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98章黃口小兒,某剮了你
時間撥到二十三的曹營。
當得知夏侯惇的人頭被懸掛在汶陽城頭的時候。
曹操先是失聲,其後便陷入了無邊的自責之中。
派出夏侯惇作為先鋒,是曹操的私心。
夏侯惇受曹操重視,但是軍功還沒能到達統領一軍的程度,即便曹操相信他能統領一軍。
但還需曆練,其實此次外放之後隻要立得些許軍功,再迴來,夏侯惇便要在曹操拿下兗州之後,官升兩級。
但沒有如果。
焦傑就如此不講道理的,下了汶陽。
堵住了夏侯惇的歸路。
然後又如此不講道理的。
殺了夏侯惇。
消息傳來,曹操木然。
許久,曹操輕聲張嘴,唾液黏連成綿長的細絲,沾在曹操的胡須之上。
“元讓……”
曹操話語呢喃,其中恨意卻似乎在低聲的呢喃中,醞釀著。
一如曹操的內心。
戲誌才在曹操身旁,不敢勸阻,隻是輕咳聲偶爾會響在這寂靜的營帳裏。
夏侯淵站在帳外,躬身持刀,麵色鐵青。
陳宮在夏侯淵身旁,在說著什麽。
……
“妙才將軍,某知你現在心情,但焦傑汶陽城畢竟兵馬三萬有餘,若無良機,憑借一腔孤勇和怒火攻城,付出的代價,將會多得多。”
陳宮麵容淒楚。
勸人心安不是他的本意,他雖然對曹操頗有想法,但目前作為曹操麾下的軍師,他還是不想讓曹軍出現難以逆轉的問題。
曹焦之戰已不可避免。
但以當前局勢,一個夏侯惇的死,若是導致天平偏向青州,那就大大不妙了。
有些話,說的好聽也罷,說的難聽也罷。
夏侯惇將軍,畢竟已經是個死人了。
夏侯淵虎眸微張,曾經被夏侯惇護佑的族弟,在這一刻,似乎成長了不少。
他比夏侯惇年歲小,但畢竟不是親兄弟,但平日頗受照拂,此刻聽聞夏侯惇身故,夏侯淵的第一想法就是率領麾下兵馬,去挑了焦傑。
聽到陳宮的話,夏侯淵許久沒有出聲,與營帳之內許久沒有出聲的曹操一般。
隻是,在片刻之後,夏侯淵低聲道:“某追隨族兄,從沛國到今日已然八年有餘,族兄對某照拂頗多。此次先鋒,別人不知,但某卻知道,主公是為了讓族兄獲取軍功,從而迴來成為一軍統帥的。但沒想到遭到青州焦傑所害,某與族兄親昵程度,尚不足主公與族兄之親,但今日某不求出兵,主公便可能起大軍強攻。”
夏侯淵的話讓陳宮頗為驚詫。
隻聽到夏侯淵繼續道:“某出兵,一為確認焦傑之實力,二為緩解主公之悲痛,並非怒意衝昏頭腦,軍師放心。”
陳宮點了點頭。
片刻之後,更多的細節被送入營帳。
……
夏侯惇被劉政射瞎左目。
拔矢啖睛。
曹操隻覺心疼。
夏侯惇,是他的堂弟。
親堂弟。
一個爺爺的堂弟。
自濟南國以來,夏侯惇就是跟在他屁股後麵的一個半大小子。
某一刻,曹操將營帳中的桌子,轟然掀了!
“焦子賢……”
“……黃口小兒,某剮了你!”
戲誌才在一旁咳嗽的更厲害了。
曹操沉吟片刻,張開雙目:“喚人進來,某要破城之策。”
“無論是何計策……”
他抬起頭,繼續道:“放出話去,讓汶陽城中世家也罷,百姓也罷,給某打開城門。”
“否則,城破之日。”
“某必屠城!”
……
夏侯惇之死,被後世稱為一個非常奇妙的轉折點。
因為兩個在後世上都留下了諸多傳唱的人,就因為此人,在兗州留下了不可逆轉的仇恨。
後世在討論焦曹二人的時候。
總是會談論到曹操的那篇檄文。
但那篇檄文畢竟隻是宣傳政治手段。
而後世的諸多曆史學家,都認為導致二人勢如水火,並且老死不相往來的最終原因。
就是因為在夏侯惇已然被截住去路之後。
焦傑的行為。
殺夏侯惇,滅夏侯惇麾下全部主力。
然後用夏侯惇先鋒麾下的人頭,在汶陽城前砌了一座京觀!
