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畝幾分銀子而已,一百萬畝也不過幾萬兩銀子。”
魏廣德悠悠開口說道,“真說起來,朝廷收的賦稅是真的少。”
別看史書動輒說明朝那些藩王府有幾萬頃田地,幾百萬畝土地,若真算起來,其實要交的賦稅也不過幾萬,十幾萬兩銀子。
“善貸,說是這麽說,可名義上,陛下那裏,已經沒有皇莊了。”
張居正也知道,按製確實應該收宗室勳貴土地的賦稅,可是收不收的上來先不說,後麵牽扯到的麻煩還一大堆。
若是向宗室田地征稅,那指不定士人優免的事兒就會被宗室被暴光。
別覺得這是小事兒,鬧不好可就要引起天下動蕩了。
士人免稅的說法,經過這些年不斷的經營,在老百姓的腦海裏已經根深蒂固。
“再有,如果宗室看到皇室繳稅,他們也交,可必然會要求朝廷對士人也按製進行征稅。
如此,我都不知道會鬧出多大的風波出來。”
張居正繼續說道。
民間知道被騙了這麽多年,他們為士紳繳納了那麽多年的稅,心中必然生怨,由此後果難料。
“以前不說,重新額定士紳免稅規矩就是了,宗室也是如此,以前的既往不咎,隻追溯萬曆元年起的賦稅。”
魏廣德開口說道,“至於叔大兄說的皇莊已經沒有了,其實你我心知肚明,滿朝臣公也是心知肚明。
我估算過,現在被內廷掌握的所謂‘官田’,至少有四萬七千頃,一年名義上的賦稅也不過二十餘萬兩銀子。
和雙林那裏說,銀子要實繳入庫”
魏廣德剛說到這裏,就看張居正嘴唇微動,似乎要插話,他急忙擺擺手,阻止他發言。
加快語速繼續說道:“至於這剿進戶部的銀子,半個月後戶部以宮廷耗用為名支出去三十萬兩銀子給內廷就是了。”
魏廣德能想到,真讓內廷出銀子,別說馮保不會答應,或許連小皇帝朱翊鈞,還有兩宮太後都不會答應。
但魏廣德來自後世,最擅長的就是知道什麽叫做“變通”,一變則通。
還是那電影裏說的好,“富人的錢如數奉還,窮人的錢三七分賬”,朝廷要收的是宗室和勳貴的銀子,可不是要皇帝的銀子。
“隻有宮裏表麵上出了銀子,那後麵對那些宗室就好說了。
戶部銀子多收了,那宮廷裏需要從戶部提取銀子不也好說了嗎?”
魏廣德繼續誘惑道。
雖然馮保不在這裏,可張居正在,有他把話傳到馮保耳朵裏,也是一樣的。
隻要馮保明白了意思,想來他就不會反對,以他的聰明才智不會想不明白此事對內廷和朝廷的好處。
大明的皇莊,最早應該是建於永樂年間,亦叫“宮莊”。
地點在順天府豐潤縣境內,名為仁壽官莊,宣德時,又陸續建立清寧、未央宮莊。
這幾處宮莊占地廣表,自北直隸東北部豐潤縣起,向西南經寶坻、武清、靜海,直至河間等府縣。
之後曆經天順、成化和弘治時期,明朝皇室控製的皇莊達到七處,共占地一萬二千餘頃。
不過在正德皇帝繼位以後,皇莊數量急劇暴增,已經達到三十餘處,麵積三萬七千餘頃。
張居正事才說大明已經沒有皇莊,其實就始於嘉靖朝。
嘉靖二年二月,夏言將清查所得材料,寫成《勘報皇莊》一疏,進呈世宗,詳細說明皇莊的建立過程數量、地理分布、危害並建議取消皇莊,還田於民,以消除由皇莊造成的種種弊端。
世宗見疏,降旨曰:“各宮莊田子粒銀兩仍辦納解部,年終類進應用。
頃畝數目,止照新冊改為官地,不必稱皇莊名目。”
之後又下明詔:“將管莊人員盡數革迴。”
什麽意思呢,其實就是把皇莊的管理模式改迴祖製,由地方官府負責管理這些田地,包括收租。
宮裏的耗用,自然是找戶部要,用多少要多少,就不必自己置辦田地收租過日子了。
