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胡自皋已經付出了三萬五千兩銀子的代價,徐爵就知道,還是要給他一些好處才行。
不然幾萬兩銀子砸出去,要是連個水泡都沒有,任誰都不會開心。
李太後大壽在際,可別鬧出幺蛾子才是。
“胡大人破費了,這樣吧,我從京城過來,帶著宮裏撥下來的銀子”
“別別別,徐大人,你這是打我臉,那些是馮公公和大人的辛苦費,哪能給我。”
徐爵開口又試探一次,想看看胡自皋的反應,不想他當即就搖頭。
看了眼胡自皋,大家都是明白人,拿了人家的銀子,徐爵就笑道:“如此,待我迴京城一定稟明馮公公。”
“那就有勞徐大人美言了。”
胡自皋急忙說道。
“我聽說當初你為了複官,可是耗費不少,還是走的卲方的門路,請高拱出手幫你解決的麻煩?”
一晚上的時間,東廠從南京錦衣衛手裏已經把胡自皋的過往全部都查了個底朝天。
隻知道這人在縣官麵前拿捏自己京官的架子,得罪了人,怎麽被彈劾的,又走什麽關係複職還真不知道。
現在好了,知道這老小子當初在家守孝期間,不僅和好友及族中子弟吃喝玩樂,甚至還悄悄納了一房小妾。
這種事兒,別人當然不容易知道,可地方官卻是門清。
所以憋到他要複職的時候,把事兒捅出來,差點就斷了他的仕途。
大明以孝治天下,對他這種行為當然是不能容忍的。
好在事發後,他果斷帶著萬兩銀子送到卲方處,請他走動關係。
那時候正是高拱權勢滔天的時期,有高拱暗示,這事兒自然被大事化小,雖然仕途保留,可也被分派到清水衙門裏任職。
實際上,在大明朝的官,還真沒幾個簡單的。
高拱通過邵大俠幫忙活動得以複職,而他也幫卲方解決一些難題,相應的也從卲方那裏得到好處,可以說卲方幾乎已經成了高拱的白手套。
高拱不貪財,因為有人幫他做這些事兒,他隻需要對某人某事做出一些暗示即可。
而說起來,不管是高拱還是張居正,亦或者其他官員,大多都以此斂財還不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倒是魏廣德倒賣人參,在京城士林頗受非議。
不過說歸說,此事拿出來也算不得把柄。
人參在他府上,你不買就是了,畢竟那東西據說可以續命,人家也是真金白銀買迴來的。
加之朝中致仕高官離京之時,魏廣德必然送上一支上好人參,也算是有情有義,所以士林非議,但是官場上人倒是沒人多說什麽。
真要說起來,可比高拱、張居正要幹淨許多。
隻是徐爵這話落到胡自皋耳中,可謂肝膽俱裂。
高拱和馮保什麽關係,他身在官場可是清楚的很。
別以為這裏是南京,對北京就一點消息也沒有。
甚至在南京城還有傳聞,高拱罷職就是馮保和張居正聯手操作的結果,否則高拱也不是那麽容易被驅逐離朝的。
一個內相,一個外相,胡自皋還敢說什麽。
“徐大人,下官是冤枉啊,請你相信,下官絕對不是那高拱的人,隻是因為瑣事請人中間說和,求了一次情。
除此以外,根本和那高拱就沒有任何聯係。
其實下官更仰慕馮公公,早就想拜會,隻是一直無緣罷了。”
胡自皋急忙辯解道。
“哦,是這樣嗎?”
徐爵說起此事,其實也是為了讓胡自皋知道,他對他可是並非不了解。
他可是廠衛的人,這天下還真少有不被廠衛所知的事兒。
“說起來胡大人也是命好,金榜題名後一路放的都是肥缺,守製三年,雖然讓人奏了本兒,但也是有驚無險,依然升了個正六品的官兒。
說起來,你應該沒少給高拱送銀子,可人家也沒拿你當自己人。
一點小事兒,手抬一抬就沒事兒了,可偏偏卻把你鹽運司判官的官職換成了工部主事,嗬嗬.”
