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太爺爺所講的,都是發生在近些年的一些故事。反過來倒過去就是那幾十年的事兒,聽的陳潔早就能倒背如流了。
但她是個孝順孩子,不管聽的遍數再多,隻要太爺爺願意給她講,她還會像第一次那樣認真的聽。
李修緣走到陳潔跟前,問道:“神農山你不了解,那你們山陽城在三國時期出現過一位大人物,你應該知道是誰吧?等會兒咱們下山,去嚐一嚐山陽城正宗的小吃,咱倆一邊吃一邊聽你講講行不?”
“三國時期的一個大人物?”陳潔一頭霧水,她咋不知道家鄉三國時期還出過這麽一個大人物呢。
“比劉備還厲害麽?”陳潔問。
“跟他一比,劉備算個屁。”李修緣說。
“比孫權還厲害麽?”陳潔問。
“倆人五五分吧,不是一個類型的,不好比。”李修緣說。
“那比曹『操』呢?”陳潔問,
“能力不在曹『操』之下。”李修緣說。
“那你直接告訴我是誰不就完了。”陳潔沒好氣的說道。
李修緣搖了搖頭,說道:“走吧,咱下山吃飯,如果到了吃飯的地兒你還沒想起來是誰,到時候我再告訴你。”
陳潔剛才心情本來挺好的,經李修緣這麽一說,她這會兒的心情跌落到了低穀。一點兒都不想跟李修緣一塊兒吃飯了,可又怕這會兒迴去被太爺爺訓斥,隻能不情不願的跟著李修緣下山。
來到山陽城,最不能不吃的就是懷慶府驢肉。以前李修緣沒有吃過驢肉,在靈山寺他跟大和尚一樣吃齋。雖然大和尚不止一次的說過,他不算出家之人無需忌口。但從小吃寺院裏的飯習慣了,李修緣從未想過要吃肉。
走進那家老字號懷慶府驢肉店,李修緣點了兩份驢肉。陳潔看著李修緣風卷殘雲的吃著驢肉,感覺自己越來越沒有胃口了。
“你到底還說不說了?不說你自己在這兒吃吧,我迴家了。”
盯著李修緣看了半天,也不見他提起那事兒,陳潔來了這麽一句,隨即作勢要走。
“我要是跟你說了,你以後能記住嗎?若是以後你同學來山陽城玩兒,千萬記得不要忘了我今天跟你講的那些事兒喲。不然人家一定會笑話你的,連自己家鄉都不了解,豈不太丟人了?”李修緣說。
陳潔狠狠瞪了李修緣一眼,桌子底下用帆布鞋狠狠踩在李修緣的腳趾上。似乎這樣做還不解氣,陳潔變著法的來迴擰了幾下。看到李修緣齜牙咧嘴的樣子,這才得意的收迴了腳。
“唉,真不知道你上學時候怎麽學的曆史。我給你幾個提示,看你能不能聽出來是誰,怎麽樣?”李修緣說。
陳潔點了點頭,李修緣說:“此人自幼聰明,因為嫌棄曹『操』的出身,多次拒絕曹『操』為他封官。”
陳潔一臉茫然,問道:“就這些?”
