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宮行什麽?”


    王之誥大聲喝問道,看到堂下王大臣沉默不語,不由得就再次舉起驚堂木重重拍下。


    “啪。”


    “啊”


    驚堂木響起的時候,王大臣不由從出神的狀態中迴過神來,隻是抬頭看著王之誥,隨即視線從葛守禮、陳一鬆、朱希孝等人臉上掃過,隨後又看向左右兩邊的官員。


    不過顯然,王大臣沒有在人群裏看到他希望看到的人,也就是那個許諾給他好處的太監。


    他知道,這罪是不能認的,自己就是想混進宮裏弄點好處,怎麽能夠認下殺頭的罪,關鍵這罪還要禍及家族。


    “你之前的供詞,不是說你進宮是受河南高閣老家人指使,讓你來行刺皇上的麽?”


    王之誥又一抖手裏的供詞,大聲質問道。


    麵對這樣的詢問,王之誥知道不能再認,當即磕頭如搗蒜,同時嘴裏大聲喊道:“小民哪裏認識什麽高閣老,那都是一個太監教我說的,說讓我認下是高拱讓我進宮的,就給我許多金銀,許我富貴。”


    聽到他這麽說,魏廣德身後一些官員已經驚的從凳子上直接站起。


    王大臣的話,其實已經印證了他們的猜測,那就是馮保搞出來的鬼,想要栽贓高拱。


    “之前在宮裏,伱行刺的那些刀劍是從什麽地方來的?”


    這時候,一直不說話的朱希孝忽然開口問道。


    “那都是我隨身攜帶以防不測用的,小人到了京城,盤纏用盡,隻能做些賺錢的活計。”


    王大臣這時候磕頭磕累了,幹脆就趴在那裏,嘴裏迴答著堂上官員的問話。


    “什麽賺錢活計?”


    朱希孝追問道。


    這次,王大臣猶豫了好久才有些不情不願的說道:“小人隻是在城裏行有些小偷小摸的行徑,可京城裏三教九流閑人頗多,我做的那些事兒,就有人想要劫我。


    不得已,小人隻好隨身攜帶刀劍,防止著了他們的道,是為了自保。”


    “怕是還有行竊被發現時,暴力反抗吧。”


    朱希孝冷笑道。


    這樣的人他見得多了,要是沒被主家發現,這類人自然是偷盜完就跑,可要是被人發現,難保不會做出些什麽事兒來。


    “小人可從未傷人,大人明鑒。”


    王大臣喊冤道。


    其實,因為劉守有之前參與了一次審問,所以下來後錦衣衛就動用京城的關係網查到了王大臣的一些活動。


    對這麽一個新到地方上的人,雖然認識他的不多,可總還是要留名的。


    雖然廢了不少事兒,可總還是查到一些。


    按照錦衣衛刑訊高手的問話,這王大臣初衷就是想混進皇宮裏幹票大的。


    沒辦法,民間對皇宮裏的各種猜想太多,就好似許多農民以為皇帝是用金鋤頭種地一樣,外界也都以為皇宮裏的宮殿,地麵鋪設金磚,到處都有寶物。


    隨便弄點,就足夠幾輩子吃喝不愁。


    王大臣這種當過兵的,自然知道當官的多有錢。


    皇帝可是這些當官的頭頭兒,自然更加有錢。


    像他在京城幹的那些小偷小摸能賺多少?


    畢竟京城百姓收入雖然可觀,但京城的物價也不低,其實沒太多結餘,自然每次他行竊的收入也不多。


    不過王大臣這種蠢貨就更不多,居然弄到一身內侍服就想著混進皇宮裏發財致富。


    那地方是你能隨便進的嗎?


    真要是隨隨便便進出,皇帝都不知道怎麽死的,養著這麽多禁軍都是吃白飯的。


    不過經過這次,朱希孝、劉守有還是對錦衣衛負責皇城的大漢將軍,禁軍校尉進行了一些清理。


    這些是私下裏進行的,錦衣衛絕對不能公開,更不能讓朝臣知道是負責皇城禁衛的軍士疏忽,放進去了王大臣。


    所以到這個時候,朱希孝又大聲質問道:“你說有太監和你合謀,讓你進皇宮?他是誰?”


