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0章計定北海,暫歸臨淄


    初平元年臘月十一,都昌縣。


    又下了一場小雪。


    這時候的雪下的並不大,但是與之前的大雪相接壤,卻讓青州的百姓都十分開心。


    從西漢開始,就已經開始推行冬小麥的種植。


    經過新朝、東漢年間的發展,如今的冬小麥已經成為了佃農等人最為成熟的技術。


    之前大雪之後,若是再下一場大雪,可能農民會擔憂小麥被凍死,但是一場小雪卻打消了眾人的顧慮,很多百姓私下裏都說,就這場小雪來說,必然預示著一個風調雨順、倉廩充足的年份。


    都昌縣縣治之中。


    焦傑與麵前的一眾官吏正在商討青州六郡的相關事宜。


    樂安郡因為毗鄰琅琊、徐州,因此一直以來並未傳出被黃巾所占據的消息。


    目前東萊郡李條是焦傑需要重點關注的下一步對象。


    其實說來也巧,青州六郡,其中能夠稱之為郡的,其實隻有東萊郡。


    先前樂陵所處之地是平原國,焦傑途徑濟南國進入臨淄,這是齊國領地,打下來的孔融是北海國。


    而樂安郡在曆史上其實也曾稱之為國。


    到了漢質帝時因為樂安王沒有子嗣,因此封底就被除為郡,也一直延續至今。


    而其餘四國,因為黃巾之亂,所謂的劉姓王也幾乎被殺了個幹淨。


    焦傑麵向麵前的輿圖,麾下眾人全都分列左右。


    謀士左承祖、文臣孫邵、是儀、炳原、國淵、鄭修,武將陳到、潘璋、劉政都端坐於此,焦傑對於他們也並沒有太多禮數要求,原本眾人都是站著,焦傑讓他們坐著就好。


    之前鄭修主動投向焦傑,令焦傑大吃一驚的同時,也十分興奮。


    後來得知鄭修所投並非鄭玄所敦促,而是自己真心實意投奔,焦傑才意識到這個時代的名聲的重要性。


    鄭修之所以投奔焦傑,第一是焦傑的戰略之盛名,第二,焦傑自己不清楚的是,就那篇憂國憂民的詩句一出,焦和在背後所下的功夫,已經將焦傑的名聲給烘托到了一個極高的地步上。


    現在,外麵都稱“心憂百姓焦子賢”。


    而這個名聲,非但對於百姓,對於鄭修這等士人來說,也是投奔的理由。


    在鄭修的建議之下,焦傑立即親去前往劉政處與國淵處與二人進行麵談,焦傑的態度做得很足,來自後世,焦傑與其餘諸侯相比,有能彎得下腰的脾性,他也心知自己如果沒有人幫忙,必然無法在青州——此數戰之地,突破袁紹、曹操、陶謙和袁術的圍困。


    到時候,焦傑恐怕不得已就會成為誰的附庸。


    但焦傑不想。


    也因此,國淵和劉政雖然焦傑不知道是誰,但是卻真心實意的與二人分別進行了交談,表達了自己希望這二人能夠留下來幫助自己的決心。


    國淵和劉政二人算不上鄭玄麾下最為知名的學子,但是卻都是青州本地之人,而且對於焦傑有大用。


    二人最後也都無一例外的選擇了焦傑。


    此時,是焦傑麾下眾多人的第一次軍事會議,也算是一場見麵會。


    輿圖一側,是左承祖在焦傑的身邊。


    焦傑看著麵前的輿圖道:“我先說說我的想法,明年第一戰略,必然是將東萊郡拿下,如今有琅琊兵馬占據,與徐州陶謙麾下兵馬相持,而東萊李條,西接北海,隻有拿下東萊和樂安,才能專注於向西發展。”


    左承祖道:“東萊李條如今沒有其餘黃巾部眾幫助,若破他之兵馬,是上上策。但承祖素來聽聞李條乃黃巾部眾最為老謀深算之輩,起於微末,僅憑戰功如今位列一方渠帥,主公可不能小覷了。”


    焦傑道:“承祖所言甚是。召集眾人的意思也正是如此,我有思路,哪怕對與不對,各位都可以暢所欲言,我隻需要各位與我有共同的目標,能夠做到,勁兒往一處使。但若是定了計策,誰要是違背軍令,那就需要軍法處置了。”


    “是,主公。”


    眾人有些驚訝,但對於焦傑所言,卻又頓時心生歡喜,如此明主,夫複何求?


    焦傑看向孫邵眾人,問道:“之前我與叔至前去尋益恩的時候,讓你等商量一個方略出來,你等可曾商量出來?”


    焦傑能在短短幾個月內,掃清了整個青州所有的黃巾勢力,雖然說黃巾部眾較為聚集,焦傑隻打了幾個渠帥便打敗了當地的黃巾,但若是說全部掃的清楚,焦傑心裏明白,即便是地方也不敢如此誇大。


    但焦傑的確為青州奠定了基礎,至少讓青州大部分區域恢複了朝廷王道,政治也頗為清明。


    不過目前最為重要的已經不是黃巾賊了。


    而是因為焦傑的行為影響了豪強勢力和世家勢力之後,已經有局部消息傳來不服焦傑的統治了,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焦傑就需要在內亂之中消耗不少。


    孫邵道:“主公,如今青州數國之內,形勢錯綜複雜,我聽潘將軍道,如今朱從事駐守臨淄,我等想莫不如讓朱從事前來治理北海,子羽前去濟南國,焦刺史坐鎮臨淄,而平原國,我願意與潘將軍共同前去,暫時維護平原局勢,穩固一下局勢。”


    孫邵繼續道:“先前徐和率兵奔逃向兗州,我於平原國也可以時刻緊盯徐和動向,若徐和黃巾兵馬有異動,邵必然會迅速通知主公。”


    焦傑略微一想,覺得此事可行。


    不過孫邵、是儀等人也確實知道避嫌,這北海國直接脫手交給了朱玄。


    那可能需要將朱玄盡快調任到北海來了。


    炳原站起身來朝著焦傑拱手:“至於活字印刷的事情,看主公如何安排,是在北海建,還是去臨淄做,我聽從主公安排。但希望主公能大概指點一下,不然即便我出頭,召集再多的木匠,也難以做成此事,畢竟我也不知道主公所說的刻版,究竟是何手段。”


    “此事我已經知曉。”


    國淵並未參與上次的討論,但焦傑先前與他已經有過交流,國淵道:“希望主公能許我青州田地管轄之權,我若是能管理青州屯田,決不許主公因軍糧之事擔憂。”


    劉政道:“我跟著主公。”


    焦傑想了想一眾安排,感覺還算合理。


    忽然間又傳令兵傳來消息,焦傑看完了手中的竹簡,不由得大笑出聲:“管亥啊管亥!沒想到你可給我帶來了如此大的好消息!”


    陳到雙眸一凝,問道:“主公,管亥他……”


    焦傑道:“管亥得知一處鐵礦,可為我青州添加軍備。”


    眾人盡皆開懷。


    計定之後,焦傑又待了數日,就決定迴兵臨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執掌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碎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碎首並收藏三國之執掌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