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問,治仁也反應了過來,於是 他將在飛羽部落外麵,遇見金色真龍的事情,說了出來。
孟章聽見這些,也開始思索起來。
他也是現在才知道,原來那傳說中的應龍,是真實存在的。
不過他有些疑惑,後者為什麽會將這些人帶過來這邊。
要說是解決饕餮,那為什麽會標記他的位置? 又是怎麽知道他的位置,然後在這張奇怪的地圖中,標記出來的?
也沒等他想到答案,幾人就迴到了部落。
神草見到幾人迴來,剛要唿喊他們,就見到在他們身後,還有一群陌生人。
讓她不由得,重新看向幾人,這次就馬上發現,當中少了一個人。
到底不是真正的小女孩,她很快就意識到了什麽,本來上揚的嘴角一下子耷拉了下去。
孟章迴過神,開口道:“那個引你們過來的龍,應該是應龍了。
至於它為什麽會這麽做,我隻知道,這其中肯定是有緣由的,等我想到了再告知你們。”
說完,他又意識到了什麽,接著開口問道:“你們會在這裏待多久?”
這麽問的原因,是因為他很清楚,帶著一大幫戰士肯定不可能是隨意遊蕩的,他們必定是有事情要做的。
伯益想了想,開口迴答:“應該就待幾天,我們還要去解決水禍,你應該知道什麽是水禍吧?”
前者點了點頭,水禍這種事情他當然知曉,但他也沒有要插手的打算,起碼之前是這麽想的。
突然之間,他像是想到了什麽,臉上也泛起了一陣糾結,然後就讓兩人將他放下來,叫神草先帶他迴去。
在離開前隻留下一句:“你們要走的時候跟我說一聲。”
等到孟章離開,他們又跟道長幾人一起去完成姚逸飛的囑咐。
那些聽到後者死亡的戰士,無一例外,都顯得極為低迷,悲傷的氛圍如陰霾般籠罩著他們。
有的人眼眶泛紅,還有的人抑製不住地流下了滾滾熱淚,那悲戚的哭聲仿佛能穿透人心。
不過這些都隻是一些瑣事。而在此期間,道長經過仔細詢問,得知他們想要解決所有的水禍以後,也提出了同行的請求。
對此,伯益欣然接受。畢竟一位實力強大的人,與他們同行,先不說遇到比較嚴重的情況,單單是這一路要是再遇見什麽,棘手的問題,他們也不能更好的解決。
等到一切事情完成,他們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其中大部分的人,命書厚度都增加了不少。
因為處於第三階段的緣故,命書的厚度沒辦法展現在其他人眼前。
也正因如此,他們並不知道,在這一群人中,千延的命書卻沒有增加。
對於這個情況,千延的內心卻沒有太多的波瀾。
他默默地想著,雖然此次命書厚度毫無變化,距離那令人向往的第四階段依舊遙不可及,但這又怎麽樣?
因為他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都是值得的。
也不知是喜還是憂,這才不過短短一段時間,少年居然在這不知不覺間,產生了連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改變。那是一種對責任的更深理解。
時間在休整中緩緩流逝,等到這群人有新的舉動,已然是幾天之後了。
治仁跟千延來到高樓附近,而其他人此刻正在準備離開。
此時,裏麵的慘叫早已消失無蹤。
不過,這並不是說這裏麵的人都已離世。
而是因為沒有了危脅以後,那些傷勢較為嚴重的患者經過治療也都好得差不多了,後續隻需精心調養一段時間便能恢複。
雖然有一些人注定一輩子會處於殘疾狀態,但能夠存活下來,已是一件幸事。
而且這些人是因為一起對抗麅鴞而受傷的,所以他們後續的生活問題,起碼會有所保障。
就在兩人打算開門時,大門突然自行打開了,開門的是神草,在其身後還跟著孟章。
後者看見兩人,先是打了個招唿,然後就開口問道:“如果水禍真的能夠解決,你們打算采用何種方式,是趕盡殺絕嗎?”
