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胡子老臣讓李幼滋坐在上座,然後舉杯開宴,席間幾人大談特談張居正奪情之事,酒桌上都是同道之人,哥哥群情激奮,對張居正奪情之事,一片喊打。
李幼滋不動聲色聽著,並不發表過多意見,有人問及李幼滋的意見,他也隻是隨口附和幾聲。
張居正第二天便知道了白胡子聚眾飲酒,商議反對奪情的事情。
不等這些人動作,張居正再次給上疏乞歸,請求迴鄉丁憂。
朱翊鈞看見張居正的上疏,笑眯眯問文立萬:“子萱,你意如何啊?”
“依臣之見,群臣之見也不無道理,祖製很有維護必要,不遵祖製,今後諸事可能進退失據。”文立萬說得滴水不漏,“不過陛下奪情,更符合當下局麵。新政初見端倪,首輔的作為至關重要,與國家大事相比,丁憂不過是小節罷了。”
文立萬其實早已經知道了皇帝的小心思,朱翊鈞雖然意識到張居正有功高蓋主之嫌,但並不想在此刻拔掉張居正,此時除掉張居正,還會有趙居正、孫居正之流冒出來,群臣亂舞,反而更不好控製。
現在朝中不少大臣反對奪情,張居正惴惴不安,這正是朱翊鈞想看到的局麵。
他馬上下了一道聖旨,嚴令群臣不得再議奪情之事,多情的事就這樣定了。
聖旨一下,反對奪情的聲音馬上就平息了。
可是偏有硬骨頭要和張居正較真。
皇上下聖旨的次日,刑部辦事進士鄒元標再次上疏彈劾張居正,直言如果奪情,以後攬權戀位的人都會效仿張居正,甚至有可能窺視神器,那可就遺患無窮了。
朱翊鈞見狀,命人將鄒元標抽了八十大板,發配邊遠充軍。
朱翊鈞召見張居正時,首輔感激涕零,伏地磕頭,深表對皇上對忠誠。
文立萬自始至終,仔細觀察著朱翊鈞熟練運用權術,通過平衡張居正和反奪情勢力,令張居正感激涕零,發誓效忠皇上。
朱翊鈞平息奪情風波,贏得張居正的效忠之心,便想著結婚過日子了。
他召見文立萬,神神秘秘問道:“子萱,你結婚沒有?”
文立萬有點羞赧答道:“還沒有,呃,陛下尚未成婚,我急什麽啊。”
朱翊鈞樂了,說道:“這不是真話吧。是不是整天在宮裏忙於政務,沒機會接觸女人?”
文立萬笑道:“也有這個因素,不過主要還是我不討女人喜歡。”
朱翊鈞瞅一眼身旁的小太監,說道:“你們退下吧,我和文愛卿私聊幾句。”
等著兩個太監出門了,朱翊鈞低聲說:“知道嗎,太後宣諭禮部,為朕選婚了。”
“哦,陛下大婚乃可喜可賀之事啊。”
朱翊鈞沉下臉說:“可喜個屁!可賀個屌!選婚不讓見個麵,朕娶老婆,還不知道老婆長什麽樣呢。”
文立萬見朱翊鈞一臉憤懣,心中自然能體會到皇上的不快。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一般百姓家也就罷了。
貴為皇帝的朱翊鈞,娶個媳婦還是沒見過麵的,那該有多憋屈啊。
要是洞房花燭夜,掀起新娘蓋頭來,看見一張自己厭惡的臉,那種心理衝擊,將形成多大的陰影麵積啊。
“子萱,你沒結過婚,可見過百姓家裏結婚的儀式?”
“見過啊。我參加過別人的婚禮。”
朱翊鈞沉吟一下,說道:“這樣吧,給你三天時間,我們出宮微服出訪,看看民間怎麽個結婚。”
“呃,陛下出宮,手續是很繁雜的,太後未必會同意。”
文立萬大為驚訝,皇帝出宮,可不是一個說走就走的旅行啊。
朱翊鈞手一揮,說道:“此事不用讓皇太後知道。我們一天時間微服出訪,避開皇太後、首輔張先生。你和錦衣衛的王二毛陪我出宮即可。”
文立萬手心捏了把汗,這可不是玩兒的。
皇帝出宮遊玩,隻有兩人陪同,萬一皇帝出個三長兩短,幾條命都不夠抵的。
“懇請陛下給臣一些時間,了解到百姓誰家娶親,再直奔主題,可乎?”