所以,名義上從嘉靖年間開始,大明朝的皇莊就已經不存在了。
但實際上,這些皇莊在嘉靖三十年以後又重新迴到內廷的控製之中。
原因也很簡單,皇帝修道煉丹太耗錢,之前向戶部要銀子,戶部推三阻四,司禮監自然就想到還是要自己控製財源。
於是,原來內廷的收入之一的皇莊自然又迴到他們眼中。
何況經營這些產業,對於內廷諸人也是有好處的。
而當時主政的首輔嚴嵩對此也是視若無睹,任其死灰複燃。
到現在,皇莊依舊,且由內廷派太監管理,隻是不再對外說是皇莊,而隻是管理官地。
張居正眨眨眼,他理解魏廣德話裏的意思,雖然覺得這樣似乎不好,但貌似又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否則,就當今天下的樣子,要想從宗室和勳貴手裏收上來賦稅,還真的有些困難。
“叔大兄,其實據我所知,各地王莊也是隱田最多的地方。”
魏廣德又開口繼續說道,“不管是宗室還是勳貴,他們在地方上的莊田因為是自行管理,地方官府畏懼不敢查,所以就給了他們大肆侵占田地的而不報官的機會。
要是真按製清丈,那些莊田的土地數量至少加五成。
若是能借清丈之機對莊田征稅,則我大明百年後亦無財稅之憂。”
魏廣德依舊在提醒張居正,如果隻是清丈田畝,而不對宗室、勳貴的莊田出手,那以後土地繼續兼並,幾年、幾十年以後,可以繳稅的田地大減,他們這會兒搞的清丈田畝的成績也就會功虧一簣。
“叔大兄,其實我們並沒有改動祖製,不過是按祖製執行而已。
皇莊隻要肯繳納賦稅,又有叔大兄推出考成法在前,隻要朝廷重申‘宗室買田不輸役者沒官’這條,地方上文武百官自然知道該怎麽做了。”
“著令宗室買田不輸役者沒官,皇親田俱令有司徵之,如勳臣例。”
這是嘉靖皇帝下達的明旨,隻不過旨意發下去了,下麵卻沒有認真執行而已,實在是阻力太大。
當時還在嘉靖三十九年的事兒,嘉靖皇帝已經感覺到宗室和勳貴莊田數量的恐怖,遂而下達旨意,規定了勳貴莊田的數量限製,超出部分充公。
嘉靖皇帝直接派遣禦史沈陽清理侵奪隱瞞冒領的莊田,合計一萬六千多頃。
穆宗聽從禦史王廷瞻的建議,又製定世代遞減的限額:勳臣五代限定田地二百頃,外戚七百頃至七十頃不等。
不過也是從那時候朝中才知道,嘉靖皇帝雖然名義上撤銷了皇莊,但實際上屬於皇帝的莊田依舊存在。
僅興王府王莊,在承天六莊二湖土地八幹三百多頃,以宦官統領,又聽憑校舍兼並,至今又增加八百八十頃,分為十二莊。
不好說嘉靖皇帝繼承自堂兄正德皇帝的三萬餘頃皇莊,光是興王府原來的田地已經直逼萬頃。
實際上,隆慶皇帝時期所繼承自嘉靖皇帝的皇莊,已經超過四萬頃之數。
從正德皇帝開始的這輪兼並土地的熱潮,雖然嘉靖皇帝踩了個急刹車,但是顯然效果並不好。
當然,之後嘉靖皇帝把興王府原有王莊又賜給景王,並另賜田不少。
隻是景王死後,這些田地除興王府莊田外,其他新並入田地在徐階的主持下盡數退迴,可司禮監管理的莊田,依舊還是有四萬多頃。
好吧,隻能說天下最大的地主,其實還是皇帝。
藩王也是大地主,但還是沒有皇帝豪橫。
“這個事兒暫時就這樣,我這兩天和雙林商議一番再說。”
魏廣德的主意其實挺好,對內廷,對朝廷來說,都是大有裨益。
不過讓宮裏掏銀子,這個難度主要還是在於臉麵。
“叔大兄,記住提醒雙林兄,那些‘官田’是該交賦役的。”
魏廣德著重提醒道,那就是在馮保那裏必須和他說清楚,繳稅的是田地是‘官田’,它不是‘皇莊’。
