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嘩嘩嘩.”


    馬尼拉城總督府辦公室裏,維薩裏總督已經從迴來的武裝商船那裏得到了撒韋拉寫的信,知道發生在玳瑁城的事兒。


    眼看著西班牙就可以獨自霸占菲律賓群島,沒想到最後關頭大明插手進來了。


    他一氣之下,直接把撒韋拉寫的信扔了出去,還把桌上擺放的其他文件都掃到地上,兀自不解氣。


    隻不過,此時辦公桌上已經沒其他東西了。


    此時辦公室裏紙屑亂飛,滿地狼藉。


    秘書聽到動靜開門進來一看,立馬呆在那裏。


    維薩裏總督可是貴族,這樣失態的情況以前可都沒有發生過。


    看到門口的秘書亞麻呆,維薩裏總督終於恢複了一絲理智,強壓下心中的怒火。


    走到一旁沙發上坐下,對秘書說道:“趕緊收拾一下。”


    他彎腰從茶幾上拿起一個盒子,從裏麵抽出一支車前草葉卷的雪茄,又拿起旁邊一個更小的盒子,抽出其中一支小木柴在盒子一頭的火石上狠狠撞擊了兩下,一團小火苗升騰而起。


    維薩裏總督用火柴在雪茄一頭輕輕烤了烤,見到上麵出現火星,這才放進嘴裏,狠狠吸了一口。


    雪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古瑪雅時代,由古瑪雅人發明並使用。


    這些早期的雪茄是由瑪雅人將煙草卷成筒狀吸食,他們將煙草視為神聖的植物。


    用現代人親身體會,可能就是追求暈煙的感覺,因此此時人的知覺會出現問題,暈暈乎乎的。


    或許在那個時候,大家都以為是處於一種很神聖的狀態,可以和神靈溝通。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習慣傳播到了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其他地區。


    到了十五世紀,哥倫布的船員在古巴首次看到了印第安人使用棕櫚葉或車前草葉卷煙草的行為,這種行為被認為是雪茄的原始形式。


    隨著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到來,煙草和雪茄的製作技術逐漸傳播到歐洲和其他地區。


    而火柴,則是在十六世紀中期在歐洲出現,隻不過這時期的火柴製作不已,所以也隻有貴族和富豪才能享用。


    當然,這個時期的火柴主要采用硫磺作為易燃物質,用木棒蘸取易燃的硫磺或者直接將硫磺粘在木棒上,通過火石撞擊產生的火星引燃。


    等黃磷被發現後,就很快被應用到製作火柴中,但黃磷具有劇毒,因此這種火柴的使用並不安全。


    1828年,英國倫敦的s.瓊斯製成了普魯米辛火柴,這種火柴采用一種叫做普魯米辛的易燃物質,點燃時需要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才能燃燒。


    普魯米辛火柴,其實就是一些電影片段裏舉著火柴在空中揮舞一下就可以燃燒的那種。


    這樣的點燃方式看上去雖然很瀟灑,但是確實更加不安全,自燃的風險更高。


    1833年,瑞典卑爾加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火柴廠,生產潑來歇耳發明的摩擦火柴。