朱翊鈞沉吟一下,說道:“也好,盡快去辦吧。”
文立萬這才舒了一口氣,他正要告退,朱翊鈞問道:“子萱啊,你如果娶媳婦,婚前會和女方見麵嗎?”
文立萬不假思索答道:“肯定會的。”
唉,看來皇帝也有自己的苦衷,當皇帝也不是隨心所欲的。
在文立萬穿越前的時空,與一個從未謀麵的女人結婚,實在是令人不可想象的事情。
朱翊鈞沉下臉想一下,一拍巴掌,說道:“豈有此理,朕貴為至尊,竟然不能決定自己的婚姻大事,氣煞我也。給你三天時間,選好日子,我要出宮看看百姓家的婚禮。”
文立萬隻能點頭應允。
三天後,朱翊鈞並沒有再提起微服出訪的事情,文立萬也就悄然不語。
仁聖、慈聖皇太後選定錦衣衛指揮使王偉之女為皇後,傳諭禮部,準備大婚事宜。
朱翊鈞隻能服從,微服出訪的事情也懶得再提了。
皇帝的大婚自然辦得風風光光,文立萬知道,朱翊鈞嚐試雲雨之後,就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了。
一個極其聰慧,滿腹經綸的少年天子,將無可阻擋地行使屬於他的權力。
朱翊鈞的錦衣衛心腹王二毛,策反了張居正府上的下人李進,張居正的一舉一動,受到了監視。
也就是說,張居正在自己家中的言行舉止,被朱翊鈞了解的一清二楚。
新政已經取得明顯成效既得利益者對張居正恨之入骨。
轉眼間,朱翊鈞已經十八歲,他對親政顯示出強烈的渴望。
馮保並不願意小皇帝親政,他在李太後跟前屢次提及張居正輔政的重要性,朱翊鈞自然能獲知馮保的態度。
這天講讀之後,朱翊鈞突然書興大發,讓太監研墨鋪紙,想給幾個大臣寫幾個字。
輔臣、九卿們極為高興,能獲得皇帝賞賜的墨寶,自然是一件幸事。
馮保也很興奮,他也想獲得一幅皇上的墨寶,高高興興湊上前來,忙前忙後,伺候皇上寫字。
朱翊鈞寫好的第一幅字,自然是歸張居正的。
寫第二幅字的時候,朱翊鈞瞟了一眼立在書案側麵穿著大紅色袍子的馮保,把毛筆蘸滿濃墨,然後徐徐舉起。
毛筆上的濃墨滴答落在紙上幾滴墨汁,顯然朱翊鈞剛才蘸了過多的墨汁。
朱翊鈞接下來的動作,讓文立萬以及在場的所有大臣瞠目結舌,隻見小皇帝再次瞟一眼馮保,猛然將蘸滿濃墨的毛筆往馮保身上一甩,馮保嶄新的大紅袍子上頓時灑滿墨汁,甚至臉上也留下好幾處墨跡。
朱翊鈞冷冷望了馮保一眼,又將目光投向張居正,眼神裏極盡冰涼。
馮保驚得眼珠子都要掉在地上,張居正也一時麵如土色,惶懼不安。
文立萬從朱翊鈞的眼神中,看到的不僅僅是冷漠,而是一縷殺機。
當天散值後,文立萬直奔張居正府上,進入張居正書房。
文立萬坐定之後,直接切入主題:“恩相府上可曾有個叫李進的人?”
“有啊,此人是我新用管家。”
文立萬倒吸一口冷氣,將王二毛收買李進,監控張居正的事情告訴了張居正。
張居正緊蹙眉頭,問道:“消息可靠嗎?”
