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登萊水師的人陸陸續上岸,徐喬安隻安排了少量的人留守船上,其他人都被安置在軍營中。


    這樣的情況,在杭州就已經有過一次。


    隻不過休整的時間隻有一天,而這次在北港,休息的時間也不會很多。


    “徐大人,這是提督大人之前安排的。”


    說話間,北港守備將一份俞大猷簽署的手令交到徐喬安手中,嘴裏還說道:“提督大人希望登萊水師習慣南海水師的作息,一般水師出海訓練,抵達港口隻會休息一日,然後就會離開,前往下一個港口。


    按照提督大人的意思,要徐大人熟悉東番島上主要港口,所以明日上午就要為貴方提供補給,下午出海前往魍港。”


    北港守備陪笑道。


    雖然互不統屬,可對方正職畢竟是參將,衛指揮銜,比他這個千戶可高上許多,所以絲毫不敢怠慢。


    “魍港,是在什麽方向?”


    徐喬安印象中,好像在哪裏聽到過這個名字,但是他還真沒印象,不知道這個魍港在哪裏。


    “大人,北港南麵三百多裏外就是魍港,到時候末將會派人為大人引航過去。”


    北港守備急忙說道。


    “這個魍港也是在東番島上?我記得哪裏看到過這個地名。”


    徐喬安皺眉問道。


    “魍港確實在東番島上,大人如果聽說過,應該是看到以前剿倭戰報裏有提及。


    以前我明軍從未踏足東番島,所以倭寇多在澎湖和東番島建立巢穴,以前戰報中有所提及。


    實際上魍港也是我南海水師剿倭時收複的一個海盜巢穴,隻是港口條件不錯,又有倭寇之前建造的基礎,所以提督大人在那裏也建立的水寨,供水師休息”


    接著,北港守備就把他知道的魍港現在的情況都給徐喬安說了一下,讓他心裏有個底。


    而大明水師各部在東南的一舉一動,南海水師提督府衙門也是每隔三日就會用六百裏加急往京城兵部匯報。


    是的,別看南海水師和登萊水師似乎大部分時間都在海上,但是每當他們停泊軍港,消息就會通過驛站傳遞會提督府衙門。


    現在的東南海域,已經是按照戰事狀態在運轉,提督府有專門的簽書收發各地傳來的消息,一些消息要急發潮州,交給俞大猷文書,而其他的則是急遞兵部。


    東南沿海和東番島、澎湖等地皆報未發現林鳳海盜集團蹤跡,以及之後俞大猷判斷林鳳集團可能留在呂宋島或者去了南海島礁的消息,也通過提督府發到了京城。


    甚至,鄧子龍帥隊前往呂宋,陳璘率隊前往石塘巡邏的消息,也一並帶迴。


    魏廣德在內閣值房看到兵部送來的簡報,也很快了解到東南的局勢。


    對於其他內閣閣臣來說,看到這樣的消息,或許是會長長舒一口氣,可是魏廣德卻本能的感覺一緊,因為算算時間,預估明軍兵發呂宋的時間,或許會有所提前。


    其實,讓南海水師南下呂宋本沒什麽大事兒,可是現在大明朝廷並未就魏廣德的建議得出什麽實質性的決定。


    是的,雖然魏廣德全力支持,在六部也得到了兵部和工部的支持。


    說起來了,兵部在其中話語權還不輕,可魏廣德還是知道,支持的隻是譚綸,兵部議事時,侍郎和下麵的郎中等其他主要官員都不支持大明派水師去呂宋,更別說還要在那裏搶地盤的行動。


    在大明的官員心目中,呂宋那就是個地貧民寡的窮地方,有什麽好征服的。


    這種破地方,送給大明都不應該接手,實在是還要費勁巴拉安排人過去開發,付出和收獲相比有些得不償失。


    至於派水師去呂宋剿滅林鳳海盜集團,大家倒是不反對。


    可這對魏廣德的計劃有什麽意義?