    “我不知道他叫什麽,他就是讓我認下是高拱叫我進宮,其他什麽也沒說,還許我富貴。”


    王大臣馬上就答道。


    好了,把鍋甩出去了,有太監和王大臣合謀混進宮裏,禁衛的責任就小了許多。


    畢竟是有心算無心,肯定是防不勝防。


    是不是馮保的鍋,朱希孝自然也不想多說。


    但馮保現在在宮裏的權勢可是不小,他也不想把人得罪狠了,現在情況未明。


    自家頗受皇家器重的兄長病重,以後成國公府還會不會受到原來的恩寵也未知,能不得罪宮中紅人還是不得罪好。


    看了眼旁邊已經被驚得手足無措的徐爵,朱希孝就知道自己這次奉旨查案的差事兒貌似也差不多了,得想辦法給那位留點顏麵。


    而此時的徐爵也沒想到事態會發展成這個樣子,他以為馮公公那邊已經把事兒都安排好,哪裏會想到上堂以後會變成這個樣子。


    隻是他這個掌刑千戶雖然在東廠,甚至在錦衣衛裏都有很重的發言權,可是在刑部大堂上,還真不敢隨便說話。


    本來若是審案,這個事兒就該是錦衣衛和東廠來做,但是張居正想要做出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所以上奏讓三法司審案,說這樣才能讓朝廷百官信服。


    宮裏也答應了,隻是派朱希孝參與審案過程,又派出身邊人前來監督。


    毫無疑問,現在張居正有沒有後悔不知道,但是眼看著想要惡心高拱的事兒算是黃了。


    誰會想到第一次上堂,人犯王大臣把什麽話都丟出來了,基本上已經可以肯定,他所說的行刺和高拱是半毛錢關係也無。


    徐爵現在是真的怕了,他擔心迴去在自家廠公那裏沒法交代,更擔心這個王大臣繼續說出什麽話來,把自己東廠也牽連進去。


    沒辦法,他驚懼之下臉一陣青一陣白,可是卻毫無辦法,隻好求助的看向自己曾經的頂頭上司朱希孝。


    好吧,不管怎麽說,這裏的人裏,和他能拉上關係的也隻有這個右都督,曾經的錦衣衛掌事人。


    在一些書裏,經常看到錦衣衛都督的稱唿,但實際上,錦衣衛隻有指揮使,是沒有錦衣衛都督這個官職的。


    隻是朱希孝,還有曾經權柄很大的陸炳都身掛五軍都督府都督的職銜,又負責錦衣衛事,所以才被稱為錦衣衛都督,其實就是以都督之銜管錦衣衛事的意思。


    不過王之誥可不這麽想,他還想繼續窮追猛打,查處宦官那些醃臢事兒。


    可以護著外人隨意進出皇宮,這可不是小事兒。


    “啪。”


    又是一聲驚堂木,王之誥大聲質問道:“王大臣,誰叫你入宮的,還不從實招來,否則大刑伺候。”


    “我不知道。”


    王大臣驚恐叫喊道。


    “你先前還說是個太監教你的,你真不知道他的名字?”


    大理寺卿陳一鬆這時候突然開口問道。


    審案時間並不長,他隻是仔細傾聽先前的對話,現在他更關心王大臣怎麽進宮。


    在他看來,找到幫助王大臣進宮的人,這個案子也就破了。


    他在這個案子裏是沒有傾向的,不管是朝臣猜測的馮保還是人犯口供裏涉及的高拱,大理寺的職責就是複核案情,所以他也是按照這個思路在看待這次審案。


    隻要證據確鑿,邏輯通順,他就覺得合情合理,就可以認定。


    “那個太監是如何識的你,又教你說這些話的?”


    王之誥也反應過來,繼續質問道。


    “我不知道,我是在大牢裏見到他.”


    王大臣急忙答話,但是剛說出開頭,就被朱希孝一聲厲喝打斷。


    “大膽狂徒,還想誣蔑獄吏嗎?快給我拖下去!”


    朱希孝忽然打斷審案,還要把人帶走,一下子驚呆了堂上堂下所有官員。


    不過在他喊完話後,王大臣身後的兩個番子已經不等他說話,直接上前,一左一右架住王大臣就往外拖走。


    先前的審案,那兩個番子也知道事兒鬧大發了,不好擅了。


    就在剛才,在朱希孝發話後,他們就已經看到自家千戶眼中的欣喜和眼神裏傳遞出來的信息。


    自然,兩人不敢耽擱,直接動手先把人帶迴大牢裏再說。


    他們知道,繼續問下去,怕是這個王大臣就要把他在東廠看守下和那個太監見麵,被那個太監教唆口供的事兒說出來。


    到時候大堂左右的官員,怕是不會輕易放過他們東廠。


    隻要王大臣不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那些話,一切就還有挽迴的餘地。


    看著人犯王大臣被番子快速架走,王之誥、陳一鬆都目露不解的看著朱希孝,不知道他為何忽然打斷審案。


    一直沒有開口的都察院左都禦史葛守禮終於開口說道:“今日之事,朱都督還是迴去請旨,再查吧。”


