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稱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


    茅台酒穩定53度,是醬香型白酒的鼻祖,其釀製技術被稱作“千古一絕”。


    茅台酒以本地優質紅纓子糯高梁為原料,用小麥製曲,以入口微甜的赤水河水為水源,曆經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生產周期長達一年。


    釀製的基酒在陶壇中貯存三年以上,然後將不同酒齡、不同香型、不同輪次、不同酒度的基酒進行勾兌調配,再貯存一年,方準裝瓶出廠,全程近五年之久。


    茅台酒用曲量多於原料,發酵期長,多次發酵,多次取酒、重陽投料、端午踩曲、長期貯存等獨特工藝,成就了茅台酒的獨特風格和優異品質。


    茅台酒與產地密不可分,遵義赤水河畔的茅台鎮具有極特殊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對於酒料的發酵、熟化非常有利。


    20世紀70年代,有關專家曾用茅台酒工藝、原料、工人進行異地生產,所出產品均不能達到同等品質。


    漢代時,茅台鎮一帶出產枸醬酒。唐宋以後,茅台酒逐漸成為曆代王朝貢酒。


    清代時,茅台鎮酒業興旺,茅台春、茅台燒春、同沙茅台等名酒聲名鵲起。1704年,偈盛燒房將其產酒正式定名為茅台酒。太平天國時期,茅台鎮被夷為廢墟,鎮上酒坊全部毀於戰亂,茅台酒的釀造因此中斷。


    1863年,遵義團溪鹽商華聯輝建立成義酒坊,恢複釀製茅台酒。1879年,出現第二家榮和酒坊。1929年,出現第三家恆興酒坊。1949年前,茅台酒生產凋敝,僅有成義酒坊華茅、榮和酒房王茅、恆興酒坊賴茅三家酒坊。


    新中國成立後,華茅、王茅、賴茅合並成立國營茅台酒廠。2023年,茅台酒實現營收約1645億人民幣,年產約6萬噸。


    瀘州老窖屬於濃香型白酒,老窖、陳年母糟和大曲是其三大特色。用作發酵的窖是一種陳年老窖,最老的窖池建造於1573年。


    瀘州老窖以本地優質糯高粱為原料,用小麥製曲,以龍泉井水和沱江水為水源,采用傳統的混蒸連續發酵法。釀製的基酒用麻壇貯存一年以上,然後進行勾兌調配,達到固定的標準,才能裝瓶出廠。


    2023年,瀘州老窖實現營收約302億人民幣。


    汾酒又稱杏花村酒,屬於清香型白酒。


    汾酒以晉中一把抓高粱為原料,用大麥、豌豆製成糖化發酵劑,以馬刨神泉和古井泉水為水源,采用“清蒸二次清”的獨特釀造工藝。


    汾酒有著4000年左右的悠久曆史,南北朝時期,汾酒作為宮廷禦酒被載入二十四史,被譽為最早國酒,國之瑰寶。馬刨神泉和古井泉水被稱為“神泉”。


    2023年,汾酒實現營收約319億人民幣。


    西鳳酒屬於複香型白酒,集清香、濃香於一體。


    西鳳酒以高粱為原料,所用輔料為高粱殼或稻殼。采用土窖池連續發酵法,經曆立渣、破渣、頂、圓、停止投糧、糟醅六個過程。一年一個生產周期,第一年九月立窖,第二年七月挑窖。


    西鳳酒古稱秦酒、柳林酒,始於殷商,盛於唐宋,是中國最古老的曆史名酒。唐代時,西鳳柳林酒被列為朝廷貢品。


    2023年,西鳳酒實現營收約103億人民幣。


    五糧液酒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五種精細穀物為原料,是世界上率先采用五種糧食進行釀造的蒸餾酒。


    唐朝時,五糧液酒的前身重碧酒成為官方專供酒。北宋時期,重碧酒改良為采用高粱、大米、糯米、蕎子、小米五種糧食釀造的姚子雪曲。


    明末清初,陳氏家族融合姚子雪曲釀製精要,將小米替換為玉米,形成了更趨完美的“陳氏秘方”。


    2023年,五糧液實現營收約832億人民幣,年產約10萬噸。


    劍南春是載入正史的宮廷禦酒,也是中華至今尚存的唐代名酒。


    劍南春的曆史可追溯到戰國時期。明末清初,由於戰亂,四川綿竹荒蕪。直到康熙年間才逐漸恢複,先後出現朱、楊、白、趙等較大規模釀酒作坊。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得到傳承發展。


