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別覺得是不是攻陷緬甸王都的功勞被人搶了,我告訴你們,他們能立功,全是因為你我。


    若不是我們這裏拖住了莽應龍的幾十萬大軍,他們那點兵馬能夠在緬甸南方攻城拔寨。”


    李成梁不屑的說道,“告訴你們這些,就是讓你們知道,莽應龍已經窮途末路,他的老窩已經被我們掏了,他現在就是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


    說到這裏,李成梁起身,環視堂下所有將領,邊說邊往門外走。


    “如今,他一定是在安排緬軍拔營,想著趁著夜色掩護退兵。


    不過,既然都把他們勾到我保山城下,怎麽可能讓他說來就來,說走就走。


    潞江岸邊,就是緬軍的墳墓。”


    “大帥,下令吧,我馬上迴去召集兒郎追上去,不放跑一個敵人。”


    “對,大帥,下令吧。”


    “大帥.”


    聽到李成梁這麽說,下麵將領頓時群情激昂起來。


    是的,緬甸王都可能都被明軍攻下來了,莽應龍這會兒那顧得上和他們交戰,怕是急的隻想飛迴去救援。


    痛打落水狗的機會可不多見。


    緬軍戰鬥力如何,這些天守城之戰,這些將領多少都領教到了。


    正麵硬拚,雖然他們嘴上不會承認,但心底多少還是有些發虛。


    是的,緬甸軍隊的戰力不俗,又有許多戰爭經驗豐富的老兵帶著,不好打。


    可現在不同了,緬軍急著迴去救援,可不就是奪取首級的機會。


    “李都督,你是怎麽想的?今晚就出兵攻打緬軍大營嗎?”


    這時候,羅汝芳站起來開口問道。


    現在的羅汝芳,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李成梁話語的刺激,也是滿臉通紅。


    轉身,李成梁又是環視一圈,這才說道:“今晚就不必打攪戰士們休息了,明日一早飽餐戰飯,全軍帶上兩天的幹糧出城砍首級去。


    就現在情況看,莽應龍應該是放棄前營,準備用他們拖住追兵。


    所以,明日一早,騎兵從南門出發,繞過緬軍大營直插潞江碼頭,放火焚燒所有船隻。


    沒了船隻,我看緬軍十幾萬人怎麽過河。”


    李成梁嘿嘿笑著說道。


    隨後,李成梁又點出幾員將領,讓他們明日一早出城,攻打緬軍大營。


    “帶上火炮,用大炮轟開營柵,直接衝進去。”


    吩咐完這隊將領,李成梁又開始安排第二梯隊和第三梯隊各部,用合圍的架式,向潞江逼近。


    “各部需把佛朗機炮配置在軍前,若遇緬軍象兵,直接給我用大炮轟”


    李成梁在大軍配置說完,就看向一旁的沐昌祚,“沐公爺,可有什麽藥補充的?”


    今日的安排,李成梁並沒有提前和沐昌祚、羅汝芳商量,本來在李成梁看來,布局都是他李成梁完成的,這倆也就是撿個便宜而已,自然看不上眼。


    “李都督指揮若定,昌祚佩服,全力聽從李都督命令行事。”


    沐昌祚沒想鬧什麽,雖然心裏多少有些不滿。


    還以為李成梁會先和他商議,結果人來的很早,但是李成梁隻讓他在這裏坐著等,遲遲沒有召見。


    想來,李成梁根本就沒把他放在眼裏。


    不過不滿歸不滿,他在這樣的國戰麵前也不會拖後腿。


    黔國公府出來的,終歸不是小人,不會因為個人喜好而置國家大義於不顧。


    “那好,各位就早些迴去準備,召集火頭軍準備幹糧,不要耽擱時辰。”


    好幾萬人出城作戰,這麽多張嘴,自然也不簡單。


    對火頭軍來說,如果不早做準備,那肯定是要影響作戰的。


    “遵命。”


    “是。”


    將領們都齊齊向著李成梁躬身接令,隨後就魚貫而出,各自迴營準備去了。


    是的,戰兵不召集,火頭軍卻不能休息,那必須馬上讓他們起來準備的。


    “李都督,施甸那邊,是否也要行文人,讓他們出城追擊?”


    看到眾將官都離開了,沐昌祚走到李成梁身邊,開口問道。


    李成梁沒有接話,隻是微微點頭,就在這時,一個主簿拿著一張文書急匆匆進門,向三人行禮後,把手裏草擬的文書雙手遞到李成梁麵前。


    李成梁伸手接過看了一眼,隨後遞給沐昌祚說道:“沐公爺看看,是否可行。”


    沐昌祚接過來,看了眼,原來是李成梁讓主簿草擬的軍令,給施甸參將的。


    “李都督,這,讓他們隻尾隨,是不是.”