    他們認為可以派兵去剿倭,而魏廣德根本目的是要在呂宋劃下一塊地盤。


    根本就是兩碼事兒。


    剿滅林鳳海盜集團後,水師全部返航,這在魏廣德眼裏才是真正的勞民傷財。


    內閣已經為呂宋島一事召集過一次內閣和六部尚書,及都察院左都禦史的會議,但是因為張居正的猶豫,所以當時選擇支持魏廣德意見的隻有兵部和工部,其他人都有的表達了反對的意思,剩下的也都持保留意見。


    對於持反對意見最激烈的,就是都察院左都禦史葛守禮。


    當時葛守禮身體明顯已經不好,在會議上不斷咳嗽,可是在表達反對意見的時候,態度卻是初期的強硬。


    好吧,一邊咳嗽一邊反對,讓魏廣德當時緊張的就怕人直接死在內閣裏。


    沒有取得張居正的支持,這樣的奏疏就算送進宮裏,魏廣德猜測也是無用。


    因為這樣的奏疏,大概率是會發迴內閣再議,支持的人實在太少了。


    雖然宮裏未必是看支持和反對的官員人多人少判斷是否通過,也會考慮到官員的地位,特別是首輔和次輔的態度,但是首輔不支持,隻是次輔支持,自然也會猶豫。


    而猶豫的結果,最好的就是發迴再議,最不好的結果則是駁迴。


    也是因為已經熟悉宮裏批紅奏疏的規律,所以這次會議到最後,魏廣德主動放棄遞奏疏的事兒,而是讓大家再想想,稍後再商議此事,以此留下個緩衝。


    看著兵部通報,魏廣德心裏清楚,一旦水師明確林鳳還在呂宋島,大概率就會上奏請求出兵圍剿。


    而那個時候,若是還不能得到絕大部分高官的支持,圍剿林鳳後派兵留駐呂宋,此事怕就徹底黃了。


    至於說可不可以拖延時間,幾乎沒可能。


    現在東南海域,能叫得上名號的海盜,也就是林鳳集團了。


    魏廣德沉思良久,還是覺得隻能想辦法說服張居正,隻有取得他的支持,自己才有可能達成目標。


    至於原因,不僅是得到張居正支持的話,部議中選擇支持的官員人數會增多,那些依附張居正的官員都會表態支持,還有就是首輔和次輔立場一致,比較容易得到宮裏的認可。


    在魏廣德思索該如何說服張居正的時候,遠離大明的一支船隊,也正乘風破浪想著東南方向駛去。


    “鄧將軍,左前麵有兩條商船,是福船。”


    船隊前麵一條大福船船樓上,掛在高處的瞭望手忽然低頭向下麵喊道。


    “福船?速度如何,我們能攔下他們嗎?”


    船樓上,剛才還無所事事的眾人聽到附近有船隻的消息,都馬上站到船樓邊緣,向著左前方眺望過去。


    不過,入眼的隻有茫茫的大海,其他什麽也看不到。


    鄧子龍站在人群中間,雙手舉著千裏鏡向遠處大海上來迴掃視,但是也沒有看到船隻的蹤跡。


    “船向右邊移動一點,應該可以攔住他們。”


    瞭望手在高處觀察了一陣雙方的前進方向和船速,這才向鄧子龍匯報道。


    “大人,可能是從月港出發,下南洋的商船。”


    身後一個將官開口說道。


    鄧子龍點點頭,從商船的航向看,應該是從月港出發的船隻。


    “還是要攔下他們,了解呂宋島的情況。”


    因為匆忙,這次出來並沒有在月港收集呂宋最新的消息。


    現在發現有大明海商,鄧子龍自然想要和他們聯係,了解他們知道的情況。


    隨著命令的傳達,大明戰船航行方向向右偏移了一點,雖然兩隻船隊接觸的時間會延後,但也更有把握攔下他們。


    “朝廷開放月港,不是說有夷人駕船來交易,怎麽他們還要往馬尼拉跑?不都說呂宋沒什麽特產,他們主動到人家的地盤上,能有什麽好處?”


    鄧子龍不解的開口說道。


    他畢竟入水師時間不長,這段時間一直惡補水師航線和指揮方麵的知識,對於海商的關注度不高,此時才會提出自己的疑問。


    “將軍有所不知,雖然夷人船隻可以到達月港進行貿易,可是能買到的都是港口商人囤積的貨物。


    說不好聽的,好東西一般都不會留在那裏,都是被海商裝船直接送到海外去了。


    這些好東西,隻要運到海外,都可以賣出好價錢,可比在大明的價格高出許多。


    而且,帶最好的物資出海,不僅可以獲得高額利潤,還可以挑選對方的貨物。


    我大明商人有底氣挑選他們的東西,他們可沒有這個底氣。


    至於呂宋島,那裏確實沒什麽值得商人們出手的東西,可那畢竟是以前。


    以前呂宋島除了土特產,啥都沒有,至於那裏出產的木料,運迴來成本也太貴,所以並沒有商人往那裏跑。


    可是現在不同了,夷人在馬尼拉建立了貿易場,可以在那裏進行交易。


    商人們看重的不是呂宋的物產,而是夷人帶來的東西,聽說那裏有許多從東邊一個大陸出產的,包括他們和我們交易的銀幣,就是東邊那個大陸礦場挖出來的。


    很多東西,聽說稀奇古怪的很有意思。”


