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上,真的有人可以一生順遂,沒有挫折和苦難嗎?


    我想,肯定是沒有的。


    正如李白詩中所雲:“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人生之路,有坦途,就會有低窪。


    曾經有人問:“要怎樣才能讓我的人生更加順利呢?”


    其實早在戰國時期,鬼穀子就告訴了我們三句箴言:


    遇橫逆之來而不怒、遭變故之起而不驚、當非常之謗而不辯。


    每當遭遇不順心之事,想想這三句話,定會讓福報不請自來,也會讓你的人生路越走越寬!


    1


    遇橫逆之來而不怒


    遇到不順心的事,不發怒、不埋怨,這是一種修為。


    要知道,人這一生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或是碰上不順眼的人。


    可有的人,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容易變得煩躁不安,煩躁到對任何人都要發脾氣。


    這是相當幼稚的!發脾氣並不能解決任何實質性的問題,反而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距今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曾告誡世人:“不遷怒,不貳過。”


    真正聰明的人,在遭遇不順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是抱怨或是發怒,而是冷靜下來,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後想對策解決。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新聞:


    一對夫妻開車迴家途中,妻子不小心將車開上消防栓導致翻車,結果兩口子都受了傷。


    丈夫驚魂未定之餘察看了妻子隻是皮肉有恙無大礙後,提議和妻子合個影立此存照。


    想想要是換成遇事喜歡發脾氣的丈夫,他或許一開始就責備妻子不會開車了,甚至還會吵起來,從“你會不會開車”指責,發展到當初為什麽要買車,買車的錢又是怎麽借來的。


    成年人的生活裏,有一種修養叫遇事不生氣。


    不生氣,看得透,想得開,放得下,是一種本事,更是一種人生格局。


    麵對人生途中的各種不順,學會控製脾氣,不生氣,擺正心態,樂觀地麵對一切,才能過得幸福!


    2


    遭變故之起而不驚


    遭遇突如其來的變故時,不驚慌失措,這是一種氣度。


    沒有人的生活會一直一帆風順,在遭遇變故的時候,一個人的應變能力很大程度決定了他的成就。


    宋朝有一個叫呂文靖的人,他有四個兒子。


    為了考驗出哪一個兒子兼備宰相之才,他吩咐丫鬟在四個孩子的玩耍的院子裏,故意摔碎一件珍貴的玉器。


    目睹玉器摔碎的整個過程,四個孩子中,有三個孩子“啊呀”一聲,急忙跑去報告夫人,隻有二公子公著,凝然不動聲色,好像什麽也沒有發生一樣。


    呂文靖見此狀,就問他:“玉器摔碎了,你為什麽一點也不著急?”


    公著平靜地迴答:“父親,已經碎了,急有何用?”


    果不其然,後來公著做官做到了宰相。


    成大事者,遇事處變不驚,這是一種難得的氣度。


    就像晚晴兩代帝師翁同龢所言:


    “自古以來賢聖之人,越是遇到驚天動地的大事、險事,越能心靜如水,處變不驚。”


    去年5月份,在萬米高空,3u8633航班在飛行途中,駕駛艙右側前風擋掉落,導致艙內瞬間失壓,氣溫迅速降到零下40多攝氏度,艙內儀器多數失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之主神大人乖乖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木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木本並收藏快穿之主神大人乖乖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