。估計是來青軒的太監或東廠番子吧。
“哈哈,老王客氣啦。到時候再說吧。”朱由校打著哈哈轉移了話題,“老王,我聽說,永定河岸邊有一片莊田是咱父皇的,是您在打理吧。”
“嗬嗬,校哥兒,是老奴在打理,去年才分給咱慈慶宮。”王安早已經知曉永定工業園區正在租用土地的事,但也不說。永定工業園區明麵上的老板是王昇,可這背後的老板大家心知肚明。
“哈哈,老王您知道永定工業園區正在租用土地的事吧。”
“知道,都已經找皇莊的官莊太監談了,已經匯報到我這兒咯。”
農業園區上等田地種植水稻、小麥,保證糧食安全。
水稻種植中稻,中稻一般5月底前播種,9月底前收獲。小麥種植冬小麥,冬小麥一般在9至10月播種,次年的5至7月收獲。
上等田地全麵實施水稻、小麥交替種植,實現一年雙收的目標,糧食產量翻倍。中下等田地全麵推廣種植番薯、玉米、土豆、南瓜、辣椒、甘蔗等經濟作物。
另外大力發展養殖業,規模化的養殖豬、羊、牛、馬、雞、鴨、鵝、魚,滿足老百姓的肉食需求。
農業園區按照現代農場管理模式,優先招收當地的農民,當地的農民不足的,在順天府地區大量聘用無地失地農民。
青壯農民月工資1兩銀子起步,年收入約人民幣9000元。有特殊農技的農民,根據級別增加。水平越高,待遇越高,以此帶動大明的農業種植水平發展。
農業園區全麵提高農民的收入,讓農民旱澇保收、衣食無憂。老弱婦孺也都安置輕鬆的力所能及的工作,不僅不用再承擔重體力勞動,還能獲取不菲的收入。
西岸重工業園區規劃鋼鐵廠、焦化廠、化工廠、機械廠、馬車廠、水泥廠、玻璃廠、陶瓷廠等大型重工企業。首鋼即將在這裏提前300年誕生。
東岸輕工業園區規劃為紡織服裝、皮具箱包、五金家具、日用百貨、食品等輕工企業生產區。
輕工業園區統一規劃修建標準工業廠房、用於出租。凡是入駐的生產廠家,園區不僅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務,還提供24小時的安保服務。
前期僅象征性的收取租金及管理費用,築巢引鳳。吸引京城以及順天府乃至北直隸地區的廠家入駐生產,形成規模效應,全麵推動大明的輕工業發展、經濟發展,增加就業。
永定河沿岸的土地大多為皇室、勳貴、高官們的莊田。
明朝皇室直接經營的莊田稱為皇莊。皇莊主要分布在北直隸的八府,尤以順天、保定、河間最多。明代皇莊除皇帝莊田外,還有皇太後、皇太子莊田。
皇帝的莊田由皇帝委派太監經營,收入的租子,由管莊太監掌管,由宮廷自行支配。皇太後的莊田稱宮莊,又名仁壽、清寧、未央三宮莊田,每年所收租子由皇太後自行支配。皇太子莊田又稱東宮莊田。
皇莊內部的管理人員大多由宮廷直接委派管莊太監管理,另有官校、莊頭、家人等數十人。管莊太監倚仗權勢,對農民進行殘酷剝削,致使民怨沸騰。
皇莊所占土地數量相當多,明末時達到800萬畝左右,成為皇帝私人最大的收入來源。皇帝成為最大的地主,引起貴族、官僚紛紛效仿,間接導致土地兼並。
因為太祖朱元璋對皇室的特殊政策,導致國家花費大量資源贍養皇族,當皇族人口達到幾十萬時,土地就成為補償皇族的最好資源。皇室土地的需求越來越大,僅福王就賞賜了幾百萬頃土地,進一步加劇土地兼並。
藩王、宦官、勳戚又采取不同名目將官田和民田,變成自己的私田,除了皇室勳貴之外,官僚地主也瘋狂地兼並土地。
皇莊和藩王、勳戚、中官莊田的擴大,以及官僚地主、一般地主的大肆兼並土地,使明初土地占有比較分散的情況逐漸消失,土地兼並成為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社會矛盾因而激化起來。
自太祖朱元璋開始,朝廷對士紳賦稅的優免幅度越來越大,以至於到崇禎年間,舉人和官員,及其家人們,包括奴仆都不用納稅不用服徭役,不繳納田賦。朝廷定下的賦稅和徭役都由百姓獨擔,造成貧富日益分化。
為了應對農民軍和女真,萬曆46年在賦稅中增加遼餉,後又增加剿餉、練餉,朝廷雖然增加不多,但地方各級官員貪汙腐敗,借此名義,新增名目,增加賦稅,中飽私囊。