文立萬低聲說道:“這是藍舒鴻親口說的。”
“藍舒鴻的話是否可信?”
“藍舒鴻被皇上從蘇州調迴,不僅位置沒有升遷,反而在他以前的部下王二毛手下做事,心中自然憤憤不平,這個消息是可靠的。”文立萬低聲說道:“恩相難道沒有發現皇上往馮保身上灑墨時,眼中暗藏殺機嗎?”
張居正點點頭:“我看見了。皇上看我的時候,也是這樣的眼神。”
“恩相,作何打算?”
“唉,又能如何?”張居正黯然神傷說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古功臣皆難逃這等宿命,我已做好取義成仁的準備,皇上要取我命,我又能奈何之?”
文立萬壓低聲音,近乎耳語決絕說道:“現在應該立刻幹掉李進,他可能就在門外竊聽。”
張居正聽後,屏住唿吸,眼睛瞪得溜圓。
文立萬突然躍起,疾步衝向書房門口,猛然拉開門扉,一把揪住了貼在門上竊聽的管家李進,將其扯進書房裏。
李進剛要喊叫,文立萬使勁抽了他一個嘴巴,怒道:“吃裏扒外的東西,趕緊見過首輔大人。”
文立萬扯下書房門簾上的繩子,將李進反綁起來,讓其跪在張居正麵前,大聲逼問:“說,王二毛是怎麽指使你的。”
李進見事已敗露,隻好一五一十講了王二毛要他監視張居正,說皇上有意除掉張居正,親自執掌權柄。
張居正目瞪口呆,如夢方醒,知道自己大禍臨頭了。
文立萬一掌劈在李進頸部,將其砍昏,將其拖進柴房,結結實實捆上。
張居正雖有被皇帝罷黜的思想準備,卻萬萬想不到皇帝能如此狠心下手,隻能長籲短歎:“唉,居正鞠躬盡瘁,為國操勞,沒想到臨了是這樣死法啊。”
“學生有一計,請恩相考慮。”
文立萬來到明朝,多虧張居正提攜,才得以生存至今,感恩之心自然是有的。
“子萱隻管講吧。”
“恩相不能坐以待斃,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文立萬對張居正直言道:“隻要恩相在世,一切清白才能留名青史,如若冤屈而死,未來的曆史可就黑白顛倒了。”
張居正長歎:“奈何,奈何啊。”
“恩相近來身體不好,不如趁此告假養病,然後對外詐稱與世長辭,然後金蟬脫殼,隱居名山。”
文立萬大膽說出自己的計謀,是因為他知道曆史上張居正去世後,萬曆皇帝朱翊鈞尚不解恨,對張居正府上進行了雷厲風行的抄家,導致張居正的一個兒子自盡,一個兒子流放充軍。
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
朱翊鈞沒有動手之前,不如自己主動去死,然後金蟬脫殼,遠走他鄉。
“子萱,詐死可是欺君之罪啊。”
文立萬歎口氣,冷然說道:“恩相若想不欺君,君就會讓你永遠蒙受不白之冤。如若恩相在世,或有平反昭雪之日。”
張居正聽後,不由閉上眼睛,潸然淚下。
五天後,張居正府上一片哀嚎,發布訃告:萬曆首輔張居正突發疾病,與世長辭。
文立萬懇請皇帝朱翊鈞恩準,由他操辦張居正喪事,以謝張居正對他栽培提攜。
朱翊鈞恩準了文立萬的請求。
張居正葬禮之後,皇帝朱翊鈞正式親政,大權獨攬。
朱翊鈞降旨,削張居正宮秩,迫奪其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家屬或死或流放。
王二毛率錦衣衛對張居正府邸進行查抄,他猜測張居正並未去世,力主開棺鞭屍,驗明正身。
朝野嘩然,紛紛對王二毛予以譴責,朱翊鈞最終沒有采納開棺鞭屍的建議。
張居正去世後,文立萬也突然消失,自此不見蹤影。
文立萬的消失和出現一樣,來去飄渺,史書鮮有記載,隻能從野史一些片言隻語中,尋到一些蹤跡。
天啟二年,張居正平反昭雪,複官複蔭。
王二毛臨死碎碎念得一句話是:張居正肯定還活著。
李幼滋不動聲色聽著,並不發表過多意見,有人問及李幼滋的意見,他也隻是隨口附和幾聲。
張居正第二天便知道了白胡子聚眾飲酒,商議反對奪情的事情。
不等這些人動作,張居正再次給上疏乞歸,請求迴鄉丁憂。
朱翊鈞看見張居正的上疏,笑眯眯問文立萬:“子萱,你意如何啊?”
