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京城北郊昌平縣境內的天壽山,是成祖朱棣宣布遷都北京後,親自選擇的陵地。
為選擇一塊理想的“吉壤”,朱棣從全國各地召聚了一批有名的風水大師,讓他們跑遍了北京周圍的山巒崗地。
這些風水大師們風餐露宿,跋山涉水,忙乎了幾個月,最後遴選了五處山陵,繪出圖樣來讓朱棣圈定。
朱棣又讓他最為倚重的“黑衣宰相”姚廣孝和大相士袁珙參加意見,多方斟酌,終於把風水大師廖均卿挑選出的黃土山選定為皇陵。
不過朱棣嫌黃土山名兒不雅,遂親改其名為天壽山。
這天壽山的確是一塊難得的上乘吉壤,它首尾八十裏,是燕山山脈的一個分支,餘脈虎踞龍騰,悠遠有致。
東、北、西三麵群山環繞,南邊卻開敞無阻,好像一個大庭院,“院子”盡頭,有一對小山把門,左邊稱為龍山,右邊稱為虎山。
天壽山正中就是朱棣的長陵,自朱棣之後,仁宗朱高熾的獻陵,宣宗朱瞻基的景陵,孝宗朱佑樘的泰陵,武宗朱厚照的康陵,世宗朱厚熜的永陵,一共八個皇帝的陵寢都在這天壽山中。
而正在修建中的穆宗朱載垕的昭陵,已經是這山中的第九座皇陵了。
古代陵寢,那都是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工程,地下的地宮是停放皇帝梓宮的地方,而地上也按照皇宮標準修建,周圍還會建造一些宮殿,供前來祭祀的人休息。
在昭陵外的感恩殿,徐爵見到了張居正。
“咦,這不是徐爵嗎?怎麽,你被派到這裏來當差了?”
張居正看到人,樂嗬嗬笑問道。
“張閣老說笑了。”
徐爵急忙答話。
其實下麵人通報,說徐爵來此,張居正就知道,這是馮保沒理解他的用意,所以派人過來看看,等著他支招。
“我是奉我家主人之命,來此求見張閣老。”
徐爵又繼續說道。
“何事?”
張居正故作不知,隨口就問道。
“京城這兩日的情況,張閣老想必也知道了,我家主人被高拱針對,還請閣老賜教一二,我家主人感激不盡。”
徐爵急忙答道。
他這個錦衣衛指揮僉事在別的地方當然可以頤指氣使,可是在內閣閣臣麵前,還是沒有驕傲的資本。
更何況,這次他出來,就是馮保叫他來請張居正指教的,所以態度也是誠懇。
“戶部的銀子,撥出去沒有。”
張居正沒有直接迴答徐爵的話,而是看似扯起閑篇來。
戶部的銀子,自然是指高拱讓戶部撥給李貴妃的二十萬兩頭麵銀,擺明了高拱想討好李貴妃,也就是小皇帝的生母。
這裏麵,其實張居正也看到了高拱陽謀的一部分。
打倒馮保後,或許高拱還真未必沒有趁勝追擊,繼續針對陳太後的意思。
陳太後倒了,誰最得益?
