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著自己降臨這一時空來的意義,魏廣德才有了一點主角意識,他感覺自己是天命之子。
可惜不是穿越在明末,要是在崇禎朝就好了,說不得就和滿洲韃子幹一架,打贏了就贏得整個江山,豈不是美滋滋。
不過,這些想法那都是以前的事兒了,現在,擺在魏廣德麵前的就是解決唐縣尊出的考題。
說實話,魏廣德對於考科舉,雖然有那麽一點沒底,主要是因為他沒考過。
第一次,心裏難免有一點點忐忑。
但是因為還有了一點主角意識,魏廣德覺得自己的命運不會那麽悲催,應該不會出現後排隔著自己老遠那個白發蒼蒼的老頭那麽悲劇,都年紀一大把了,還在和孫子輩的小孩互道同窗之誼。
好吧,迴到考場上,魏廣德看著唐縣尊出的第一道題,心裏也是暗樂,做過的,自己還在孫夫子的指導下改動過,然後夫子說可以了,那麽就把自己寫的直接抄上去就好了。
實際上,很多人可能都會以為古代科舉,麵對考官出的題,考生們都是臨時想出來的答案,其實不然。
最初,魏廣德也是這麽想的,可是在孫夫子一番教導下他才知道,其實都是考生自己以前做過的,在考場上迴憶一下,怕有疏漏才會用到草稿紙,先臨摹出來,檢查無誤謄抄到考卷上。
他們需要草稿,那是因為怕記憶不清晰,寫錯漏,可魏廣德不會啊。
不過魏廣德也不會大喇喇直接從寫在答卷上,還是運筆快速在草稿上寫了一篇。
耽誤時間嗎?其實不耽誤時間,因為八股文其實沒多少字,長的能寫到七八百字就算多了。
也就是毛筆寫起來費時間,要是以前的鋼筆,魏廣德可以寫的更快速。
“聖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魏廣德從右到左自上而下開始寫起來,這就是破題,是幾篇卷子裏選的最好的破題法,在這個時候自然要毫不猶豫的用上。
破題之後就是承題,魏廣德依舊不慌不忙寫著。
“蓋聖人之行藏正不易規自顏子幾之而始可與之言矣”
承題完畢就是起講,魏廣德在那裏刷刷點點不斷的寫著,古人真的可以做到文不加點,因為這個時代就沒有標點符號。
“故特謂之曰畢生閱曆隻一二途以聽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窮於其際者往往而鮮也......”
寫下“有是夫惟我與爾也夫而斯時之迴亦怡然得默然解也”幾個字後,四百多字的文章寫完,魏廣德算是完成了今天第一道四書題。
接下來就是第二道題,出自大學第六篇,
“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
這道題,魏廣德自然也做過去。
其實這個時代因為心學和理學的爭鬥,類似帶有明顯分歧的題目時不時都有出現,而一旦出現一篇不錯的文章,往往就能夠流傳很廣。
魏廣德相信,院子裏坐的這麽多考生裏麵,和自己差不多的也大有人在,都是看到優秀答卷的,自然知道怎麽答這道題。
不過沒關係,魏廣德記憶好,他當初做的文章可是一個字兒都不會忘記。
怎麽說都是秀才修改潤筆過的,自然就要比那些臨時迴憶,湊合的答卷完美很多。
這是魏廣德這會兒心裏的想法,不慌,隻要不出大問題,這次考試算過了。
至於有人擔心這樣會不會和其他考生的答案撞車,特別是破題那個環節,其實大可不必。
四書題,顧名思義,都是摘自四書裏麵的句子。
就那麽多,近千年的科舉製度下,幾乎所有的句子都已經被人用過了,就算沒有被用在考場上,也會被用在先生的課堂上。
而符合這個時代主流價值觀的答案就那麽一些,不管你腦洞多大,也隻能這麽迴答,否則就是離經叛道,落榜是一定的了。
大家意思差不多,所以破題就是大同小異,也就是文字上可能會有些微差別,這就是所謂的文風了,畢竟寫作習慣很重要。
就算破題文字一致,其實到了承題,以及起講,還有後麵的那些步驟差別就會顯現出來,完全一模一樣的文字,那隻能說兩個人怕都是背的範文卷子,肯定就完蛋了。
魏廣德當然不會抄別人的,要把自己何必還要寫出來,交給孫夫子指點。
所以,撞車,不存在的。
天近中午的時候,魏廣德就完成了今天的考題,也就是試帖詩是靠他自己編出來的,反複修改了幾次,最後才定稿。
這速度快嗎?
