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之後。


    汴梁城內,從新封丘門大街開始到馬行街,一路之上人頭湧動,整個汴梁城裏的人好似都上了街頭,但見人山人海一望無邊。


    宣德門前,張邦昌早就領著上千文武百官靜候多時,周圍禦街上還有烏泱泱圍觀百姓不下數萬人。


    張平安與皇子趙諶同乘一騎,仇紅纓則帶著公主柔嘉,四人雙馬在眾梁山兄弟的護衛下,踏上了大宋的都城汴梁。


    當皇子趙諶路過之時,人群中忽然有人高聲嚷道,“我認得那馬前的少年,當日範瓊那賊子押著皇子車駕出城,乃我親眼所見!”


    又是幾聲附和,“正是,皇子還向我等求救呢,隻恨當時我人單力弱,救不了皇子!”


    “可恨這些天殺的漢奸,無恥!”


    “多虧了虎騎將軍千裏救援,方保我大宋百年國祚!”


    在圍觀人群議論聲中,張平安一行轉過禦街,不待幾人下馬,宣德門前的張邦昌已是飛身撲上,順勢就跪了下來,“皇天後土,天佑我大宋,大宋百年基業總算是後繼有人了!


    臣太宰張邦昌,拜見太子殿下!”張邦昌高聲唿喊著磕頭於地,雙手高舉托盤,“京城之難,諸寶俱失之,惟大宋受命之寶與定命寶獨存,今皇太子平安歸來,蓋天意也!”


    張邦昌這帶頭一跪,身後文武親信,也是紛紛拜服於地。


    門下侍郎呂好問心有疑問,上前一步,細細打量一番馬上的皇子趙諶。


    呂好問也算是宋欽宗親手提拔的大臣,對於太子自然不會陌生,此時看了個分明,卻是太子本人無疑,哪裏還會有疑問,滿是歡喜的也跟著拜服於地,“臣呂好問,拜見太子殿下,太子受苦了。”


    呂好問身後眾人見他如此,長長歎了一口氣,也跟著一起跪伏於地。


    總算是沒出什麽其他意外,太子果然是真太子,要是來個假的,你讓他們是跪還是不跪呢。


    太子趙諶在眾人的拜見中,麵色嚴肅的下了馬,鄭重的從張邦昌手中接過了大宋受命之寶與定命寶。


    在禦街上眾人三唿萬歲之後,便由百官擁護著進了宣德門,直奔大慶殿而去。


    大慶殿乃是皇宮中的正殿,寬九間,東西挾屋各五間,每遇大禮,帝王車駕齋宿及正朔朝會都在此殿之中進行。


    也就是說,大宋皇帝在參加祭祀或者重大典禮活動之前,會先在大慶殿齋戒獨宿一日,同時若是有重大的朝會也是在大慶殿中舉行。


    眾官員簇擁著皇子趙諶來此,意思已是非常明白,大宋天下新的繼承人選,已經毫無疑意了。


    果然,方一入殿,現如今的大宋太宰張邦昌就率先開口道:“國不可一日無君,今太子平安歸來,當及早登基為帝,以安天下人心!”


    太宰張邦昌打定主意,太子年幼,若是為帝還需要他這個老臣輔佐,必然不會計較他們以前的過失,那他稱帝的罪名說不得可以從輕發落。


    尚書右丞相莫儔,這位被京師百姓蔑稱為‘捷疾鬼’的狀元公,也是出班奏對,“太宰所言正是,太子當宜早正天位,興複社稷,不可不斷!”


    “理當如此!”


    “太子當擇日登基,以安天下!”


