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時間就到了隆慶元年尾。
大明朝政這一年裏,在張居正、魏廣德等閣臣的輔佐下倒也算平穩,沒有鬧出什麽大事兒。
特別是因為朱衡上奏將漕糧北運時間提前,到五月的時候,全年近四百萬石漕糧安全運抵通州倉。
整整一年的時間,京師的糧價都沒有因此出現大的動蕩。
隨著逐漸進入冬季,天氣也愈發寒冷起來。
內閣,魏廣德值房。
“子理兄,可是兵部有事兒?”
魏廣德正在處理公文,得報兵部尚書譚綸來了。
把人讓進來坐下後,魏廣德就開口問道。
“之前你不是說想在年底巡閱薊鎮嗎?要是咱不去,等天上飄起鵝毛大雪,可就隻能推到明年了。”
魏廣德聽到這話,也想起來,是有這麽個事兒。
“你沒有私下告訴元敬吧。”
魏廣德隨口問道。
“你打算微服私訪?”
譚綸一聽就樂了,打趣道。
“昨日才去了文華殿,接下來半個月都沒我的事兒,就這兩天,我們騎馬過去。”
魏廣德笑道。
“你還真打算這麽幹,哈哈”
譚綸撫掌大笑,“也好,我也想看看,薊鎮軍民平時是個什麽樣子。
以前下去,多多少少,地方上都會有所準備。”
“子理兄今日來此,不會是遼東有消息了吧。”
魏廣德看譚綸進來就問起巡閱軍隊的事兒,就猜到應該是遼東巡撫張學顏那邊有消息遞迴來了。
別怪為什麽讓朝廷他查探寬甸地形就耽誤近三個月的時間,這年頭的交通就是這樣。
朝廷把消息傳遞到遼東,小半月就過去了,他要做一些準備,然後帶隊過去看。
那裏可是寬甸,已經出了大明在遼東的邊堡,不屬於明軍的控製範圍。
自然要有周密的部署,包括先排除探馬偵查附近女真人活動的情況,秘密調動遼東軍馬在左近護衛。
張學顏到寬甸,其實並不怕被女真人發現,因為他打著視察寬甸建堡的名頭,去看那裏是否適合移駐明軍。
至於朝廷讓他觀察寬甸是否適合打埋伏,玩聚殲戰,自然是不會宣之於口。
既然想要吸引王杲部來攻,自然就沒必要把消息藏著掖著。
其實大明在遼東的兵馬對比建州女真王杲部,還是有壓倒性的優勢,隻不過大明不屑於擅動刀兵,所以經常被女真偷襲。
大明也知道偷襲者是誰,可出了長城就是女真各部的區域,隻要不承認,就很難拿住鐵證證明襲擊是王杲部所為。
隻不過這樣自欺欺人的招數,其實在實力麵前也就那樣,或許大明朝的官員不會做出不教而誅的事兒人,可是魏廣德不是。
來自後世,更加現實,講究實際,不會在乎那點虛名。
隻要朝廷認定是他王杲,哪怕真不會他幹的,到那時候也會變成真是他幹的。
聽到魏廣德問話,譚綸從袖中摸出一份奏疏遞到魏廣德麵前,笑道:“什麽都瞞不過你,張巡撫的奏疏今日送到兵部,我就給你拿過來了。”
譚綸知道軍國大事不能耽誤,所以在衙門裏隻是快速瀏覽一遍,就馬上帶到了內閣。
魏廣德收起笑容,麵色嚴肅的接過,打開快速瀏覽起來。
或許許多讀者會覺得隻是在寬甸建造六座邊堡不是多大的事兒,耗費也不會太大,但實際上這麽想就大錯特錯了。
明朝在邊鎮建堡,從來就不是找個地方修砌城牆完事兒,而是要將遼東長城外延,在原來長城的外邊再修建一道城牆,構成以長城、烽火台、堡城相互依托,互為支援的軍事體係。
所謂寬甸六堡,其實就是在明朝遼東長城靉陽堡關口向外新建一道長城,寬甸六堡其實就是這座新建長城的支撐堡,為守軍屯守用的軍事設施。
這道長城建成後,關外女真再想南下偷襲明軍,就得越過這道長城,而布置在長城上的烽火台就會快速把敵襲的消息傳遞出去,讓後方五堡做好防禦準備。
可以說,寬甸六堡建成後,女真族人南下的通道就被徹底封死。
等魏廣德看完奏報後,眉頭就一直皺著沒有放鬆過。
“子理兄,當地水網縱橫,看樣子不大好布置啊。”
魏廣德放下奏疏,小聲對譚綸說道。
“是啊,都是小河,步卒可涉水過河,雖然周圍有山脈可以隱藏大軍,可是卻很難隱蔽快速完成包圍圈的構築,很容易讓人走脫。”
譚綸點頭答道。
他看到張學顏的奏報後,就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魏廣德設想的伏擊戰不好打,或者說效果可能不如預期。
“看來,有必要讓李成梁和戚繼光去那裏實地看看,想想辦法。”
魏廣德開口說道。
“其實,按照李成梁的意思,正麵擊破女真部,然後尾隨追殺,戰果也不會差。”
譚綸提醒道。
“他現在是都督同知吧,告訴他,此戰過後他就是左都督,正一品武將。”
魏廣德直接說道。
“李成梁?”