那自然就是小皇帝的生母李貴妃了。
現在朝堂的局麵,本該是他這個內閣首輔出來說明情況,洗清陳太後和馮保擅改遺詔的嫌疑才對。
可是到現在,不管是高拱還是高儀,都沒有站出來。
而這樣的情況下,陳太後或者馮保出來解釋,其實是不會有人聽的。
而且,閣臣這樣的表現,也更容易讓一些不明真相的官員以為,內閣是受到來自宮裏的壓力,不敢表態。
“戶部的銀子,已經撥了。”
徐爵在錦衣衛,雖然不能幹涉朝政,但是對消息確實非常靈通,所以馬上就答道。
“李貴妃應該很滿意吧。”
張居正又笑道。
“呃”
徐爵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麽說話了。
李貴妃的態度,那當然是開心的,誰手裏多了大筆銀子會不高興,而且這還是外朝孝敬的。
要知道,前年隆慶皇帝擼下去馬森,也不過從戶部弄到十萬兩銀子給後宮做首飾。
她是什麽也不做,就得了二十萬兩銀子,可比先帝有麵子多了。
“你家主人在裕袛的時候就和李貴妃走的近,應該知道李貴妃現在最想要的是什麽,投其所好,才能讓他在主子心裏地位更高。
至於陳皇後那裏,她的性子,應該不會多說什麽,大可放心就是。
這個話你記住,迴去告訴他就好。”
張居正說道。
“可是現在外朝百官不斷上奏彈劾我家主人,言辭激烈,盡是胡編亂造,惡意抹黑”
徐爵雖然不知道李貴妃還想要什麽,可是他這次來這裏,可不是請張居正支招怎麽向宮裏貴人獻媚的,而是麵對外朝彈劾該怎麽辦。
“那些言官的彈劾,也就那麽迴事兒,其實不必心裏擔憂。
這話伱原封不動告訴你家主人,高拱的坑挖的越深,就越是容易把自己陷進去。
其實,我離京的時候,已經把招支給他了,讓他自己好好想想。
高拱想一石二鳥,何嚐又不是把自己陷入險地。”
張居正淡然開口說道,“現在,你家主人還是應該把精力放在如何討好兩位宮裏貴人身上,不能讓她們為了一點虛名而麵和心不合。
要鬥垮高拱,宮裏的態度一定要一致,這樣才能不給他絲毫翻盤的機會。”
說到這裏,張居正就閉嘴,不再言語,還微微閉上眼睛。
徐爵本來還在用心記著張居正的話,沒想到雲山霧罩一番,他是聽明白了,但好像又沒明白,就想繼續追問,把事兒搞清楚,迴去也好複命。
可是抬頭看著張居正,此時雖然正襟危坐,卻雙眼微眯似假寐般,他就知道張閣老這是不想繼續深入談下去了。
徐爵知道這是一個態度,張居正不想繼續深聊,他不想在這裏麵陷得太深,畢竟自家主人雖然和他有聯係,但是並沒有結盟,還算不得盟友。
說這麽多,支個招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迴去還是原話告知馮保,或許他明白張居正話裏的意思。
從張居正這裏告辭出來,徐爵一刻也不敢耽擱,直接打馬迴城,通知馮保。
近些天的局勢危急,徐爵也知道若是找不到應對的法子,自家主人倒黴,他也好不到哪裏去。
他投靠馮保以後,在朱希孝的錦衣衛裏,其實已經沒他什麽位置了。
一旦東廠廠公換人,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這個馮保的舊人怕是就會被清理出東廠,迴錦衣衛怕也隻能坐冷板凳。
徐爵可不是甘心如此的人,所以對馮保的事兒是格外上心。
進城的時間剛好,頭天出城,第二天迴來也是白天,連夜趕路的效果就是這樣,很順利就進了京城。
若是在昭陵耽擱一晚上再出發,怕是到京城的時候,四門都已經關閉了,再難進出。
即便他是錦衣衛的人,沒有金牌也是很難進城的,何況開始他也沒布置人手接應他入城。
實在是這次出來太過匆忙,根本就沒有多做布置就出了城。
進了京城,那一切就好說了,當然是去求見馮保。
雖然肩上擔子不輕,可這次馮保卻沒有在他求見後第一時間就召見他,聽說這會兒馮保正陪著小皇帝,所以他隻能等著。
這一等就是差不多一個時辰,天色已經漸暗,要是再見不到人,徐爵也隻能先出宮去等著,繼續留在宮裏也不妥當。
就在徐爵漸漸感到不耐的時候,馮保終於從宮裏出來了。
見到徐爵沒有答話,而是帶著他迴到自己房裏。
“說說吧,張叔大都說了什麽。”
馮保這兩天心情不好,可是見到宮裏貴人卻要改變自己的心情,裝作很好的樣子曲意逢迎,也是難受死了。
