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會如此.”


    此時,欽天監內,一名身穿青袍的官員衝出官署,提著官袍前擺快速跑向院子裏的一處高台,胸前的繡著白鷳的補子不斷律動。


    他一邊跑,一邊不是抬頭看向天空,而在他身後,陸陸續續有官員跑出。


    上了高台,他就急不可耐的開口問道:“怎麽迴事,今日有日食,為何沒有推算出來。”


    此時高台上,三個青袍官員正站在渾象儀前不知所措,聽到來人的詰問卻是張口結舌,不知道該怎麽說。


    “楊靈官,你來說。”


    “監正大人,今日天空異相,我也不知該如何解釋。”


    “怎麽會推算不出來?”


    “監正大人,自古天象難測,從古到今許多都無法預測”


    在監正和靈台郎對話的功夫,身後的人也陸陸續續到來。


    “保章正,天象可記錄了?”


    看兩個五官靈台郎都解釋不清楚原因,欽天監監正把目光轉向旁邊站立的一人問道,他是欽天監五官保章正,專事記錄天象,而先前所問的五官靈台郎則是專門觀測天象的官員。


    那保章郎捧著手裏的記錄念道:“嘉靖四十年二月辛卯,朔日食,是日微陰。”


    “咚咚.咚.”


    正說話間,遠處西苑方向隱隱傳來陣陣鼓聲。


    “陛下在擊鼓救日。”


    身後人群中有人用顫顫巍巍的口氣說道。


    隨著西苑鼓聲的響起,整個京城各處城樓和鼓樓裏,守衛的官兵馬上按照規矩跟隨敲響了大鼓,一時間整個京城鼓聲隆隆。


    “完了完了完了.”


    已經有人被嚇傻了,隻知道嘴裏不停念叨著“完了”倆字。


    古人比較迷信,而且天人感應學說隨著儒家的不斷發展壯大,深入人心,所以在他們看來日食的發生代表的是老天爺示警天子。


    明太祖朱元璋曾說:“吾自起兵以來,凡有所為,意向始萌,天必垂象示之,其兆先見,故常加儆省,不敢逸豫。”


    將政治活動與天象聯係起來是曆代帝王強調統治合法性的重要手段,帝王對“天垂象,現吉兇“的深信體現在天文曆法機構的設立和對天文曆法工作的重視。


    為此,朱元璋還專門頒布了救日月禮,規定了發生日食的時候官員們應該怎麽去救助日月。


    在救日月禮上,朱元璋以高規格禮樂來進行救護,並且佐以文武百官恭敬的救護禮節,這些都說明了朱元璋對於“日食”和“月食”現象發生的看重。


    對於日月食的救護逐漸製度化和複雜化,從最開始的麵對日月蝕,到天子敲鼓來嚇退天狗再到皇帝需要穿常服,不能再正殿居住等,都可以看出封建王朝對於日月食的看重。


    日月食的測算主要依靠欽天監這樣的機構,而由於曆法的偏差,經常會導致欽天監在測算日月食的具體時間時出現偏差,所以很多欽天監的官員會因為測量時間的失誤而獲罪,這也可以看出古代王朝對於日月食現象的看重。


    如景泰元年正月辛卯發生了月食,但是由於欽天監的官員預測時間比實際發生時間晚,被皇帝關進了大獄。


    而這次的日食則是完全沒有推算到,想到可能遭遇到的處罰,此時高台上眾人無不瑟瑟發抖。


    一半是在高台上被寒風吹的,一半則是被嚇的。


    欽天監是明代的天文曆法機構,執掌天文占卜、製定曆法、推算節氣、擇日堪輿、報時等事務。


    明朝欽天監的前身是太史監,太史監設立於元至正十六年,次年改監為院。


    明朝建立後,繼承元朝的機構設置,於洪武元年改太史院為司天監,後改名欽天監,形成欽天監下轄天文、漏刻、大統曆、迴迴曆四科的格局,“掌天文、定曆數、占侯、推步之事”。


    就在這個時候,剛剛還在發呆的監正猛然間抬頭看向天空,高掛天穹的紅日雖然大部被遮掩,可並未完全被掩去,而此時,監正隱隱感覺似乎天色正在逐漸由暗轉明。


    “日食是不是要結束了?”