    殿內眾臣紛紛勸進,都道太子該早日登基為帝,以安天下人心。


    眾大臣一番商量,數日後,太子子趙諶就稱帝登壇受命了,禮畢之後,新任官家先遙謝二帝後,方才在眾臣的擁護下於汴梁既位。


    改元興炎,大赦天下,所有供奉金國之人,一切不問,倒是讓朝中眾官員長長鬆了一口氣。


    之後就是大肆封官的戲碼了,以張邦昌為太宰進太傅,呂好問為少宰兼門下侍郎,其餘人等各有升遷,便是智多星吳用也混了個龍圖直學士,開封府尹的名頭,至於梁山其他人如神算子蔣進的戶部郎中等等,夾雜在滿朝封賞之中卻是絲毫也不起眼,不提也罷。


    倒是在討論張平安的封賞的時候,新任官家趙諶提出為報大恩,封張平安為秦王,結果滿朝文武卻是出現了紛爭了。


    準確點來說,應該是大部分朝廷大臣都不同意!


    新任官家趙諶剛一提出這個話題,少宰兼門下侍郎呂好問就當先反對,“本朝未有異姓封一字王的先例,特別還是秦王,豈可輕封!”


    尚書右丞相莫儔卻是唱起了反調,“呂少宰此言差矣,今時不同往日,張節度使有救駕之功,對大宋有再造之德,非一字王不可酬謝也。”


    有支持的,自然就有人反對,這兩位朝中大佬爭論起來,各自手下自然也是搖旗呐喊加入了爭吵之中。


    立於殿內的張平安木然不發一言,好似眾人的爭吵和他無關一樣。


    坐在龍椅之上的新官家趙諶畢竟年幼,這時有點拿不定主意了,眼巴巴的瞅著邊上義父張平安,隻待他發話解圍。


    張平安點點頭,眼神複雜的看了看夾雜在文官中的吳用等人,也不知離京這些時日,這些人是怎麽混進文官隊伍裏的。


    其實當張平安走後,吳用領著梁山大軍開進汴梁城時,整個城裏就已經是他們說了算!


    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為之,區區一個二三品的官兒又值得什麽,便是張平安要立即登基為帝也是可以的,隻是於這天下,後果難料而已。


    剛當上了龍圖直學士,開封府尹的吳用見張平安打了眼色,心下會意,輕咳一聲,出班道,“眾位相公所言都有道理,隻是如今金軍虎視眈眈,隨時會再次入寇,封王之事我等何不從長計議?”


    “如何從長計議?”呂好問對吳用著個眾人口中屢試不第的落榜同僚,倒是沒啥意見。


    畢竟呂好問自己就是以蔭補官出仕。


    吳用聞言不由笑道,“不如封郡王如何,總不能那童節度封得,張節度使就封不得吧?”


    吳用說完便退自覺迴了自己的位置,他正值春風得意,昔日誰能想到他這個落榜生會和朝廷這幫大佬齊聚一堂論事。


    可是啊,一入朝堂吳用才發現什麽玩意兒,這幫所謂朝廷重臣不過如此而已!


    虧他吳用當日還要死要活的,不值當啊,不值當!


    呂相公聽了吳用的提議,皺了皺眉,思慮許久,方才點頭,“大善,臣無異議!”


    “臣附議!”


    “老臣也無異議!”


    最後朝堂之上達成了協議,張平安封東平郡王,為了表示歉意,趙官家還特意恩賞將張平安的食邑由萬戶提升為兩萬戶,以示恩寵!


    宮門外。


    梁山軍眾文武簇擁著張平安離開了皇宮大內。


    吳用搶先恭賀道:“恭喜王爺,賀喜王爺。”


    隨即,梁山軍眾人也是紛紛附和,“王爺大喜啊!如此大喜的日子,當請我等吃酒!”


    魯智深聽得要吃酒,一抹碩大的光腦門兒,頓時兩眼放光,“對頭!這些日子裴孔目看得太嚴了,灑家嘴裏都淡出個鳥來了!”


    “就是,就是,大當家的可莫要小氣了。”時遷一身繃帶,由人摻扶著,也跟著起哄起來。


    “同喜,同喜!”張平安朝眾人抱拳,“今日眾家兄弟放心,酒肉管夠!”


    東平郡王嘛?


    張平安莞爾一笑,老家在東平,封個東平郡王倒也有趣,隻是他誌不在此,又有何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混在大宋江湖的日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除妖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除妖師並收藏混在大宋江湖的日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