譚綸有些驚訝。
這年頭的都督頭銜可不像明末那會兒,隨便封出去,甚至連爵位都可以隨意加封。
朝中沒點關係,想要進正一品武將,那是千難萬難。
李成梁是什麽背景,家族不過是投靠明朝的朝鮮族裔,能夠得到世襲守備已經是很高的封賞了。
現在魏廣德直接把武將的最高頭銜拋給李成梁,相當於後世的上將軍銜,不可謂不誘人。
“此戰,李成梁為正,戚元敬為副。”
魏廣德又說到,畢竟是在遼東打仗,主軍為正,讓戚繼光做副將,既是安撫李成梁,也是為戚繼光準備好退路。
打贏了,什麽都不說,大家都有封賞。
打輸了,主將李成梁就要承擔最大的責任。
“等兩日我們去了薊鎮,看完戚元敬操練的人馬後再給他說。
這戰必須打,我不僅要贏,還要贏得漂亮,盡可能將女真青壯埋葬在寬甸,這樣後麵掃蕩巢穴就好打多了。
至於寬甸的伏擊戰,讓他親自看過地形後再決定,到底是李成梁習慣的追擊戰法還是包圍戰,讓他根據實際情況來定。”
魏廣德這會兒態度有點鬆動,不再堅持原來設想的包圍戰,全殲王杲主力部隊。
“士南兄那邊有消息迴京嗎?”
說完遼東的正事兒,譚綸就問起朱衡那邊的消息。
“前兩日有消息迴來,他會在那邊多呆一段時間,詳細考察運河路線。”
魏廣德苦笑道:“隻能是新年以後才能迴來了,他這會兒正沿著翁大立當初考察的線路實地查勘。”
“內閣定了,這新運河要開挖?”
譚綸關心的問道。
不關心不行,這樣的河工耗費不小,要是朝廷把資源投到南直隸,那遼東明年開建的寬甸六堡錢糧從哪兒來?
朝廷有這麽多錢財同時支撐兩個大工程嗎?
張居正支持開疆拓土,外擴寬甸六堡是勢在必行的事兒。
看朱衡對待新運河的上心程度,貌似魏廣德也是鐵了心要建成。
兩個項目這麽一搞,大明才財政要是支撐不住,後果不堪設想。
“運河之事不擔心,又不是一年完工,分五年呢。”
魏廣德笑笑,繼續說道:“開鑿前還要加固多地堤壩,以前都是用來防備黃河泛濫用的,現在要建運河,還要都檢查一遍,耗費時間不會少。”
“好了,我現在去見咱們首輔大人,讓他知道這事兒,順便說說等兩日我去薊鎮巡閱的事兒。”
張居正是內閣首輔,魏廣德要外出,自然要和張居正事先說一聲。
“那好,我就先迴衙門了,定下時間知會我一聲。”
譚綸起身說道,他才懶得去見張居正,都不是一路人。
“之前我聽士南兄說了,張首輔私下和他說,讓工部加固湖廣江陵段江堤,隻管北麵的,可不管南麵的江堤,嗬嗬”
譚綸又小聲對魏廣德說道,臉上盡是不屑之色。
“工部工價銀不夠,還不就是先緊著自己來。
要是江西修江堤,我也會讓士南兄先緊著九江段,特別是九江府和崩山堡附近。”
魏廣德樂和和對譚綸說道。
譚綸隻是氣得伸手指指魏廣德,最後什麽話也沒說,轉身就走出了值房。
魏廣德隻是笑著搖搖頭,拿著奏報跟在他身後出門。
送走譚綸,魏廣德這才折返迴來,到了張居正值房。
“首輔大人在嗎?”
