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就在米格爾中尉和撒韋拉司令官談話的時候,鄧子龍正站在海岸上,不可思議看著正在進入海灣的船隊。


    是的,就是一支船隊,規模超過他想象的船隊。


    按照他得到的匯報,跟隨最後一支船隊迴來的當地船隻,數量超過百條。


    用他們的話來說,至少可以裝載四千人。


    等到戰船靠岸在一個簡易碼頭上,搭上跳板後,林百戶就帶著一個身穿白色寬大袍服,還紮著腰帶的人下船,後麵又稀稀落落下來幾個人,其中既有明軍士卒,也有穿著講究的白色袍服的人。


    顯然,他們就是林百戶帶來軍隊的首領。


    鄧子龍當然不會輕視他們。


    這幾天,通過和那些當地人交流,鄧子龍已經大致對呂宋島上當地人的實力有了一定認識。


    雖然呂宋島上大大小小的部族很多,但大致也就是大中小三類。


    大型部族可以召集兩千壯丁以上,中型部族一般能夠湊出上千人打仗,而之後就是小部族,實力不行,每次發生衝突隻能出動少則百十人,多則數百人。


    強弱如此分明,所以,許多小部族都選擇相互聯合,對抗比他們實力強大的部族。


    聯合起來後,他們的實力也勉強能達到大中型部族的實力,可以勉強自保。


    就好像他們之前來幫忙的幾個部族,就是平時聯合在一起的小部族,他們單個部族能湊出的壯丁不多,所以隻能聯合自保。


    這次得知是宗主國召喚,之所以如此積極趕來幫忙,不僅是有明軍的許諾,還是為了找到靠山。


    現在的呂宋島,和之前不同了。


    不僅有本地部族相互傾軋,還有西班牙人在旁虎視眈眈。


    但他們終究實力弱,所以隻湊出一千六百人。


    這些人雖然不是他們的全部,但也是差不多一半的軍事力量了。


    而他從前兩天迴來的船上得到的消息,這次來幫忙的是呂宋國南麵的蘇祿國,他們會派出五千軍隊為大明助戰。


    出動五千人助戰,這是什麽概念。


    即便當初呂宋國王部族實力最強大的時候,能動員的兵力也就三四千人。


    憑借此力量,他就可以對呂宋島上其他部族唿來喝去,成為事實上的王。


    這也是當初鄭和船隊來此,認定他就是呂宋國王的原因。


    此時鄧子龍可以毫不猶豫的說,他指揮的軍隊,就是呂宋島上最強戰力。


    自己船上有數百明軍將士,再有六千多當地人助戰,已經有七千人的龐大軍隊。


    這樣的軍隊,即便是在大明,也需要好幾個衛所一起才能湊出這麽多人來。


    之前自身實力偏弱,所以鄧子龍還不敢和夷人翻臉,可現在手下武裝膨脹數倍以後,他也有了其他心思。


    是不是可以憑借這支軍隊,在西班牙人和林鳳海盜集團血拚之後,以逸待勞,徹底消滅夷人遠征軍。


    這樣的計劃一旦成功,島上夷人的數量就會隻剩下三四百人,可不就能夠完成魏閣老的最終心願,徹底控製呂宋,成為大明新的疆土。


    就在鄧子龍腦海裏退算著這個計劃可行性的時候,


    林百戶已經看到遠處的鄧子龍,他就對身後士卒說了幾句,然後那人又對那個當地人說了些什麽。


    很快,先下船的一群人就浩浩蕩蕩向著鄧子龍這裏走來。


    “參見大人。”


    待人走近了,林百戶先行向鄧子龍行禮。


    鄧子龍的衛所職銜是衛指揮僉事,比他一個百戶可是高了許多級,軍職也比他高,也是他們這支船隊的指揮,自然禮數周全。


    誰叫人家是提督大人的愛將,即便是初來乍到,俞大猷對他也是器重有加,這就是上麵有人的結果。


    “起來吧。”


    鄧子龍抬手虛扶,口中說道。


    等這邊見禮完畢,林百戶就馬上給鄧子龍介紹了身後跟來的人。


    “大人,這位是我大明藩屬國蘇祿國巴克爾國王,這次聽說我朝派人要圍剿海盜,就帶著國中軍隊前來助戰。”


