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不止是九江衛,而是這次奉調而來的所有衛所,都已經被架在火上了。


    在衛指揮使大人口中說出倭寇可能已經攻打到寧波府城去的消息後,所有將官都清楚,必須拚命一次了,不然事後肯定要被追究責任。


    丟城失地在大明朝可是重罪,出發前就知道黃岩縣已經被倭寇攻破,台州府那邊就像死了親爹一樣求救,這邊定海縣又被倭寇攻破,現在更是傳出倭寇意圖進攻寧波府。


    不知為什麽,不少人忽然有點羨慕之前遇到的觀海衛的人,他們能活著從戰場上逃出來,雖然出戰不利的帽子肯定丟不掉,但是至少命保住了,即便將來朝廷追究,無非就是往死人身上扣帽子。


    雖然活著的衛指揮一級高官肯定要受到波及,但是主要責任是能逃脫的,都是死人頂主要的罪責。


    但是現在九江衛和其他幾個衛所就不同了,沒有交戰就跑了,那是畏敵,如果之前沒有發現倭寇,大家還可以跑餘姚去,可是現在絕對不成。


    寧波府沒丟還好,寧波府要是丟了,衛指揮一級不知道多少人要人頭落地。


    “大人,下午軍帳那邊最後到底是怎麽個章程?我等皆願奉命行事,絕不敢違令。”


    吳占魁這會兒忽然說道。


    “我等皆願奉命行事,絕不違令。”


    隨著吳占魁話音落下,身邊幾個千戶和身後的十來個百戶都紛紛齊聲作揖道。


    “明日,安慶衛、廬州衛為前軍,滁州衛為右軍,我九江衛為左軍,出戰迎擊倭寇,消滅當前之倭寇以後,大軍殺入寧波府,解救慈溪縣城。”


    “遵命。”


    下方軍將又是整齊劃一的喊道。


    隨著九江衛軍議結束,全營將官經曆了一個難眠之夜。


    第二日,全軍吃過早飯後就再次拔營,安慶衛為前軍,其後依次廬州衛、滁州衛,最後才是九江衛。


    對於這樣的安排,所有營中將官大多都知道了隊列的順序是怎麽來的,也就不奇怪了。


    說來也好笑,這次隨隊出征的文官是南京兵部一個從五品員外郎,之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到了紹興,眼看著遇到了倭寇,而這些衛指揮卻是一個個畏敵如虎,想要後撤去餘姚城,自然是不幹的。


    直接去台州自然危險,所以才會來到紹興。


    可是這發現了倭寇,要是幾千人馬一戰不打就跑到紹興,這位員外郎可以想象,迴去以後會是什麽結果。


    用出了文官的威壓,加之得知倭寇有意攻打寧波府,勉強讓一心避戰的諸多指揮使捏著鼻子認了,和發現的這股倭寇打一仗看看。


    打贏了最好,打不贏退迴去也就有了借口。


    至於隊列,則是四個指揮使抓鬮的結果。


    誰都不想做前軍,但是幾個衛所戰力就那麽強,也就隻能一擁而上,希望通過人多勢眾的方式消滅眼前這股倭寇。


    不能不說九江衛指揮使是真的鴻運當頭,居然抓到了最好的簽。


    軍議結束後,消息傳到千戶、百戶耳朵裏,之前的那點不滿也就煙消雲散了。


    很快,之前還人歡馬嘶、聲勢浩大的軍營就隻剩下一片狼藉,隻有中心那處還剩下十來個帳篷沒有被拆掉,那是兵部員外郎的帳篷,他們要留守此地。


    這條大道直通餘姚縣,很是重要,兵部大人留守與此就是要防備倭寇繞過剿倭大軍偷襲餘姚縣城。


    幾千人馬拖拖拉拉,士氣低迷,不過在將官的皮鞭下還是隻能緩緩東進。


    這會兒軍營裏有點關係的將官,必然是乘坐在馬匹之上,都是不慮勝先慮敗的當世名將。


    按照之前打探到的消息,這股倭寇隻有幾百人,應該不滿千,四個衛所數千人一擁而上,勝算還是有的。


    隻是計劃沒有變化快,大軍行進十幾裏進入到寧波府後,形勢卻是急轉直下。


    吳占魁右軍千戶所的隊伍列於九江衛行軍序列的第二位,行軍一個多時辰後,前方忽然就一陣混亂,隱約又衛所兵丟盔棄甲想要往迴跑,結果被所屬將官直接在路旁就砍了腦袋。


    很快,前麵就有九江衛的探馬迴來傳遞了消息,已經靠近被倭寇洗劫過的村鎮,之前是前軍遭遇到小股倭寇引發的混亂。


    此時按照上麵的軍令,部隊要開始展開,以戰鬥隊型繼續向前,目標就是那個村鎮。


    九江衛被分派的任務是護衛大軍左翼,自然由前軍千戶所開始左轉,加快腳步追上前軍。


    而在他們更前方的滁州衛也已經右轉,充作大軍的右翼。


    不過幾個衛所平日不習操練的毛病在此時也暴露出來,大軍隊形轉換不僅緩慢而且混亂,也就是好在倭寇似乎也沒有預料到明軍還會開過來,所以在一開始並沒有大股倭寇出現,要是在這個時候對明軍進行一次衝殺,這仗也就不用繼續打下去了。


    就在明軍止步開始調整戰鬥隊型的時候,鎮外十裏地出現大隊明軍的消息也傳進了村鎮裏。


    “觀海衛的丘八還敢打迴來?”


    一個皮膚黝黑,身材壯碩,一看就是常年在海上日灑雨淋的漢子摸摸自己光溜溜的頭頂,隨後手掌順著後腦勺的頭發摸到頸部,又撓了撓。


    這個漢子顯然並不是個禿子,他隻是把頭頂及前方的頭發都剃掉了,也就是此時倭國武士流行的“月代頭”,使外人看到他們的第一眼就誤認為他們是倭人。


    不過因為身材高大,滿口漢話,說實話,也就騙騙外人。


    見過倭國人的都知道,這個時候的倭人,普遍身材矮小,那裏會有倭國壯漢跑來做倭寇,留在倭國隨便拜到哪家大名手下,弄不好就成為戰國猛將之一了。


    “說旗幟不像觀海衛的,觀海衛那幾個字兒我們都見過,迴來的人說不是。”


    下方一個同樣剃成月代頭的倭寇說道。


    “我就說那群家夥都被打破了膽,怎麽還敢來送命,難道是臨山衛的人來了?”


    倭寇首領狐疑的說道。


    在此以前的海盜,雖然都知道明軍士氣低迷、紀律渙散,平日裏都不怎麽訓練,可人的名樹的影,對於驅逐韃奴的大明帝國軍隊還是心存畏懼的。


    這次倭寇也是被逼上絕境了,才會放手一搏,用集團作案的方式衝上岸來進行一番搶劫。


    自嘉靖二十六年起,大明朝廷加大了剿倭力度後,倭寇的日子其實也不好過的很,這次也就是死中求活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萬盛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行空間來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行空間來客並收藏隆萬盛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