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說,人和人的相處,關鍵是要“三觀相合”。


    但是,當我們結交過很多人,也在歲月裏“丟失”很多人之後才發現:


    三觀相合,能走到一起。


    但是相處過程中,唯有做到“三戒”,才能真正建立屬於你的人格魅力,並經營好你和身邊人的感情。


    1


    戒多話


    戒多話,即“適時沉默”。


    跟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地傾訴相比,學會適度沉默的人,更具有人格魅力。


    有一次我和一朋友去參加一場活動,遇見了一陌生人。


    活動休息的間隙,大家便閑聊起來。


    知道了我們的行業後,對方開始大談特談,言語間夾雜著各種偏見。


    當我想要開口反駁一二,拆穿他的自大,從始至終沒有說話的他,使眼色攔住了我。


    活動結束後,我私底下問他為什麽不據理力爭。


    他笑了笑:“但凡不同意的,就用沉默保留意見。對方有錯,不妨留個台階。聊天,不要太較真。”


    細細想來,我們常常做這樣的事:


    一旦被誤解,便迫不及待地與之辯駁;一遭遇偏見,就挽起袖子打算爭個高低。


    和他人相處,發現別人的過失,習慣性想去糾正和拆穿,眼裏容不得任何沙子……


    但最後你會發現,那些習慣傾聽,不愛說話的人,會越來越收獲別人的信任;


    而那些挖空心思想去糾正別人,幫別人“改正錯誤”的人,反而讓人敬而遠之。


    蔡康永在他的《說話之道》裏說過:


    “把無謂的勝利留給對方,懂得認輸的人會說話。”


    所以,和人相處,不在說話上爭高低,這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這是一種尊重,也是一種修養。


    2


    戒妄言


    戒妄言,即“不傳私事”。


    如果說懂得沉默是高情商,而不亂說,就體現一個人的內在素養了。


    我有個閨蜜,最近就和她隔壁桌的同事鬧得很不愉快。


    其實兩個人一直以來誌趣相投,所以一開始相處得十分融洽,甚至以姐妹相稱。


    但是有一次,閨蜜和她的丈夫吵架了,於是向隔壁桌的同事傾訴了來龍去脈。


    結果沒幾天,其他部門的兩個人跑來問她:


    “是不是已經離婚了?”


    她大驚,什麽時候家長裏短雞毛蒜皮的小事,這麽快就傳到別人耳朵裏了?


    自己也隻是很私密地向朋友傾訴下,怎麽這麽快就散播成八卦謠言?


    一忖度,就猜到是隔壁桌的“好姐妹”說出去的。


    自此以後,有什麽話,閨蜜也就避她三分,感情也就慢慢地和她生分了。


    其實很多人在向我們傾訴時,往往是帶著情緒的,並不能代表他們的真實想法。


    然而很多人快人快語,張嘴不考慮後果,誤把別人一時的情緒化當結論,轉身就傳了出去。


    最怕的是,說到得意處,分分鍾就忘了形。


    一不小心用錯詞,就讓聽者會錯意,也就鑄造了一段新的謠言。


    所以,以前有人就打過一個比方,他說做人最好就像個瓶子:


    口子小,肚子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之主神大人乖乖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木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木本並收藏快穿之主神大人乖乖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