    雖然這些藩屬國對於大明來說,真屬於上不得台麵那種,可人家講級別也是很高的。


    獨立封疆的藩屬國國王,位同親王,鄧子龍也不能端著,得行禮。


    就在鄧子龍裝模作樣要行禮的時候,巴克爾已經揮手道:“今日是為了幫助天朝追繳海盜來的,到了這裏一切聽從鄧將軍號令。


    至於國王,這裏不是蘇祿國,自然也不講究這些。”


    說到這裏,巴克爾也是激動的往前走了兩步,已經距離鄧子龍很近了。


    就見他雙眼有些泛紅的說道:“據家族流傳下來的事兒,天朝已經百多年沒有派人來過蘇祿國了,若不是遇到林將軍,我都以為天朝已經把我們這些海外藩屬給忘記了。


    也是我們自己不爭氣,國內是在沒有渡海大船,否則也不會百餘年都沒有前往大明朝覲大明天子陛下。


    此次本王跟著林將軍過來,就是希望鄧將軍率兵凱旋之時,能夠順路捎帶本王去大明覲見大明天子陛下。”


    巴克爾這話說的情真意切,他雖然未必對大明有多忠心,但當前南洋風雲詭譎的局勢下,若不能緊緊抱住大明朝廷這個粗大腿,他是真擔心西班牙人對他動手。


    別看在呂宋隻有千餘西班牙人,可之前西班牙人來刺探蘇祿國虛實,他們自然也套出過西班牙人的底細。


    知道現在來到這裏的,隻不過是很少很少一部分西班牙人,現在他們的主要精力還在東麵,據說有一塊更加廣袤無垠的土地上。


    好吧,在那裏,也不是他們西班牙人的國家,而是還要在更東麵,很遠很遠的地方,才是他們出生的國度。


    單憑這一點,就讓巴克爾意識到,未來南洋局勢會變得更加惡劣。


    而源頭,就是不斷到來的這些夷人。


    能夠遠涉重洋到達東麵那塊大陸,還能占領那裏。


    按照他打聽到的消息,那裏也有許多遠比他蘇祿國更加強大的國家,但是都被西班牙人征服了。


    印加帝國的傳奇,更是被西班牙人掛在嘴邊所津津樂道。


    巴克爾是真的被嚇到了。


    他急切的想要麵見大明的皇帝,向他表忠心,希望由此得到來自強大宗主國大明的庇護。


    本來一開始,巴克爾並沒有想到要親自過來,他隻打算派出手下兩個將軍跟隨。


    不過在等大軍集結,準備糧食的時候,他才想起聽老嶽父說的話。


    其實,這還不是他想到的,而是王妃,也就是正宗的蘇祿國王室血脈提到的。


    那就是早前的時候,蘇祿國國王親自去過大明,之後大明船隊到來,國王有派出使臣前往大明朝貢,每次都是收獲頗豐。


    家裏收藏的寶貝,大多都是那時候大明皇帝的賞賜,真的是精美絕倫。


    所以,蘇祿國王室就有了這個傳統,那就是對下一任繼任者提醒這個事兒,隻要大明朝廷船隊到來,一定要派出使者帶著土特產去大明朝貢。


    拉近關係的同時,還能得到許多好處。


    這就是小國的思維,隻能想法設法占大國的便宜,還要表現出忠心以此獲得來自大國的保護,以保證他們的王位能夠傳承下去。


    有了這個事兒,巴克爾才決定親自過來。


    利用準備的時間把國中之事安排好,隻要他能夠得到大明官員的友誼,能去大明覲見大明皇帝陛下,那他在蘇祿國就穩如泰山。


    蘇祿國民間,其實也有關於大明帝國的傳說,偶爾他們還能遇到大明的商船路過。


    隻要大明支持他,國內就不會有人敢覬覦他的王位,隻能乖乖聽從他的號令。


    這,就是大國的影響。


    即便什麽也不做,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周邊鄰近小邦國內的政治氛圍。


    鄧子龍很客氣的和巴克爾進行了簡短的交流,認識了巴克爾帶來的兩個將軍,就把他們一行人帶到早就準備好的帳篷裏。


    他們這次下南洋,並沒有安排要和藩屬國國王接觸,所以自然不會有滿足禮製的營帳。


    給巴克爾準備的營帳,已經是他們來帶的營帳裏最大的了。


    他們舟車勞頓,鄧子龍隻給他們準備了熱水洗漱,就讓他們先休息,晚上準備了豐盛的酒宴招待他們。


    鄧子龍隻是親自安頓巴克爾一行人,至於帶來的蘇祿國士兵,自然有下麵軍需的人安排,蘇祿國帶來的大量糧草也都搬進軍中糧庫。


    之後,鄧子龍就帶著林百戶去了自己營帳,他要詳細了解他們這次遠行發生的全部事情。


    自己帶兵圍剿海盜,對方國王都親自來了,是在有些不對勁。