有了這個區別,自然就不影響皇帝的顏麵。
張居正點點頭,就告辭打算迴自己值房去,剛走到門口,魏廣德似乎又想到什麽,三步並作兩步追上張居正,在他耳邊小聲說道:“如果宮裏猶豫,戶部撥給內廷的銀子,可以按照那些官田繳稅的數量翻一倍給他們。
全國親王、郡王上百個王府,光是王莊田地怕就不下百萬頃,還有那些勳貴。
真要是朝廷能把這筆銀子要迴來,戶部就真的不缺銀子了。”
之前,魏廣德就按照官麵數字大致推測過,宗室和勳貴占有的田地估計超過二百萬頃,再有那些民間隱田,要是通過清丈都翻查出來,戶部每年光是現銀怕都能增加數百萬兩。
這個帳,魏廣德會算,張居正自然也知道。
他沒說話,隻是微微點頭。
後續,魏廣德就不想繼續分析了。
“蘆布。”
對著門外喊了聲,魏廣德坐迴到書案後。
“老爺,你叫我。”
蘆布快步進來,在他麵前躬身道。
“把這些文書都送迴文淵閣去吧。”
魏廣德指著先前報迴來的文書吩咐道,也包括他挑出來的那些。
自己記錄的紙箋,已經被張居正拿走了,這些文書繼續放在這裏也不合適,不如送迴。
“對了,老爺。”
就在蘆布欲抱起文書送走時,忽然停下手裏動作,對魏廣德說道:“老爺,今早蓮池花開,比往年提早二月,且花開更美。
老爺若是乏了,大可去蓮池走走,看看白蓮散散心。”
“嗬嗬,蓮花開了,這倒是稀奇,一會兒我就去看看。”
魏廣德聽聞後笑道。
不過今天耽誤的時間不少,魏廣德屋裏已經堆積了不少需要處置的公文。
說是這麽說,可最後自然是徹底把這件事讓給遺忘了。
緊趕慢趕,今天的奏疏也沒有處理完。
不過張居正那邊似乎也在為先前所說之事煩惱,所以今日散衙前並沒有讓人來通知內閣有個小會。
到點,魏廣德讓蘆布收拾值房,自己就出了內閣。
走到自己的轎子前,魏廣德對轎旁長隨吩咐道:“去叫張吉到保大坊那邊宅子等我,我們也去那邊。”
“是,老爺。”
那長隨得了吩咐,答應一聲,快步向遠方跑去。
而轎夫看到魏廣德走到轎前自然抬起後轎,讓魏廣德方便上轎。
今日魏廣德不打算直接迴府,一是這幾天被京官們吵煩了,想躲躲清靜,二就是有其他事兒要吩咐張吉去做。
很快,魏廣德大轎抵達保大坊外宅的時候,張吉已經在大院門口躬身等候了。
“跟我進來。”
魏廣德下轎就看見張吉,隻說了聲,抬步就往宅子裏走去。
等進入內宅一間小屋,魏廣德才開口說道:“我這有事兒要安排人去做,務必做的隱蔽,府裏可有機靈且信得過的人。”
“老爺,外城那邊有幾個,都是早年崩山堡後山那邊收養的。”
張吉小聲說道。
“哦,他們什麽時候來的?”
魏廣德知道崩山堡後山,那就是一個世外桃源,一個小寨子,裏麵全都是沒在官府登記的黑戶。
“早些年就來了,人都已經換了一批了。
這個事兒奴才記得和老爺說過,隻是老爺說叫夫人來管。”
張吉急忙解釋一句,怕被魏廣德誤會是他的問題,沒有及時向他稟報。
“都忘了。”
從後山派過來的人,魏廣德當然知道,那些人除了耕種田地,其實也是老爹豢養死士的地方。
別說一個百戶為什麽需要養死士,其實凡是為自家謀劃的,就沒有不暗中豢養這類人的。
誰知道什麽時候遇到個麻煩的對手,若是正麵幹不過,那就隻能下黑手,直接物理消滅。
“聽我說,成守節你還有印象嗎?”
“成守.那個大理寺丞?”
魏廣德一問,張吉很快就想起這個人來。
“就是他,他是山東曹州人,你安排人過去盯著他的家人,特別是他的兒子那些,查查他家裏有沒有隱藏什麽賬本一類的東西。”
魏廣德小聲說道。
“老爺是說他可能藏了賬本!”