徐爵笑道。
“是是是,大人說的在理,我一不是高拱的門生,二沒有鄉誼,他哪裏會為我費心。
當初下官也就是想著,有錢能使鬼推磨,所以才如此做。
說起來那丹陽卲方是個能人,那時候許多人都向他請托,解決官場上的事兒,否則我那裏會找到他。”
胡自皋陪笑著說道。
“有錢能使鬼推磨,這話說的好,這天底下,還真沒有錢不能解決的事兒,哈哈哈”
徐爵暢快的大笑,也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那幾萬兩銀子,此時甚是開心。
這些官兒,為了撈銀子費盡心思,還是不如他這樣的上位者,隨便動動嘴,人家辛苦撈來的銀子就要雙手奉上。
胡自皋沒接話,隻是在一邊傻傻陪笑。
“我看你是個會用錢的,知道花錢辦事兒的道理,是不是還想花錢挪挪窩?”
徐爵收起笑容,這才認真看著胡自皋問道。
“不瞞徐大人,下官過去在鹽運司判官位置上幹的好好的,還真不願意升官去工部做事。”
胡自皋急忙說道。
“就這麽點誌向?一個小小的判官就滿足了?”
徐爵有些驚異道。
三萬五千兩銀子,徐爵可不認為就隻值一個鹽運司判官。
若真如此,那鹽運司衙門的官兒該多值錢?
明繼元而興,明廷鑒於鹽利事關軍餉,亦重視鹽務,專設都轉運鹽使司管理鹽政,無論是食鹽的產銷、鹽稅的征繳、涉鹽案件的處理均由其負責。
鹽課也是明廷主要現金來源,可不比地方賦稅,多以實物為主,這就是收繳真金白銀的地方。
運司衙門秩從三品,設有運使、同知、副使、判官四種官職,皆是運司正官。
各鹽運使司,運使各一員,同知各一員,副使各一員,判官員數不等。
蓋以運使為掌印正官,同知與運使同知其事,副使則副運使而行事,所以不分運司鹽顆(課)多寡而各設一員也。
判官員數不等者,蓋以判官為分司催辦鹽課之官,如兩淮運司有泰州、淮安、通州三分司,則設判官三員;長蘆運司有滄州、青州二分司,則設判官二員;兩浙運司有溫台、寧紹、嘉興、鬆江四分司,則設判官四員。
可見,運使、運同、運副三員是屬於決策層官員,即所謂的“運司長屬”,三者共司鹺務,又相互牽製,分司例以運判管理。
按照元代的“立倉綱運”製度,分司判官的職權主要是管理分司鹽倉為主,他們需要催征鹽課,安排船、夫運鹽入倉,稽查食鹽出納。
判官可不就是管著一地鹽場,進出皆由他負責。
鹽商鹽販要進鹽,若不把判官喂飽,人家有幾十個理由敷衍、拖延交付時間,就算你有鹽引也是如此。
即便你身後勢力再大,人家也有的是辦法解決。
所以,即便是朝廷權貴的人去鹽司要鹽,也得按照規矩來。
所以這鹽司雖隸屬戶部,但和漕司類似,都是各有統屬,正常情況下是外人無法幹涉的衙門。
當然,上官核查、監督還是要的,但是能做到鹽運使,自然在戶部,甚至朝中也是大有關係之人,實在是其中利益太大。
而且,古往今來,曆朝曆代的衙署裏,就數鹽運一道油水豐厚。
魏廣德當初剛到明朝,都有進鹽運的想法,隻是知道沒戲,才不敢奢望,隻是想著就近能進九江鈔關就好。
當然,好處也不是基層全拿走,都得按照規則上繳鹽運司,和正官一起分潤其中好處。
聽到徐爵的話,胡自皋心驚之餘,自然也明白對方的意思。
貌似,推自己迴鹽運司做判官有點小題大作,看樣子自己再往上活動一下也非不可能。
心動了,當即打蛇隨棍上說道:“徐大人,若能得大人垂青,得馮公公信任,下官一定把差事做好,讓大人,還有馮公公滿意。”
“哦,嗬嗬.”