然而,這次聽見問題的千延並沒有立刻迴答,而是看向身邊的黑甲少年。
因為經曆了這麽多事情以後,他對異獸有了全新的認知。
或許身旁的少年曾經所說沒錯,世界上每一種生物都有其存在的意義。
如果塗宣沒有來找自己,見到黑龍時自己可能就已喪命。
如果在飛羽時沒有遇見蜜甘,前者的罪惡便無人知曉。
如果不是身前這兩個異獸,那這次麅鴞的出現必將是一場生靈塗炭。
所以他這一次並沒有直接作答,而是轉頭看向治仁,讓後者來迴答這個問題。
而黑甲少年也看向對方,似乎在等待對方的迴答。
兩人短暫沉默過後,治仁終於明白了前者的意思。
不過,他卻沒有像當年一樣,將那個答案說出,眼神中帶著迷茫與猶豫。
因為敖禍的事情,他深刻地認識到那個夢想是多麽的天真,又是多麽的脆弱。
如果真的用那種方式來解決問題,那些互相廝殺的事情,又該怎麽樣處理。
千延似乎看出了對方的猶豫,想了想,然後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如果現在還在迷茫的話,那之前的一切不都白費了?這樣,你想到那個朋友的時候,又該如何自處?”
其實在對方講述那個真龍的事情的時候,他是能夠聽見的,也是能夠明白當時的它,到底是有多麽矛盾。
但是理解並不代表著原諒,他不隻是在怨恨對方,也是在怨恨自己。
盡管現在自己已經恢複正常了,即使很清楚對方因此而死,但這依舊沒辦法放下仇恨。
就算再次迴到當時,那三人相遇的時候,他一樣會去殺死對方。
不過,這也不妨礙他將事情提出來,用來點醒身旁的少年。
雖然他並沒有明說,但後者顯然是想到了。
他驚訝地看向千延,因為自打那以後,他完全不敢再提起這件事,不是害怕對方會怨恨自己,而是擔心會讓對方再次消沉下去。
孟章聽見這些,也開始思索起來。
他也是現在才知道,原來那傳說中的應龍,是真實存在的。
不過他有些疑惑,後者為什麽會將這些人帶過來這邊。
要說是解決饕餮,那為什麽會標記他的位置? 又是怎麽知道他的位置,然後在這張奇怪的地圖中,標記出來的?
也沒等他想到答案,幾人就迴到了部落。
神草見到幾人迴來,剛要唿喊他們,就見到在他們身後,還有一群陌生人。
讓她不由得,重新看向幾人,這次就馬上發現,當中少了一個人。
到底不是真正的小女孩,她很快就意識到了什麽,本來上揚的嘴角一下子耷拉了下去。
孟章迴過神,開口道:“那個引你們過來的龍,應該是應龍了。
至於它為什麽會這麽做,我隻知道,這其中肯定是有緣由的,等我想到了再告知你們。”
說完,他又意識到了什麽,接著開口問道:“你們會在這裏待多久?”
這麽問的原因,是因為他很清楚,帶著一大幫戰士肯定不可能是隨意遊蕩的,他們必定是有事情要做的。
伯益想了想,開口迴答:“應該就待幾天,我們還要去解決水禍,你應該知道什麽是水禍吧?”