縱觀曆史,焦傑並非暴虐之人。
但是他就是在自己順利的一生中,在最開始麵對曹操的當口,犯下了如此“暴虐”的罪行。
而且隻此一例,在未來的諸多戰爭之中。
焦傑再沒做過。
反倒是曹操開始了自己殘酷的一生,屠城數次。
這也是後世一直在探究原因的地方。
但是從曆史的蛛絲馬跡之中,還是有曆史學家發現了一些規律。
隻是這些曆史的證據所證明的……是在當時,焦傑麾下對於焦傑此行的不理解。
除了黃忠。
他隻是聽命行事。
這更令人震驚。
但曆史畢竟不可考了。
沒有人知道。
在焦傑築京觀的的背後的含義,不深刻,甚至顯得有些淺薄。
甚至淺薄的令人發指。
——他要逼著曹操發瘋。
隻是在曆史的模板裏麵,沒有人會去想到這一點。
因為當時的焦傑與曹操相比,曹操除了名聲,在焦傑麵前沒有更多的底牌了。
以強凜弱。
焦傑就是做了。
而且做得令人大跌眼鏡。
……
曹營之中,曹操麵色淡漠的在地圖上不斷的將一塊又一塊的地方圈起來。
那裏是兗州的一大圈地盤。
在焦傑在兗州的統治區域之中。
曹操的兵力蓄勢,形成了一個碩大無比的拳頭。
曹軍麾下兵馬異常嚴肅。
寒風颯遝,帳外,兵力集結。
曹操一麵往東郡開始調兵,將預備役全數調來前線。
一麵將手書送往冀州,向著袁紹陳述焦傑的惡劣行徑。
一麵起草彈劾之書,送入長安朝廷,怒斥焦傑狼子野心。
同時,曹操麾下大軍盡起,圍住汶陽,與焦傑開始了漫長的拉鋸戰。
這場戰爭中,曹操也罷,焦傑也罷,都遭遇了許多的外部因素,但兩軍對壘的主線,卻一直未曾改變。
直到半年後的一場戰事。
這場戰爭才由一方的潰敗而終結。
但這場戰爭對於整個中原格局的影響,卻是真真切切值得大書特書的。
……
初平二年,臘月二十四。
曹操麾下將領夏侯淵率領麾下兵馬四千人,出現在汶陽西城門處。
焦傑對此早有準備。
而夏侯淵於陣前悍不畏死。
以強取汶陽為最終目標。
號為先登。
曹軍精銳,與青州麾下兵馬主力的廝殺,開始展開。
時間撥到二十三的曹營。
當得知夏侯惇的人頭被懸掛在汶陽城頭的時候。
曹操先是失聲,其後便陷入了無邊的自責之中。
派出夏侯惇作為先鋒,是曹操的私心。
夏侯惇受曹操重視,但是軍功還沒能到達統領一軍的程度,即便曹操相信他能統領一軍。
但還需曆練,其實此次外放之後隻要立得些許軍功,再迴來,夏侯惇便要在曹操拿下兗州之後,官升兩級。
但沒有如果。
焦傑就如此不講道理的,下了汶陽。
堵住了夏侯惇的歸路。
然後又如此不講道理的。
殺了夏侯惇。
消息傳來,曹操木然。
許久,曹操輕聲張嘴,唾液黏連成綿長的細絲,沾在曹操的胡須之上。
“元讓……”
曹操話語呢喃,其中恨意卻似乎在低聲的呢喃中,醞釀著。
一如曹操的內心。
戲誌才在曹操身旁,不敢勸阻,隻是輕咳聲偶爾會響在這寂靜的營帳裏。
夏侯淵站在帳外,躬身持刀,麵色鐵青。
陳宮在夏侯淵身旁,在說著什麽。
……
“妙才將軍,某知你現在心情,但焦傑汶陽城畢竟兵馬三萬有餘,若無良機,憑借一腔孤勇和怒火攻城,付出的代價,將會多得多。”
陳宮麵容淒楚。
勸人心安不是他的本意,他雖然對曹操頗有想法,但目前作為曹操麾下的軍師,他還是不想讓曹軍出現難以逆轉的問題。
曹焦之戰已不可避免。
但以當前局勢,一個夏侯惇的死,若是導致天平偏向青州,那就大大不妙了。
有些話,說的好聽也罷,說的難聽也罷。
夏侯惇將軍,畢竟已經是個死人了。
夏侯淵虎眸微張,曾經被夏侯惇護佑的族弟,在這一刻,似乎成長了不少。
他比夏侯惇年歲小,但畢竟不是親兄弟,但平日頗受照拂,此刻聽聞夏侯惇身故,夏侯淵的第一想法就是率領麾下兵馬,去挑了焦傑。
聽到陳宮的話,夏侯淵許久沒有出聲,與營帳之內許久沒有出聲的曹操一般。
隻是,在片刻之後,夏侯淵低聲道:“某追隨族兄,從沛國到今日已然八年有餘,族兄對某照拂頗多。此次先鋒,別人不知,但某卻知道,主公是為了讓族兄獲取軍功,從而迴來成為一軍統帥的。但沒想到遭到青州焦傑所害,某與族兄親昵程度,尚不足主公與族兄之親,但今日某不求出兵,主公便可能起大軍強攻。”
夏侯淵的話讓陳宮頗為驚詫。
隻聽到夏侯淵繼續道:“某出兵,一為確認焦傑之實力,二為緩解主公之悲痛,並非怒意衝昏頭腦,軍師放心。”
陳宮點了點頭。
片刻之後,更多的細節被送入營帳。
……
夏侯惇被劉政射瞎左目。
拔矢啖睛。
曹操隻覺心疼。
夏侯惇,是他的堂弟。
親堂弟。
一個爺爺的堂弟。
自濟南國以來,夏侯惇就是跟在他屁股後麵的一個半大小子。
某一刻,曹操將營帳中的桌子,轟然掀了!
