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部長,您籌備一下,農學研究部養殖場擴大規模,招募一批育馬馴馬養馬的高手,準備飼養選育幾百匹種馬。土地不夠就再買。”朱由校將徐驥和王昇叫到辦公室。
“殿下,草民立即著手準備。不知種馬何時能夠到達?”徐驥一點不含糊。
“這就要問王老板咯。”朱由校看向王昇,王昇此時一臉懵逼。
“王老板,最近跑一趟張家口,購買一批優質的蒙古戰馬。這批馬可是要作為種馬用的,價錢無所謂,品種一定要好。您可能不識貨。在京城招募幾個相馬的高手跟您一起去。順便了解一下張家口互市各方麵的行情。”
“好咧,我迴去後立即辦。校哥兒,您這是又找到賺銀子的門路了?”王昇樂嗬嗬的問道。
“不要瞎打聽,按照本宮的意思辦就行了。”朱由校嚴肅的敲打著王昇,這個舅舅有點小錢了,還有外人在,就越來越隨意了。
“好咧,保證完成任務。”王昇見朱由校表情不對,立即正經起來。
“這購買蒙古種馬的事,以後作為常例,陸續購買,多多益善。可在張家口扶持一家懂馬的商行,專門負責此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另外,發動您認識的那些大老板,想辦法搞一批阿拉伯馬和汗血寶馬迴來,也是作為種馬用。”朱由校繼續吩咐道。
“好咧。”
“徐部長、王老板,對於購買飼養種馬的事情,您們兩個多商量。”
“好咧。”徐驥和王昇異口同聲的迴答道。
“徐部長,農學研究部養殖場再招募一批馴鴿好手,籌建信鴿養殖訓練基地。然後再複製到南京和其它十三省的省城,第一步實現北京與南京和各省城的信鴿通信。”
“草民立即著手辦理。”徐驥迴答很幹脆。
大明幅員遼闊,通訊非常不便。八百裏加急,每處驛站換人換馬,快馬加鞭每日最多可行進300公裏左右,還不能考慮天氣因素。使用信鴿,一般的信鴿每日可飛行約700公裏。
中國隋唐時期就有了信鴿。唐代的信鴿除了用來與親友通信外,還用於軍事通訊。明末清初,廣東佛山的放鴿會規模盛大,是世界信鴿史上劃時代的大事。
鴿子的目的地就是它出生時候的家,人類利用它歸家的特性,讓它起到帶信的功能。不管走多遠,鴿子隻要是獲得了自由,它第一時間都會飛迴它的家。
鴿子的喙部帶有細小的磁鐵粒子,它可以與地磁場產生感應,從而幫助它辨別方向。一隻訓練有素的信鴿,有強壯的胸肌,以及高超的飛行技術,即便是距離幾千裏都能準確無誤地飛迴它的家,將信送到。
一籠子的信鴿,從開始訓練到成為合格的軍用信鴿,能夠執行上千公裏的長距離通信任務,大約需要半年時間。但訓練過程中十之八九都會折損掉,訓練信鴿的成本比訓練一隊士兵都要多。
為滿足發展布局,無論花費多大,軍用信鴿也必須在全國各省訓練出來。
為配合軍用信鴿,朱由校安排王承恩成立通訊部,從學生中抽調部分表現優秀的學生,學習密碼書寫法,培養出一支通訊隊伍。
“殿下,那個香料和煙草的事情給您匯報一下。”徐驥見朱由校沒有其它事情吩咐,立即搶了話題。朱由校點了點頭。
“經過農學研究部調查研究,除了胡椒、丁香、孜然、木香、紫蔻這些香料在大明沒有種植,其它香料在大明都有種植。經過優選的煙草、龍眼葡萄和野生啤酒花,已經在試驗田種植培育。”
“好,辦得不錯。需要銀子立即找財務部。”朱由校最近忙於皇普學堂,居然把香料、煙草、葡萄和啤酒花的事情搞忘了。
“謝謝殿下支持,有殿下支持,必定事半功倍。”徐驥很是興奮,研究了大半年終於得到朱由校肯定。
“校哥兒,胡椒、丁香、孜然、木香、紫蔻這些香料,已經聯係好了長期往來南洋的商人,今年之內肯定能夠引進到大明。”
“好,你具體和徐部長對接,一旦引進到大明,立即找適宜栽種的地方進行引種移植。”
“哦,對了,校哥兒,四川、山西、陝西幾個地方的酒坊已經考察清楚了,這是詳細的情況說明,您過目。您看接下來是不是進行收購重組?”王昇遞過幾張寫得密密麻麻的紙給朱由校。