張吉有些驚訝,隨即點點頭,“老爺,如果真有,是不是要”
說到這裏,張吉手掌做出個割的動作。
“先觀察一陣子,看看他家附近有沒有其他人盯著,然後再刺探成府裏地情況。
你要安排機靈點的人過去,別打草驚蛇。
後山的也帶過去幾個,主要是怕萬一。
沒什麽留下來最好,若是有,絕對不能露出去。”
魏廣德小聲說道。
魏廣德悠悠開口說道,“真說起來,朝廷收的賦稅是真的少。”
別看史書動輒說明朝那些藩王府有幾萬頃田地,幾百萬畝土地,若真算起來,其實要交的賦稅也不過幾萬,十幾萬兩銀子。
“善貸,說是這麽說,可名義上,陛下那裏,已經沒有皇莊了。”
張居正也知道,按製確實應該收宗室勳貴土地的賦稅,可是收不收的上來先不說,後麵牽扯到的麻煩還一大堆。
若是向宗室田地征稅,那指不定士人優免的事兒就會被宗室被暴光。
別覺得這是小事兒,鬧不好可就要引起天下動蕩了。
士人免稅的說法,經過這些年不斷的經營,在老百姓的腦海裏已經根深蒂固。
“再有,如果宗室看到皇室繳稅,他們也交,可必然會要求朝廷對士人也按製進行征稅。
如此,我都不知道會鬧出多大的風波出來。”
張居正繼續說道。
民間知道被騙了這麽多年,他們為士紳繳納了那麽多年的稅,心中必然生怨,由此後果難料。
“以前不說,重新額定士紳免稅規矩就是了,宗室也是如此,以前的既往不咎,隻追溯萬曆元年起的賦稅。”
魏廣德開口說道,“至於叔大兄說的皇莊已經沒有了,其實你我心知肚明,滿朝臣公也是心知肚明。
我估算過,現在被內廷掌握的所謂‘官田’,至少有四萬七千頃,一年名義上的賦稅也不過二十餘萬兩銀子。
和雙林那裏說,銀子要實繳入庫”
魏廣德剛說到這裏,就看張居正嘴唇微動,似乎要插話,他急忙擺擺手,阻止他發言。
加快語速繼續說道:“至於這剿進戶部的銀子,半個月後戶部以宮廷耗用為名支出去三十萬兩銀子給內廷就是了。”
魏廣德能想到,真讓內廷出銀子,別說馮保不會答應,或許連小皇帝朱翊鈞,還有兩宮太後都不會答應。
但魏廣德來自後世,最擅長的就是知道什麽叫做“變通”,一變則通。
還是那電影裏說的好,“富人的錢如數奉還,窮人的錢三七分賬”,朝廷要收的是宗室和勳貴的銀子,可不是要皇帝的銀子。
“隻有宮裏表麵上出了銀子,那後麵對那些宗室就好說了。
戶部銀子多收了,那宮廷裏需要從戶部提取銀子不也好說了嗎?”
魏廣德繼續誘惑道。
雖然馮保不在這裏,可張居正在,有他把話傳到馮保耳朵裏,也是一樣的。
隻要馮保明白了意思,想來他就不會反對,以他的聰明才智不會想不明白此事對內廷和朝廷的好處。
大明的皇莊,最早應該是建於永樂年間,亦叫“宮莊”。
地點在順天府豐潤縣境內,名為仁壽官莊,宣德時,又陸續建立清寧、未央宮莊。
這幾處宮莊占地廣表,自北直隸東北部豐潤縣起,向西南經寶坻、武清、靜海,直至河間等府縣。
之後曆經天順、成化和弘治時期,明朝皇室控製的皇莊達到七處,共占地一萬二千餘頃。
不過在正德皇帝繼位以後,皇莊數量急劇暴增,已經達到三十餘處,麵積三萬七千餘頃。
張居正事才說大明已經沒有皇莊,其實就始於嘉靖朝。
嘉靖二年二月,夏言將清查所得材料,寫成《勘報皇莊》一疏,進呈世宗,詳細說明皇莊的建立過程數量、地理分布、危害並建議取消皇莊,還田於民,以消除由皇莊造成的種種弊端。
世宗見疏,降旨曰:“各宮莊田子粒銀兩仍辦納解部,年終類進應用。
頃畝數目,止照新冊改為官地,不必稱皇莊名目。”
之後又下明詔:“將管莊人員盡數革迴。”
什麽意思呢,其實就是把皇莊的管理模式改迴祖製,由地方官府負責管理這些田地,包括收租。
宮裏的耗用,自然是找戶部要,用多少要多少,就不必自己置辦田地收租過日子了。