當然快了,草稿上寫滿今天的答案後,魏廣德吃午飯時也左顧右盼一陣,發覺大多數人還在那裏奮筆疾書,搞的和殿試差不多的氛圍。
還有和他一樣在吃東西的,不過似乎身前也沒什麽東西,估計題都沒做完,也許注定這次考試沒戲的那批人裏就有他們。
不是魏廣德自負,題都做過,都是孫夫子修飾過了,就算是府試,魏廣德感覺過關的概率也很大。
這裏是彭澤縣縣衙,還是縣試考場,魏廣德自然不能在這個時候沒事兒到處閑逛,雖然看不到知縣老爺,但是周圍的書隸和衙役還是不少的,都是監考。
也就隻有上廁所才能在考場內走動,身後還跟著人,監視你的一舉一動,搞的魏廣德很不習慣。
吃完飯就在那裏簡單活動下手腳,就開始謄抄卷子了。
字兒,始終還是魏廣德的心病,沒辦法,練了一年也隻是得了個“過得去”的評語,所以在謄抄的時候,魏廣德也是非常小心的。
縣試,可沒有太多的講究,縣尊是直接看考生的卷子,沒有謄抄卷子這個環節,隻是糊名。
所以,所謂的正場考試,縣官的第一感覺就很重要了。
為什麽說縣試很簡單?
那是因為考官的關注點壓根不在你答題上,而是在看你的字兒,和語句之間的通順。
參加縣試的,不可能不會寫字兒,差別就是字兒的好壞。
至於八股功底,好吧,那是府試和院試時候考官的任務了。
小心翼翼抄好答卷,說實話,時間還早,申時,應該還不到下午三點,魏廣德完成今天的考試,自然就考試考慮要不要交卷了。
可惜不是穿越在明末,要是在崇禎朝就好了,說不得就和滿洲韃子幹一架,打贏了就贏得整個江山,豈不是美滋滋。
不過,這些想法那都是以前的事兒了,現在,擺在魏廣德麵前的就是解決唐縣尊出的考題。
說實話,魏廣德對於考科舉,雖然有那麽一點沒底,主要是因為他沒考過。
第一次,心裏難免有一點點忐忑。
但是因為還有了一點主角意識,魏廣德覺得自己的命運不會那麽悲催,應該不會出現後排隔著自己老遠那個白發蒼蒼的老頭那麽悲劇,都年紀一大把了,還在和孫子輩的小孩互道同窗之誼。
好吧,迴到考場上,魏廣德看著唐縣尊出的第一道題,心裏也是暗樂,做過的,自己還在孫夫子的指導下改動過,然後夫子說可以了,那麽就把自己寫的直接抄上去就好了。
實際上,很多人可能都會以為古代科舉,麵對考官出的題,考生們都是臨時想出來的答案,其實不然。
最初,魏廣德也是這麽想的,可是在孫夫子一番教導下他才知道,其實都是考生自己以前做過的,在考場上迴憶一下,怕有疏漏才會用到草稿紙,先臨摹出來,檢查無誤謄抄到考卷上。
他們需要草稿,那是因為怕記憶不清晰,寫錯漏,可魏廣德不會啊。
不過魏廣德也不會大喇喇直接從寫在答卷上,還是運筆快速在草稿上寫了一篇。
耽誤時間嗎?其實不耽誤時間,因為八股文其實沒多少字,長的能寫到七八百字就算多了。
也就是毛筆寫起來費時間,要是以前的鋼筆,魏廣德可以寫的更快速。
“聖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魏廣德從右到左自上而下開始寫起來,這就是破題,是幾篇卷子裏選的最好的破題法,在這個時候自然要毫不猶豫的用上。
破題之後就是承題,魏廣德依舊不慌不忙寫著。
“蓋聖人之行藏正不易規自顏子幾之而始可與之言矣”
承題完畢就是起講,魏廣德在那裏刷刷點點不斷的寫著,古人真的可以做到文不加點,因為這個時代就沒有標點符號。
“故特謂之曰畢生閱曆隻一二途以聽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窮於其際者往往而鮮也......”