    這種火柴的點燃原理是利用摩擦產生熱量,使火柴頭上的易燃物質燃燒。然而,這種火柴的安全性仍然存在問題。


    這樣一代代發展下來,終於在1855年,瑞典人倫塔斯脫路姆最早發明了安全火柴。


    這種火柴采用一種叫做硫化磷的易燃物質,隻有在與一種特殊的摩擦紙接觸時才能點燃,這時候的火柴安全性才得到大大提高。


    可以說,維薩裏總督手裏的雪茄和火柴,就是現在歐洲貴族圈子裏最時髦之物。


    他是從墨西哥調任菲律賓,自然也帶來美洲的雪茄和本土製造的火柴,還有從美洲來的寶船,帶來大量物資,讓他在遙遠的東方,依舊可以過著歐洲奢侈的生活。


    維薩裏總督吸著雪茄,此時也在思考著。


    他是認可撒韋拉司令官的分析的,現在西班牙在菲律賓的軍力,完全沒法和大明相比。


    特別是之前明國從菲律賓北部那些部落召集大量兵員的消息,就曾經讓他大大的吃驚。


    現實一點,和大明瓜分菲律賓群島,貌似是現在最好的結果了。


    隻能等西班牙完全霸占美洲,在那裏的控製權穩定下來,騰出手來再對明國出手。


    為此,又要花費許多金幣召集和運輸軍隊,維薩裏總督想想就覺得頭疼。


    隻是這筆多花費的金幣,怕是就會讓王國高層猶豫,到底要不要為了菲律賓和明國開戰吧。


    除非,菲律賓群島有他們不得不出手的資源。


    但是在維薩裏總督看來,這樣的可能性其實很小。


    菲律賓出產最多的就是香料,糧食他們並不缺,還有就是木材,可那東西不便長途運輸,直接在這裏建船廠造船就好了。


    沒有足夠的利益,很難讓王國支持在菲律賓用兵。


    想到這裏,維薩裏總督隻能做出一個決定,和撒韋拉想的一樣,那就是在和明國在菲律賓群島畫界過程中,盡可能多的占便宜。


    等秘書把辦公桌收拾好,維薩裏總督放下手裏的雪茄,迴到辦公桌前。


    他還要先寫一封信給遠在美洲的墨西哥總督,把菲律賓這裏發生的事兒進行詳細的匯報,並把他們做出的決定告之,等候對方的答複。


    不過這個事兒,肯定是等不到美洲那邊的迴應。


    現在可不是六月的西南季風季節,菲律賓沒有海船可以順利迴到美洲。


    實際上,從美洲到菲律賓的航線在曆史上被稱為“馬尼拉帆船貿易”,也叫大帆船貿易,是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與菲律賓之間的壟斷貿易,航線一頭是馬尼拉城,另一邊是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港口,又稱馬尼拉一阿卡普爾科貿易。


    十六世紀和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航海都是依靠風帆,此時工業革命並未開始,根本沒有蒸汽機一類的機器動力。


    毫無疑問,此時的航海更多還是依靠大自然,靠信風和洋流完成航海活動。


    1565年,安德烈斯·德烏爾達納發現了從墨西哥到菲律賓的返航航線,利用東北信風和赤道逆流,使得西班牙人可以定期地往返於兩地之間。


    整條航線,大帆船每年六月乘西南季風自馬尼拉啟航北上,至北緯45°~42°水域,順北太平洋上的“黑潮”東行,抵達阿卡普爾科港,行程萬餘海裏,曆時約6個月。


    迴程係順洋流直航,僅需3個月。


    一來一迴耗時九個月,加上船隻所需維護保養的時間,差不多就是一艘船一年可以進行一次來迴貿易。


    現在不過是1575年年初,還沒有到大帆船出發墨西哥的時間,他這封信自然也是寄不出去的。


    這就是這個時代讓殖民者頭疼的一件事兒,指著地高層之間相互通信因為各種原因變得極為漫長,一封信從寄出到收到,往往都需要數月時間。


    等迴信的時候,一般什麽都趕不上了。


    也因此,西班牙給他們派到各地的殖民地總督很高的權限,可以便宜行事。


    寫好給墨西哥總督的信,維薩裏總督又給撒韋拉寫信,認可了他的決定,並且正式授權他和明國人進行談判,確定雙方畫界的一係列權利。


    自然,這條邊界肯定是越靠北麵越好,這樣可以獲得更多的土地。


    西班牙人早在前年就已經完成了菲律賓群島的地圖勘察,確定了經緯線,這對於大航海時代來說是很重大的信息。


    船隻偏航後,可以依靠船上的經緯儀測算船隻位置,這樣就可以就近找到港口停靠。


    而且在美洲,西班牙人已經默認了用經緯度進行邊界劃分,邊境線就是一條條漂亮的直線,非常好確定地界。


    而這次,他們在菲律賓也大算這樣做。


    明國人,貌似不懂緯度的意思吧。


    維薩裏在寫信的時候,心裏暗笑,或許通過緯度線,還能讓明國人吃一次虧也說不定。


    菲律賓位於北緯四度三十五分與北緯二十一度零八分之間,東經一百一十六度五十五分與一百二十六度三十七分之間。


    而玳瑁城的位置,維薩裏很輕鬆的就從地圖上看出來,大概在北緯十六度附近。


    別看全島緯度從四度到二十一度,相差十七度,北緯十六度貌似很靠北,可是你要知道,全島北麵寬,南麵窄,而且多是小島,真要算起來,西班牙人其實沒占到多少便宜。


    可是彭加絲蘭海灣在明國人手裏,想要把緯度再向北推移已經很難。


    不過好在北麵是以山地地形為主,平原區域集中在馬尼拉城附近,這讓維薩裏總督心情好受了不少。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裏,大明南海水師提督俞大猷和西班牙駐馬尼拉城城防司令撒韋拉就陷入一場拉鋸戰中。


