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扇帶著蹦蹦跳跳的皮小子,好不容易才翻過大斜坡,沿著黃泥小道,走了約莫二十分鍾,才到達了同屬一個生產大隊鄰村——圓崗村。
這會子的村名都比較有地理特色,小蓮塘村以多口池塘為特色,這圓崗村嘛,便是多崗地,整體立在狀若圓形的土地上,而再遠些的萬石村,則以多山石聞名。
每年四月初一,便是邊陲之地道佛二教文化的教慶日,即道佛二教對外開放、為民祈福祭祀的隆重日子。
而每逢此日,不論刮風下雨,或是氣候明媚,三教人員皆會提前返迴修行之地,協助所在地的同行們共同舉行教中的祭祀慶典。
作為蓬萊山雲若觀一觀之主的遺扇道君,以及身為菩提寺俗家弟子的樂君彌,亦會於此日重返山上。
朝陽一縷剛剛爬上天際時,清露未退,遺扇便十分順溜地自個兒爬起床了,全然沒了平日那起床困難戶的作態。
都說是做一行愛一行,樂君彌此時早已完成了每日的佛門早課,相比於隻熱愛煉丹與穿著道袍甩著拂塵裝帥的遺道君來說,正君大人素來是誠心敬業多了。
樂君彌今天穿了一身嶄新的灰白僧袍,僧袍上披著一襲繡著方正金紋的朱紅色袈裟,灰白清冷,朱紅內斂又熱烈,無須一身白,已然出塵飄逸,隱隱有方外之風。
額頭光潔,兩鬢黑發一絲不苟地往後梳起,在發旋處盤成了高聳的發髻,被一根碧玉色的精致發簪穩穩固定,散落在身後的墨發亦是紋絲不亂的。
兩頰邊的發絲盤了起來,俊美如儔的臉上沒有了黑發的修飾,愈發的明淨通透。
略感詫異地定定看了他好半晌,遺扇差點都拍手稱絕了,連衣裳都還沒換,就朝他歡快地吹起了口哨。
“正君沒真正剃頭出家真是明智之舉,否則真是讓世人失了大飽眼福的機會呢!”
遺扇看得一陣眼熱,果然高顏值的自己周遭的都是擁有神顏的人啊!
不過,據說自家這位在京城也隻排行第三,也不知前兩位又是何等風華絕代?不過,千萬別是金玉皇朝那種嬌滴滴貴族男子的模樣呀,那樣正君大人就虧大了!
樂君彌權當是真心讚美,一大早的在教慶之日便得到他人肯定,心情未嚐不會有些歡快,因而迴她的是如花笑靨,而非懟人的話。
勾起新月般的弧度,張嘴道:“侯爺穿起道袍也是大氣風華,可要和君彌一道出發?”
從菩提寺所在的無妄山到雲若觀所在的蓬萊山尚有些距離,但開始是同路的,倆人也能結伴一時。
許是顏狗得到了安慰,遺扇雖是不愛早起,但如今的心情也是不錯的,眼睛閃閃利落道:“樂意之至!”
“那侯爺,請更衣吧。”說著,便將身旁放置的一身簇新道袍遞給了遺扇。
遺扇接了過來,當即便下了床幔,在裏麵換了起來。
待整裝結束,遺扇滿額黑線地走至樂君彌麵前,指了指裙擺處顯眼的淺黃,“正君,這就有些太不正式了吧?”
好好的,咋就又弄個荷包蛋上去呢?雖然尺寸比那天那個少了些許,但也忒醒目了吧!大夥遠遠的也還能瞧見的......
樂君彌明亮的眼神貌似飛快地籠上了一層灰蒙,口中歎氣道:
“是君彌逾矩了,本想著今年的教慶乃侯爺的頭等要事,
而侯爺往年的衣袍又過於單調及一成不變,
先不論今年從全國慕名而來的教眾不計萬千,
再有,今年不是公爹和婆母仙逝五年之期麽?
君彌雖不曾有幸拜見,但也想借著這等時機,在侯爺備受子民推崇之日,
好告知二老,侯爺不論是家庭還是事業,都甚是順利......”
這話半真半假,說得遺扇都十分慚愧了。
這幾年來,除了清明時獨自一人拜祭爹娘,就沒怎麽常去“探望”了,更別說樂君彌除了成婚時給二人的牌位敬了酒,就連清明節也被告知她已經完成掃墓了。
不是說她不孝,實則二人離世時,對於這個特立獨行的女兒,也沒多指望能成家立室或者傷心欲絕,隻要她能安安心心過好日子就行。
當初就擔心,她成了道士後終日煉那些傳聞有丹毒的丹藥,怕她一不小心就嗝屁啦,所以就死前特意叮囑她,沒事別去“打擾”他們,他們想好好過二人世界,實則是怕她也隨著去了。
自然,遺扇是完全沒get到這層意思的,因而,對於父母臨終之前的叮嚀,牢記在心的道君侯爺,為了保證那兩人過得清靜,就從未想過多帶個人去拜祭他們。
但是,現在樂君彌這麽一說,讓她殘忍拒絕,就是不知好歹了。
唉!看來這荷包蛋,還是得掛在身上的了!