    身後將官小聲把他在月港聽來的消息告訴了鄧子龍,讓鄧子龍知道了大明商人跑呂宋去的目的。


    “對了,我還聽說他們呂宋那邊有種作物,是長在地底下的,產量很大,就是從東邊大陸出產的東西。


    傳說這東西很神奇,不僅可以在田間地頭種植,還可以在山頭種植,抗旱耐寒,葉莖可以煮來吃,挖出來的果實也很飽腹,據說味道不錯。


    那些商人誰沒有幾畝田地,都想弄迴種子來自己栽種,畢竟咱這裏沒有,應該可以賣出好價錢。


    可惜聽說夷人禁止把這東西賣給大明,每次他們從馬尼拉返航,夷人都會對貨物進行檢查。”


    那將官又把自己聽說的趣事當做趣聞告訴鄧子龍,在他看來,不過就是一種植物而已,有多大的事兒,還要保密,嚴格封鎖出口的。


    以大明的出產,誰會這種東西感興趣,不過就是圖個新鮮而已。


    “作物?抗旱耐寒?”


    若是陳璘或者俞大猷聽到這樣的消息,或許不過是一笑而過,隻會在心裏嘲笑夷人敝帚自珍。


    不過在京城呆過的鄧子龍不同,他知道魏廣德這個次輔,手裏還管著一個衙門,那就是勸農司,好像就是在天下尋找抗旱耐寒的作物。


    禦米,他在京城的時候也吃過,味道雖一般,但他知道這東西是舶來品,以前是當花卉養在皇宮裏的。


    不過現在勸農司已經把這種作物在大明各省試種,福建這邊也有一些,都是種在山上。


    因為福建這裏山地太多,確實田地,所以糧食還是很緊張的。


    現在聽說夷人有這種作物,還禁止大明獲得,鄧子龍心裏就有了變化。


    顯然,夷人居心不良,對大明是有企圖的。


    “聽著,這個事兒你記下,如果可以,我們要帶迴這種植物種子。”


    鄧子龍下令道。


    “將軍,你也想嚐嚐鮮?我聽說那東西烤來吃又甜又香,雖然沒吃過,但聽他們說起就流口水,嗬嗬”


    那將官也是湊趣道。


    “嗯,想嚐嚐味道。”


    鄧子龍沒把真是目的說出來,隻是隨口敷衍道。


    其實,到過馬尼拉的大明商人都知道這東西,也都吃過,都覺得味道不錯。


    可惜,他們也曾想把這種植物帶迴大明種植而又不能。


    因為西班牙人不願意在東亞地區擴散產自美洲的作物。


    而且,紅薯這樣普通的食物,在馬尼拉賣給來交易的大明商人,價格還不低。


    賣的,當然是做熟後的紅薯,他們禁止將生紅薯和紅薯莖葉賣給商人帶走,因為這些東西悉心栽培下是有可能成活的,到時候紅薯就不再是什麽稀奇的玩意兒了。


    至於商人們,他們想的自然不是紅薯對於大明,或者說千千萬萬漢人的意義,隻是因為新奇,覺得種出來應該可以賺錢。


    還是那話,物以稀為貴。


    魏廣德這會兒隻心心念念著為大明‘開疆拓土’,反倒是把鑄造“康乾盛世”的最大功臣——紅薯給忘記了。


    幾個時辰後,鄧子龍率領的船隊終於是趕在商船前麵攔下了他們。


    毫無疑問,他們船隊的規模讓對方緊張的要命,以為是碰到海盜了,在船隻靠近的時候,對方甲板上已經站了不少人,手裏都拿著家夥事兒,其中不乏明廷嚴禁私人擁有的火器。


    是的,雖然這種小規模海戰,特別是近戰,弓弩效果更好。


    可是弓弦一類材料,卻不便保存,所以海上交戰更多的還是選擇火器。


    當一左一右兩條炮船打開炮窗,露出裏麵炮管的時候,對方一些抵抗的心思都化作烏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萬盛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行空間來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行空間來客並收藏隆萬盛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