朱由校快速掃了一遍,“既然考察清楚了,就開始收購重組,需要銀子就找財務部。”
“好咧。”徐驥和王昇毫不猶豫的執行。
萬曆44年5月初1。
五月的天,大地似乎甩掉了累贅,脫掉了厚重,煥發著青春,散發著活力,張揚著奔放,呈現著繽紛。
五月的天,風兒早就改變了性情,改變了方向,緩緩地含情地輕撫身邊小孩的臉,輕輕地柔柔地喚醒冬天裏貪睡的青蛙。
長城腳下一處不大的小鎮,縱橫兩條街店鋪林立,行人如織,熱鬧異常。若不是抬頭可見威武的長城,讓人恍惚感覺置身在中原某地繁華的集市中。
店鋪裏麵的商品琳琅滿目,鐵鍋、精鹽、茶葉、絲綢、中藥草本牙膏、肥皂香皂、草本植物洗發水、麻將、積木等應有盡有。
路邊空地上,一群群彪悍的蒙古大漢,正在兜售著草原上的馬匹、牛羊、奶酪、皮貨,其中還有遼東的老參。
一名青年男子身穿一件深墨色棉質短袖衫、上麵繡有幾朵白色菊花,一條淡灰色麻質長褲,整體造型顯得十分樸素。
青年男子與兩名老者不時端詳著路邊的馬匹,交頭接耳。而青年男子後麵則跟著十幾號精壯漢子,一看便知是保鏢護衛之類。
“老板,你這馬怎麽賣?”青年男子看見一匹銀鬃馬,很是醒目。
一名強壯的漢子頭戴類似銅鈸的白色鈸笠帽,一撮頭發在額頭中間,紮著結辮垂於雙耳側,穿著蒙古的曳撒質孫袍,腰係名巴岱的寬幅腰帶。一看這裝扮,地道的蒙古人。
“官爺好,官爺好,您真有眼光,小人這馬可是咱部落數一數二的名馬,今年三歲,剛剛成年,您看這牙口,買迴去就可以產崽,一生二,二生三。”這名蒙古人漢語說的賊溜,一開口,就將其常年與漢人打交道的經曆暴露無遺。
青年男子身旁的兩名老者隨著蒙古人的介紹,靠近仔細觀察了一番,向青年男子點頭道。
“小人沒有亂說吧,若是官爺真心想要,40兩成交。”蒙古人漫天要價。
“老板,怎麽稱唿啊?常年在這裏做生意吧?”
“官爺,小人叫日龍,在這張家口做了近十年咯。”
“怪不得,這漢話說的這麽好。那個部落的?這張家口都熟悉吧?”
“殿下,草民立即著手準備。不知種馬何時能夠到達?”徐驥一點不含糊。
“這就要問王老板咯。”朱由校看向王昇,王昇此時一臉懵逼。
“王老板,最近跑一趟張家口,購買一批優質的蒙古戰馬。這批馬可是要作為種馬用的,價錢無所謂,品種一定要好。您可能不識貨。在京城招募幾個相馬的高手跟您一起去。順便了解一下張家口互市各方麵的行情。”
“好咧,我迴去後立即辦。校哥兒,您這是又找到賺銀子的門路了?”王昇樂嗬嗬的問道。
“不要瞎打聽,按照本宮的意思辦就行了。”朱由校嚴肅的敲打著王昇,這個舅舅有點小錢了,還有外人在,就越來越隨意了。
“好咧,保證完成任務。”王昇見朱由校表情不對,立即正經起來。
“這購買蒙古種馬的事,以後作為常例,陸續購買,多多益善。可在張家口扶持一家懂馬的商行,專門負責此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另外,發動您認識的那些大老板,想辦法搞一批阿拉伯馬和汗血寶馬迴來,也是作為種馬用。”朱由校繼續吩咐道。
“好咧。”
“徐部長、王老板,對於購買飼養種馬的事情,您們兩個多商量。”
“好咧。”徐驥和王昇異口同聲的迴答道。
“徐部長,農學研究部養殖場再招募一批馴鴿好手,籌建信鴿養殖訓練基地。然後再複製到南京和其它十三省的省城,第一步實現北京與南京和各省城的信鴿通信。”
“草民立即著手辦理。”徐驥迴答很幹脆。
大明幅員遼闊,通訊非常不便。八百裏加急,每處驛站換人換馬,快馬加鞭每日最多可行進300公裏左右,還不能考慮天氣因素。使用信鴿,一般的信鴿每日可飛行約700公裏。
中國隋唐時期就有了信鴿。唐代的信鴿除了用來與親友通信外,還用於軍事通訊。明末清初,廣東佛山的放鴿會規模盛大,是世界信鴿史上劃時代的大事。
