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2章我要的,不隻是個郡守
朔風如刀,哪怕是吹在營帳之上,都獵獵作響。
昌邑城外,焦傑與潘璋等人聚集在一處。
潘璋看向一旁老神在在的焦傑,疑惑道,“主公,你就派了一名使者去往了城中,末將還是不清楚主公的意思,城中守將就會因為主公的一封信,乖乖獻城嗎?”
焦傑搖了搖頭,輕聲道:“我也不清楚。但目前,昌邑城中一副龜縮架勢,若是時日越久,我們的消耗就越多,即便夏昭率兵前來,若昌邑和都昌都如此守城,很難破城,我們就不得不退兵了。”
“可來都來了,退兵,實在並非我願。”
“那也隻能試試。”
潘璋悶哼一聲,道,“末將雖然願意率兵攻城,但一千兵馬,末將不敢保證。”
焦傑隻得歎息一聲,看向潘璋道,“這倒不用,文珪,我們這數千兵馬都是挑選的精銳,若是死在攻城戰上,哪怕一個我也痛惜。”
“而且,對於這勸降之計,我倒不是全無把握。”
三國亂世,義氣為先,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忠貞不二。關羽是,張任是……但俗話說得好,良臣擇主而侍,識時務者為俊傑。以焦傑對於孫邵有限的了解來說,孫邵是一個有野心的文臣,很多人是名士,但不一定是好官。孫邵並非北海的名士,若名聲,他不如鄭玄、管寧、華歆,甚至連炳原都不一定比得上,但若論政務,他卻是一個務實的人。
能成為東吳首任丞相的人,豈可小覷?
而且,從孔融到劉繇,再從劉繇到孫權。孫邵離開前者時卻都並非這二者兵敗身亡之時,可見此人雖然沒有識人之明,但卻擁有脫身之智。
最重要的是,此人哪怕離開孔融和劉繇,也並未給任何這二人的敵對勢力做出貢獻。
換而言之,焦傑如果能拿下他,隻要自己給他希望,焦傑就不怕他反叛。
這是焦傑領先這個時代兩千年的自信。
麵對權利的誘惑,焦傑不怕孫邵不答應。
即便孫邵不答應,那焦傑就拍拍屁股走人,也並無損失,如今已經拿下北海眾多縣城,即便孔融未被拿下,那也可以接受。
“文珪勿憂,如今都昌、昌邑兩縣不過是錦上添花。孔融雖然還擁三城,但我晾他也並無膽氣。”
焦傑看向一臉憂愁的潘璋,寬慰道,“冬日出兵本就為了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既然沒法打成突襲,那就暫且接受,也並無不可。”
潘璋拱手道,“但願主公之謀,旦夕之間可下昌邑。”
……
昌邑城中。
使者站在孫邵麵前,將焦傑的話說完,整個偏廳之內陷入了沉默。
使者目光看著麵前的孫邵,隻見孫邵的麵色冷峻,目光也從方才的跳脫轉而變得肅然,使者神色慘然,心中惴惴,生怕不小心觸怒麵前的昌邑守將,從而讓自己的小命喪於此城。
但使者馬上心中大定,他家中四口,如今在焦傑麾下已經拿了三口人的六畝良田,即便自己死在城中,家中的親人也並不會餓死。
再退一步講,即便死在城中,公子也肯定會為自己報仇。
這樣想來,使者也不再害怕,目光反而透著一抹強硬,緊盯著孫邵。
“為何是我?”
孫邵喃喃。
像是在問麵前的使者,又像是在問自己。
孫邵坐在位置之上,滿臉凝霜,銳利的目光轉而望向麵前的使者,但又歎息一聲,一個使者而已,還是個麾下的小兵,能問出什麽來?
“焦傑已經到昌邑城外了嗎?就在那兩千兵馬之中?”
麵前的使者唿吸一窒。
這個問題,公子沒交代啊!
自己是該說還是不該說,說了不就等於泄露公子行蹤了嗎。
但就是這一瞬間,孫邵就明白了。
孫邵迴憶開始翻起來。
自從被孔融征辟為功曹之後,孔融對自己確實也極其信任。
但是孔融其人,好高談闊亂。
不隻是左承祖等人的軍略之計他不聽,自己關於政務的一些策略,他也不夠信任。
孔融的做法像是無為而治。
但無為而治在這個群雄並起的年代,必定討不了好。
焦傑最近生命鵲起的行為也重新在孫邵心中思索一番。
莫非焦傑親率兩千兵馬,就是為了招降自己?
想到此處,孫邵心中竟莫名有些意動。
“既然焦公子已然到了,那就煩請使者迴去帶一句話。”
“什麽?”
“某孫長緒所要的,可不僅僅是個北海太守。”
……
城外,焦傑所處密林。
一名滿頭大汗的兵卒正站在焦傑的麵前,敬畏地說道:“公子,那孫長緒讓我給你帶一句話。”
焦傑道,“什麽話?”