得到通報,知道徐爵迴來了,雖然他很想第一時間出來見他,問清楚張居正有沒有給他支招,但還是耐著性子先把小皇帝服侍好,這才抽空出來。
“公公,張閣老說”
虧得徐爵記憶力不錯,雖然張居正的話很多他都不甚明白,但還是把他和張居正的對話原原本本都複述了一遍。
馮保這會兒也有了耐心,在知道張居正卻是對徐爵說了許多後,就耐下性子認真傾聽。
這可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了,四九城雖大,卻找不到幫他他馮保參詳的人,也是有些悲哀。
這件事兒了以後,還得收攏些讀書人,平時舞文弄墨,遇事也能幫他出出主意,想想對策才好。
“李貴妃最想要的.高拱在給我挖坑,也是在給他自己挖坑.已經給自己支了招”
仔細聽完徐爵的話,馮保嘴裏喃喃低語。
這都是馮保從張居正話裏提煉的關鍵詞,說到給自己支招,馮保率先想到前兩天收到的那張條子,上麵寫的什麽來著。
對了,“十歲孩童,如何治天下”。
好像是高拱在內閣說的,可這話除了治他個大不敬之罪還能如何,這還是往大了說,正常就是斥責兩句,人道個歉,認個錯就完了。
高拱給我挖坑,也給自己挖坑,那就是說彈劾的奏疏裏,也有高拱致命把柄。
不過張居正提醒他,想辦法為李貴妃謀求她最想要的東西,這個馮保倒是明白,不就是太後尊號嘛。
兩宮太後
皇太後,是皇帝為母親上的尊號,太後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戰國時期,“皇太後”,或稱“太後”,一般是指皇帝的母親,但不一定是生母。
按製,皇帝以庶子繼位的,則以生母為皇太後,如果嫡母也在,則並為皇太後,且嫡母皇太後通常位在生母皇太後之上,但是生母身份過於低微的,不能稱太後,最多隻能被尊為皇太妃,但以後卻可以扶正為皇太後。
而皇帝以旁支入繼的,以繼母為皇太後,且須認繼母為嫡母,而生母依然維持原來的地位,並不會因此而封為太後。
這其實就是嘉靖朝的大禮議之爭的發端,不過最後嘉靖皇帝贏了,但實際上確實不和這個時代的禮法。
因為嘉靖皇帝不承認他登上皇位是入繼,而是承嗣。
繼位皇帝與先帝同輩、甚至是先帝的長輩的,則以皇帝本人的法定母親依然不會封為太後。
曆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兩宮太後並存的局麵,要追溯到漢哀帝時期。
漢成帝駕崩,他沒有兒子,隻能過繼了他的侄子劉欣為皇帝,也就是漢哀帝。
漢哀帝作為皇帝其實是不合格的,但是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他是過繼給伯父漢成帝劉驁的,所以漢成帝還在世的皇後趙飛燕就是名義上漢哀帝的母親,也就是他的嫡母,可是這個時候,漢哀帝的生母定陶王正妃丁氏依然在世。
在與群臣長時間扯皮後,漢哀帝成了這場名分之爭的勝利者,群臣尊奉漢元帝的皇後王政君(王昭君的妹妹)為太皇太後,皇後趙飛燕為太後;漢哀帝的親祖母傅氏為帝太太後,生母丁氏為帝太後。
之後就是到唐宣宗前後幾位的時期,那時候的太後才叫淩亂,甚至出現三位太後的事兒,因為皇帝更迭太快,皇帝傳承多是在兄弟之間傳襲,前任給自己生母上太後尊號,後任自然沒法取消,於是太後一下子就多起來。
而最近的,自然是明景帝時期,土木之變讓繼位的明景帝尊英宗的生母孫太後為“上聖皇太後”,自己的母親吳氏的皇太後。
這種情況其實已經很明顯了,曆史上的兩宮太後往往都是因為皇帝駕崩或者讓位造成的,而這次小皇帝朱翊鈞登基,出現的問題可是略有不同。
後世人知道清朝慈禧,也知道所謂的東西二宮,其實追根溯源,源頭就來自當下。
要知道,按製,陳皇後是當然的萬曆朝皇太後,沒人能動的了,可是朱翊鈞生母李貴妃則應該是李太妃而不能上太後尊號。
馮保卻是知道,雖然陳皇後和李貴妃沒有公開商議過這事兒人,但李貴妃也是想做太後的人。
畢竟自己兒子上位成了皇帝,她想做太後是理所當然的。
隻要陳皇後病死,她就可以做太後。
可是現在陳皇後好好的,而且兩人關係又好,李貴妃確實有些手足無措。
給陳皇後和李貴妃請太後尊號?