李修緣點了點頭,陳潔很幹脆的說道:“猜不出來。”
李修緣搖了搖頭,說道:“曹『操』任職為丞相之後,強行封了他一個官兒,這個官兒專管書生和禮製。”
陳潔沉思片刻,再度搖了搖頭“猜不出來。”
李修緣說:“後來他因為支持曹『操』稱帝,得到了曹『操』的信任和賞識。在曹『操』封魏王之後,封此人為太子中庶子,輔佐曹丕。”
見陳潔仍然答不上來,李修緣繼續說道:“此人幫助曹丕在爭奪儲位之戰中獲勝,而後輔佐曹丕繼位。曹丕臨終封他和曹真等人為托孤大臣,共同輔佐魏明帝曹叡。”
陳潔繼續搖頭,李修緣說:“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間,此人屢次出任大將軍,太尉等重要職位。魏明帝駕崩之時,將太子曹芳托孤與他和曹爽。曹爽看他不順眼,下了他的兵權,給了他一個閑職。”
話都已經說到這份上了,陳潔依然沒能猜出這人是誰。真讓李修緣感到驚訝,難不成現在的大學生都不需要學曆史了麽。還是說現在的學生,隻注重分數,不需要學一些將來注定實用的東西呢。
“他趁著曹爽陪曹芳出遊的機會,起兵造反控製了都城,病逝之後傳位與兒子司馬昭。”李修緣說。
“這個我知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嘛,我懂我懂。”陳潔興奮的叫道。
李修緣白了陳潔一眼,用眼神示意她注意一下場合。
“你早這麽說我不就知道啦,你說的不就是司馬懿嘛。熬死了曹家三代,最後成為了三國最大贏家。”陳潔說。
李修緣搖了搖頭,說道:“既然你都這麽說了,那你肯定知道後來是誰替晉稱帝了?”
陳潔:“這個麽”
看著陳潔逐漸變幻的臉『色』,李修緣突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趕忙說道:“稱帝的是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
聽聞此言,陳潔臉『色』由白轉紅,終究壓下了那股無名之火。若是剛才李修緣沒有及時補救,衝剛才那股尷尬勁兒,陳潔一定會當場發飆的。
古人早就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如果這二者合一,再加上一條會功夫,怕是全天下的男人都吃不消這類女人。
那怕她真的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迴到陳家,李修緣目送陳潔迴房。剛才老爺子已經說了,讓他們明天接著出去轉轉。對於明天的行程,李修緣隱約有種不祥的預感。如果還像今天這樣,怕是明天真難逃一劫了。
夜深人靜,整個陳家溝都已經進入夢鄉,唯有陳潔的房間還亮著燈。她需要惡補一山陽城的曆史,也需要惡補一下山陽城的風土人情。
就跟李修緣說的一樣,身為山陽人竟然不了解自己的家鄉,說出去肯定是會被人笑話的。而且李修緣說的很有道理,以後若是有同學來她的家鄉,一問三不知總不是那麽迴事吧。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裏,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近九十,麵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唿?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本章完
但她是個孝順孩子,不管聽的遍數再多,隻要太爺爺願意給她講,她還會像第一次那樣認真的聽。
李修緣走到陳潔跟前,問道:“神農山你不了解,那你們山陽城在三國時期出現過一位大人物,你應該知道是誰吧?等會兒咱們下山,去嚐一嚐山陽城正宗的小吃,咱倆一邊吃一邊聽你講講行不?”
“三國時期的一個大人物?”陳潔一頭霧水,她咋不知道家鄉三國時期還出過這麽一個大人物呢。
“比劉備還厲害麽?”陳潔問。
“跟他一比,劉備算個屁。”李修緣說。
“比孫權還厲害麽?”陳潔問。
“倆人五五分吧,不是一個類型的,不好比。”李修緣說。
“那比曹『操』呢?”陳潔問,
“能力不在曹『操』之下。”李修緣說。
“那你直接告訴我是誰不就完了。”陳潔沒好氣的說道。
李修緣搖了搖頭,說道:“走吧,咱下山吃飯,如果到了吃飯的地兒你還沒想起來是誰,到時候我再告訴你。”
陳潔剛才心情本來挺好的,經李修緣這麽一說,她這會兒的心情跌落到了低穀。一點兒都不想跟李修緣一塊兒吃飯了,可又怕這會兒迴去被太爺爺訓斥,隻能不情不願的跟著李修緣下山。
來到山陽城,最不能不吃的就是懷慶府驢肉。以前李修緣沒有吃過驢肉,在靈山寺他跟大和尚一樣吃齋。雖然大和尚不止一次的說過,他不算出家之人無需忌口。但從小吃寺院裏的飯習慣了,李修緣從未想過要吃肉。
走進那家老字號懷慶府驢肉店,李修緣點了兩份驢肉。陳潔看著李修緣風卷殘雲的吃著驢肉,感覺自己越來越沒有胃口了。
“你到底還說不說了?不說你自己在這兒吃吧,我迴家了。”
盯著李修緣看了半天,也不見他提起那事兒,陳潔來了這麽一句,隨即作勢要走。
“我要是跟你說了,你以後能記住嗎?若是以後你同學來山陽城玩兒,千萬記得不要忘了我今天跟你講的那些事兒喲。不然人家一定會笑話你的,連自己家鄉都不了解,豈不太丟人了?”李修緣說。
陳潔狠狠瞪了李修緣一眼,桌子底下用帆布鞋狠狠踩在李修緣的腳趾上。似乎這樣做還不解氣,陳潔變著法的來迴擰了幾下。看到李修緣齜牙咧嘴的樣子,這才得意的收迴了腳。
“唉,真不知道你上學時候怎麽學的曆史。我給你幾個提示,看你能不能聽出來是誰,怎麽樣?”李修緣說。
陳潔點了點頭,李修緣說:“此人自幼聰明,因為嫌棄曹『操』的出身,多次拒絕曹『操』為他封官。”
陳潔一臉茫然,問道:“就這些?”