格外禮貌體貼地對著他道了聲謝,又想起了他話裏深一層的含義,“正君是說,你今天也會去雲若觀?”這來得及麽?
樂君彌甚是肯定地頷首道:“侯爺說的沒錯,君彌結束聽禪便會先行離開前往蓬萊山,你不必擔心,尋兒和思遠自會隨我一同前往。”
行吧,他既然已經有了全盤計劃,她也懶得勸他什麽。
於是二人極快地收拾好行頭,便踏上旅程了。
由於道佛兩教在這邊陲之地常年行善積德,或進行募捐,或搭棚施粥,或免費為百姓進行祈福,邊陲人無論世家子弟,或是平民百姓,都是心存好感的。
兩人邁出侯府,便見著了薑思遙和陶碧早已等在馬車裏,正對著兩人爛漫一笑。
遺扇將樂君彌扶上了馬車,便徑自上了馬,到了過了鬧市的一個分岔口,遺扇便騎著馬與馬車眾人分開了,身後隻跟著諾一以及當初前去迎她迴府的幾個女侍衛。
侍衛馬上那鼓鼓的包袱,自是遺道君這些時日再次加班加點的成果。
*
樂君彌一行的馬車總算趕在了百姓們啟程之前便順利到達山下,上山途中,仍不乏從外地早早趕來的信眾,大家看見樂君彌都是滿臉尊敬地施了佛家之禮的。
瞧著樂正君又停下給人迴禮,沿途總走走停停的,陶碧嘴角一撇,悄悄對著樂尋說:
“要不是你偏要來菩提寺,我就打算去蓬萊山瞧上一瞧的,
雖然我娘不許我們過度摻和在道佛兩教中,但是,
蓬萊山啊,聽說自從你舅母‘占山成道’後,平日就鮮少對外開放了,
除了買丹藥的人或是教慶之類的能上去看看,就如我,就從未見識過的。”
名字都十分接地氣,一旦到達實地,都不由感歎這名副其實的程度。
這會子的村名都比較有地理特色,小蓮塘村以多口池塘為特色,這圓崗村嘛,便是多崗地,整體立在狀若圓形的土地上,而再遠些的萬石村,則以多山石聞名。
每年四月初一,便是邊陲之地道佛二教文化的教慶日,即道佛二教對外開放、為民祈福祭祀的隆重日子。
而每逢此日,不論刮風下雨,或是氣候明媚,三教人員皆會提前返迴修行之地,協助所在地的同行們共同舉行教中的祭祀慶典。
作為蓬萊山雲若觀一觀之主的遺扇道君,以及身為菩提寺俗家弟子的樂君彌,亦會於此日重返山上。
朝陽一縷剛剛爬上天際時,清露未退,遺扇便十分順溜地自個兒爬起床了,全然沒了平日那起床困難戶的作態。
都說是做一行愛一行,樂君彌此時早已完成了每日的佛門早課,相比於隻熱愛煉丹與穿著道袍甩著拂塵裝帥的遺道君來說,正君大人素來是誠心敬業多了。
樂君彌今天穿了一身嶄新的灰白僧袍,僧袍上披著一襲繡著方正金紋的朱紅色袈裟,灰白清冷,朱紅內斂又熱烈,無須一身白,已然出塵飄逸,隱隱有方外之風。
額頭光潔,兩鬢黑發一絲不苟地往後梳起,在發旋處盤成了高聳的發髻,被一根碧玉色的精致發簪穩穩固定,散落在身後的墨發亦是紋絲不亂的。
兩頰邊的發絲盤了起來,俊美如儔的臉上沒有了黑發的修飾,愈發的明淨通透。
略感詫異地定定看了他好半晌,遺扇差點都拍手稱絕了,連衣裳都還沒換,就朝他歡快地吹起了口哨。
“正君沒真正剃頭出家真是明智之舉,否則真是讓世人失了大飽眼福的機會呢!”
遺扇看得一陣眼熱,果然高顏值的自己周遭的都是擁有神顏的人啊!
不過,據說自家這位在京城也隻排行第三,也不知前兩位又是何等風華絕代?不過,千萬別是金玉皇朝那種嬌滴滴貴族男子的模樣呀,那樣正君大人就虧大了!