    沐昌祚看完李成梁讓草擬的軍令,前麵還好,就是把當下的局勢敘述了一下,讓那邊有個心理準備。


    但之後的命令,卻沒有讓他們出城追殺緬軍,而隻是尾隨即可,相當於就是押解對方離開,這就讓沐昌祚有些難以理解。


    “施甸兵力不足,火器也不足,若是追的太急,我擔心會出意外。”


    李成梁聽了沐昌祚的話,隻是微微一笑,解釋一句。


    看了眼羅汝芳,李成梁笑道:“施甸緬軍,肯定是往漢龍關撤若是追的太急,我擔心會和外麵逃竄的緬軍遭遇,到時候鬧不好就是個前後夾擊的狀態。


    雖然緬軍此戰必敗,但也得防著他們為了活命破釜沉舟,畢竟隻有衝出漢龍關,他們才有一線生機,那時候施甸軍可就危險了。”


    施甸到漢龍關,相較於保山這裏,距離更遠,所以若是明軍追的太急,很可能跑到保山緬軍前麵。


    雖然可以在潞江邊上大敗緬軍,但殘餘還是能夠過江的,特別是已經有兩萬人到了那裏。


    這路緬軍後撤,前後夾擊之下,施甸明軍未必有機會。


    都是大贏的局麵,隻要維持住,就沒必要冒險。


    不過,李成梁沒算到,這次莽應龍選擇孟密,走更遠的道路,目的隻為了保住緬軍主力。


    他隻以為莽應龍會最快速度逃迴緬甸,會集中殘餘大軍瘋狂攻打木邦明軍,期望打開一條通道突圍南逃。


    因為有明軍目標緬甸王都東籲城消息的影響,所以不管是李成梁還是沐昌祚、亦或者羅汝芳,都沒有想到莽應龍會選擇繞道。


    而此時的李如鬆,一邊親自帶兵追擊莽應裏,一邊命令二弟李如柏帶兵繼續西進,攻打孟養的孟廣、孟乃二城。


    是的,在他和父親李成梁眼裏,最快返迴緬甸的無疑就是取道木邦,次一條道路就是孟養。


    而若是選擇走孟密,畢竟是新附地盤,不僅不安全,還特別繞道,幾乎多出一半的路程來。


    在這個趕時間的時候,他們還真沒想到莽應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緬甸中部,東籲城下,一隊千餘明軍擺出嚴密的軍陣。


    軍陣前方,六門重炮輪番對著東籲城南門進行轟擊,打碎城磚無數,地上一片狼藉。


    軍陣中,前排的鳥銃手此時都無所事事相互閑聊,沒有敵人出城,他們站在這裏跟木樁子似的又有什麽用?


    而在他們身後手持刀盾和長矛的明軍,狀態也和前排差不多。


    說起來都是明軍,卻是天差地別的兩撥人。


    鳥銃手和炮手都是隸屬於南海水師的水手,而後麵的刀盾手和長矛手多是飛龍國殘部整編後組建的部隊。


    每天都是這樣,部隊輪流在這裏列陣,掩護火炮對著東籲城城牆一陣猛轟,然後就收兵迴營。


    甚至,對麵城上守軍連夜修整城牆都不管,雖然城牆破損依舊,他們也隻能往被打壞的城牆處填上一些沙袋和石塊。


    如此已經好些天了,站在城下可以說是這段時間以來最難捱的時間。


    “噠噠噠”


    一陣馬蹄聲由西麵傳來,一起快馬四蹄飛揚,向著明軍軍陣後麵衝來。


    馬上騎士手中高舉著一麵令旗,令旗在風中搖擺,讓他看上去煞是威風。


    很快,馬蹄聲漸緩,馬上騎士已經勒馬減速。


    當馬匹接近軍陣後方一群人後,馬上騎士勒住胯下馬匹,直接從馬上跳了下來,飛奔向那隊人群。


    “稟告大帥,西路緬軍已經被唿延遊擊率部擊敗,現我軍正在追殺潰敵。”


    馬上騎士自然是傳令兵,自西麵戰場而來,稟報勝利的消息。


    “好,再探再報。”


    “接令。”


    在傳令兵麵前一個皮膚黝黑的漢子,自然就是大明南海水師提督俞大猷。


    自抵達東籲城後,還沒來得及籌備攻城,就收到消息,東麵有緬軍出現,近千人的規模,看樣子是增援東籲城的部隊。


    能夠被調動的緬軍,自然是留在國內為數不多的精銳,其他的都跟著緬王東征大明去了。


    對付這些人,俞大猷的興趣遠比直接打下東籲城要大得多。


    魏廣德的意思,李成梁知道,俞大猷也知道。


    要想實現他的目的,先期消滅盡可能多的緬軍精銳就勢在必行。


    隻有消滅這些軍隊,後期攻占緬甸各座城池時遭遇的抵抗才輕微,而且緬軍反抗力量減弱,也有利於實現對這裏的統治。


    想到眼前就是緬甸王都,為了保護這裏,城裏的緬甸官員必然從四處抽調兵馬趕來支援,這不就是絕佳的圍點打援嗎?