李修緣點了點頭,陳潔很幹脆的說道:“猜不出來。”
李修緣搖了搖頭,說道:“曹『操』任職為丞相之後,強行封了他一個官兒,這個官兒專管書生和禮製。”
陳潔沉思片刻,再度搖了搖頭“猜不出來。”
李修緣說:“後來他因為支持曹『操』稱帝,得到了曹『操』的信任和賞識。在曹『操』封魏王之後,封此人為太子中庶子,輔佐曹丕。”
見陳潔仍然答不上來,李修緣繼續說道:“此人幫助曹丕在爭奪儲位之戰中獲勝,而後輔佐曹丕繼位。曹丕臨終封他和曹真等人為托孤大臣,共同輔佐魏明帝曹叡。”
陳潔繼續搖頭,李修緣說:“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間,此人屢次出任大將軍,太尉等重要職位。魏明帝駕崩之時,將太子曹芳托孤與他和曹爽。曹爽看他不順眼,下了他的兵權,給了他一個閑職。”
話都已經說到這份上了,陳潔依然沒能猜出這人是誰。真讓李修緣感到驚訝,難不成現在的大學生都不需要學曆史了麽。還是說現在的學生,隻注重分數,不需要學一些將來注定實用的東西呢。
“他趁著曹爽陪曹芳出遊的機會,起兵造反控製了都城,病逝之後傳位與兒子司馬昭。”李修緣說。
“這個我知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嘛,我懂我懂。”陳潔興奮的叫道。
李修緣白了陳潔一眼,用眼神示意她注意一下場合。
“你早這麽說我不就知道啦,你說的不就是司馬懿嘛。熬死了曹家三代,最後成為了三國最大贏家。”陳潔說。
李修緣搖了搖頭,說道:“既然你都這麽說了,那你肯定知道後來是誰替晉稱帝了?”
陳潔:“這個麽”
看著陳潔逐漸變幻的臉『色』,李修緣突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趕忙說道:“稱帝的是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
聽聞此言,陳潔臉『色』由白轉紅,終究壓下了那股無名之火。若是剛才李修緣沒有及時補救,衝剛才那股尷尬勁兒,陳潔一定會當場發飆的。
古人早就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如果這二者合一,再加上一條會功夫,怕是全天下的男人都吃不消這類女人。
那怕她真的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迴到陳家,李修緣目送陳潔迴房。剛才老爺子已經說了,讓他們明天接著出去轉轉。對於明天的行程,李修緣隱約有種不祥的預感。如果還像今天這樣,怕是明天真難逃一劫了。
夜深人靜,整個陳家溝都已經進入夢鄉,唯有陳潔的房間還亮著燈。她需要惡補一山陽城的曆史,也需要惡補一下山陽城的風土人情。
就跟李修緣說的一樣,身為山陽人竟然不了解自己的家鄉,說出去肯定是會被人笑話的。而且李修緣說的很有道理,以後若是有同學來她的家鄉,一問三不知總不是那麽迴事吧。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裏,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近九十,麵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唿?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