看胡自皋明白自己的意思,徐爵心裏也是大樂。
要是自己人能夠插手鹽運衙門的話,那好處肯定多多。
隻為了一個判官,胡自皋就願意拋出三萬五千兩出來,還有第一次來拜訪自己時上千兩銀子的禮物,可見這個官職,一年的油水該有多麽豐厚。
“好說好說,來日我迴京城,一定在馮公公麵前為你說話,幫你爭取一下。”
徐爵含笑說道。
“不知徐大人幾時迴京,下官還另備薄儀孝敬馮公公,還請徐大人一並帶迴京城。”
胡自皋大頭已經出了,自然不會在最後時刻掉鏈子,當即又說道。
他打算迴頭再去找找,拿出兩三千兩銀子購買珠寶玉器,分送馮保和徐爵二人。
好吧,這就是他口中的薄儀,已經是普通百姓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錢財了。
“我打算後日離開南京,返迴京城。”
徐爵說道,又伸手拿起裝著佛珠的木盒笑道:“有了胡大人進獻的禮物,想來太後娘娘一定會非常高興。
娘娘高興了,馮公公也會開心,你的事兒,放心就好。
隻是來日發達了,可別往了徐某之功就是了。”
“不敢不敢,全勞徐大人美言。”
胡自皋急忙躬身道:“既然大人後日返京,明晚下官在倚翠樓要一個雅間,為徐大人踐行。”
“哦,嗬嗬,好好好。”
徐爵聽到胡自皋又要安排宴席,當即欣然應允下來。
說起這倚翠樓,倒還真沒去過,但也聞名已久。
不是他不願去,而是這段時間每晚在這處宅子裏休息的時間屈指可數,都已經被拜訪結交的官員安排的滿滿當當。
這最後兩日的時間,還是他推掉其他邀約,就為了釣胡自皋這條大魚刻意留出來的。
幫胡自皋,在徐爵看來不過舉手之勞罷了。
以自家公公和張首輔,魏次輔的關係,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兒。
從徐爵宅子離開後,胡自皋坐上自己的小轎就前往倚翠樓安排去了。
說起這倚翠樓,倒是不屬於南京十六樓之一,而是民間興建的樓閣。
南京為六朝故都,素有“北地胭脂,南朝金粉”之譽。
衣冠文物,甲於江南,白下青溪,桃葉團扇,冶豔名姝,不絕於史。
早在洪武初年,朱元璋就敕令建造輕煙、淡粉、梅妍、柳翠等十四樓以容納官妓,風流天下,盛極一時。
過了一二百年,到了隆慶年間,這秦淮河畔的鶯花事業,越發的蓬勃,即便是到了後世,世人還津津樂道秦淮八豔的故事。
“十裏秦淮燈火燦,亭台樓榭繞河堤。笙歌弄酒盈朱雀,古籍齊珍滿烏衣。“
這首詩就真實地反映了這一代當時的秀美風光和繁華市井。
從武定橋到利涉橋,再延伸到釣魚巷,迤邐以至水關臨河一帶,密簇簇兒地一家挨著一家,住著的莫不是豔驚江南的名妓。
這些名妓們的居所稱作河房,亦稱河樓。
鳳閣鸞樓都構築得極為精巧華麗,雕欄畫檻,絲幛綺窗,看上去宛如仙家境界。
還有那行走於河麵的樓船畫舫,每晚更是鶯鶯燕燕、笙歌曼舞,令人流連。
這一帶出名的河樓雖有不少,但其中最叫響的,莫過於停雲、箐荷、倚翠三家,皆因這三座樓的主人都是色藝雙佳、技壓群芳的當紅名妓。
公子王孫,豪門巨賈,到了南京,都想登門造訪,一親芳澤。
因此,想得到她們的眷顧,都得提前預約。
胡自皋有銀子,當初來到南京做官,自然對這江南佳麗地流連忘返、樂不思蜀,很是浪蕩了一陣。
做了一年多的恩客,今日胡自皋可不就直接見到倚翠樓當家主人柳湘蘭。
“胡大人,你說北京來的老爺,莫非就是東廠那位?”
柳湘蘭與胡自皋相對而坐,嬌聲問道。
名妓雖然自持甚高,可也不得不為黃白之物折腰,何況對麵還是進士老爺。
不管你名聲在士林中如何響亮,但真說起來,還是不如這有出身的官老爺,人家可是實打實通過科舉之人。
“柳大家知道就好,這位京城來的老爺姓徐,還請柳大家用心侍奉,本官感激不盡。”
胡自皋說道。
“知道胡大人來此,奴家還以為大人是來憐香惜玉的,不想卻是這般。”
柳湘蘭故作傷心道。
“湘蘭女史,你以為在下沒有憐香惜玉之心?
從一進你的門兒,我就悵然若失。”
“那你為何要讓給別人?”
“人家是遠道的客人,我總該有點君子之風?”