一旁,潘璋等人都在焦傑的周圍,目光灼灼的盯著麵前的使者,因為使者所言,可能就決定了他們的此次進攻,是否會無功而返。
使者神色慘然道,“他說,他想要的,可不僅僅是個北海太守。”
“這!”
“狂妄!”
“口氣不小!”
潘璋等人在旁邊悶聲說道。
但潘璋話音方落,焦傑反倒哈哈大笑起來,他的眸子之中滿是欣喜,直接令潘璋及其他諸位將領有些摸不著頭腦。
明明孫紹已經拒絕了公子,為何公子還能笑出聲來。
“公子因何發笑?”
一個將領看著焦傑心情不錯,問道。
“孫長緒,我果然還是沒有看錯你!”焦傑轉頭看向幾位武將,笑吟吟道,“孫長緒要降了。”
眾將猶自訝然。
焦傑傳令陳到兩千兵馬與自己匯合,然後親率三千兵馬出營帳,在昌邑縣的西城門處停駐。
焦傑並未強攻,城牆上的守將也並未主動進攻,隻是快速的將消息傳給孫邵。
孫邵立於城頭,一旁的校尉目光猶豫,“孫大人,那臨淄使者說了些什麽?”
“想用北海太守之職勸降於某。某拒絕了。”
校尉長舒了一口氣。
他也怕孫邵接受了焦傑的糖衣炮彈。
“敵軍似要攻城,是否迴擊?”
“暫且不用。”
城下,焦傑在潘璋、陳到等人護衛之下走出。
他目光灼灼,盯著城牆上的孫邵。
孫邵也第一次看到城下的年輕人,他看起來頗為俊朗,坐在馬上,身材修長,目光銳利。
焦傑道:“孫長緒可在乎名節?”
“在乎。”
“你目前在昌邑,隸屬青州,我手持青州刺史虎符,節製青州兵馬。某問你,昌邑守將叛亂,擋某進城,該當何罪?”
“你這狗賊,明明是你先攻打國相……”
那校尉冷喝一聲,但卻聽到身後忽然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他愕然迴頭。
“當斬!”
孫邵手持環首刀,朝著麵前的校尉力劈而出。
校尉迴頭之後隻看到了一片白光。
人頭掉落。
“你……這……”那校尉的親兵登時大怒,殺向孫邵。
孫邵往後一頓,身後心腹與親兵戰成一團。
一刻鍾後,昌邑城門打開。
孫邵在城門前上前一步,站在焦傑麵前,朗聲道,“我想要的,的確不隻是北海太守。”
焦傑嘻嘻一笑,渾身露出一種輕鬆。
“巧了,我想要的,也不僅僅是一個青州。”
朔風如刀,哪怕是吹在營帳之上,都獵獵作響。
昌邑城外,焦傑與潘璋等人聚集在一處。
潘璋看向一旁老神在在的焦傑,疑惑道,“主公,你就派了一名使者去往了城中,末將還是不清楚主公的意思,城中守將就會因為主公的一封信,乖乖獻城嗎?”
焦傑搖了搖頭,輕聲道:“我也不清楚。但目前,昌邑城中一副龜縮架勢,若是時日越久,我們的消耗就越多,即便夏昭率兵前來,若昌邑和都昌都如此守城,很難破城,我們就不得不退兵了。”
“可來都來了,退兵,實在並非我願。”
“那也隻能試試。”
潘璋悶哼一聲,道,“末將雖然願意率兵攻城,但一千兵馬,末將不敢保證。”
焦傑隻得歎息一聲,看向潘璋道,“這倒不用,文珪,我們這數千兵馬都是挑選的精銳,若是死在攻城戰上,哪怕一個我也痛惜。”
“而且,對於這勸降之計,我倒不是全無把握。”
三國亂世,義氣為先,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忠貞不二。關羽是,張任是……但俗話說得好,良臣擇主而侍,識時務者為俊傑。以焦傑對於孫邵有限的了解來說,孫邵是一個有野心的文臣,很多人是名士,但不一定是好官。孫邵並非北海的名士,若名聲,他不如鄭玄、管寧、華歆,甚至連炳原都不一定比得上,但若論政務,他卻是一個務實的人。
能成為東吳首任丞相的人,豈可小覷?
而且,從孔融到劉繇,再從劉繇到孫權。孫邵離開前者時卻都並非這二者兵敗身亡之時,可見此人雖然沒有識人之明,但卻擁有脫身之智。
最重要的是,此人哪怕離開孔融和劉繇,也並未給任何這二人的敵對勢力做出貢獻。
換而言之,焦傑如果能拿下他,隻要自己給他希望,焦傑就不怕他反叛。
這是焦傑領先這個時代兩千年的自信。
麵對權利的誘惑,焦傑不怕孫邵不答應。
即便孫邵不答應,那焦傑就拍拍屁股走人,也並無損失,如今已經拿下北海眾多縣城,即便孔融未被拿下,那也可以接受。
“文珪勿憂,如今都昌、昌邑兩縣不過是錦上添花。孔融雖然還擁三城,但我晾他也並無膽氣。”
焦傑看向一臉憂愁的潘璋,寬慰道,“冬日出兵本就為了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既然沒法打成突襲,那就暫且接受,也並無不可。”
潘璋拱手道,“但願主公之謀,旦夕之間可下昌邑。”
……
昌邑城中。
使者站在孫邵麵前,將焦傑的話說完,整個偏廳之內陷入了沉默。
使者目光看著麵前的孫邵,隻見孫邵的麵色冷峻,目光也從方才的跳脫轉而變得肅然,使者神色慘然,心中惴惴,生怕不小心觸怒麵前的昌邑守將,從而讓自己的小命喪於此城。
但使者馬上心中大定,他家中四口,如今在焦傑麾下已經拿了三口人的六畝良田,即便自己死在城中,家中的親人也並不會餓死。
再退一步講,即便死在城中,公子也肯定會為自己報仇。
這樣想來,使者也不再害怕,目光反而透著一抹強硬,緊盯著孫邵。
“為何是我?”