馮保明白,這是張居正給他支招,討好李貴妃的法子,肯定比高拱給人送二十萬兩銀子要好使許多。
不過要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馮保在心裏也暗中做了決定,那就是這事兒不管最後成不成,這奏疏他得上,建議得由他來提。
張居正的提議,其實非常大膽,很不合常理,這也是高拱根本沒有往這方麵去想的緣故。
曆史上可沒有參考的事例。
(本章完)
為選擇一塊理想的“吉壤”,朱棣從全國各地召聚了一批有名的風水大師,讓他們跑遍了北京周圍的山巒崗地。
這些風水大師們風餐露宿,跋山涉水,忙乎了幾個月,最後遴選了五處山陵,繪出圖樣來讓朱棣圈定。
朱棣又讓他最為倚重的“黑衣宰相”姚廣孝和大相士袁珙參加意見,多方斟酌,終於把風水大師廖均卿挑選出的黃土山選定為皇陵。
不過朱棣嫌黃土山名兒不雅,遂親改其名為天壽山。
這天壽山的確是一塊難得的上乘吉壤,它首尾八十裏,是燕山山脈的一個分支,餘脈虎踞龍騰,悠遠有致。
東、北、西三麵群山環繞,南邊卻開敞無阻,好像一個大庭院,“院子”盡頭,有一對小山把門,左邊稱為龍山,右邊稱為虎山。
天壽山正中就是朱棣的長陵,自朱棣之後,仁宗朱高熾的獻陵,宣宗朱瞻基的景陵,孝宗朱佑樘的泰陵,武宗朱厚照的康陵,世宗朱厚熜的永陵,一共八個皇帝的陵寢都在這天壽山中。
而正在修建中的穆宗朱載垕的昭陵,已經是這山中的第九座皇陵了。
古代陵寢,那都是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工程,地下的地宮是停放皇帝梓宮的地方,而地上也按照皇宮標準修建,周圍還會建造一些宮殿,供前來祭祀的人休息。
在昭陵外的感恩殿,徐爵見到了張居正。
“咦,這不是徐爵嗎?怎麽,你被派到這裏來當差了?”
張居正看到人,樂嗬嗬笑問道。
“張閣老說笑了。”
徐爵急忙答話。
其實下麵人通報,說徐爵來此,張居正就知道,這是馮保沒理解他的用意,所以派人過來看看,等著他支招。
“我是奉我家主人之命,來此求見張閣老。”
徐爵又繼續說道。
“何事?”
張居正故作不知,隨口就問道。
“京城這兩日的情況,張閣老想必也知道了,我家主人被高拱針對,還請閣老賜教一二,我家主人感激不盡。”
徐爵急忙答道。
他這個錦衣衛指揮僉事在別的地方當然可以頤指氣使,可是在內閣閣臣麵前,還是沒有驕傲的資本。
更何況,這次他出來,就是馮保叫他來請張居正指教的,所以態度也是誠懇。
“戶部的銀子,撥出去沒有。”
張居正沒有直接迴答徐爵的話,而是看似扯起閑篇來。
戶部的銀子,自然是指高拱讓戶部撥給李貴妃的二十萬兩頭麵銀,擺明了高拱想討好李貴妃,也就是小皇帝的生母。
這裏麵,其實張居正也看到了高拱陽謀的一部分。
打倒馮保後,或許高拱還真未必沒有趁勝追擊,繼續針對陳太後的意思。
陳太後倒了,誰最得益?