“依臣之見,群臣之見也不無道理,祖製很有維護必要,不遵祖製,今後諸事可能進退失據。”文立萬說得滴水不漏,“不過陛下奪情,更符合當下局麵。新政初見端倪,首輔的作為至關重要,與國家大事相比,丁憂不過是小節罷了。”
文立萬其實早已經知道了皇帝的小心思,朱翊鈞雖然意識到張居正有功高蓋主之嫌,但並不想在此刻拔掉張居正,此時除掉張居正,還會有趙居正、孫居正之流冒出來,群臣亂舞,反而更不好控製。
現在朝中不少大臣反對奪情,張居正惴惴不安,這正是朱翊鈞想看到的局麵。
他馬上下了一道聖旨,嚴令群臣不得再議奪情之事,多情的事就這樣定了。
聖旨一下,反對奪情的聲音馬上就平息了。
可是偏有硬骨頭要和張居正較真。
皇上下聖旨的次日,刑部辦事進士鄒元標再次上疏彈劾張居正,直言如果奪情,以後攬權戀位的人都會效仿張居正,甚至有可能窺視神器,那可就遺患無窮了。
朱翊鈞見狀,命人將鄒元標抽了八十大板,發配邊遠充軍。
朱翊鈞召見張居正時,首輔感激涕零,伏地磕頭,深表對皇上對忠誠。
文立萬自始至終,仔細觀察著朱翊鈞熟練運用權術,通過平衡張居正和反奪情勢力,令張居正感激涕零,發誓效忠皇上。
朱翊鈞平息奪情風波,贏得張居正的效忠之心,便想著結婚過日子了。
他召見文立萬,神神秘秘問道:“子萱,你結婚沒有?”
文立萬有點羞赧答道:“還沒有,呃,陛下尚未成婚,我急什麽啊。”
朱翊鈞樂了,說道:“這不是真話吧。是不是整天在宮裏忙於政務,沒機會接觸女人?”
文立萬笑道:“也有這個因素,不過主要還是我不討女人喜歡。”
朱翊鈞瞅一眼身旁的小太監,說道:“你們退下吧,我和文愛卿私聊幾句。”
等著兩個太監出門了,朱翊鈞低聲說:“知道嗎,太後宣諭禮部,為朕選婚了。”
“哦,陛下大婚乃可喜可賀之事啊。”
朱翊鈞沉下臉說:“可喜個屁!可賀個屌!選婚不讓見個麵,朕娶老婆,還不知道老婆長什麽樣呢。”
文立萬見朱翊鈞一臉憤懣,心中自然能體會到皇上的不快。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一般百姓家也就罷了。
貴為皇帝的朱翊鈞,娶個媳婦還是沒見過麵的,那該有多憋屈啊。
要是洞房花燭夜,掀起新娘蓋頭來,看見一張自己厭惡的臉,那種心理衝擊,將形成多大的陰影麵積啊。
“子萱,你沒結過婚,可見過百姓家裏結婚的儀式?”
“見過啊。我參加過別人的婚禮。”
朱翊鈞沉吟一下,說道:“這樣吧,給你三天時間,我們出宮微服出訪,看看民間怎麽個結婚。”
“呃,陛下出宮,手續是很繁雜的,太後未必會同意。”
文立萬大為驚訝,皇帝出宮,可不是一個說走就走的旅行啊。
朱翊鈞手一揮,說道:“此事不用讓皇太後知道。我們一天時間微服出訪,避開皇太後、首輔張先生。你和錦衣衛的王二毛陪我出宮即可。”
文立萬手心捏了把汗,這可不是玩兒的。
皇帝出宮遊玩,隻有兩人陪同,萬一皇帝出個三長兩短,幾條命都不夠抵的。
“懇請陛下給臣一些時間,了解到百姓誰家娶親,再直奔主題,可乎?”