在門前,對值房書吏問道。
“大人正在裏麵處理公文。”
那書吏躬身答道。
“誰在外麵?善貸嗎?”
屋裏張居正聽到外麵對話,就大聲喊道。
魏廣德笑著衝那書吏點點頭,抬轎就進了屋子。
“善貸,有何事?”
張居正已經迎了過來,很快兩人就落座。
等書吏送上茶水,魏廣德才把譚綸遞來的奏報交到張居正手裏。
“叔大兄,這是遼東張巡撫的奏報,看看吧。”
魏廣德開口說道。
“哦,好,我看看。”
張居正接過奏報就快速打開瀏覽,很快也是微微皺眉。
“那裏地形複雜,怕是不好打埋伏。”
當初魏廣德就是在這裏定下寬甸設伏,圍殲王杲部的策略,現在一看張學顏的奏報,張居正就知道要是執行起來怕是有點難。
“就這份奏報看,確實不容易。”
魏廣德點點頭說道,“所以我打算讓李成梁和戚繼光兩人再去寬甸,實地好好想想辦法。”
“一定要薊鎮軍馬出動嗎?”
張居正又是一皺眉,開口問道。
“遼東軍確實足夠應付此戰,不過我想,調動薊鎮精銳助戰,可以確保萬無一失。”
魏廣德解釋一句,“讓戚繼光先過去看看,也是讓他知道情況,好早作準備。”
“從薊鎮調動大軍北上,終有不便啊。”
張居正依舊覺得魏廣德調動薊鎮軍去遼東助戰有些多此一舉,這樣的消耗最終還是朝廷買單,可朝廷財政並不寬裕,沒必要花這筆冤枉錢。
“叔大兄,遼東一直孤懸海外,你就不擔心那邊出岔子?”
魏廣德看張居正的態度,隻得好心提醒道。
雖然這個提醒超前了很多年,可魏廣德相信,隻要自己這麽一說,張居正就該明白什麽意思。
果然,張居正聞言後就低頭思索起來。
時間不長,張居正就抬頭看著魏廣德問道:“善貸的意思,打完這一仗,就讓戚繼光和李成梁對調?”
“馬芳年紀大了,我打算調李成梁去宣大,讓馬芳來薊鎮,戚繼光去遼東。
不過這樣的布置,還需要再等兩三年。
邊鎮總兵官這樣的要害職位,最好還是讓那些大將不定時輪換,免得出問題。”
魏廣德笑道。
“兩三年?”
聽到魏廣德的話,張居正隻是片刻就反應過來,“剿滅女真後,就要對土蠻部動手?”
魏廣德點點頭,“這幾年女真部和土蠻部時常勾接,東西夾擊我遼東軍。
所以,針對女真部,遼東軍不可能集中全力,還需要留下足夠兵馬應付土蠻部偷襲。
我擔心因此導致兵力不足,所以調戚繼光率軍支援。
把建州等地女真巢穴都清掃一遍,將他們驅逐到北方去。
迴頭就對土蠻動兵,免得時常騷擾邊鎮。
現在遼東有李成梁,數次擊敗土蠻部騷擾,又有薊鎮戚繼光數敗朵顏部,我覺得正好是狠狠收拾土蠻的機會。
屆時讓兩部出兵,合擊土蠻部,務求最大戰果。”
魏廣德把自己對之後數年的打算簡單給張居正做了個介紹,讓他有個心裏準備。
“遼東真到了要出手的時候?”
不過顯然,張居正更關心的還不是打誰,而是關心遼東的實際情況。
“據譚綸說,李成梁在遼東有私軍三、四千人,都是從遼東各衛所抽調的精銳。”
魏廣德給張居正透露了一點信息,相信張居正會做出正確判斷。
果然,聽到這話,張居正也是皺起眉頭。
雖然明廷已經不禁止將領私軍這樣的事兒,朝中公文也多次對將領的家丁隊伍給出很高的評價,可終歸是私軍,不受朝廷掌控。
“李成梁若是在遼東好好操練衛所士卒也還罷了,可是他卻是從衛所抽調精銳到他的私軍,這就不能坐視。”
魏廣德壓低聲音解釋他要打壓李成梁的原因,其實也不算打壓,就是進行平級調動。
“戚繼光在薊鎮練兵,想來叔大兄應該有所耳聞,我打算這兩日偷偷去看看薊鎮軍訓練的成效。”
這時候,魏廣德才透露他要去薊鎮巡視的事兒。
張居正聞言,終於緩緩點頭。(本章完)
大明朝政這一年裏,在張居正、魏廣德等閣臣的輔佐下倒也算平穩,沒有鬧出什麽大事兒。
特別是因為朱衡上奏將漕糧北運時間提前,到五月的時候,全年近四百萬石漕糧安全運抵通州倉。
整整一年的時間,京師的糧價都沒有因此出現大的動蕩。
隨著逐漸進入冬季,天氣也愈發寒冷起來。
內閣,魏廣德值房。
“子理兄,可是兵部有事兒?”