    雙方都很清楚畫界的重要性,自己稍微一點鬆動,可能丟失的就是大片土地的所有權。


    撒韋拉提出以西班牙軍隊現有營地為屆,劃分兩國邊界。


    俞大猷則認為西班牙軍營過於靠近玳瑁城,臨近玳瑁港,自然是不答應的,要求西班牙軍隊南撤二十裏,退迴到馬尼拉平原附近。


    這樣的好處就是明軍可以把卡加延河兩邊的山地完全占據,而在這裏有明軍水師需要大參天大樹。


    利用林鳳建造起來的玳瑁港,明軍可以在這附近建造一個造船廠,就近建造和維護戰船。


    同時還要求西班牙軍隊不能改變達古潘河的河道,要知道林鳳之前的水源,絕大部分就是從這裏取得。


    可是達古潘河卻是一條從南到北的河道,隻是在彭加絲蘭海灣入海口稍微轉彎。


    如果不提出這點,明軍常駐玳瑁城就可能被西班牙人切斷水源的風險。


    當雙方最終確定劃線方式,已經是十幾天後的事兒了。


    俞大猷把在呂宋戰役的過程和之後與夷人談判的過程,詳細寫入奏疏,派出蜈蚣船用最快速度向國內稟報。


    同時,還開始準備了一個由十餘條福船組成的船隊,運送戰利品及匪首林鳳等返迴大明。


    隨行的,還有蘇祿國國王巴克爾,他將前往大明京師覲見萬曆皇帝。


    當然,一切都得等到來自大明的旨意。


    大明的皇帝陛下,也不是藩王想見就能見到的,必須等到京城同意才能成行。


    就在俞大猷、巴克爾焦急等待來自大明消息的時候,已經準備多時的大明雲南總兵官,黔國公沐昌祚也在焦急的等待著孟密的消息。


    之前已經從孟密傳來莽應龍率部攻打木邦,但木邦並沒有派出信使向大明求救。


    這種情況的出現隻可能兩個原因,一是信使半道被人截殺,二就是木邦對大明不抱希望,自然不會派人求救。


    罕烈的生死,沐昌祚並不看在眼裏,可是這態度卻讓他很不滿意。


    不是沐昌祚沒有給他機會,實際上去年沐昌祚就給他寫過兩封信,但是皆無迴音。


    但是,在孟密使者迴去後,有沒有向雲南巡撫那裏走動,沐昌祚不知道,但是他自此後就仿佛失去了和孟密的聯係。


    是的,邊境上再未發現有來自孟密的人。


    即便他下令讓瑞麗、盈江等地土司關注孟密的消息,依舊沒有得到什麽有用的信息。


    “來人。”


    沐昌祚最終還是擔心西南疆外失控,得不到孟密的消息,他就無法準確把握緬軍動態,實在讓他煩心。


    叫來管家,小聲吩咐道:“立即聯絡那些商人,他們熟悉那邊,知道該怎麽和他們打交道。


    別的我不管,我隻要知道緬軍現在的動向,還有孟密是什麽情況。”


    招募往來於中緬邊境的商人,派他們深入緬人控製地區打探情報,現在沐昌祚能想到的也就是這個了。


    這些商人別看沒什麽政治地位,可是卻都是手眼通天的主兒。


    他們的金錢攻勢還是很奏效,能夠幫他們大穿一切阻力。


    西南地區和大明北方類似,都是靠實力說話的地方,在這裏開展貿易,沒點手段也是根本玩不轉的。


    蟲有蟲道,鼠有鼠道,在這種實力割據的地方,能夠經商的人可見實力有多強。


    現在沐昌祚在不引發事端的前提下,能夠想到的也就是這些人了。


    “老爺,要不要派人悄悄過去看看?”


    管家小聲問道。


    “暫時不要,萬一出了意外,也是麻煩,特別是這個緊要關頭。”


    沐昌祚已經漸漸感覺到邊境上那種讓人不安的氣息,最主要是不知道域外緬軍到底在做什麽,特別還有孟密,到底發生了什麽。


    而此時孟密安撫司,思個也正在對一群精壯手下命令道:“就算死,你們也要爬到大明去報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萬盛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行空間來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行空間來客並收藏隆萬盛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