“焦子賢……”
“……黃口小兒,某剮了你!”
戲誌才在一旁咳嗽的更厲害了。
曹操沉吟片刻,張開雙目:“喚人進來,某要破城之策。”
“無論是何計策……”
他抬起頭,繼續道:“放出話去,讓汶陽城中世家也罷,百姓也罷,給某打開城門。”
“否則,城破之日。”
“某必屠城!”
……
夏侯惇之死,被後世稱為一個非常奇妙的轉折點。
因為兩個在後世上都留下了諸多傳唱的人,就因為此人,在兗州留下了不可逆轉的仇恨。
後世在討論焦曹二人的時候。
總是會談論到曹操的那篇檄文。
但那篇檄文畢竟隻是宣傳政治手段。
而後世的諸多曆史學家,都認為導致二人勢如水火,並且老死不相往來的最終原因。
就是因為在夏侯惇已然被截住去路之後。
焦傑的行為。
殺夏侯惇,滅夏侯惇麾下全部主力。
然後用夏侯惇先鋒麾下的人頭,在汶陽城前砌了一座京觀!
縱觀曆史,焦傑並非暴虐之人。
但是他就是在自己順利的一生中,在最開始麵對曹操的當口,犯下了如此“暴虐”的罪行。
而且隻此一例,在未來的諸多戰爭之中。
焦傑再沒做過。
反倒是曹操開始了自己殘酷的一生,屠城數次。
這也是後世一直在探究原因的地方。
但是從曆史的蛛絲馬跡之中,還是有曆史學家發現了一些規律。
隻是這些曆史的證據所證明的……是在當時,焦傑麾下對於焦傑此行的不理解。
除了黃忠。
他隻是聽命行事。
這更令人震驚。
但曆史畢竟不可考了。
沒有人知道。
在焦傑築京觀的的背後的含義,不深刻,甚至顯得有些淺薄。
甚至淺薄的令人發指。
——他要逼著曹操發瘋。
隻是在曆史的模板裏麵,沒有人會去想到這一點。
因為當時的焦傑與曹操相比,曹操除了名聲,在焦傑麵前沒有更多的底牌了。
以強凜弱。
焦傑就是做了。
而且做得令人大跌眼鏡。
……
曹營之中,曹操麵色淡漠的在地圖上不斷的將一塊又一塊的地方圈起來。
那裏是兗州的一大圈地盤。
在焦傑在兗州的統治區域之中。
曹操的兵力蓄勢,形成了一個碩大無比的拳頭。
曹軍麾下兵馬異常嚴肅。
寒風颯遝,帳外,兵力集結。
曹操一麵往東郡開始調兵,將預備役全數調來前線。
一麵將手書送往冀州,向著袁紹陳述焦傑的惡劣行徑。
一麵起草彈劾之書,送入長安朝廷,怒斥焦傑狼子野心。
同時,曹操麾下大軍盡起,圍住汶陽,與焦傑開始了漫長的拉鋸戰。
這場戰爭中,曹操也罷,焦傑也罷,都遭遇了許多的外部因素,但兩軍對壘的主線,卻一直未曾改變。
直到半年後的一場戰事。
這場戰爭才由一方的潰敗而終結。
但這場戰爭對於整個中原格局的影響,卻是真真切切值得大書特書的。
……
初平二年,臘月二十四。
曹操麾下將領夏侯淵率領麾下兵馬四千人,出現在汶陽西城門處。
焦傑對此早有準備。
而夏侯淵於陣前悍不畏死。
以強取汶陽為最終目標。
號為先登。
曹軍精銳,與青州麾下兵馬主力的廝殺,開始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