    監正用顫抖的聲音問道。


    “好像亮了。”


    “是亮了。”


    在七嘴八舌中,監正猛然想到什麽,隨即搶過五官保章正手裏記錄天象的冊子不禁念叨起來:“朔日食,是日微陰.是日微陰”


    隨著日食現象的逐漸消失,天空重新恢複了光明,太陽依舊高掛天穹之上,短暫間慌亂的京城也恢複了秩序。


    此時西苑鼓樓上,嘉靖皇帝把手中的鼓槌往黃錦身上一拋,雙手一揮衣袖,背著手氣唿唿的下了鼓樓,黃錦雙手捧著鼓槌緊緊跟在皇帝身後。


    “馬上派人去欽天監,朕要解釋。”


    今日的日食事發突然,之前完全沒有得到欽天監的示警,相應的救護儀式根本就沒有準備。


    日食發生後,嘉靖皇帝才慌忙衝出寢宮來到這裏,此時心中火氣升騰。


    “派人快馬把王今、劉文斌、藍道行他們都給朕請來,快去。”


    邊走,嘉靖皇帝一邊吩咐道,同時自己也在腦海中思索著,這日食到底是怎麽迴事,最近朕有做錯什麽嗎?


    猛然間,嘉靖皇帝忽然站定,抬頭看向天空,嘴裏喃喃道:“難道朕遵從祖製不對,不該是裕王嗎?”


    嘉靖皇帝的低語讓他身後緊緊跟隨而來的黃錦就是眼皮子直跳,他一直跟在嘉靖皇帝身邊,對宮裏宮外的事兒自然一清二楚,皇帝嘴裏念叨的話他也聽明白了。


    換誰做皇儲,其實和他關係真的不大,他都多大年紀了,六十的人了,比嘉靖皇帝還年長幾歲,又能再活多久?


    可是他更清楚,若不是裕王接位,天下的文官都會集體反對,到時候的情形可能比當今剛剛登基時候還要複雜。


    嘉靖皇帝迴到永壽宮裏,黃錦則是被打發出來辦事。


    出了宮門,黃錦就把陳矩等幾個近侍招過來,“你們馬上出宮,去請藍仙長、王仙長、劉”


    嘉靖皇帝要他去請方士入宮,肯定是要為今日的日食進行占卜,所以黃錦第一時間就派出內侍太監去請人。


    安排好每個人的差事兒後,就把人都打發出去,不過在陳矩轉身要離開時,忽然聽到黃錦喊道:“陳矩,你等下,我還有事兒要交代。”


    陳矩轉身,等其他人都離開後,黃錦才低聲快速說道:“出宮以後你馬上去裕王府給魏廣德送信,今日日食,皇爺擔心是上天示警裕王,讓他們盡快想出辦法。”


    “上天示警.裕王”


    陳矩聽到黃錦的話,驚訝的合不攏嘴。


    “陛下遵祖製選擇裕王繼位,但是這節骨眼上出現了日食,皇爺現在有點搖擺”


    黃錦快速解釋了下,“快去,讓他們自己想辦法。”


    對於此事,黃錦是有心無力。


    他可以為裕王提供幫助,但卻也不會忤逆皇帝,給裕王府提前通風報信就算是他唯一能做的了。


    “是。”


    陳矩得了差,馬上叫上兩個內侍就出了西苑,不過處了西苑大門後卻吩咐兩個內侍去請方士,自己直接下了車。


    陳矩一路小跑跑出宮牆範圍後,才在大街上雇了一乘小轎,也沒問價錢,直接就對轎夫說道:“去十王府大街,快點。”


    黃錦給的消息可謂石破天驚,搞不好到手的鴨子就飛走了,現在也隻能盡快把消息通知裕王,請裕王府諸人想想辦法穩定局勢。


    好在嘉靖皇帝信任的這些方士們,許多都住在城外道觀裏,他們為了維持高人形象,大多表現出厭倦世間煙火,隻是偶爾因為皇帝召喚才會進城呆上一段時間。


    說起來,陳矩還有時間搶在方士們入宮前把消息傳遞過去,想點辦法。


    此時,陳矩腦海裏唯一的法子就是拿銀子,請那些方士幫忙說話了,說好話,想辦法開脫今日日食事件,搞的他都來不及先去請示幹爹。


    因為陳矩很清楚,幹爹的心思應該和黃錦是一樣的,不希望嘉靖皇帝一大把年紀了還和文官集團來一場大亂鬥。


    “黃公公應該也是這麽想的吧。”


    坐在轎子裏,陳矩低聲自言自語。


    小轎穿過長安街很快就拐入十王府大街,陳矩沒有讓轎夫把他送到裕王府外,而是在街頭就下轎,也不敢走大街,穿過幾條小巷才繞到裕王府院牆外,斜對麵就是裕王府的側門。


    他到這裏後,就順著拴馬石尋找,很快就認出魏廣德的馬車。


    “李三。”


    看到靠在車把式上眯覺的車夫,這人陳矩認識。


    “嗯?誰?”