魏廣德正在處理公文,得報兵部尚書譚綸來了。
把人讓進來坐下後,魏廣德就開口問道。
“之前你不是說想在年底巡閱薊鎮嗎?要是咱不去,等天上飄起鵝毛大雪,可就隻能推到明年了。”
魏廣德聽到這話,也想起來,是有這麽個事兒。
“你沒有私下告訴元敬吧。”
魏廣德隨口問道。
“你打算微服私訪?”
譚綸一聽就樂了,打趣道。
“昨日才去了文華殿,接下來半個月都沒我的事兒,就這兩天,我們騎馬過去。”
魏廣德笑道。
“你還真打算這麽幹,哈哈”
譚綸撫掌大笑,“也好,我也想看看,薊鎮軍民平時是個什麽樣子。
以前下去,多多少少,地方上都會有所準備。”
“子理兄今日來此,不會是遼東有消息了吧。”
魏廣德看譚綸進來就問起巡閱軍隊的事兒,就猜到應該是遼東巡撫張學顏那邊有消息遞迴來了。
別怪為什麽讓朝廷他查探寬甸地形就耽誤近三個月的時間,這年頭的交通就是這樣。
朝廷把消息傳遞到遼東,小半月就過去了,他要做一些準備,然後帶隊過去看。
那裏可是寬甸,已經出了大明在遼東的邊堡,不屬於明軍的控製範圍。
自然要有周密的部署,包括先排除探馬偵查附近女真人活動的情況,秘密調動遼東軍馬在左近護衛。
張學顏到寬甸,其實並不怕被女真人發現,因為他打著視察寬甸建堡的名頭,去看那裏是否適合移駐明軍。
至於朝廷讓他觀察寬甸是否適合打埋伏,玩聚殲戰,自然是不會宣之於口。
既然想要吸引王杲部來攻,自然就沒必要把消息藏著掖著。
其實大明在遼東的兵馬對比建州女真王杲部,還是有壓倒性的優勢,隻不過大明不屑於擅動刀兵,所以經常被女真偷襲。
大明也知道偷襲者是誰,可出了長城就是女真各部的區域,隻要不承認,就很難拿住鐵證證明襲擊是王杲部所為。
隻不過這樣自欺欺人的招數,其實在實力麵前也就那樣,或許大明朝的官員不會做出不教而誅的事兒人,可是魏廣德不是。
來自後世,更加現實,講究實際,不會在乎那點虛名。
隻要朝廷認定是他王杲,哪怕真不會他幹的,到那時候也會變成真是他幹的。
聽到魏廣德問話,譚綸從袖中摸出一份奏疏遞到魏廣德麵前,笑道:“什麽都瞞不過你,張巡撫的奏疏今日送到兵部,我就給你拿過來了。”
譚綸知道軍國大事不能耽誤,所以在衙門裏隻是快速瀏覽一遍,就馬上帶到了內閣。
魏廣德收起笑容,麵色嚴肅的接過,打開快速瀏覽起來。
或許許多讀者會覺得隻是在寬甸建造六座邊堡不是多大的事兒,耗費也不會太大,但實際上這麽想就大錯特錯了。
明朝在邊鎮建堡,從來就不是找個地方修砌城牆完事兒,而是要將遼東長城外延,在原來長城的外邊再修建一道城牆,構成以長城、烽火台、堡城相互依托,互為支援的軍事體係。
所謂寬甸六堡,其實就是在明朝遼東長城靉陽堡關口向外新建一道長城,寬甸六堡其實就是這座新建長城的支撐堡,為守軍屯守用的軍事設施。
這道長城建成後,關外女真再想南下偷襲明軍,就得越過這道長城,而布置在長城上的烽火台就會快速把敵襲的消息傳遞出去,讓後方五堡做好防禦準備。
可以說,寬甸六堡建成後,女真族人南下的通道就被徹底封死。
等魏廣德看完奏報後,眉頭就一直皺著沒有放鬆過。
“子理兄,當地水網縱橫,看樣子不大好布置啊。”
魏廣德放下奏疏,小聲對譚綸說道。
“是啊,都是小河,步卒可涉水過河,雖然周圍有山脈可以隱藏大軍,可是卻很難隱蔽快速完成包圍圈的構築,很容易讓人走脫。”
譚綸點頭答道。
他看到張學顏的奏報後,就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魏廣德設想的伏擊戰不好打,或者說效果可能不如預期。
“看來,有必要讓李成梁和戚繼光去那裏實地看看,想想辦法。”
魏廣德開口說道。
“其實,按照李成梁的意思,正麵擊破女真部,然後尾隨追殺,戰果也不會差。”
譚綸提醒道。
“他現在是都督同知吧,告訴他,此戰過後他就是左都督,正一品武將。”
魏廣德直接說道。
“李成梁?”