寫下“有是夫惟我與爾也夫而斯時之迴亦怡然得默然解也”幾個字後,四百多字的文章寫完,魏廣德算是完成了今天第一道四書題。
接下來就是第二道題,出自大學第六篇,
“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
這道題,魏廣德自然也做過去。
其實這個時代因為心學和理學的爭鬥,類似帶有明顯分歧的題目時不時都有出現,而一旦出現一篇不錯的文章,往往就能夠流傳很廣。
魏廣德相信,院子裏坐的這麽多考生裏麵,和自己差不多的也大有人在,都是看到優秀答卷的,自然知道怎麽答這道題。
不過沒關係,魏廣德記憶好,他當初做的文章可是一個字兒都不會忘記。
怎麽說都是秀才修改潤筆過的,自然就要比那些臨時迴憶,湊合的答卷完美很多。
這是魏廣德這會兒心裏的想法,不慌,隻要不出大問題,這次考試算過了。
至於有人擔心這樣會不會和其他考生的答案撞車,特別是破題那個環節,其實大可不必。
四書題,顧名思義,都是摘自四書裏麵的句子。
就那麽多,近千年的科舉製度下,幾乎所有的句子都已經被人用過了,就算沒有被用在考場上,也會被用在先生的課堂上。
而符合這個時代主流價值觀的答案就那麽一些,不管你腦洞多大,也隻能這麽迴答,否則就是離經叛道,落榜是一定的了。
大家意思差不多,所以破題就是大同小異,也就是文字上可能會有些微差別,這就是所謂的文風了,畢竟寫作習慣很重要。
就算破題文字一致,其實到了承題,以及起講,還有後麵的那些步驟差別就會顯現出來,完全一模一樣的文字,那隻能說兩個人怕都是背的範文卷子,肯定就完蛋了。
魏廣德當然不會抄別人的,要把自己何必還要寫出來,交給孫夫子指點。
所以,撞車,不存在的。
天近中午的時候,魏廣德就完成了今天的考題,也就是試帖詩是靠他自己編出來的,反複修改了幾次,最後才定稿。
這速度快嗎?
當然快了,草稿上寫滿今天的答案後,魏廣德吃午飯時也左顧右盼一陣,發覺大多數人還在那裏奮筆疾書,搞的和殿試差不多的氛圍。
還有和他一樣在吃東西的,不過似乎身前也沒什麽東西,估計題都沒做完,也許注定這次考試沒戲的那批人裏就有他們。
不是魏廣德自負,題都做過,都是孫夫子修飾過了,就算是府試,魏廣德感覺過關的概率也很大。
這裏是彭澤縣縣衙,還是縣試考場,魏廣德自然不能在這個時候沒事兒到處閑逛,雖然看不到知縣老爺,但是周圍的書隸和衙役還是不少的,都是監考。
也就隻有上廁所才能在考場內走動,身後還跟著人,監視你的一舉一動,搞的魏廣德很不習慣。
吃完飯就在那裏簡單活動下手腳,就開始謄抄卷子了。
字兒,始終還是魏廣德的心病,沒辦法,練了一年也隻是得了個“過得去”的評語,所以在謄抄的時候,魏廣德也是非常小心的。
縣試,可沒有太多的講究,縣尊是直接看考生的卷子,沒有謄抄卷子這個環節,隻是糊名。
所以,所謂的正場考試,縣官的第一感覺就很重要了。
為什麽說縣試很簡單?
那是因為考官的關注點壓根不在你答題上,而是在看你的字兒,和語句之間的通順。
參加縣試的,不可能不會寫字兒,差別就是字兒的好壞。
至於八股功底,好吧,那是府試和院試時候考官的任務了。
小心翼翼抄好答卷,說實話,時間還早,申時,應該還不到下午三點,魏廣德完成今天的考試,自然就考試考慮要不要交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