    2023年,劍南春實現營收約200億元。


    2023年,華夏白酒市場規模達到約6500億人民幣。全球蒸餾酒市場規模超3萬億人民幣,全球葡萄酒市場規模達到約3萬億人民幣,全球啤酒市場規模約5萬億人民幣。


    按照人口比例估算,明末時期,大明白酒市場規模約430億人民幣。全球蒸餾酒市場規模約2000億人民幣,約合2.7億兩白銀。全球葡萄酒市場規模約2000億人民幣,約合2.7億兩白銀。全球啤酒市場規模約3300億人民幣,約合4.4億兩白銀。


    葡萄酒釀造包括采摘、篩選、去梗、破碎、壓榨、發酵、熟化、陳年、調配、混合、裝瓶等工藝流程。


    葡萄酒大概誕生在公元前5000年,希臘人對葡萄酒文化起到了促進作用。希臘文化衰退後,羅馬人在法國勃艮第、波爾多等河流沿岸建立了很多葡萄園。


    法國西南部的波爾多由於獨特的海洋性氣候以及多樣化的土壤環境,加上地廣土肥,葡萄品種齊全,波爾多幾乎所有的葡萄都可以用來生產美味的葡萄酒,成為得天獨厚的葡萄酒佳釀產區。


    2000年,法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國,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二。2013年,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幹紅葡萄酒消費國。


    根據文獻記載,早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前,葡萄已傳入華夏。漢朝時期,華夏已經開始種植葡萄,釀造葡萄酒,但葡萄酒非常珍貴。


    元朝時是華夏葡萄酒業和葡萄酒文化的鼎盛時期。元朝統治者對葡萄酒非常喜愛,規定祭祀太廟必須用葡萄酒。並在山西太原、江蘇南京開辟葡萄園,葡萄種植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大量的葡萄酒在市場上銷售流通。


    中國本土葡萄品種繁多,其中起源於中國的就有40餘種。能夠釀酒的有吉林山葡萄、廣西毛葡萄、海南蛇葡萄、河北龍眼葡萄等品種。


    華夏的葡萄酒生產雖有悠久的曆史,但最終沒有像法國那樣發展壯大。到清末民初,華夏的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業徹底頹廢敗落。


    1892年,實業家張弼士從西方引進了優良的葡萄品種,在煙台建立了葡萄園,創辦了中國第一家葡萄酒公司,從此華夏的葡萄酒工業逐漸發展。


    北緯38度是世界公認的葡萄種植“黃金地帶”。


    北緯38度的煙台,氣候、土壤等自然資源條件得天獨厚,被稱為世界七大葡萄酒海岸之一,是中國種植釀酒葡萄的主要地區,也是中國葡萄酒工業發祥地。


    北緯38度的寧夏賀蘭山東麓,擁有適宜葡萄生長的獨特氣候和土壤條件。這裏的氣候幹燥、光照充足,土壤富含礦物質,為赤霞珠葡萄的生長和釀造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世界上最優良的釀酒葡萄有赤霞珠、長相思、品麗珠、梅洛、霞多麗、西拉等品種。赤霞珠又稱解百納,原產自波爾多地區。1650年左右,由品麗珠和長相思自然雜交而成。


    赤霞珠是葡萄品種之王,也是波爾多葡萄品種的王者,是目前全世界最受歡迎的葡萄之一,是世界上釀製紅葡萄酒最優良的品種。1892年,引種移植到中國煙台,是最早被引進中國的釀酒葡萄品種之一。


    長相思主要用來製造多果味、早熟、簡單易飲的幹白葡萄酒。長相思的酸味重,香味非常濃,常有一股青草味。原產自法國波爾多,1892年,引種移植到中國山東煙台、陝西丹鳳、北京等地。


    品麗珠為法國的釀酒古老品種,在世界上栽培量較多。適於渤海灣地區栽培。1892年,引種移植到中國山東煙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爾東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爾東大王並收藏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