前者點了點頭,水禍這種事情他當然知曉,但他也沒有要插手的打算,起碼之前是這麽想的。
突然之間,他像是想到了什麽,臉上也泛起了一陣糾結,然後就讓兩人將他放下來,叫神草先帶他迴去。
在離開前隻留下一句:“你們要走的時候跟我說一聲。”
等到孟章離開,他們又跟道長幾人一起去完成姚逸飛的囑咐。
那些聽到後者死亡的戰士,無一例外,都顯得極為低迷,悲傷的氛圍如陰霾般籠罩著他們。
有的人眼眶泛紅,還有的人抑製不住地流下了滾滾熱淚,那悲戚的哭聲仿佛能穿透人心。
不過這些都隻是一些瑣事。而在此期間,道長經過仔細詢問,得知他們想要解決所有的水禍以後,也提出了同行的請求。
對此,伯益欣然接受。畢竟一位實力強大的人,與他們同行,先不說遇到比較嚴重的情況,單單是這一路要是再遇見什麽,棘手的問題,他們也不能更好的解決。
等到一切事情完成,他們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其中大部分的人,命書厚度都增加了不少。
因為處於第三階段的緣故,命書的厚度沒辦法展現在其他人眼前。
也正因如此,他們並不知道,在這一群人中,千延的命書卻沒有增加。
對於這個情況,千延的內心卻沒有太多的波瀾。
他默默地想著,雖然此次命書厚度毫無變化,距離那令人向往的第四階段依舊遙不可及,但這又怎麽樣?
因為他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都是值得的。
也不知是喜還是憂,這才不過短短一段時間,少年居然在這不知不覺間,產生了連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改變。那是一種對責任的更深理解。
時間在休整中緩緩流逝,等到這群人有新的舉動,已然是幾天之後了。
治仁跟千延來到高樓附近,而其他人此刻正在準備離開。
此時,裏麵的慘叫早已消失無蹤。
不過,這並不是說這裏麵的人都已離世。
而是因為沒有了危脅以後,那些傷勢較為嚴重的患者經過治療也都好得差不多了,後續隻需精心調養一段時間便能恢複。
雖然有一些人注定一輩子會處於殘疾狀態,但能夠存活下來,已是一件幸事。
而且這些人是因為一起對抗麅鴞而受傷的,所以他們後續的生活問題,起碼會有所保障。
就在兩人打算開門時,大門突然自行打開了,開門的是神草,在其身後還跟著孟章。
後者看見兩人,先是打了個招唿,然後就開口問道:“如果水禍真的能夠解決,你們打算采用何種方式,是趕盡殺絕嗎?”
然而,這次聽見問題的千延並沒有立刻迴答,而是看向身邊的黑甲少年。
因為經曆了這麽多事情以後,他對異獸有了全新的認知。
或許身旁的少年曾經所說沒錯,世界上每一種生物都有其存在的意義。
如果塗宣沒有來找自己,見到黑龍時自己可能就已喪命。
如果在飛羽時沒有遇見蜜甘,前者的罪惡便無人知曉。
如果不是身前這兩個異獸,那這次麅鴞的出現必將是一場生靈塗炭。
所以他這一次並沒有直接作答,而是轉頭看向治仁,讓後者來迴答這個問題。
而黑甲少年也看向對方,似乎在等待對方的迴答。
兩人短暫沉默過後,治仁終於明白了前者的意思。
不過,他卻沒有像當年一樣,將那個答案說出,眼神中帶著迷茫與猶豫。
因為敖禍的事情,他深刻地認識到那個夢想是多麽的天真,又是多麽的脆弱。
如果真的用那種方式來解決問題,那些互相廝殺的事情,又該怎麽樣處理。
千延似乎看出了對方的猶豫,想了想,然後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如果現在還在迷茫的話,那之前的一切不都白費了?這樣,你想到那個朋友的時候,又該如何自處?”
其實在對方講述那個真龍的事情的時候,他是能夠聽見的,也是能夠明白當時的它,到底是有多麽矛盾。
但是理解並不代表著原諒,他不隻是在怨恨對方,也是在怨恨自己。
盡管現在自己已經恢複正常了,即使很清楚對方因此而死,但這依舊沒辦法放下仇恨。
就算再次迴到當時,那三人相遇的時候,他一樣會去殺死對方。
不過,這也不妨礙他將事情提出來,用來點醒身旁的少年。
雖然他並沒有明說,但後者顯然是想到了。
他驚訝地看向千延,因為自打那以後,他完全不敢再提起這件事,不是害怕對方會怨恨自己,而是擔心會讓對方再次消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