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7
(三國+劍三同人)妹控守則 作者:葉家小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雲心亂如麻,他起身出門,想要找蔡琰問個明白,她是不是也是喜歡著他的。“蔡姑娘,我,你,是不是喜歡我?”院落的池邊趙雲尋到了蔡琰支吾著說出了口。
“你還稱唿我蔡姑娘?”蔡琰有些失落,她好不容易鼓足勇氣說了這話卻沒改變一絲一毫。
“啊,對不起,對不起,我惹你生氣了。”趙雲手足無措,“阿琰,我,你”
看著趙雲這幅樣子蔡琰歎了口氣,她深唿吸了一下,或許應該說個清楚明白,如果還是這樣雖是缺憾但是人生哪有這樣的完美無缺呢。“阿瑤曾經說,她要嫁就要嫁給喜歡的人,當初我不懂,現在我明白了,這句話我同樣說給你聽。我自是喜歡你的,不喜歡為何要答應你的提親?”
“為什麽是我,我這樣的武將,蔡,阿琰不該喜歡的吧。”
蔡琰淡淡的笑了,“你以為我跟那些世家小姐一樣的心思?我自幼跟隨父親讀書編撰書籍,經史子集不說吃透也盡都看過,文人儒士,沙場武將,對我來說並沒有什麽不一樣,這兩樣都是國之根本,少一個都會引發國家的動亂。當然,我曾經也以為自己迴家給才華橫溢的世家公子,兩人吟詩作賦,對酒答文,那必然是一副很美很美的場景。畢竟我長在深閨之中,聽到的武將盡都是些比較粗魯的人,自然也不會喜歡這樣的人。直到董卓禍亂朝綱父親將我托付於你,我一路跟隨你們從洛陽到幽州,從幽州到江東才知道武將也不全是粗魯的人,公瑾也是個武將,你覺得他粗魯嗎?”
“公瑾自不會是粗魯之人,他這樣的人便是那些世家公子也比不上的吧。”
“那麽孫策呢?”趙雲不知道該怎麽迴答了,說粗魯也是粗魯,但又跟粗魯不一樣。若真的是粗魯之人他又怎麽會將小妹交給他呢。“而你可比孫策好了太多了,我從你身上看到了儒雅的氣息,就像是曆史上說的那些儒將一般。”
“儒將?我?阿琰,你說...”他竟然在蔡姑娘的心中有這麽高的評價,儒將,他覺得他相比這個詞還差了很遠的。
“對啊。子龍你在將士們麵前的自信去哪兒了,在我的心裏你是世上最儒雅的武將,你會護我一輩子安好無憂的對嗎?”
“當然!”他會護著他最重要的人,從前是小妹,現在又加了阿琰,以後或許還有他的孩子們。
至於靖瑤,此時她正趁著兄長無暇管她的時候偷溜出府呢,然而看著麵前的護衛有點牙癢癢。“趙小將軍,您別讓屬下為難,將軍已經吩咐過了不許您擅自出府。”好吧,正門不讓她爬牆好了吧,反正大輕功甩起來就算是長安城那高大的城牆也擋不住她的!然而看著屋頂上的守衛,兄長真的是太了解她了,連她想從哪裏出逃都一清二楚。靖瑤憤憤的跳下牆迴到自己的屋子,不就是七天嘛,不出去就不出去,她睡覺!!!
