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地區屬於順天府昌平州管轄,門頭溝地區屬於順天府宛平縣管轄。


    昌平州為大明的京畿重鎮,下轄懷柔、密雲、順義三縣。


    昌平州礦產資源豐富,擁有鐵、銅、鉛、鋅、錫、釩、鈦、錳、鉬、金、銀、黃鐵礦、磷礦、石灰石、花崗石、大理石、漢白玉、白雲石、石英石、石棉、硫黃、粘土等各種礦產。


    宛平縣相當於順天府的政治經濟中心,縣衙設置在北京城內鼓樓附近。


    盧溝橋東岸的宛平城建於崇禎10年,它的形製結構初建時與普通縣城不同,城的內部無一般縣城的大街、小巷、市場、鍾鼓樓等設施。


    全城隻有東西兩門,並都有甕城及城樓,整個城牆比較厚實、堅固,主要是有利於屯兵防衛京師。建成時並不叫宛平,稱拱極城,滿清時期改名拱北城。


    門頭溝地區享有“活的地質教科書”之稱,堪稱“天然的地質博物館”。


    門頭溝地區蘊藏著大量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銅、鋁、鋅、錫、金、銀、石灰石、花崗石、大理石、漢白玉、白雲石、石英石、矽石、耐水粘土、石棉、硫黃等。


    其中煤炭儲量最大,是中國五大無煙煤產地之一。稱得上是“烏金遍地下、百寶滿山川”。曆史上,門頭溝地區盛產的煤炭、石灰石等礦產,對北京城的發展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門頭溝地區的鐵礦石分布在清水河流域齊家莊、清水、青白口、下馬嶺、碣石、大村等地。有赤鐵礦、磁鐵礦、褐鐵礦床,有的伴生銅、鋅、鋁等礦物。古代時就有小量開采。


    要大力推動大明的科技、經濟發展,昌平州和門頭溝地區的礦產必須進行全麵的開采利用,並源源不斷的運輸到香山書院,道路交通必須先行。


    建築研究部與地圖勘測研究部以及各部門全麵配合,在昌平州和門頭溝地區勘探礦產,與當地村民和礦產擁有者簽訂開采收購協議,指導開采,提供開采設備,全麵推動礦產開采水平。


    香山書院工地在五萬固定民工的辛苦勞作下,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場平土石方工程、市政道路工程、香山農民新村還房工程一天一個樣。


    香山書院六條主幹道道路按照碎石公路標準施工,碎石公路完工通行後,經過一段時間通行碾壓和自然沉降,再陸續實施水泥路麵硬化施工。


    “王富貴。”香山書院開工沒兩天,朱由校叫來王富貴。


    “草民在。”


    “現在天氣這麽熱,你們把工作時間調整一下,盡量夜間施工,中午和下午休息,防止工人們中暑。”朱由校吩咐道。


    “草民代他們謝謝殿下的關心,隻是有個特殊情況,無法全部執行。”王富貴猶豫道。


    “什麽情況?”


    “這些人大部分都有雀蒙眼,晚上看不見。”


    “什麽?雀蒙眼?晚上看不見?你是說夜盲症吧?”朱由校詢問道。


    “夜盲症是啥?”王富貴有點懵。


    “夜盲症俗稱雀蒙眼,是在暗環境或夜晚視力很差,或完全看不見東西,該症狀一般都是由於缺乏維生素a或營養不良導致的。”朱由校想了想解釋道。


    “預防夜盲症並不難,多吃一些含有維生素a的食品即可,比如雞蛋、動物肝髒這些,隻不過他們的家庭條件不允許,都是因為窮引起的。”


    “啥a?”王富貴更懵。


    “這樣吧,我這裏有個偏方可以治療夜盲症,我寫給你,你安排後勤部熬製後給這些人服用,試試看。”


    “殿下,您真厲害,還會治病?”王富貴一臉諂媚。


    “穀精草三錢、青葙子三錢,用水煎服,一日一劑,服用七天,用藥期間忌辛辣食物。”朱由校懶得理他的馬屁,邊寫邊說道。


    “草民代他們謝謝殿下,草民立馬安排人落實。”王富貴接過偏方,雖然認不全上麵的字,但還是像寶貝一樣的仔細看了看。


    “老王,你現在管理這麽大一攤子,以後一定抽時間多讀書多識字。”