“好一個君子之風。”
柳湘蘭揶揄地一笑,“你一個六品官兒,說小也不算小了,拿著小女子去巴結北京來的大老爺,這也算是君子之風?”(本章完)
不然幾萬兩銀子砸出去,要是連個水泡都沒有,任誰都不會開心。
李太後大壽在際,可別鬧出幺蛾子才是。
“胡大人破費了,這樣吧,我從京城過來,帶著宮裏撥下來的銀子”
“別別別,徐大人,你這是打我臉,那些是馮公公和大人的辛苦費,哪能給我。”
徐爵開口又試探一次,想看看胡自皋的反應,不想他當即就搖頭。
看了眼胡自皋,大家都是明白人,拿了人家的銀子,徐爵就笑道:“如此,待我迴京城一定稟明馮公公。”
“那就有勞徐大人美言了。”
胡自皋急忙說道。
“我聽說當初你為了複官,可是耗費不少,還是走的卲方的門路,請高拱出手幫你解決的麻煩?”
一晚上的時間,東廠從南京錦衣衛手裏已經把胡自皋的過往全部都查了個底朝天。
隻知道這人在縣官麵前拿捏自己京官的架子,得罪了人,怎麽被彈劾的,又走什麽關係複職還真不知道。
現在好了,知道這老小子當初在家守孝期間,不僅和好友及族中子弟吃喝玩樂,甚至還悄悄納了一房小妾。
這種事兒,別人當然不容易知道,可地方官卻是門清。
所以憋到他要複職的時候,把事兒捅出來,差點就斷了他的仕途。
大明以孝治天下,對他這種行為當然是不能容忍的。
好在事發後,他果斷帶著萬兩銀子送到卲方處,請他走動關係。
那時候正是高拱權勢滔天的時期,有高拱暗示,這事兒自然被大事化小,雖然仕途保留,可也被分派到清水衙門裏任職。
實際上,在大明朝的官,還真沒幾個簡單的。
高拱通過邵大俠幫忙活動得以複職,而他也幫卲方解決一些難題,相應的也從卲方那裏得到好處,可以說卲方幾乎已經成了高拱的白手套。
高拱不貪財,因為有人幫他做這些事兒,他隻需要對某人某事做出一些暗示即可。
而說起來,不管是高拱還是張居正,亦或者其他官員,大多都以此斂財還不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倒是魏廣德倒賣人參,在京城士林頗受非議。
不過說歸說,此事拿出來也算不得把柄。
人參在他府上,你不買就是了,畢竟那東西據說可以續命,人家也是真金白銀買迴來的。
加之朝中致仕高官離京之時,魏廣德必然送上一支上好人參,也算是有情有義,所以士林非議,但是官場上人倒是沒人多說什麽。
真要說起來,可比高拱、張居正要幹淨許多。
隻是徐爵這話落到胡自皋耳中,可謂肝膽俱裂。
高拱和馮保什麽關係,他身在官場可是清楚的很。
別以為這裏是南京,對北京就一點消息也沒有。
甚至在南京城還有傳聞,高拱罷職就是馮保和張居正聯手操作的結果,否則高拱也不是那麽容易被驅逐離朝的。
一個內相,一個外相,胡自皋還敢說什麽。
“徐大人,下官是冤枉啊,請你相信,下官絕對不是那高拱的人,隻是因為瑣事請人中間說和,求了一次情。
除此以外,根本和那高拱就沒有任何聯係。
其實下官更仰慕馮公公,早就想拜會,隻是一直無緣罷了。”
胡自皋急忙辯解道。
“哦,是這樣嗎?”
徐爵說起此事,其實也是為了讓胡自皋知道,他對他可是並非不了解。
他可是廠衛的人,這天下還真少有不被廠衛所知的事兒。
“說起來胡大人也是命好,金榜題名後一路放的都是肥缺,守製三年,雖然讓人奏了本兒,但也是有驚無險,依然升了個正六品的官兒。
說起來,你應該沒少給高拱送銀子,可人家也沒拿你當自己人。
一點小事兒,手抬一抬就沒事兒了,可偏偏卻把你鹽運司判官的官職換成了工部主事,嗬嗬.”