七天之後及笄禮成,靖瑤終於成為了一個大人,不過大概在諸位兄長的眼中永遠都是個長不大的小孩子的吧。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劉焉病逝,其子劉璋繼益州牧之位,不過半月漢中張魯自立。同年,徐州劉備與兗州曹操在賈詡的暗中挑撥之下爭鬥不休,中原北地戰火頻起。而江東之地,孫策領兵攻占了丹楊、吳郡等地,後來袁術派親信前來再次將丹楊、吳郡等地接管。年底劉繇身死,孫策派太史慈前往收攏劉繇舊部,遂得豫章郡。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帝出長安。漢獻帝劉協最終在親信的護持下逃出了長安,前往舊都洛陽。一路之上兵馬殘破,連天子本身都不能吃飽,猶如難民一般。到得洛陽,看到破碎焦黑的洛陽城劉協慟哭不已,或許大漢真的完了。
漢獻帝出長安的消息傳到各路諸侯那裏,曹操麾下的毛玠趁此建議曹操迎奉天子,曹操當即派使者輾轉來到洛陽,以示忠於漢朝廷,並利用黃巾軍餘眾,在許縣附近開展屯田,聚集糧食,招納軍隊。
曹操迎奉天子入許之後當即以天子名義下令,封袁紹為大將軍以示安撫,封江東孫策為丹楊太守,意圖挑起他跟袁術之間的戰鬥。封劉備為徐州牧,承認其皇叔的名號並召劉備入許都覲見。劉備不敢不從,畢竟他也想要坐實這個皇叔之名。然而曹操也不敢真的對劉備做什麽,劉備便帶領三千精兵與兩位義弟入了許都,徐州與兗州的戰事暫時平息,隻是其中暗流洶湧卻是比之前征戰更加的激烈了。
接到曹操欲迎奉天子入許的消息,郭嘉、戲誌才等人也預感到了不妙,紛紛加快了征伐的腳步。孫策將傳國玉璽交予了袁術以換取袁術的信任,袁術大喜過望之下增派了兵馬給孫策帶領,並將丹楊郡也交與他治理。孫策交予袁術玉璽之後便帶兵收複了會稽等郡,靜靜地等待袁術的反應。
不幾月,河內人張鮍為他卜卦,說他有做皇帝的命,他以此為理由,於壽春稱帝,建號仲氏。
得到消息的孫策第一個打出了反對袁術稱帝的旗號,廬江以南的這些暗中有孫策控製的郡治皆脫離了袁術的統治,其他袁術麾下郡治見此也有不少紛紛自立,脫離了袁術的統治。然而袁術已然無暇去管這些事情,隨後曹操以天子的名義號召天下群雄征討袁術,然後與劉備一同出兵,直壓壽春。
馬丹,我這邊剛迎奉天子你就給我稱帝,生怕漢朝的威望衰敗的不夠快是吧,必須揍,狠狠地揍!by快被氣死了的曹操
此次會戰孫策並未曾參與多少,至多兵壓廬江一線給袁術壓力。一來袁術畢竟是他的舊主,前往討伐有點不太好聽,再說了就袁術這個樣子,曹操跟劉備的聯軍足夠將他打的爬不起來了。二來就是之前顧忌著袁術將地盤打下來之後未曾好好地治理,現在這些地方已經實至名歸的歸了他所有自然是要以此為根基好好地治理一番了,後勤夯實才能夠支持前線的戰事,不然後方不穩兵無戰心任孫子再世也無法勝利。
對於名下地區的改革管理,先前他們曾經多次的討論了。漢朝的製度已經腐朽,宦官專權,外戚亂政彼此爭鬥不休,而且世家豪門林立,寒門無出頭之日,這個天下與其說是皇帝的天下還不如說是世家的天下。因此出身寒門的郭嘉、戲誌才對此深惡痛絕,堅決要改變這一製度。
靖瑤便趁此提出了科舉製,當然靖瑤也隻不過是在上學的時候記了一耳朵而已,能夠說出大概的原理但是具體的製度就是為難她了。好在科舉製是在唐朝完善的,大唐而來的裴珞跟喬晗對於這一製度便是再熟悉不過的了,由他們一起來進行完善這個製度。