朱翊鈞沉吟一下,說道:“也好,盡快去辦吧。”
文立萬這才舒了一口氣,他正要告退,朱翊鈞問道:“子萱啊,你如果娶媳婦,婚前會和女方見麵嗎?”
文立萬不假思索答道:“肯定會的。”
唉,看來皇帝也有自己的苦衷,當皇帝也不是隨心所欲的。
在文立萬穿越前的時空,與一個從未謀麵的女人結婚,實在是令人不可想象的事情。
朱翊鈞沉下臉想一下,一拍巴掌,說道:“豈有此理,朕貴為至尊,竟然不能決定自己的婚姻大事,氣煞我也。給你三天時間,選好日子,我要出宮看看百姓家的婚禮。”
文立萬隻能點頭應允。
三天後,朱翊鈞並沒有再提起微服出訪的事情,文立萬也就悄然不語。
仁聖、慈聖皇太後選定錦衣衛指揮使王偉之女為皇後,傳諭禮部,準備大婚事宜。
朱翊鈞隻能服從,微服出訪的事情也懶得再提了。
皇帝的大婚自然辦得風風光光,文立萬知道,朱翊鈞嚐試雲雨之後,就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了。
一個極其聰慧,滿腹經綸的少年天子,將無可阻擋地行使屬於他的權力。
朱翊鈞的錦衣衛心腹王二毛,策反了張居正府上的下人李進,張居正的一舉一動,受到了監視。
也就是說,張居正在自己家中的言行舉止,被朱翊鈞了解的一清二楚。
新政已經取得明顯成效既得利益者對張居正恨之入骨。
轉眼間,朱翊鈞已經十八歲,他對親政顯示出強烈的渴望。
馮保並不願意小皇帝親政,他在李太後跟前屢次提及張居正輔政的重要性,朱翊鈞自然能獲知馮保的態度。
這天講讀之後,朱翊鈞突然書興大發,讓太監研墨鋪紙,想給幾個大臣寫幾個字。
輔臣、九卿們極為高興,能獲得皇帝賞賜的墨寶,自然是一件幸事。
馮保也很興奮,他也想獲得一幅皇上的墨寶,高高興興湊上前來,忙前忙後,伺候皇上寫字。
朱翊鈞寫好的第一幅字,自然是歸張居正的。
寫第二幅字的時候,朱翊鈞瞟了一眼立在書案側麵穿著大紅色袍子的馮保,把毛筆蘸滿濃墨,然後徐徐舉起。
毛筆上的濃墨滴答落在紙上幾滴墨汁,顯然朱翊鈞剛才蘸了過多的墨汁。
朱翊鈞接下來的動作,讓文立萬以及在場的所有大臣瞠目結舌,隻見小皇帝再次瞟一眼馮保,猛然將蘸滿濃墨的毛筆往馮保身上一甩,馮保嶄新的大紅袍子上頓時灑滿墨汁,甚至臉上也留下好幾處墨跡。
朱翊鈞冷冷望了馮保一眼,又將目光投向張居正,眼神裏極盡冰涼。
馮保驚得眼珠子都要掉在地上,張居正也一時麵如土色,惶懼不安。
文立萬從朱翊鈞的眼神中,看到的不僅僅是冷漠,而是一縷殺機。
當天散值後,文立萬直奔張居正府上,進入張居正書房。
文立萬坐定之後,直接切入主題:“恩相府上可曾有個叫李進的人?”
“有啊,此人是我新用管家。”
文立萬倒吸一口冷氣,將王二毛收買李進,監控張居正的事情告訴了張居正。
張居正緊蹙眉頭,問道:“消息可靠嗎?”
文立萬低聲說道:“這是藍舒鴻親口說的。”
“藍舒鴻的話是否可信?”