徐爵笑道。
“是是是,大人說的在理,我一不是高拱的門生,二沒有鄉誼,他哪裏會為我費心。
當初下官也就是想著,有錢能使鬼推磨,所以才如此做。
說起來那丹陽卲方是個能人,那時候許多人都向他請托,解決官場上的事兒,否則我那裏會找到他。”
胡自皋陪笑著說道。
“有錢能使鬼推磨,這話說的好,這天底下,還真沒有錢不能解決的事兒,哈哈哈”
徐爵暢快的大笑,也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那幾萬兩銀子,此時甚是開心。
這些官兒,為了撈銀子費盡心思,還是不如他這樣的上位者,隨便動動嘴,人家辛苦撈來的銀子就要雙手奉上。
胡自皋沒接話,隻是在一邊傻傻陪笑。
“我看你是個會用錢的,知道花錢辦事兒的道理,是不是還想花錢挪挪窩?”
徐爵收起笑容,這才認真看著胡自皋問道。
“不瞞徐大人,下官過去在鹽運司判官位置上幹的好好的,還真不願意升官去工部做事。”
胡自皋急忙說道。
“就這麽點誌向?一個小小的判官就滿足了?”
徐爵有些驚異道。
三萬五千兩銀子,徐爵可不認為就隻值一個鹽運司判官。
若真如此,那鹽運司衙門的官兒該多值錢?
明繼元而興,明廷鑒於鹽利事關軍餉,亦重視鹽務,專設都轉運鹽使司管理鹽政,無論是食鹽的產銷、鹽稅的征繳、涉鹽案件的處理均由其負責。
鹽課也是明廷主要現金來源,可不比地方賦稅,多以實物為主,這就是收繳真金白銀的地方。
運司衙門秩從三品,設有運使、同知、副使、判官四種官職,皆是運司正官。
各鹽運使司,運使各一員,同知各一員,副使各一員,判官員數不等。
蓋以運使為掌印正官,同知與運使同知其事,副使則副運使而行事,所以不分運司鹽顆(課)多寡而各設一員也。
判官員數不等者,蓋以判官為分司催辦鹽課之官,如兩淮運司有泰州、淮安、通州三分司,則設判官三員;長蘆運司有滄州、青州二分司,則設判官二員;兩浙運司有溫台、寧紹、嘉興、鬆江四分司,則設判官四員。
可見,運使、運同、運副三員是屬於決策層官員,即所謂的“運司長屬”,三者共司鹺務,又相互牽製,分司例以運判管理。
按照元代的“立倉綱運”製度,分司判官的職權主要是管理分司鹽倉為主,他們需要催征鹽課,安排船、夫運鹽入倉,稽查食鹽出納。
判官可不就是管著一地鹽場,進出皆由他負責。
鹽商鹽販要進鹽,若不把判官喂飽,人家有幾十個理由敷衍、拖延交付時間,就算你有鹽引也是如此。
即便你身後勢力再大,人家也有的是辦法解決。
所以,即便是朝廷權貴的人去鹽司要鹽,也得按照規矩來。
所以這鹽司雖隸屬戶部,但和漕司類似,都是各有統屬,正常情況下是外人無法幹涉的衙門。
當然,上官核查、監督還是要的,但是能做到鹽運使,自然在戶部,甚至朝中也是大有關係之人,實在是其中利益太大。
而且,古往今來,曆朝曆代的衙署裏,就數鹽運一道油水豐厚。
魏廣德當初剛到明朝,都有進鹽運的想法,隻是知道沒戲,才不敢奢望,隻是想著就近能進九江鈔關就好。
當然,好處也不是基層全拿走,都得按照規則上繳鹽運司,和正官一起分潤其中好處。
聽到徐爵的話,胡自皋心驚之餘,自然也明白對方的意思。
貌似,推自己迴鹽運司做判官有點小題大作,看樣子自己再往上活動一下也非不可能。
心動了,當即打蛇隨棍上說道:“徐大人,若能得大人垂青,得馮公公信任,下官一定把差事做好,讓大人,還有馮公公滿意。”
“哦,嗬嗬.”