他們準備先在江東試行這個計劃,這裏正是實驗的最好地方,世家豪門稀少而且威望權力都不大,完全可以控製住,而且觸及的世家的利益並不大遭到的阻力也小。如果在江東能夠得到順利的實施那麽隨著他們的征戰或許能夠慢慢推廣到中原乃至全國,這樣的話說不定他們一統天下之後過不了幾年就能夠全麵落實這個製度了。戰爭是摧毀一切的最好方式同時也是建立新製度的最好方式。
科舉製的製度先後在廬江等郡頒布,凡有才學之人皆可前往曲阿,通過考試即可成為各地的官員。這條律令一出頓時震驚了江東士族,士族曆來是選拔官員的重要途徑,此條令一出恐怕就會威脅到士族的地位。然而因為袁術稱帝的這條大新聞在前孫策的這個條令除了江東的人之外其他地區並無多大的關注,不過就算是江東世家的阻力較小孫策也狠狠的殺了許多的阻礙科舉製度通行的世家之人。
既然有了科舉製度那麽書院自然也是要有的了,蔡大家算一個但是也太少了些,靖瑤想了想就把郭嘉、戲誌才那些人全部扔了進去。恩,還有兄長跟孫策,反正學校要分文武兩院幹脆將在曲阿的武將都扔進去掛個名,閑了就去指導指導好了。
國之大計,教育為本。搞定了這些就要注重民生了,這些不是靖瑤的領域。要知道就算是在21世紀她也隻是個純理論性的理科生,在這個毫無電力的時代一點兒用沒有。哦,不,她還記得一硝二磺三木炭,標準的爆炸公式,隻是動手實驗還是算了吧,一旦出個問題大輕功也解救不了她被炸死的速度。
不過靖瑤不行還有喬晗跟裴珞啊,這兩位都是在唐朝熟讀百家的人,唐朝的科技比三國就已經發達好多了,足夠現在用了。萬花又有工學,雖然裴珞專精的是醫但不妨礙她耳濡目染,畫個圖紙應該是小case。裴珞被叫去了改良農具,至於兵器,什麽時候天上能掉下個二小姐呢,她對於兵器肯定很有研究的吧!
士農工商,商為末者然而卻是一個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靖瑤始終記得這一點。近幾年天災**不斷,江東還好一點遭受的天災要少,戰事也少所以百姓還能勉強過得下去。然而為了民心也不能抽取重稅,這樣一來,軍隊的供養便成了問題,之前靠的是以戰養戰,但是現在也揮霍的差不多了,一年之內孫策不會再往外擴展,專心的治理內政,再加上改革農業、教育的花銷,靖瑤看著這幾日孫策愁眉不展的樣子把主意打到了這個上麵。
“你還稱唿我蔡姑娘?”蔡琰有些失落,她好不容易鼓足勇氣說了這話卻沒改變一絲一毫。
“啊,對不起,對不起,我惹你生氣了。”趙雲手足無措,“阿琰,我,你”
看著趙雲這幅樣子蔡琰歎了口氣,她深唿吸了一下,或許應該說個清楚明白,如果還是這樣雖是缺憾但是人生哪有這樣的完美無缺呢。“阿瑤曾經說,她要嫁就要嫁給喜歡的人,當初我不懂,現在我明白了,這句話我同樣說給你聽。我自是喜歡你的,不喜歡為何要答應你的提親?”
“為什麽是我,我這樣的武將,蔡,阿琰不該喜歡的吧。”
蔡琰淡淡的笑了,“你以為我跟那些世家小姐一樣的心思?我自幼跟隨父親讀書編撰書籍,經史子集不說吃透也盡都看過,文人儒士,沙場武將,對我來說並沒有什麽不一樣,這兩樣都是國之根本,少一個都會引發國家的動亂。當然,我曾經也以為自己迴家給才華橫溢的世家公子,兩人吟詩作賦,對酒答文,那必然是一副很美很美的場景。畢竟我長在深閨之中,聽到的武將盡都是些比較粗魯的人,自然也不會喜歡這樣的人。直到董卓禍亂朝綱父親將我托付於你,我一路跟隨你們從洛陽到幽州,從幽州到江東才知道武將也不全是粗魯的人,公瑾也是個武將,你覺得他粗魯嗎?”