孫邵喃喃。
像是在問麵前的使者,又像是在問自己。
孫邵坐在位置之上,滿臉凝霜,銳利的目光轉而望向麵前的使者,但又歎息一聲,一個使者而已,還是個麾下的小兵,能問出什麽來?
“焦傑已經到昌邑城外了嗎?就在那兩千兵馬之中?”
麵前的使者唿吸一窒。
這個問題,公子沒交代啊!
自己是該說還是不該說,說了不就等於泄露公子行蹤了嗎。
但就是這一瞬間,孫邵就明白了。
孫邵迴憶開始翻起來。
自從被孔融征辟為功曹之後,孔融對自己確實也極其信任。
但是孔融其人,好高談闊亂。
不隻是左承祖等人的軍略之計他不聽,自己關於政務的一些策略,他也不夠信任。
孔融的做法像是無為而治。
但無為而治在這個群雄並起的年代,必定討不了好。
焦傑最近生命鵲起的行為也重新在孫邵心中思索一番。
莫非焦傑親率兩千兵馬,就是為了招降自己?
想到此處,孫邵心中竟莫名有些意動。
“既然焦公子已然到了,那就煩請使者迴去帶一句話。”
“什麽?”
“某孫長緒所要的,可不僅僅是個北海太守。”
……
城外,焦傑所處密林。
一名滿頭大汗的兵卒正站在焦傑的麵前,敬畏地說道:“公子,那孫長緒讓我給你帶一句話。”
焦傑道,“什麽話?”
一旁,潘璋等人都在焦傑的周圍,目光灼灼的盯著麵前的使者,因為使者所言,可能就決定了他們的此次進攻,是否會無功而返。
使者神色慘然道,“他說,他想要的,可不僅僅是個北海太守。”
“這!”
“狂妄!”
“口氣不小!”
潘璋等人在旁邊悶聲說道。
但潘璋話音方落,焦傑反倒哈哈大笑起來,他的眸子之中滿是欣喜,直接令潘璋及其他諸位將領有些摸不著頭腦。
明明孫紹已經拒絕了公子,為何公子還能笑出聲來。
“公子因何發笑?”
一個將領看著焦傑心情不錯,問道。
“孫長緒,我果然還是沒有看錯你!”焦傑轉頭看向幾位武將,笑吟吟道,“孫長緒要降了。”
眾將猶自訝然。
焦傑傳令陳到兩千兵馬與自己匯合,然後親率三千兵馬出營帳,在昌邑縣的西城門處停駐。
焦傑並未強攻,城牆上的守將也並未主動進攻,隻是快速的將消息傳給孫邵。
孫邵立於城頭,一旁的校尉目光猶豫,“孫大人,那臨淄使者說了些什麽?”
“想用北海太守之職勸降於某。某拒絕了。”
校尉長舒了一口氣。
他也怕孫邵接受了焦傑的糖衣炮彈。
“敵軍似要攻城,是否迴擊?”
“暫且不用。”
城下,焦傑在潘璋、陳到等人護衛之下走出。
他目光灼灼,盯著城牆上的孫邵。
孫邵也第一次看到城下的年輕人,他看起來頗為俊朗,坐在馬上,身材修長,目光銳利。
焦傑道:“孫長緒可在乎名節?”
“在乎。”
“你目前在昌邑,隸屬青州,我手持青州刺史虎符,節製青州兵馬。某問你,昌邑守將叛亂,擋某進城,該當何罪?”
“你這狗賊,明明是你先攻打國相……”
那校尉冷喝一聲,但卻聽到身後忽然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他愕然迴頭。
“當斬!”
孫邵手持環首刀,朝著麵前的校尉力劈而出。
校尉迴頭之後隻看到了一片白光。
人頭掉落。
“你……這……”那校尉的親兵登時大怒,殺向孫邵。
孫邵往後一頓,身後心腹與親兵戰成一團。
一刻鍾後,昌邑城門打開。
孫邵在城門前上前一步,站在焦傑麵前,朗聲道,“我想要的,的確不隻是北海太守。”
焦傑嘻嘻一笑,渾身露出一種輕鬆。
“巧了,我想要的,也不僅僅是一個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