所以,名義上從嘉靖年間開始,大明朝的皇莊就已經不存在了。
但實際上,這些皇莊在嘉靖三十年以後又重新迴到內廷的控製之中。
原因也很簡單,皇帝修道煉丹太耗錢,之前向戶部要銀子,戶部推三阻四,司禮監自然就想到還是要自己控製財源。
於是,原來內廷的收入之一的皇莊自然又迴到他們眼中。
何況經營這些產業,對於內廷諸人也是有好處的。
而當時主政的首輔嚴嵩對此也是視若無睹,任其死灰複燃。
到現在,皇莊依舊,且由內廷派太監管理,隻是不再對外說是皇莊,而隻是管理官地。
張居正眨眨眼,他理解魏廣德話裏的意思,雖然覺得這樣似乎不好,但貌似又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否則,就當今天下的樣子,要想從宗室和勳貴手裏收上來賦稅,還真的有些困難。
“叔大兄,其實據我所知,各地王莊也是隱田最多的地方。”
魏廣德又開口繼續說道,“不管是宗室還是勳貴,他們在地方上的莊田因為是自行管理,地方官府畏懼不敢查,所以就給了他們大肆侵占田地的而不報官的機會。
要是真按製清丈,那些莊田的土地數量至少加五成。
若是能借清丈之機對莊田征稅,則我大明百年後亦無財稅之憂。”
魏廣德依舊在提醒張居正,如果隻是清丈田畝,而不對宗室、勳貴的莊田出手,那以後土地繼續兼並,幾年、幾十年以後,可以繳稅的田地大減,他們這會兒搞的清丈田畝的成績也就會功虧一簣。
“叔大兄,其實我們並沒有改動祖製,不過是按祖製執行而已。
皇莊隻要肯繳納賦稅,又有叔大兄推出考成法在前,隻要朝廷重申‘宗室買田不輸役者沒官’這條,地方上文武百官自然知道該怎麽做了。”
“著令宗室買田不輸役者沒官,皇親田俱令有司徵之,如勳臣例。”
這是嘉靖皇帝下達的明旨,隻不過旨意發下去了,下麵卻沒有認真執行而已,實在是阻力太大。
當時還在嘉靖三十九年的事兒,嘉靖皇帝已經感覺到宗室和勳貴莊田數量的恐怖,遂而下達旨意,規定了勳貴莊田的數量限製,超出部分充公。
嘉靖皇帝直接派遣禦史沈陽清理侵奪隱瞞冒領的莊田,合計一萬六千多頃。
穆宗聽從禦史王廷瞻的建議,又製定世代遞減的限額:勳臣五代限定田地二百頃,外戚七百頃至七十頃不等。
不過也是從那時候朝中才知道,嘉靖皇帝雖然名義上撤銷了皇莊,但實際上屬於皇帝的莊田依舊存在。
僅興王府王莊,在承天六莊二湖土地八幹三百多頃,以宦官統領,又聽憑校舍兼並,至今又增加八百八十頃,分為十二莊。
不好說嘉靖皇帝繼承自堂兄正德皇帝的三萬餘頃皇莊,光是興王府原來的田地已經直逼萬頃。
實際上,隆慶皇帝時期所繼承自嘉靖皇帝的皇莊,已經超過四萬頃之數。
從正德皇帝開始的這輪兼並土地的熱潮,雖然嘉靖皇帝踩了個急刹車,但是顯然效果並不好。
當然,之後嘉靖皇帝把興王府原有王莊又賜給景王,並另賜田不少。
隻是景王死後,這些田地除興王府莊田外,其他新並入田地在徐階的主持下盡數退迴,可司禮監管理的莊田,依舊還是有四萬多頃。
好吧,隻能說天下最大的地主,其實還是皇帝。
藩王也是大地主,但還是沒有皇帝豪橫。
“這個事兒暫時就這樣,我這兩天和雙林商議一番再說。”
魏廣德的主意其實挺好,對內廷,對朝廷來說,都是大有裨益。
不過讓宮裏掏銀子,這個難度主要還是在於臉麵。
“叔大兄,記住提醒雙林兄,那些‘官田’是該交賦役的。”
魏廣德著重提醒道,那就是在馮保那裏必須和他說清楚,繳稅的是田地是‘官田’,它不是‘皇莊’。
有了這個區別,自然就不影響皇帝的顏麵。
張居正點點頭,就告辭打算迴自己值房去,剛走到門口,魏廣德似乎又想到什麽,三步並作兩步追上張居正,在他耳邊小聲說道:“如果宮裏猶豫,戶部撥給內廷的銀子,可以按照那些官田繳稅的數量翻一倍給他們。