看胡自皋明白自己的意思,徐爵心裏也是大樂。
要是自己人能夠插手鹽運衙門的話,那好處肯定多多。
隻為了一個判官,胡自皋就願意拋出三萬五千兩出來,還有第一次來拜訪自己時上千兩銀子的禮物,可見這個官職,一年的油水該有多麽豐厚。
“好說好說,來日我迴京城,一定在馮公公麵前為你說話,幫你爭取一下。”
徐爵含笑說道。
“不知徐大人幾時迴京,下官還另備薄儀孝敬馮公公,還請徐大人一並帶迴京城。”
胡自皋大頭已經出了,自然不會在最後時刻掉鏈子,當即又說道。
他打算迴頭再去找找,拿出兩三千兩銀子購買珠寶玉器,分送馮保和徐爵二人。
好吧,這就是他口中的薄儀,已經是普通百姓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錢財了。
“我打算後日離開南京,返迴京城。”
徐爵說道,又伸手拿起裝著佛珠的木盒笑道:“有了胡大人進獻的禮物,想來太後娘娘一定會非常高興。
娘娘高興了,馮公公也會開心,你的事兒,放心就好。
隻是來日發達了,可別往了徐某之功就是了。”
“不敢不敢,全勞徐大人美言。”
胡自皋急忙躬身道:“既然大人後日返京,明晚下官在倚翠樓要一個雅間,為徐大人踐行。”
“哦,嗬嗬,好好好。”
徐爵聽到胡自皋又要安排宴席,當即欣然應允下來。
說起這倚翠樓,倒還真沒去過,但也聞名已久。
不是他不願去,而是這段時間每晚在這處宅子裏休息的時間屈指可數,都已經被拜訪結交的官員安排的滿滿當當。
這最後兩日的時間,還是他推掉其他邀約,就為了釣胡自皋這條大魚刻意留出來的。
幫胡自皋,在徐爵看來不過舉手之勞罷了。
以自家公公和張首輔,魏次輔的關係,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兒。
從徐爵宅子離開後,胡自皋坐上自己的小轎就前往倚翠樓安排去了。
說起這倚翠樓,倒是不屬於南京十六樓之一,而是民間興建的樓閣。
南京為六朝故都,素有“北地胭脂,南朝金粉”之譽。
衣冠文物,甲於江南,白下青溪,桃葉團扇,冶豔名姝,不絕於史。
早在洪武初年,朱元璋就敕令建造輕煙、淡粉、梅妍、柳翠等十四樓以容納官妓,風流天下,盛極一時。
過了一二百年,到了隆慶年間,這秦淮河畔的鶯花事業,越發的蓬勃,即便是到了後世,世人還津津樂道秦淮八豔的故事。
“十裏秦淮燈火燦,亭台樓榭繞河堤。笙歌弄酒盈朱雀,古籍齊珍滿烏衣。“
這首詩就真實地反映了這一代當時的秀美風光和繁華市井。
從武定橋到利涉橋,再延伸到釣魚巷,迤邐以至水關臨河一帶,密簇簇兒地一家挨著一家,住著的莫不是豔驚江南的名妓。
這些名妓們的居所稱作河房,亦稱河樓。
鳳閣鸞樓都構築得極為精巧華麗,雕欄畫檻,絲幛綺窗,看上去宛如仙家境界。
還有那行走於河麵的樓船畫舫,每晚更是鶯鶯燕燕、笙歌曼舞,令人流連。
這一帶出名的河樓雖有不少,但其中最叫響的,莫過於停雲、箐荷、倚翠三家,皆因這三座樓的主人都是色藝雙佳、技壓群芳的當紅名妓。
公子王孫,豪門巨賈,到了南京,都想登門造訪,一親芳澤。
因此,想得到她們的眷顧,都得提前預約。
胡自皋有銀子,當初來到南京做官,自然對這江南佳麗地流連忘返、樂不思蜀,很是浪蕩了一陣。
做了一年多的恩客,今日胡自皋可不就直接見到倚翠樓當家主人柳湘蘭。
“胡大人,你說北京來的老爺,莫非就是東廠那位?”
柳湘蘭與胡自皋相對而坐,嬌聲問道。
名妓雖然自持甚高,可也不得不為黃白之物折腰,何況對麵還是進士老爺。
不管你名聲在士林中如何響亮,但真說起來,還是不如這有出身的官老爺,人家可是實打實通過科舉之人。
“柳大家知道就好,這位京城來的老爺姓徐,還請柳大家用心侍奉,本官感激不盡。”
胡自皋說道。
“知道胡大人來此,奴家還以為大人是來憐香惜玉的,不想卻是這般。”
柳湘蘭故作傷心道。
“湘蘭女史,你以為在下沒有憐香惜玉之心?
從一進你的門兒,我就悵然若失。”
“那你為何要讓給別人?”
“人家是遠道的客人,我總該有點君子之風?”
“好一個君子之風。”
柳湘蘭揶揄地一笑,“你一個六品官兒,說小也不算小了,拿著小女子去巴結北京來的大老爺,這也算是君子之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