譚綸有些驚訝。
這年頭的都督頭銜可不像明末那會兒,隨便封出去,甚至連爵位都可以隨意加封。
朝中沒點關係,想要進正一品武將,那是千難萬難。
李成梁是什麽背景,家族不過是投靠明朝的朝鮮族裔,能夠得到世襲守備已經是很高的封賞了。
現在魏廣德直接把武將的最高頭銜拋給李成梁,相當於後世的上將軍銜,不可謂不誘人。
“此戰,李成梁為正,戚元敬為副。”
魏廣德又說到,畢竟是在遼東打仗,主軍為正,讓戚繼光做副將,既是安撫李成梁,也是為戚繼光準備好退路。
打贏了,什麽都不說,大家都有封賞。
打輸了,主將李成梁就要承擔最大的責任。
“等兩日我們去了薊鎮,看完戚元敬操練的人馬後再給他說。
這戰必須打,我不僅要贏,還要贏得漂亮,盡可能將女真青壯埋葬在寬甸,這樣後麵掃蕩巢穴就好打多了。
至於寬甸的伏擊戰,讓他親自看過地形後再決定,到底是李成梁習慣的追擊戰法還是包圍戰,讓他根據實際情況來定。”
魏廣德這會兒態度有點鬆動,不再堅持原來設想的包圍戰,全殲王杲主力部隊。
“士南兄那邊有消息迴京嗎?”
說完遼東的正事兒,譚綸就問起朱衡那邊的消息。
“前兩日有消息迴來,他會在那邊多呆一段時間,詳細考察運河路線。”
魏廣德苦笑道:“隻能是新年以後才能迴來了,他這會兒正沿著翁大立當初考察的線路實地查勘。”
“內閣定了,這新運河要開挖?”
譚綸關心的問道。
不關心不行,這樣的河工耗費不小,要是朝廷把資源投到南直隸,那遼東明年開建的寬甸六堡錢糧從哪兒來?
朝廷有這麽多錢財同時支撐兩個大工程嗎?
張居正支持開疆拓土,外擴寬甸六堡是勢在必行的事兒。
看朱衡對待新運河的上心程度,貌似魏廣德也是鐵了心要建成。
兩個項目這麽一搞,大明才財政要是支撐不住,後果不堪設想。
“運河之事不擔心,又不是一年完工,分五年呢。”
魏廣德笑笑,繼續說道:“開鑿前還要加固多地堤壩,以前都是用來防備黃河泛濫用的,現在要建運河,還要都檢查一遍,耗費時間不會少。”
“好了,我現在去見咱們首輔大人,讓他知道這事兒,順便說說等兩日我去薊鎮巡閱的事兒。”
張居正是內閣首輔,魏廣德要外出,自然要和張居正事先說一聲。
“那好,我就先迴衙門了,定下時間知會我一聲。”
譚綸起身說道,他才懶得去見張居正,都不是一路人。
“之前我聽士南兄說了,張首輔私下和他說,讓工部加固湖廣江陵段江堤,隻管北麵的,可不管南麵的江堤,嗬嗬”
譚綸又小聲對魏廣德說道,臉上盡是不屑之色。
“工部工價銀不夠,還不就是先緊著自己來。
要是江西修江堤,我也會讓士南兄先緊著九江段,特別是九江府和崩山堡附近。”
魏廣德樂和和對譚綸說道。
譚綸隻是氣得伸手指指魏廣德,最後什麽話也沒說,轉身就走出了值房。
魏廣德隻是笑著搖搖頭,拿著奏報跟在他身後出門。
送走譚綸,魏廣德這才折返迴來,到了張居正值房。
“首輔大人在嗎?”
