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會兒公孫瓚的手下都不待見趙雲,所以趙雲跟劉大耳朵三兄弟的關係不錯。尤其是在他離開的時候,劉大耳朵還專門送給他一些錢和幹糧,是窮家富路莫要苦了自己。


    趙雲可不是知恩不報之人,隻不過那會兒他已經沒了為國出力的心思。迴老家待了好幾年,這世道是越來越亂了,後來不得已又跑了出來。


    後來,趙雲跟劉備重逢,因為那會兒沒人知道趙雲,所以劉備就讓趙雲秘密招募兵勇以備不時之需。


    劉備三兄弟一直過著流濫生活,今投奔這個,明投奔那個。那會跟趙雲衝鋒,劉備三兄弟正跟著袁紹屁股後麵吃灰呢。後來又投靠了劉表,反正到哪兒都不受待見。不過跟劉表混的時候比跟袁紹好不少,至少有一塊自己的地盤了。


    曹操攻打劉備,羽翼未滿的劉備隻能棄城而逃,而跟隨他一起逃往的還有十多萬百姓。百姓拖慢了他們的行軍速度,於是他們在長阪坡給曹軍追上。


    情急之下劉大耳朵丟下了老婆孩子,帶著能保護他的趙雲關羽等人逃離。趙雲自然也在其中,但是他並沒有跟著劉備一起跑路,而是迴去救出了劉備的老婆孩子。


    看似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實則卻是趙雲名聲大噪的原因。因為他在去找劉備老婆孩子的時候,入曹營七進七出。


    三國時期的萬刃屈指可數,而趙雲被後人讚譽渾身是膽,也正是因為這一次七進七出的壯舉。


    百萬曹軍追趕劉備等人,劉備嚇得連老婆孩子都不要了。就後人觀點而言,其實他並不算一個合格的丈夫和父親。


    趙雲一身是膽,但他最大的優點是對劉備的忠心不二。單槍匹馬殺入曹軍之中,入百萬軍中如入無人之境。七進七出隻為找尋劉備妻兒,最終救出劉備妻兒平安歸來。


    不僅如此,在關羽跟張飛死了以後,趙雲還勸過劉備不要急於報仇。不忍則亂大謀,不可以一己之私而讓將士們白白送命。


    自從趙雲跟了劉備以後,他至少給劉備提過五六次足以影響未來走勢的建議。如果劉備不是那次都聽了趙雲的建議,恐怕也就不會有後來的蜀國了。


    三國人才輩出,猛將也不在少數,但壽終正寢者屈指可數,趙雲算是一個。


    在石門市正定縣,建有一座趙雲廟,正門入口內有一尊趙雲縱馬馳騁的雕像。


    在這個不起眼的縣城,還曾出現過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這人名叫趙佗。


    提起這個名字,即便是學過曆史的人也可能一臉懵逼。因為這個饒確很不顯眼,畢竟他出現在諸侯紛爭的戰國時期。


    不管是史料還是電視劇,大家都經常會聽到一個詞,叫三朝元老。也就是,一個大臣經曆了三個皇帝,也就叫三朝元老。


    跟趙佗比起來,三朝元老跟他提攜都不配,因為他從出生到去世,一共經曆了九個皇帝。你沒看錯,的確是九個皇帝。


    這其中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皇帝壽命太短。三宮六院後宮佳麗三千人,就算體格再壯的人,長壽也隻能想想而已。第二是趙佗壽命太長。他死的時候都一百零三歲了,他所有的兒子都沒能熬得過他,最後他不得不把南越國的帝位傳給孫子。


    秦始皇時,趙佗為征討嶺南之大將,經過五年的努力,嶺南終於歸入了秦國版圖。但秦始皇暴斃之後,秦國統治瞬間崩塌。趙佗趁此時機在嶺南起兵,而後在簇創建了南越國,自封為南越武王。


    這個人很有意思,經曆過那麽多皇帝就不了,最後混來混去自己也成了黃帝。為了避免被漢高祖盯上,那會兒他做南越武王是很低調的。


    用一句現代話來講,那就叫悶聲發大財。趙佗的一生可謂豐富多彩,比起那些短命鬼的話,他都活了人家的好幾輩子了。


    最讓人不得不羨慕的,是趙佗最後的結局的壽終正寢。而且在他死後,從南越國都城四門駛出四輛靈車。


    那都是趙佗生前就交代好的,他不希望有人去打攪他,所以他布下的迷魂陣。即便是過去兩千年,也沒人能找到他的陵寢。


    趙佗跟趙雲不同,畢竟他並未落葉歸根,所以故裏也沒有為他修建什麽廟宇。這一點他就不如趙雲了,好歹他那如果想迴來看看了,至少在老家還有了落腳的地方。


    趙雲廟並不算大,也就一千五六百平方米的樣子。不過能夠被後人修廟祭奠的古人,已經比那些死後無塚的人要強太多了。


    離開趙雲廟,李修緣又趕迴了石門剩在市裏找個落腳的地方,然後給大和尚發過去幾張他在趙雲廟照的照片。


    按照以往的老規矩,他會在黑之後出門轉轉,欣賞一下石門市的夜景。北方城市裏的晚上,公園和廣場都會聚集不少人。


    隻不過,這些人基本都是自由組合,娛樂項目也是花樣百出。有人唱戲,有人唱歌,有人玩兒滑板,有人玩兒輪滑。有人在跳舞,有人在散步。


    兩條腿的人滿大街跑的都是,但有趣的靈魂皆有相似之處。每一座城市都有他獨特的曆史韻味,每一座城市的廣場和公園都有他獨特的設計和布局。


    李修緣站在廣場邊上,看著兩個坐在輪椅上的人在唱歌。音響旁邊放著一個箱子,在唱歌的間隙,兩個殘疾人會向大家講述自己唱歌的目的。希望大家可以獻一份愛心,他們雖然是殘疾人,但他們也想憑本事掙錢生活。


    大街上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以前大家都喜歡稱他們為叫花子,或者是要飯的。後來這個詞兒被改了,改成了乞討者。這種人不止出現在城市,農村也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李修緣在靈山寺就曾遇到過幾個,一開始他們隻要吃的,饅頭麵條有什麽就吃什麽。後來他們的要求改了,除了錢別的什麽都不要。


    於是,他們就被大和尚用掃帚趕了出去。從那會兒開始,李修緣在靈山寺再也沒見到過叫花子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年西遊的兄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徐輝8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徐輝89並收藏那些年西遊的兄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