“公瑾自不會是粗魯之人,他這樣的人便是那些世家公子也比不上的吧。”
“那麽孫策呢?”趙雲不知道該怎麽迴答了,說粗魯也是粗魯,但又跟粗魯不一樣。若真的是粗魯之人他又怎麽會將小妹交給他呢。“而你可比孫策好了太多了,我從你身上看到了儒雅的氣息,就像是曆史上說的那些儒將一般。”
“儒將?我?阿琰,你說...”他竟然在蔡姑娘的心中有這麽高的評價,儒將,他覺得他相比這個詞還差了很遠的。
“對啊。子龍你在將士們麵前的自信去哪兒了,在我的心裏你是世上最儒雅的武將,你會護我一輩子安好無憂的對嗎?”
“當然!”他會護著他最重要的人,從前是小妹,現在又加了阿琰,以後或許還有他的孩子們。
至於靖瑤,此時她正趁著兄長無暇管她的時候偷溜出府呢,然而看著麵前的護衛有點牙癢癢。“趙小將軍,您別讓屬下為難,將軍已經吩咐過了不許您擅自出府。”好吧,正門不讓她爬牆好了吧,反正大輕功甩起來就算是長安城那高大的城牆也擋不住她的!然而看著屋頂上的守衛,兄長真的是太了解她了,連她想從哪裏出逃都一清二楚。靖瑤憤憤的跳下牆迴到自己的屋子,不就是七天嘛,不出去就不出去,她睡覺!!!
七天之後及笄禮成,靖瑤終於成為了一個大人,不過大概在諸位兄長的眼中永遠都是個長不大的小孩子的吧。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劉焉病逝,其子劉璋繼益州牧之位,不過半月漢中張魯自立。同年,徐州劉備與兗州曹操在賈詡的暗中挑撥之下爭鬥不休,中原北地戰火頻起。而江東之地,孫策領兵攻占了丹楊、吳郡等地,後來袁術派親信前來再次將丹楊、吳郡等地接管。年底劉繇身死,孫策派太史慈前往收攏劉繇舊部,遂得豫章郡。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帝出長安。漢獻帝劉協最終在親信的護持下逃出了長安,前往舊都洛陽。一路之上兵馬殘破,連天子本身都不能吃飽,猶如難民一般。到得洛陽,看到破碎焦黑的洛陽城劉協慟哭不已,或許大漢真的完了。
漢獻帝出長安的消息傳到各路諸侯那裏,曹操麾下的毛玠趁此建議曹操迎奉天子,曹操當即派使者輾轉來到洛陽,以示忠於漢朝廷,並利用黃巾軍餘眾,在許縣附近開展屯田,聚集糧食,招納軍隊。
曹操迎奉天子入許之後當即以天子名義下令,封袁紹為大將軍以示安撫,封江東孫策為丹楊太守,意圖挑起他跟袁術之間的戰鬥。封劉備為徐州牧,承認其皇叔的名號並召劉備入許都覲見。劉備不敢不從,畢竟他也想要坐實這個皇叔之名。然而曹操也不敢真的對劉備做什麽,劉備便帶領三千精兵與兩位義弟入了許都,徐州與兗州的戰事暫時平息,隻是其中暗流洶湧卻是比之前征戰更加的激烈了。
接到曹操欲迎奉天子入許的消息,郭嘉、戲誌才等人也預感到了不妙,紛紛加快了征伐的腳步。孫策將傳國玉璽交予了袁術以換取袁術的信任,袁術大喜過望之下增派了兵馬給孫策帶領,並將丹楊郡也交與他治理。孫策交予袁術玉璽之後便帶兵收複了會稽等郡,靜靜地等待袁術的反應。
不幾月,河內人張鮍為他卜卦,說他有做皇帝的命,他以此為理由,於壽春稱帝,建號仲氏。
得到消息的孫策第一個打出了反對袁術稱帝的旗號,廬江以南的這些暗中有孫策控製的郡治皆脫離了袁術的統治,其他袁術麾下郡治見此也有不少紛紛自立,脫離了袁術的統治。然而袁術已然無暇去管這些事情,隨後曹操以天子的名義號召天下群雄征討袁術,然後與劉備一同出兵,直壓壽春。
馬丹,我這邊剛迎奉天子你就給我稱帝,生怕漢朝的威望衰敗的不夠快是吧,必須揍,狠狠地揍!by快被氣死了的曹操