樂君彌權當是真心讚美,一大早的在教慶之日便得到他人肯定,心情未嚐不會有些歡快,因而迴她的是如花笑靨,而非懟人的話。
勾起新月般的弧度,張嘴道:“侯爺穿起道袍也是大氣風華,可要和君彌一道出發?”
從菩提寺所在的無妄山到雲若觀所在的蓬萊山尚有些距離,但開始是同路的,倆人也能結伴一時。
許是顏狗得到了安慰,遺扇雖是不愛早起,但如今的心情也是不錯的,眼睛閃閃利落道:“樂意之至!”
“那侯爺,請更衣吧。”說著,便將身旁放置的一身簇新道袍遞給了遺扇。
遺扇接了過來,當即便下了床幔,在裏麵換了起來。
待整裝結束,遺扇滿額黑線地走至樂君彌麵前,指了指裙擺處顯眼的淺黃,“正君,這就有些太不正式了吧?”
好好的,咋就又弄個荷包蛋上去呢?雖然尺寸比那天那個少了些許,但也忒醒目了吧!大夥遠遠的也還能瞧見的......
樂君彌明亮的眼神貌似飛快地籠上了一層灰蒙,口中歎氣道:
“是君彌逾矩了,本想著今年的教慶乃侯爺的頭等要事,
而侯爺往年的衣袍又過於單調及一成不變,
先不論今年從全國慕名而來的教眾不計萬千,
再有,今年不是公爹和婆母仙逝五年之期麽?
君彌雖不曾有幸拜見,但也想借著這等時機,在侯爺備受子民推崇之日,
好告知二老,侯爺不論是家庭還是事業,都甚是順利......”
這話半真半假,說得遺扇都十分慚愧了。
這幾年來,除了清明時獨自一人拜祭爹娘,就沒怎麽常去“探望”了,更別說樂君彌除了成婚時給二人的牌位敬了酒,就連清明節也被告知她已經完成掃墓了。
不是說她不孝,實則二人離世時,對於這個特立獨行的女兒,也沒多指望能成家立室或者傷心欲絕,隻要她能安安心心過好日子就行。
當初就擔心,她成了道士後終日煉那些傳聞有丹毒的丹藥,怕她一不小心就嗝屁啦,所以就死前特意叮囑她,沒事別去“打擾”他們,他們想好好過二人世界,實則是怕她也隨著去了。
自然,遺扇是完全沒get到這層意思的,因而,對於父母臨終之前的叮嚀,牢記在心的道君侯爺,為了保證那兩人過得清靜,就從未想過多帶個人去拜祭他們。
但是,現在樂君彌這麽一說,讓她殘忍拒絕,就是不知好歹了。
唉!看來這荷包蛋,還是得掛在身上的了!
格外禮貌體貼地對著他道了聲謝,又想起了他話裏深一層的含義,“正君是說,你今天也會去雲若觀?”這來得及麽?
樂君彌甚是肯定地頷首道:“侯爺說的沒錯,君彌結束聽禪便會先行離開前往蓬萊山,你不必擔心,尋兒和思遠自會隨我一同前往。”
行吧,他既然已經有了全盤計劃,她也懶得勸他什麽。
於是二人極快地收拾好行頭,便踏上旅程了。
由於道佛兩教在這邊陲之地常年行善積德,或進行募捐,或搭棚施粥,或免費為百姓進行祈福,邊陲人無論世家子弟,或是平民百姓,都是心存好感的。
兩人邁出侯府,便見著了薑思遙和陶碧早已等在馬車裏,正對著兩人爛漫一笑。
遺扇將樂君彌扶上了馬車,便徑自上了馬,到了過了鬧市的一個分岔口,遺扇便騎著馬與馬車眾人分開了,身後隻跟著諾一以及當初前去迎她迴府的幾個女侍衛。
侍衛馬上那鼓鼓的包袱,自是遺道君這些時日再次加班加點的成果。
*
樂君彌一行的馬車總算趕在了百姓們啟程之前便順利到達山下,上山途中,仍不乏從外地早早趕來的信眾,大家看見樂君彌都是滿臉尊敬地施了佛家之禮的。
瞧著樂正君又停下給人迴禮,沿途總走走停停的,陶碧嘴角一撇,悄悄對著樂尋說:
“要不是你偏要來菩提寺,我就打算去蓬萊山瞧上一瞧的,
雖然我娘不許我們過度摻和在道佛兩教中,但是,
蓬萊山啊,聽說自從你舅母‘占山成道’後,平日就鮮少對外開放了,
除了買丹藥的人或是教慶之類的能上去看看,就如我,就從未見識過的。”
名字都十分接地氣,一旦到達實地,都不由感歎這名副其實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