    “嗬嗬,謹遵殿下吩咐。”


    “這個偏方如果有效果,就全麵對外公開宣傳,造福所有夜盲症患者。”


    “好咧。”


    治療夜盲症的偏方效果非常好,患者服用七天後夜盲症全部消失,治療夜盲症的偏方得以全麵推廣宣傳。


    夜盲症患者對朱由校感恩戴德,一傳十十傳百,朱由校無意中得到了一個神醫的稱號,居然有人慕名前來讓朱由校看病,讓朱由校一陣汗顏。


    神醫的名號讓朱由校哭笑不得。


    經曆此事,麵對密集的民工大軍和大量無所事事的孩子,建立醫療、教育隊伍,提供基本醫療保障、防止瘟疫發生、讓孩子們早日上學勢在必行。


    崇禎年間,中國北方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鼠疫,史稱明末大鼠疫。


    明代中期以後,中國進入了一個空前少雨的年代,出現全國性的大旱災。萬曆46年,廣東下起了大雪,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小冰河時期。從這時開始中國遭到了持續幹旱和低溫的侵襲。


    萬曆、崇禎年間,旱災變得越來越頻繁,大旱之年的比率也在增加。到崇禎11年,漕河幹涸。崇禎13年,黃河幹涸,而長江和淮河竟然全部封凍。


    崇禎6年明末大鼠疫首先在山西爆發。


    崇禎10年至14年,華北地區連續4年大旱。


    常年幹旱食物減少,老鼠們身體虛弱,免疫力下降,大量的老鼠攜帶鼠疫菌。幹旱缺水又導致鼠疫菌以更快的速度繁殖。旱災肆虐,逃荒保命的不隻是難民,老鼠也到處尋找食物。


    崇禎14年夏天,中國內地突然出現大量的老鼠互相咬著對方的尾巴成群結隊渡過江河險阻,進入安徽、河南、河北等省。


    大量的老鼠進入人類的居住地,老鼠身上的跳蚤將鼠疫菌病毒傳染給難民,饑荒中慌不擇食的難民開始偷吃老鼠藏在洞裏的食物,吃大量死在路邊的老鼠,橫掃全國的鼠疫開始醞釀。


    難民的遷徙流動又將病毒傳染到更大的地域。華北地區作為明末農民戰爭後期的主戰場,天災人禍並至,明末大鼠疫開始大爆發。


    崇禎13年,大鼠疫傳染至順德府、河間府和大名府,死亡比率非常高。


    崇禎14年,疫情進一步發展,大鼠疫傳染至北京。


    崇禎15年,天津開始爆發大鼠疫,早上染病晚上死亡,每日不下數百人。


    崇禎16年,京畿地區疫情大爆發。北京死亡人數保守估計約40萬,約占京城人口的30%。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無人收斂。北京元氣大傷。


    到崇禎16年的冬季,大雪紛揚,北京的老鼠差不多死光了,人口也死的差不多了,人口密度大幅度下降,北京的鼠疫才逐步得到扭轉。


    大疫過後,京師三大營僅餘5萬多人。僥幸存活下來的士兵們“衣裝狼狽,等於乞丐”。士兵們極其虛弱,鞭子抽打都無濟於事。


    京師三大營3萬匹戰馬,僅有1千匹可以騎乘,徹底失去野戰能力。加之軍隊腐敗嚴重,軍心本就渙散,經此大疫,更是潰不成軍。


    當李自成攻進北京時,北京成為一座“人鬼錯雜,日暮人不敢行”的死城。經過了2天不算激烈的戰鬥,李自成大軍就攻陷了這座陰氣森森的“鬼城”。


    43天後,女真聯合吳三桂大敗李自成。李自成失敗的原因一直是個曆史之謎。有的說他敗於不得人心,有的說他敗於驕傲自滿,有的說他敗於腐敗,也有人指出,李自成的百萬大軍亡於鼠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爾東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爾東大王並收藏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