最後逼得無數農民破產,為了躲避賦稅、徭役,許多農民被迫賣了土地,給地主當佃戶,或將自己的田地投獻給有功名的士紳,稱為投獻為奴,以此逃脫沉重的賦稅。
經過投獻之後,變身為奴仆的農民,種的地還是自己家原來的地,隻是那些地名義上屬於士紳的了,這樣農民既有地種,又不用向國家交稅,隻需要向士紳繳納租子就行。而這些不用交稅的士紳為了多收土地多賺錢,收的租子要比國家收取的賦稅少很多,以此吸引更多人的投獻。
在這種情況下,大量土地向官僚士紳階級聚集,賦田地數量大減。
土地兼並不僅造成大明財政崩潰,還造成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淪為佃戶、奴仆,成為流民、饑民,社會矛盾進一步加深,這是導致大明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朱由校安排王昇成立中華地產,全麵負責永定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第一步工作,進行征地拆遷。
朱由校現在養著上百萬人,每月固定支出約120萬兩左右。雖然又收到了900萬兩銀子的誠意金,但現在可不能把銀子用於購買土地,而且是這麽多的土地。
這個時候購買土地,猶如1949年到農村買地一樣。等到朱由校登基後,土地兼並問題是必須要解決的,說不定就會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
朱由校決定以平均每年每畝2兩銀子的價格進行租用,取得使用權。土地租用後,土地所有者不得限製土地用途,無論耕種、建設不得幹涉,原耕種的佃戶或自有土地耕種的農民由工業園區安置工作。
租用期限50年,租金每年支付一次。土地擁有者什麽都不用幹,淨收入已經達到上等田地的產量。如此優厚的條件,土地所有者趨之若鶩,生怕租不出去。征地拆遷工作全麵啟動。
征地拆遷的同時,地圖勘測研究部開啟永定工業園區的測繪工作。建築研究部開始進行規劃設計。
征地拆遷工作沒有開展多久,就遇見問題,永定河工業園區的一半以上土地均為萬曆皇帝、王皇後和皇太子朱常洛的莊田。租用這些土地問題不大,但朱由校肯定得親自迴宮向三人如實稟報一番,這是態度問題,否則一旦被鄭貴妃西李利用可就麻煩。
朱常洛約有5000畝莊田。梃擊案後,萬曆皇帝為安撫朱常洛,將這些莊田特別賞賜給朱常洛。王安接管莊田剛剛1年,有了這些莊田的收入,慈慶宮的日子才寬鬆了一些。
萬曆44年11月25。
王安冒著寒風來到香山書院。
“校哥兒,您這香山書院看樣子都建的差不多了吧,多久喬遷啦?到時候可別忘了老奴,老奴一定要來朝賀朝賀。”
“這可是校哥兒白手起家奮鬥出來的,太子爺有如此出息的兒子,心裏肯定很高興,說不定,太子爺也要來咧。您花費這麽多銀子把這香山到京城的道路也修好了,現在往來可是方便得緊。”
“哈哈,多謝老王誇獎。校兒還真沒有想喬遷得事咧,到時候,隨便選個好點得日子,悄悄搬了就是,老王的心意校兒心領咯。”
“那可不行,您必須通知老奴。您不通知,老奴也有辦法得知,到時候老奴自個來。”王安一不留神露了馬腳,md,王安在朱由校身邊也安排了人啦。估計是來青軒的太監或東廠番子吧。
“哈哈,老王客氣啦。到時候再說吧。”朱由校打著哈哈轉移了話題,“老王,我聽說,永定河岸邊有一片莊田是咱父皇的,是您在打理吧。”
“嗬嗬,校哥兒,是老奴在打理,去年才分給咱慈慶宮。”王安早已經知曉永定工業園區正在租用土地的事,但也不說。永定工業園區明麵上的老板是王昇,可這背後的老板大家心知肚明。
“哈哈,老王您知道永定工業園區正在租用土地的事吧。”
“知道,都已經找皇莊的官莊太監談了,已經匯報到我這兒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