    圍點打援,圍住一個城鎮的敵人以之為誘餌吸引其他地方的敵人增援,其真正目的是打增援的敵人並達到殲滅援敵的戰役目的。


    這個戰術,其實就是三十六計中圍魏救趙計策的變形,都是為了調動敵軍。


    圍點打援的重心在打援,所以兵力部署的重點是打援的力量,圍城的是輔助力量,圍點是虛,打援才是實。


    而且,敵人急匆匆趕來支援,一路上風餐露宿,疲憊不堪,哪裏是以逸待勞明軍的對手。


    就是這兩日,明軍已經先後擊敗兩路自東麵趕來的救援緬軍。


    為此,俞大猷把手下騎兵大量撒出去,從四麵搜索緬軍下落。


    今日擊敗的這路緬軍,就是昨日得到的匯報,當即排兵布陣進行一次伏擊。


    “大帥,我們還要在城下待多久才攻城啊?末將擔心緬王迴兵支援,可就貽誤戰機了。”


    王世科是先鋒,若是攻打東籲城他自然也是先鋒,因此早就躍躍欲試,急不可耐想要把這份功勞收入囊中。


    可惜,俞大猷一直不同意攻城,隻是做做樣子,持續破壞緬軍城牆。


    雖然這樣打,也能為日後攻城減少損失,可桃子就在眼前就是不讓摘,他也急啊。


    “再等幾天,若是沒有緬軍增援到來,我們再攻城。”


    俞大猷眺望遠處城牆,嘴角始終掛著輕鬆笑容說道:“區區一座東籲城,彈丸之地,若要攻下不過探囊取物般。


    可若是我們把此城拿下,那緬軍也就不會再支援這裏,而是會等莽應龍大軍迴援。


    嗬嗬你以為莽賊還有機會迴來嗎?”


    俞大猷看著王世科,笑問道。


    “這”


    王世科沉吟半晌,才不得不承認道:‘緬軍正在雲南和我軍交戰,若倉促撤兵,損失必然不小。


    所以,他們可能會派出少量精銳趕迴救援,拖到緬軍主力和我軍分開,才會有大軍迴援。


    但是,就怕雲南那邊不知道情況,不敢貿然追擊,那我們.’


    “你這麽想是正常的,若是平時,我也會如此考慮。”


    俞大猷臉上笑容不減說道:“這次在雲南指揮交戰的是原來的遼東總兵官李成梁,他的打法,我仔細研究過,都是誘敵深入,然後出奇兵斷其後路。


    打掉王帳或者後勤,敵軍自亂,他隨後帶兵一路追殺。


    這次朝廷派他去雲南指揮交戰,想必就是要試試他的指揮能力,畢竟他隻有在北方和蒙古、女真人交戰的戰績。


    你不知道,此戰朝廷謀劃已久,在知道緬甸有不臣之心後,就已經開始做準備。


    朝廷如此處心積慮,你以為隻是要擊敗緬甸,哼哼”


    “大帥,這事兒末將還真不知道,不知大帥可否告知,朝廷到底要做什麽?”


    王世科湊近,饒有興趣問道。


    “魏閣老隻在與我書信中提到,大明有北海、東海和南海,卻唯獨沒有西海。”


    俞大猷點到為止,不過透露的信息也不少了。


    “西海,西海”


    王世科陷入沉思,隻是片刻就雙眼發亮。


    “大帥,你的意思是”


    “是的,我猜測朝廷打算徹底占領此地,劃分行省治理,並可能在此地組建西海水師。


    你或許聽到過一些傳聞,登萊水師以後可能就是東海水師,至於北海嘛,現在朝廷幾乎已經失去了對奴兒幹都司的控製,若是能夠恢複對那裏的掌控,或許也會組建一支水師。”


    這些,都是俞大猷的猜測,不過這會兒閑聊也就說了出來。


    看著眼前這些明軍,列陣這麽久,許多人已經滿臉疲態。


    “收兵吧。”


    俞大猷下令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萬盛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行空間來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行空間來客並收藏隆萬盛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