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很渴求父母的陪伴,但長大後,我們怎麽就會忘了父母其實也需要我們的陪伴。


    曾經有個老人到手機維修店,師傅檢查了半天,跟老人說手機沒壞。老人一聽到這話,瞬間就哭了:“手機沒壞,我的孩子怎麽不給我打電話啊?”


    老人接不到電話,當下反應是手機壞了,也不願相信是子女淡忘了自己。


    想想,很是心酸。反觀下我們自己,又何嚐不是那個時常“不歸家”的孩子呢?


    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總以為再晚點,再晚點,父母還是會站在原地等我們,但時光從來都不會慢下腳步等待。


    就像畢淑敏說的:


    “每個孩子都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有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可惜人們都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我們的父母就像一顆生長了幾十年的老槐樹,在光陰的摧殘下,從枝繁葉茂走向老樹禿枝,一場大風,隨時都能將它刮倒在地。


    李小龍年輕的時候,隻身奔赴美國學習武術,他在美國遭受了很多種族歧視,甚至沒有人願意給他工作,後來等他終於有機會成為享譽全球巨星之時,他的父親卻因病去世了。


    李小龍迴到香港之後,很是自責,一遍遍在紙上寫下“子欲養而親不待”;


    無獨有偶,季羨林年輕的時候,也時常漂泊在外。


    後來有一次,得知母親病危,他日夜兼程趕迴家,卻隻看到母親留下的兩句話:


    “早知道你出去了就不再迴來,我真後悔當年讓你出去。”


    “這幾年我日夜想著你,這種痛苦,是你無法想象的。”


    季羨林聽後,趴在棺材上痛苦欲絕。直到很多年,這依然是他心頭的一根刺,是他生命裏最沉重的悲哀。


    “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


    世界上無論什麽名譽、什麽地位、什麽幸福、什麽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時不我待,這大概是一輩子都無法釋懷的悲傷,更是一輩子都無法彌補的遺憾吧!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不知珍惜;


    可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卻已經失去了。


    3


    包容父母,足以包容天下


    時不我待,隻爭朝夕。


    如果注定父母隻能陪我們走一段路,那為何不給他們多一些耐心和陪伴呢?


    善待父母,這不僅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更是每個人都要學習的人生功課。


    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個論調:父母皆是禍害。


    帖子裏,一個個咬牙切齒地訴說著父母的種種不是,恨之入骨地給父母扣上“禍害”的頭銜。


    他們埋怨父母的不爭氣,幫不上自己的鴻鵠之誌;


    他們數落父母的種種缺點,自私、冷漠、蠻橫、甚至是不負責任……


    是,必須承認,這個世界上確實有很多“失職”的父母,但大部分的父母,不可否認,都是愛孩子勝過自己、甚至是生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之主神大人乖乖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木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木本並收藏快穿之主神大人乖乖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