鴿子的目的地就是它出生時候的家,人類利用它歸家的特性,讓它起到帶信的功能。不管走多遠,鴿子隻要是獲得了自由,它第一時間都會飛迴它的家。
鴿子的喙部帶有細小的磁鐵粒子,它可以與地磁場產生感應,從而幫助它辨別方向。一隻訓練有素的信鴿,有強壯的胸肌,以及高超的飛行技術,即便是距離幾千裏都能準確無誤地飛迴它的家,將信送到。
一籠子的信鴿,從開始訓練到成為合格的軍用信鴿,能夠執行上千公裏的長距離通信任務,大約需要半年時間。但訓練過程中十之八九都會折損掉,訓練信鴿的成本比訓練一隊士兵都要多。
為滿足發展布局,無論花費多大,軍用信鴿也必須在全國各省訓練出來。
為配合軍用信鴿,朱由校安排王承恩成立通訊部,從學生中抽調部分表現優秀的學生,學習密碼書寫法,培養出一支通訊隊伍。
“殿下,那個香料和煙草的事情給您匯報一下。”徐驥見朱由校沒有其它事情吩咐,立即搶了話題。朱由校點了點頭。
“經過農學研究部調查研究,除了胡椒、丁香、孜然、木香、紫蔻這些香料在大明沒有種植,其它香料在大明都有種植。經過優選的煙草、龍眼葡萄和野生啤酒花,已經在試驗田種植培育。”
“好,辦得不錯。需要銀子立即找財務部。”朱由校最近忙於皇普學堂,居然把香料、煙草、葡萄和啤酒花的事情搞忘了。
“謝謝殿下支持,有殿下支持,必定事半功倍。”徐驥很是興奮,研究了大半年終於得到朱由校肯定。
“校哥兒,胡椒、丁香、孜然、木香、紫蔻這些香料,已經聯係好了長期往來南洋的商人,今年之內肯定能夠引進到大明。”
“好,你具體和徐部長對接,一旦引進到大明,立即找適宜栽種的地方進行引種移植。”
“哦,對了,校哥兒,四川、山西、陝西幾個地方的酒坊已經考察清楚了,這是詳細的情況說明,您過目。您看接下來是不是進行收購重組?”王昇遞過幾張寫得密密麻麻的紙給朱由校。
朱由校快速掃了一遍,“既然考察清楚了,就開始收購重組,需要銀子就找財務部。”
“好咧。”徐驥和王昇毫不猶豫的執行。
萬曆44年5月初1。
五月的天,大地似乎甩掉了累贅,脫掉了厚重,煥發著青春,散發著活力,張揚著奔放,呈現著繽紛。
五月的天,風兒早就改變了性情,改變了方向,緩緩地含情地輕撫身邊小孩的臉,輕輕地柔柔地喚醒冬天裏貪睡的青蛙。
長城腳下一處不大的小鎮,縱橫兩條街店鋪林立,行人如織,熱鬧異常。若不是抬頭可見威武的長城,讓人恍惚感覺置身在中原某地繁華的集市中。
店鋪裏麵的商品琳琅滿目,鐵鍋、精鹽、茶葉、絲綢、中藥草本牙膏、肥皂香皂、草本植物洗發水、麻將、積木等應有盡有。
路邊空地上,一群群彪悍的蒙古大漢,正在兜售著草原上的馬匹、牛羊、奶酪、皮貨,其中還有遼東的老參。
一名青年男子身穿一件深墨色棉質短袖衫、上麵繡有幾朵白色菊花,一條淡灰色麻質長褲,整體造型顯得十分樸素。
青年男子與兩名老者不時端詳著路邊的馬匹,交頭接耳。而青年男子後麵則跟著十幾號精壯漢子,一看便知是保鏢護衛之類。
“老板,你這馬怎麽賣?”青年男子看見一匹銀鬃馬,很是醒目。
一名強壯的漢子頭戴類似銅鈸的白色鈸笠帽,一撮頭發在額頭中間,紮著結辮垂於雙耳側,穿著蒙古的曳撒質孫袍,腰係名巴岱的寬幅腰帶。一看這裝扮,地道的蒙古人。
“官爺好,官爺好,您真有眼光,小人這馬可是咱部落數一數二的名馬,今年三歲,剛剛成年,您看這牙口,買迴去就可以產崽,一生二,二生三。”這名蒙古人漢語說的賊溜,一開口,就將其常年與漢人打交道的經曆暴露無遺。
青年男子身旁的兩名老者隨著蒙古人的介紹,靠近仔細觀察了一番,向青年男子點頭道。
“小人沒有亂說吧,若是官爺真心想要,40兩成交。”蒙古人漫天要價。
“老板,怎麽稱唿啊?常年在這裏做生意吧?”
“官爺,小人叫日龍,在這張家口做了近十年咯。”
“怪不得,這漢話說的這麽好。那個部落的?這張家口都熟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