在門前,對值房書吏問道。
“大人正在裏麵處理公文。”
那書吏躬身答道。
“誰在外麵?善貸嗎?”
屋裏張居正聽到外麵對話,就大聲喊道。
魏廣德笑著衝那書吏點點頭,抬轎就進了屋子。
“善貸,有何事?”
張居正已經迎了過來,很快兩人就落座。
等書吏送上茶水,魏廣德才把譚綸遞來的奏報交到張居正手裏。
“叔大兄,這是遼東張巡撫的奏報,看看吧。”
魏廣德開口說道。
“哦,好,我看看。”
張居正接過奏報就快速打開瀏覽,很快也是微微皺眉。
“那裏地形複雜,怕是不好打埋伏。”
當初魏廣德就是在這裏定下寬甸設伏,圍殲王杲部的策略,現在一看張學顏的奏報,張居正就知道要是執行起來怕是有點難。
“就這份奏報看,確實不容易。”
魏廣德點點頭說道,“所以我打算讓李成梁和戚繼光兩人再去寬甸,實地好好想想辦法。”
“一定要薊鎮軍馬出動嗎?”
張居正又是一皺眉,開口問道。
“遼東軍確實足夠應付此戰,不過我想,調動薊鎮精銳助戰,可以確保萬無一失。”
魏廣德解釋一句,“讓戚繼光先過去看看,也是讓他知道情況,好早作準備。”
“從薊鎮調動大軍北上,終有不便啊。”
張居正依舊覺得魏廣德調動薊鎮軍去遼東助戰有些多此一舉,這樣的消耗最終還是朝廷買單,可朝廷財政並不寬裕,沒必要花這筆冤枉錢。
“叔大兄,遼東一直孤懸海外,你就不擔心那邊出岔子?”
魏廣德看張居正的態度,隻得好心提醒道。
雖然這個提醒超前了很多年,可魏廣德相信,隻要自己這麽一說,張居正就該明白什麽意思。
果然,張居正聞言後就低頭思索起來。
時間不長,張居正就抬頭看著魏廣德問道:“善貸的意思,打完這一仗,就讓戚繼光和李成梁對調?”
“馬芳年紀大了,我打算調李成梁去宣大,讓馬芳來薊鎮,戚繼光去遼東。
不過這樣的布置,還需要再等兩三年。
邊鎮總兵官這樣的要害職位,最好還是讓那些大將不定時輪換,免得出問題。”
魏廣德笑道。
“兩三年?”
聽到魏廣德的話,張居正隻是片刻就反應過來,“剿滅女真後,就要對土蠻部動手?”
魏廣德點點頭,“這幾年女真部和土蠻部時常勾接,東西夾擊我遼東軍。
所以,針對女真部,遼東軍不可能集中全力,還需要留下足夠兵馬應付土蠻部偷襲。
我擔心因此導致兵力不足,所以調戚繼光率軍支援。
把建州等地女真巢穴都清掃一遍,將他們驅逐到北方去。
迴頭就對土蠻動兵,免得時常騷擾邊鎮。
現在遼東有李成梁,數次擊敗土蠻部騷擾,又有薊鎮戚繼光數敗朵顏部,我覺得正好是狠狠收拾土蠻的機會。
屆時讓兩部出兵,合擊土蠻部,務求最大戰果。”
魏廣德把自己對之後數年的打算簡單給張居正做了個介紹,讓他有個心裏準備。
“遼東真到了要出手的時候?”
不過顯然,張居正更關心的還不是打誰,而是關心遼東的實際情況。
“據譚綸說,李成梁在遼東有私軍三、四千人,都是從遼東各衛所抽調的精銳。”
魏廣德給張居正透露了一點信息,相信張居正會做出正確判斷。
果然,聽到這話,張居正也是皺起眉頭。
雖然明廷已經不禁止將領私軍這樣的事兒,朝中公文也多次對將領的家丁隊伍給出很高的評價,可終歸是私軍,不受朝廷掌控。
“李成梁若是在遼東好好操練衛所士卒也還罷了,可是他卻是從衛所抽調精銳到他的私軍,這就不能坐視。”
魏廣德壓低聲音解釋他要打壓李成梁的原因,其實也不算打壓,就是進行平級調動。
“戚繼光在薊鎮練兵,想來叔大兄應該有所耳聞,我打算這兩日偷偷去看看薊鎮軍訓練的成效。”
這時候,魏廣德才透露他要去薊鎮巡視的事兒。
張居正聞言,終於緩緩點頭。(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