那自然就是小皇帝的生母李貴妃了。
現在朝堂的局麵,本該是他這個內閣首輔出來說明情況,洗清陳太後和馮保擅改遺詔的嫌疑才對。
可是到現在,不管是高拱還是高儀,都沒有站出來。
而這樣的情況下,陳太後或者馮保出來解釋,其實是不會有人聽的。
而且,閣臣這樣的表現,也更容易讓一些不明真相的官員以為,內閣是受到來自宮裏的壓力,不敢表態。
“戶部的銀子,已經撥了。”
徐爵在錦衣衛,雖然不能幹涉朝政,但是對消息確實非常靈通,所以馬上就答道。
“李貴妃應該很滿意吧。”
張居正又笑道。
“呃”
徐爵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麽說話了。
李貴妃的態度,那當然是開心的,誰手裏多了大筆銀子會不高興,而且這還是外朝孝敬的。
要知道,前年隆慶皇帝擼下去馬森,也不過從戶部弄到十萬兩銀子給後宮做首飾。
她是什麽也不做,就得了二十萬兩銀子,可比先帝有麵子多了。
“你家主人在裕袛的時候就和李貴妃走的近,應該知道李貴妃現在最想要的是什麽,投其所好,才能讓他在主子心裏地位更高。
至於陳皇後那裏,她的性子,應該不會多說什麽,大可放心就是。
這個話你記住,迴去告訴他就好。”
張居正說道。
“可是現在外朝百官不斷上奏彈劾我家主人,言辭激烈,盡是胡編亂造,惡意抹黑”
徐爵雖然不知道李貴妃還想要什麽,可是他這次來這裏,可不是請張居正支招怎麽向宮裏貴人獻媚的,而是麵對外朝彈劾該怎麽辦。
“那些言官的彈劾,也就那麽迴事兒,其實不必心裏擔憂。
這話伱原封不動告訴你家主人,高拱的坑挖的越深,就越是容易把自己陷進去。
其實,我離京的時候,已經把招支給他了,讓他自己好好想想。
高拱想一石二鳥,何嚐又不是把自己陷入險地。”
張居正淡然開口說道,“現在,你家主人還是應該把精力放在如何討好兩位宮裏貴人身上,不能讓她們為了一點虛名而麵和心不合。
要鬥垮高拱,宮裏的態度一定要一致,這樣才能不給他絲毫翻盤的機會。”
說到這裏,張居正就閉嘴,不再言語,還微微閉上眼睛。
徐爵本來還在用心記著張居正的話,沒想到雲山霧罩一番,他是聽明白了,但好像又沒明白,就想繼續追問,把事兒搞清楚,迴去也好複命。
可是抬頭看著張居正,此時雖然正襟危坐,卻雙眼微眯似假寐般,他就知道張閣老這是不想繼續深入談下去了。
徐爵知道這是一個態度,張居正不想繼續深聊,他不想在這裏麵陷得太深,畢竟自家主人雖然和他有聯係,但是並沒有結盟,還算不得盟友。
說這麽多,支個招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迴去還是原話告知馮保,或許他明白張居正話裏的意思。
從張居正這裏告辭出來,徐爵一刻也不敢耽擱,直接打馬迴城,通知馮保。
近些天的局勢危急,徐爵也知道若是找不到應對的法子,自家主人倒黴,他也好不到哪裏去。
他投靠馮保以後,在朱希孝的錦衣衛裏,其實已經沒他什麽位置了。
一旦東廠廠公換人,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這個馮保的舊人怕是就會被清理出東廠,迴錦衣衛怕也隻能坐冷板凳。
徐爵可不是甘心如此的人,所以對馮保的事兒是格外上心。
進城的時間剛好,頭天出城,第二天迴來也是白天,連夜趕路的效果就是這樣,很順利就進了京城。
若是在昭陵耽擱一晚上再出發,怕是到京城的時候,四門都已經關閉了,再難進出。
即便他是錦衣衛的人,沒有金牌也是很難進城的,何況開始他也沒布置人手接應他入城。
實在是這次出來太過匆忙,根本就沒有多做布置就出了城。
進了京城,那一切就好說了,當然是去求見馮保。
雖然肩上擔子不輕,可這次馮保卻沒有在他求見後第一時間就召見他,聽說這會兒馮保正陪著小皇帝,所以他隻能等著。
這一等就是差不多一個時辰,天色已經漸暗,要是再見不到人,徐爵也隻能先出宮去等著,繼續留在宮裏也不妥當。
就在徐爵漸漸感到不耐的時候,馮保終於從宮裏出來了。
見到徐爵沒有答話,而是帶著他迴到自己房裏。
“說說吧,張叔大都說了什麽。”
馮保這兩天心情不好,可是見到宮裏貴人卻要改變自己的心情,裝作很好的樣子曲意逢迎,也是難受死了。
得到通報,知道徐爵迴來了,雖然他很想第一時間出來見他,問清楚張居正有沒有給他支招,但還是耐著性子先把小皇帝服侍好,這才抽空出來。
“公公,張閣老說”
虧得徐爵記憶力不錯,雖然張居正的話很多他都不甚明白,但還是把他和張居正的對話原原本本都複述了一遍。