此次會戰孫策並未曾參與多少,至多兵壓廬江一線給袁術壓力。一來袁術畢竟是他的舊主,前往討伐有點不太好聽,再說了就袁術這個樣子,曹操跟劉備的聯軍足夠將他打的爬不起來了。二來就是之前顧忌著袁術將地盤打下來之後未曾好好地治理,現在這些地方已經實至名歸的歸了他所有自然是要以此為根基好好地治理一番了,後勤夯實才能夠支持前線的戰事,不然後方不穩兵無戰心任孫子再世也無法勝利。
對於名下地區的改革管理,先前他們曾經多次的討論了。漢朝的製度已經腐朽,宦官專權,外戚亂政彼此爭鬥不休,而且世家豪門林立,寒門無出頭之日,這個天下與其說是皇帝的天下還不如說是世家的天下。因此出身寒門的郭嘉、戲誌才對此深惡痛絕,堅決要改變這一製度。
靖瑤便趁此提出了科舉製,當然靖瑤也隻不過是在上學的時候記了一耳朵而已,能夠說出大概的原理但是具體的製度就是為難她了。好在科舉製是在唐朝完善的,大唐而來的裴珞跟喬晗對於這一製度便是再熟悉不過的了,由他們一起來進行完善這個製度。
他們準備先在江東試行這個計劃,這裏正是實驗的最好地方,世家豪門稀少而且威望權力都不大,完全可以控製住,而且觸及的世家的利益並不大遭到的阻力也小。如果在江東能夠得到順利的實施那麽隨著他們的征戰或許能夠慢慢推廣到中原乃至全國,這樣的話說不定他們一統天下之後過不了幾年就能夠全麵落實這個製度了。戰爭是摧毀一切的最好方式同時也是建立新製度的最好方式。
科舉製的製度先後在廬江等郡頒布,凡有才學之人皆可前往曲阿,通過考試即可成為各地的官員。這條律令一出頓時震驚了江東士族,士族曆來是選拔官員的重要途徑,此條令一出恐怕就會威脅到士族的地位。然而因為袁術稱帝的這條大新聞在前孫策的這個條令除了江東的人之外其他地區並無多大的關注,不過就算是江東世家的阻力較小孫策也狠狠的殺了許多的阻礙科舉製度通行的世家之人。
既然有了科舉製度那麽書院自然也是要有的了,蔡大家算一個但是也太少了些,靖瑤想了想就把郭嘉、戲誌才那些人全部扔了進去。恩,還有兄長跟孫策,反正學校要分文武兩院幹脆將在曲阿的武將都扔進去掛個名,閑了就去指導指導好了。
國之大計,教育為本。搞定了這些就要注重民生了,這些不是靖瑤的領域。要知道就算是在21世紀她也隻是個純理論性的理科生,在這個毫無電力的時代一點兒用沒有。哦,不,她還記得一硝二磺三木炭,標準的爆炸公式,隻是動手實驗還是算了吧,一旦出個問題大輕功也解救不了她被炸死的速度。
不過靖瑤不行還有喬晗跟裴珞啊,這兩位都是在唐朝熟讀百家的人,唐朝的科技比三國就已經發達好多了,足夠現在用了。萬花又有工學,雖然裴珞專精的是醫但不妨礙她耳濡目染,畫個圖紙應該是小case。裴珞被叫去了改良農具,至於兵器,什麽時候天上能掉下個二小姐呢,她對於兵器肯定很有研究的吧!
士農工商,商為末者然而卻是一個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靖瑤始終記得這一點。近幾年天災**不斷,江東還好一點遭受的天災要少,戰事也少所以百姓還能勉強過得下去。然而為了民心也不能抽取重稅,這樣一來,軍隊的供養便成了問題,之前靠的是以戰養戰,但是現在也揮霍的差不多了,一年之內孫策不會再往外擴展,專心的治理內政,再加上改革農業、教育的花銷,靖瑤看著這幾日孫策愁眉不展的樣子把主意打到了這個上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