    張三扭頭看過來,隨即認出來人是陳矩,立馬跳下車張嘴就要喊,但是馬上被陳矩擺手給打斷。


    陳矩直接從他身旁穿過,看了看周圍才一下子爬上車架鑽進車廂,在李三湊過來的時候,陳矩對他說道:“你去王府叫魏廣德出來,別提是我,告訴他十萬火急。”


    陳矩詭異的做法讓李三察覺到不同尋常,連忙點頭答應下來,急急忙忙的跑向王府側門。


    不多時,車廂裏的陳矩就等來了魏廣德。


    在王府裏的時候,李三隻說家中有急事,請魏廣德出來一趟,他遵守了陳矩的吩咐。


    這也不算吃裏扒外,陳矩的樣子不像是裝的,或許真的了不得的大事兒發生。


    不過在出了王府後幾十步路程上,李三才快速把陳矩在車廂裏等他的消息告訴了魏廣德。


    魏廣德此時心裏也是一顫,陳矩的表現反常,他也沒有多問,李三什麽都不知道,還是上車再說。


    不過聯想到剛才發生的日食事件,雖然他清楚日食、月食是怎樣迴事,可是也懶得費勁巴拉地去解釋。


    其實在這年頭,古代的一些學者已經發覺了日食、月食現象產生的原因,隻是他們也解釋不了發生的具體道理,總之在這年頭的人看來,似乎一切都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所以,這樣的發現卻沒人去深究,往往還會堅定他們認知中的“天人感應”這一說。


    等魏廣德鑽進了車廂,還沒開口就聽到陳矩小聲對他說道:“善貸,大事不好了。”


    “大哥,發生什麽事兒了,如此驚慌?”


    聽到陳矩說大事不好的話,魏廣德第一反應就是他陳矩在外麵收銀子的事兒發了。


    其實魏廣德也知道,陳矩不僅從他這裏收銀子,也從其他人那裏收銀子,隻是他很有節操,知道那些錢能拿,那些錢不能拿。


    當然,背後或許還是高忠的手筆,畢竟陳矩到現在還沒有磨練出一副老油條的做派,見微知著,能看穿很多東西。


    不過,陳矩雖然也在外麵拿錢辦事,可都是能錢到事了,倒是和嚴世番的作風相似,辦不成的事兒絕不昧人家銀子,口風倒是不錯。


    不過有小閣老珠玉在前,陳矩的名頭自然還不是那麽響亮,知道的人並不多。


    其實,以前的陳矩就是老實孩子一枚,全都是魏廣德給養壞的。


    那時候的陳矩僅僅是個內侍,不過就是借著傳旨的由頭能收過幾兩銀子,幾十兩就頂天了,那裏有像魏廣德那樣,為了上杆子巴結宮裏的太監,少則幾百兩,多則上千兩的送錢。


    “先前日食你知道吧。”


    聽到陳矩的話,魏廣德下意識點點頭,京城誰會不知道啊,那鼓聲那麽響。


    旋即,魏廣德就意識到了什麽,之前裕王還在王府裏有些坐立不安,就連殷士譫和張居正都是在一邊沉默不語。


    魏廣德也就是因為來自後世,知道一些簡單的天文知識才會比較淡定,他並沒有意識到日食這樣的天文現象對古代政治局勢的影響有多大。


    魏廣德一改先前從容的表情,之前沒覺得,現在還不重視就是傻瓜了,他已經猜測出陳矩要說的話,怕是宮裏和裕王有關係。


    “大哥,有什麽話快說吧。”


    魏廣德不禁開口催促道。


    “今日突發日食,陛下當時還在永壽宮.”


    接著,陳矩就把日食發生前後,永壽宮裏發生的事兒都一一和魏廣德進行了講述,到最後黃公公叫他去請藍道行、王今等道人進宮,所有事兒都交代清楚,陳矩才說道:“據黃公公說,可能陛下擔心今日的日食是上天示警,或許是警示裕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萬盛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行空間來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行空間來客並收藏隆萬盛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