“藍舒鴻被皇上從蘇州調迴,不僅位置沒有升遷,反而在他以前的部下王二毛手下做事,心中自然憤憤不平,這個消息是可靠的。”文立萬低聲說道:“恩相難道沒有發現皇上往馮保身上灑墨時,眼中暗藏殺機嗎?”
張居正點點頭:“我看見了。皇上看我的時候,也是這樣的眼神。”
“恩相,作何打算?”
“唉,又能如何?”張居正黯然神傷說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古功臣皆難逃這等宿命,我已做好取義成仁的準備,皇上要取我命,我又能奈何之?”
文立萬壓低聲音,近乎耳語決絕說道:“現在應該立刻幹掉李進,他可能就在門外竊聽。”
張居正聽後,屏住唿吸,眼睛瞪得溜圓。
文立萬突然躍起,疾步衝向書房門口,猛然拉開門扉,一把揪住了貼在門上竊聽的管家李進,將其扯進書房裏。
李進剛要喊叫,文立萬使勁抽了他一個嘴巴,怒道:“吃裏扒外的東西,趕緊見過首輔大人。”
文立萬扯下書房門簾上的繩子,將李進反綁起來,讓其跪在張居正麵前,大聲逼問:“說,王二毛是怎麽指使你的。”
李進見事已敗露,隻好一五一十講了王二毛要他監視張居正,說皇上有意除掉張居正,親自執掌權柄。
張居正目瞪口呆,如夢方醒,知道自己大禍臨頭了。
文立萬一掌劈在李進頸部,將其砍昏,將其拖進柴房,結結實實捆上。
張居正雖有被皇帝罷黜的思想準備,卻萬萬想不到皇帝能如此狠心下手,隻能長籲短歎:“唉,居正鞠躬盡瘁,為國操勞,沒想到臨了是這樣死法啊。”
“學生有一計,請恩相考慮。”
文立萬來到明朝,多虧張居正提攜,才得以生存至今,感恩之心自然是有的。
“子萱隻管講吧。”
“恩相不能坐以待斃,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文立萬對張居正直言道:“隻要恩相在世,一切清白才能留名青史,如若冤屈而死,未來的曆史可就黑白顛倒了。”
張居正長歎:“奈何,奈何啊。”
“恩相近來身體不好,不如趁此告假養病,然後對外詐稱與世長辭,然後金蟬脫殼,隱居名山。”
文立萬大膽說出自己的計謀,是因為他知道曆史上張居正去世後,萬曆皇帝朱翊鈞尚不解恨,對張居正府上進行了雷厲風行的抄家,導致張居正的一個兒子自盡,一個兒子流放充軍。
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
朱翊鈞沒有動手之前,不如自己主動去死,然後金蟬脫殼,遠走他鄉。
“子萱,詐死可是欺君之罪啊。”
文立萬歎口氣,冷然說道:“恩相若想不欺君,君就會讓你永遠蒙受不白之冤。如若恩相在世,或有平反昭雪之日。”
張居正聽後,不由閉上眼睛,潸然淚下。
五天後,張居正府上一片哀嚎,發布訃告:萬曆首輔張居正突發疾病,與世長辭。
文立萬懇請皇帝朱翊鈞恩準,由他操辦張居正喪事,以謝張居正對他栽培提攜。
朱翊鈞恩準了文立萬的請求。
張居正葬禮之後,皇帝朱翊鈞正式親政,大權獨攬。
朱翊鈞降旨,削張居正宮秩,迫奪其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家屬或死或流放。
王二毛率錦衣衛對張居正府邸進行查抄,他猜測張居正並未去世,力主開棺鞭屍,驗明正身。
朝野嘩然,紛紛對王二毛予以譴責,朱翊鈞最終沒有采納開棺鞭屍的建議。
張居正去世後,文立萬也突然消失,自此不見蹤影。
文立萬的消失和出現一樣,來去飄渺,史書鮮有記載,隻能從野史一些片言隻語中,尋到一些蹤跡。
天啟二年,張居正平反昭雪,複官複蔭。
王二毛臨死碎碎念得一句話是:張居正肯定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