    這個案子審到現在,葛守禮已經放心了,所謂高拱買兇行刺陛下的說法是子虛烏有。


    終於要不要把案子查清楚,把馮保牽扯進來,葛守禮也有自己的打算。


    繼續審下去,難保王大臣的身份不會爆出他是戚繼光的兵,到時候戚總兵怕是要吃掛落。


    魏廣德一開始雖然沒有找他,可是先前在後堂三人聊起案件時,葛守禮也知道了此事,魏廣德請托之事兩人也沒有瞞著葛守禮。


    要說是戚繼光指使王大臣進宮行刺,葛守禮自然是不信的,就如一開始的供詞說是高拱指使的一般。


    可是真要追究起來,戚繼光難免要因此獲罪,丟官都是小事兒。


    對於戚繼光,葛守禮自出任都察院以來也關注過,知道此人追求奢侈的享受,手腳不幹淨。


    可是他也知道,戚繼光練兵打仗是真有一手,這樣的人不該如此惹禍上身,從此就斷了仕途。


    朝廷,需要這樣能打仗,能打贏仗的將軍。


    何況,還是薊鎮這種緊要的軍鎮。


    文官不貪財,武將不怕死,戚繼光沾上最後一條。


    在浙江剿倭時,戚繼光就多次身先士卒,算是朝廷裏不怕死武將的楷模。


    所以,他才會在朱希孝需要找借口結束這場看似鬧劇般的堂審時,出言為他搭一個台階。


    “正是,此案到現在,人犯已經翻供,本督需要迴去了解情況、


    人雖然在錦衣衛看押,可人卻是東廠人看守,我也是剛從劉指揮那裏知道,這不和規矩。”


    朱希孝的話,其實大家都沒有放在心上,知道是中斷審案的托詞。


    隨便找個理由,這堂上的官員都不會介意,那怕他不找理由,也不會有人多說什麽。


    “今日審案到此結束,迴去我還要稟明陛下和娘娘,就不多留了。”


    朱希孝覺得坐在這裏有些丟人,就和劉守有說的那樣,案子辦成這樣,雖然是東廠的鍋,可東廠的人大多都出自錦衣衛,如此低劣的錯誤,實在讓他臉麵全無。


    特麽的,錦衣衛定下的案子,何曾如此過。


    在朱希孝離開後,徐爵等人都緊跟在他身後離開。


    徐爵還急著進宮向馮保匯報此事,麻煩大了,需要馮公公定奪。


    看著廠衛的人離開,魏廣德注意到張居正臉色不好,於是笑道:“首輔大人,我們還是迴去繼續辦公吧,你看內閣要不要也把今日之事上奏?”


    “迴去商議。”


    張居正隻是開口說了句,隨即起身,和周遭同僚寒暄兩句,就邁步出了刑部大堂,魏廣德也緊跟在他身後。


    送走觀審官員,王之誥、陳一鬆和葛守禮又聚在一起,不過這次大家心情都輕鬆起來。


    這件事兒,是無論如何都牽扯不到外臣身上。


    若是最後的板子是打在內臣那裏,他們是絲毫沒有負擔的。


    “也不知道這案子還會不會再開堂?嗬嗬”


    陳一鬆算是最輕鬆的一個人,他這時候笑道。


    “下作之人的手段,倒是讓老夫白擔心一場。”


    葛守禮微笑點頭道。


    “不過此時,朱都督那裏,似乎”


    王之誥沒有跟著笑,雖然心情好了,但做為刑部主官,他還是更在乎查明案情。


    “大司寇也不用多想了,此事怕是沒機會查明了,否則朱都督也不會打斷審案。”


    陳一鬆看的明白,知道朱希孝應該是存了給某些人留臉麵的心思。


    “哎”


    王之誥也隻是長歎一聲,他何嚐不知道天下有多少這樣的糊塗案,不是查不明,而是不能查。


    馮保是在伺候萬曆皇帝午睡以後,才從徐爵口中知道了今日刑部堂審的過程,一時間驚怒交加。


    審到這一步,已經成了一個天大的笑話,繼續針對高拱已經是不可能的。


    以馮保的聰明,自然也不難看出這一點。


    “終究還是毛躁了,當初就該多拖幾天,謀定而後動。”


    馮保知道機會已失,現在得考慮如何收尾。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萬盛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行空間來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行空間來客並收藏隆萬盛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