全國親王、郡王上百個王府,光是王莊田地怕就不下百萬頃,還有那些勳貴。
真要是朝廷能把這筆銀子要迴來,戶部就真的不缺銀子了。”
之前,魏廣德就按照官麵數字大致推測過,宗室和勳貴占有的田地估計超過二百萬頃,再有那些民間隱田,要是通過清丈都翻查出來,戶部每年光是現銀怕都能增加數百萬兩。
這個帳,魏廣德會算,張居正自然也知道。
他沒說話,隻是微微點頭。
後續,魏廣德就不想繼續分析了。
“蘆布。”
對著門外喊了聲,魏廣德坐迴到書案後。
“老爺,你叫我。”
蘆布快步進來,在他麵前躬身道。
“把這些文書都送迴文淵閣去吧。”
魏廣德指著先前報迴來的文書吩咐道,也包括他挑出來的那些。
自己記錄的紙箋,已經被張居正拿走了,這些文書繼續放在這裏也不合適,不如送迴。
“對了,老爺。”
就在蘆布欲抱起文書送走時,忽然停下手裏動作,對魏廣德說道:“老爺,今早蓮池花開,比往年提早二月,且花開更美。
老爺若是乏了,大可去蓮池走走,看看白蓮散散心。”
“嗬嗬,蓮花開了,這倒是稀奇,一會兒我就去看看。”
魏廣德聽聞後笑道。
不過今天耽誤的時間不少,魏廣德屋裏已經堆積了不少需要處置的公文。
說是這麽說,可最後自然是徹底把這件事讓給遺忘了。
緊趕慢趕,今天的奏疏也沒有處理完。
不過張居正那邊似乎也在為先前所說之事煩惱,所以今日散衙前並沒有讓人來通知內閣有個小會。
到點,魏廣德讓蘆布收拾值房,自己就出了內閣。
走到自己的轎子前,魏廣德對轎旁長隨吩咐道:“去叫張吉到保大坊那邊宅子等我,我們也去那邊。”
“是,老爺。”
那長隨得了吩咐,答應一聲,快步向遠方跑去。
而轎夫看到魏廣德走到轎前自然抬起後轎,讓魏廣德方便上轎。
今日魏廣德不打算直接迴府,一是這幾天被京官們吵煩了,想躲躲清靜,二就是有其他事兒要吩咐張吉去做。
很快,魏廣德大轎抵達保大坊外宅的時候,張吉已經在大院門口躬身等候了。
“跟我進來。”
魏廣德下轎就看見張吉,隻說了聲,抬步就往宅子裏走去。
等進入內宅一間小屋,魏廣德才開口說道:“我這有事兒要安排人去做,務必做的隱蔽,府裏可有機靈且信得過的人。”
“老爺,外城那邊有幾個,都是早年崩山堡後山那邊收養的。”
張吉小聲說道。
“哦,他們什麽時候來的?”
魏廣德知道崩山堡後山,那就是一個世外桃源,一個小寨子,裏麵全都是沒在官府登記的黑戶。
“早些年就來了,人都已經換了一批了。
這個事兒奴才記得和老爺說過,隻是老爺說叫夫人來管。”
張吉急忙解釋一句,怕被魏廣德誤會是他的問題,沒有及時向他稟報。
“都忘了。”
從後山派過來的人,魏廣德當然知道,那些人除了耕種田地,其實也是老爹豢養死士的地方。
別說一個百戶為什麽需要養死士,其實凡是為自家謀劃的,就沒有不暗中豢養這類人的。
誰知道什麽時候遇到個麻煩的對手,若是正麵幹不過,那就隻能下黑手,直接物理消滅。
“聽我說,成守節你還有印象嗎?”
“成守.那個大理寺丞?”
魏廣德一問,張吉很快就想起這個人來。
“就是他,他是山東曹州人,你安排人過去盯著他的家人,特別是他的兒子那些,查查他家裏有沒有隱藏什麽賬本一類的東西。”
魏廣德小聲說道。
“老爺是說他可能藏了賬本!”
張吉有些驚訝,隨即點點頭,“老爺,如果真有,是不是要”
說到這裏,張吉手掌做出個割的動作。
“先觀察一陣子,看看他家附近有沒有其他人盯著,然後再刺探成府裏地情況。
你要安排機靈點的人過去,別打草驚蛇。
後山的也帶過去幾個,主要是怕萬一。
沒什麽留下來最好,若是有,絕對不能露出去。”
魏廣德小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