馮保這會兒也有了耐心,在知道張居正卻是對徐爵說了許多後,就耐下性子認真傾聽。
這可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了,四九城雖大,卻找不到幫他他馮保參詳的人,也是有些悲哀。
這件事兒了以後,還得收攏些讀書人,平時舞文弄墨,遇事也能幫他出出主意,想想對策才好。
“李貴妃最想要的.高拱在給我挖坑,也是在給他自己挖坑.已經給自己支了招”
仔細聽完徐爵的話,馮保嘴裏喃喃低語。
這都是馮保從張居正話裏提煉的關鍵詞,說到給自己支招,馮保率先想到前兩天收到的那張條子,上麵寫的什麽來著。
對了,“十歲孩童,如何治天下”。
好像是高拱在內閣說的,可這話除了治他個大不敬之罪還能如何,這還是往大了說,正常就是斥責兩句,人道個歉,認個錯就完了。
高拱給我挖坑,也給自己挖坑,那就是說彈劾的奏疏裏,也有高拱致命把柄。
不過張居正提醒他,想辦法為李貴妃謀求她最想要的東西,這個馮保倒是明白,不就是太後尊號嘛。
兩宮太後
皇太後,是皇帝為母親上的尊號,太後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戰國時期,“皇太後”,或稱“太後”,一般是指皇帝的母親,但不一定是生母。
按製,皇帝以庶子繼位的,則以生母為皇太後,如果嫡母也在,則並為皇太後,且嫡母皇太後通常位在生母皇太後之上,但是生母身份過於低微的,不能稱太後,最多隻能被尊為皇太妃,但以後卻可以扶正為皇太後。
而皇帝以旁支入繼的,以繼母為皇太後,且須認繼母為嫡母,而生母依然維持原來的地位,並不會因此而封為太後。
這其實就是嘉靖朝的大禮議之爭的發端,不過最後嘉靖皇帝贏了,但實際上確實不和這個時代的禮法。
因為嘉靖皇帝不承認他登上皇位是入繼,而是承嗣。
繼位皇帝與先帝同輩、甚至是先帝的長輩的,則以皇帝本人的法定母親依然不會封為太後。
曆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兩宮太後並存的局麵,要追溯到漢哀帝時期。
漢成帝駕崩,他沒有兒子,隻能過繼了他的侄子劉欣為皇帝,也就是漢哀帝。
漢哀帝作為皇帝其實是不合格的,但是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他是過繼給伯父漢成帝劉驁的,所以漢成帝還在世的皇後趙飛燕就是名義上漢哀帝的母親,也就是他的嫡母,可是這個時候,漢哀帝的生母定陶王正妃丁氏依然在世。
在與群臣長時間扯皮後,漢哀帝成了這場名分之爭的勝利者,群臣尊奉漢元帝的皇後王政君(王昭君的妹妹)為太皇太後,皇後趙飛燕為太後;漢哀帝的親祖母傅氏為帝太太後,生母丁氏為帝太後。
之後就是到唐宣宗前後幾位的時期,那時候的太後才叫淩亂,甚至出現三位太後的事兒,因為皇帝更迭太快,皇帝傳承多是在兄弟之間傳襲,前任給自己生母上太後尊號,後任自然沒法取消,於是太後一下子就多起來。
而最近的,自然是明景帝時期,土木之變讓繼位的明景帝尊英宗的生母孫太後為“上聖皇太後”,自己的母親吳氏的皇太後。
這種情況其實已經很明顯了,曆史上的兩宮太後往往都是因為皇帝駕崩或者讓位造成的,而這次小皇帝朱翊鈞登基,出現的問題可是略有不同。
後世人知道清朝慈禧,也知道所謂的東西二宮,其實追根溯源,源頭就來自當下。
要知道,按製,陳皇後是當然的萬曆朝皇太後,沒人能動的了,可是朱翊鈞生母李貴妃則應該是李太妃而不能上太後尊號。
馮保卻是知道,雖然陳皇後和李貴妃沒有公開商議過這事兒人,但李貴妃也是想做太後的人。
畢竟自己兒子上位成了皇帝,她想做太後是理所當然的。
隻要陳皇後病死,她就可以做太後。
可是現在陳皇後好好的,而且兩人關係又好,李貴妃確實有些手足無措。
給陳皇後和李貴妃請太後尊號?
馮保明白,這是張居正給他支招,討好李貴妃的法子,肯定比高拱給人送二十萬兩銀子要好使許多。
不過要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馮保在心裏也暗中做了決定,那就是這事兒不管最後成不成,這奏疏他得上,建議得由他來提。
張居正的提議,其實非常大膽,很不合常理,這也是高拱根本沒有往這方麵去想的緣故。
曆史上可沒有參考的事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