    大帳中,讓人給林百戶端上茶水,讓他心喝點水,吃了兩塊點心,這才開始了解情況。


    雖然,他們之前的經曆,鄧子龍已經詳細了解過了。


    隻是,當時還在問他們的經曆,那米格爾就帶著船來了。


    他隻能匆忙先安排如何糊弄夷人,就沒詳細了解情況。


    是的,在米格爾到來時,先前迴來報信的水師戰船已經和他們相遇,並被帶迴這裏。


    鄧子龍很雞賊的沒有說出還有五千大軍即將抵達的消息,自然就讓西班牙人做出一些誤判。


    實際上,若是真讓西班牙人知道大明還聯係到蘇祿國出兵,已經在菲律賓有了七千人的軍隊,他們會選擇怎麽做,還真說不好。


    畢竟,大明的影響力、號召力他們已經領教過了,沒別的心思真不好說。


    召集千多人,多少還算在他們能夠接受的範圍內。


    “一開始,那個巴克爾國王就說要跟過來嗎?”


    仔細聽完林百戶講述他們這段時間的經曆後,鄧子龍就直接問出他思索良久的問題。


    “這個.”


    林百戶略作遲疑就答道:“大人,當天,巴克爾國王並沒有說要隨我一起過來,隻說要派出國中兩位將軍率軍隨我來。


    第二天也是,不過到傍晚,他在王宮再次設宴招待末將的時候,他才提到這個事兒,說是想親自帶兵過來。


    等圍剿了林鳳海盜集團,還想隨我們船隊迴大明,朝貢大明天子。


    還說多年沒有朝貢了,擔心大明已經把他們遺忘,所以打算親自前往大明,述說這些年的情況,並非他們蘇祿國不願意朝貢,而是缺乏渡海大船。


    他這個請求,末將是真不知道該怎麽應對,隻能把人帶過來了。”


    “無妨。”


    鄧子龍揮手笑道,示意他不必擔心什麽。


    藩屬國去大明朝貢,其實大明從未拒絕,還都以禮相待,所以並不犯忌諱。


    “你觀察,這些日子蘇祿國國內是否安定?”


    鄧子龍又問道。


    “還算好,準備期間末將也和手下逛過蘇祿國王都,感覺還算繁華,也沒聽說國內有什麽地方混亂,或者有謀反的跡象。”


    林百戶立即說道。


    他眼中的蘇祿國,其實還算不錯,至少當的起國泰民安四個字,老百姓似乎也很忠心他們的國王。


    至於原先的兩家王,都是因為各種原因絕嗣,才沒有傳承下來,過去三王並立的體製變成一王獨裁。


    不過,這樣的體製,其實更加符合林百戶這些人的心思。


    大明不管是官府還是地方百姓,其實也都信奉天無二日的說法。


    小小一個蘇祿國,怎麽能夠有三個國王並立。


    當然,這也就是下麵人這麽認為,如果是內閣閣臣,不管是張居正還是魏廣德,亦或者其他人,都不會這麽認為。


    外藩,事兒越多越好,王,越多越好,這樣他們的實力才會被分攤下去,變得更加弱小,事事都要仰仗大明。


    魏廣德能夠說服宮裏宮外掌權者,還不就是因為莽應龍已經幾乎統一了東南半島,要是任由他繼續發展,等那裏被他占領完畢,視線可不得看向東北方向的大明。


    不能再養虎為患。


    不管大明官員多麽看不起西南蠻夷,但也知道要盡力避免他們做大,成為影響大明西南穩定的因素。


    魏廣德都把遼東總兵安排過去了,費了這麽多精神,自然也要有實際效果才好,分割東籲王朝,讓他們恢複原來的樣子才是最好的情況。


    “人都安頓下去了?”


    鄧子龍看向自己的軍需官問道。


    “蘇祿國的士卒都安排在北麵紮營,距離這邊較遠。”


    那人當即抱拳答道。


    “通知下去,大家嘴巴封嚴實點,千萬別再米格爾來的時候說漏嘴。”


    鄧子龍隻是吩咐道。


    至於巴克爾的到來,好吧,這不是他該關心的事兒。


    等俞大猷來了,讓他安排好了。


    鄧子龍如是想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萬盛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行空間來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行空間來客並收藏隆萬盛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