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溫良和馬善也很認同張山的提議,但是他們沒有組織殷郊放走黃飛虎父子。一碼歸一碼這是好事,欠人的人情終究是要還的,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當日一命還今日兩命,這樣的大殿下才知道他們追隨。
黃飛虎父子連夜迴到西岐,見到薑子牙然後將事情說了一遍。先前薑子牙還不敢確定,這下終於相信跟他交手的真是殷郊了。
黃飛虎曾向薑子牙提議,是否可以派人前去遊說殷郊。畢竟有了殷洪的前車之鑒,如果殷郊這般一意孤行,最後下場一定很慘。
薑子牙並未應允也沒拒絕,隻說是迴頭再議迴頭再議。
這一夜黃飛虎父子被殷郊放迴西岐城,次日一早就有人來城外叫陣。而那人叫囂著要見薑子牙,聞清來人模樣之後,薑子牙派出了老將軍鄧九公。
雖說他乃西岐主帥,但是他可不是誰想見就能見得。至於城外那個不知名的家夥,交給老將軍鄧九公去收拾就行了。
鄧九公縱馬出城,此前聞聽報信士卒描述,城外叫陣之人生有三隻眼。聽聞這話鄧九公甚是高興,沒想到竟能在此見到隻聞其名不見其人的三隻眼。
馬善天生三隻眼,隻不過他的第三隻眼不是天眼。
騎戰步戰都不是馬善所擅長的,所以他在鄧九公手上沒撐過二十迴合,就被鄧九公生擒帶迴了西岐城。
薑子牙隻看了馬善一眼,然後就下令將馬善斬首示眾,並派遣南宮適為監斬官。南宮適將馬善帶出相府,親眼看著負責行刑的士卒砍下馬善的腦袋。這邊南宮適剛要迴稟丞相,那邊馬善就又長出了一個腦袋。
砍一次長一次,再砍一次又長出來一個。南宮適還真不信這個邪了,這一次他親自動手,連砍三次馬善的腦袋還在脖子上。
先前眾人都以為馬善空有三隻眼沒啥本事,現在看來是大家都想錯了。南宮適命人看住馬善,然後迴府向薑子牙稟報此事。
薑子牙一聽趕忙率眾人出府查看,一旁的韋護不信這個邪,於是用降魔杵來砸馬善。降魔杵正中馬善頭頂,卻見馬善頭頂發出一道金光。降魔杵立於馬善頭頂,子牙見狀趕忙讓韋護將降魔杵收迴。
眼看韋護的降魔杵並不管用,一旁的哪吒三兄弟走上前來,三人各自使出法寶用來對付馬善。連三昧真火都用上了,對馬善一點作用沒有。而且,後來韋護,黃天化和雷震子也出了手。六人同時出手卻傷不到馬善分毫,而馬善見到三昧真火不懼反喜。
“既然你們誠心送俺,俺馬善去也!”
六人一臉蒙圈,一旁的薑子牙已出聲喊住了六人。剛才他們都未注意,那馬善已經借火遁而逃了。
六人竟然對付不了一個馬善,迴府後薑子牙很是生氣。親眼目睹整個過程的楊戩向薑子牙諫言,希望薑子牙可以讓他去一趟九仙山和終南山。
去九仙山,是為了找廣成子核實一些情況。既然楊戩認出了番天印和落魂鍾,那麽這件事一定跟廣成子有關。番天印和落魂鍾的威力他們都見識過了,隻有弄清楚事情緣由才能想出對策。
而去終南山,則是為了找雲中子借一件法寶,照妖鏡。剛才他們六人合力沒有製服馬善,那就說明馬善一定有特殊本事。現在他們隻知道馬善可以借火遁逃走,至於他是何物誰也不清楚,所以必須借來照妖鏡一探究竟。
在眾位師侄之中,薑子牙最欣賞的就是楊戩。別看楊戩平時悶不做聲,每次出聲總能為他排憂解難。當然這次也不例外,對於楊戩的提議薑子牙當即應允。並叮囑楊戩早去早迴,西岐無他寸步難行。
廣成子一直擔心殷郊會誤入歧途,沒想到果真是怕什麽來什麽。當楊戩告訴他殷郊投了成湯,正在幫張山討伐西岐之後,廣成子整個人都蒙了。
既然自己的徒弟闖下大禍,而他這個做師父的也算幫兇,那他當然要去收拾這個爛攤子。之前廣成子就有些後悔,悔不該那三件鎮山之寶都給殷郊。現在就更後悔了,悔青腸子不說連心肝肺都悔青了。
別了廣成子,楊戩又去了終南山,在山頂見到了正在打坐的雲中子。要說這雲中子,實則是這場封神之事的開端之人。並非封神之事由他拉開序幕,而是此事第一個出現的煉氣士便是他雲中子。
看到風塵仆仆的楊戩,雲中子拿出了早已備好的照妖鏡。楊戩跟雲中子寒暄了幾句,而後離開終南山趕迴西岐。
坐與終南山山頂,雲中子看了一眼朝歌方向。
想當初,他曾見朝歌妖氣衝天,懸桃木劍與朝歌皇宮。若是紂王肯聽他言,或許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想到這裏,雲中子重重歎了口氣,然後換了一個方向,繼續閉目凝神專心打坐。
帶著照妖鏡迴到西岐城,楊戩把廣成子之事告知薑子牙。事情就像楊戩想的一樣,當初殷洪下山赤精子千叮萬囑,最後殷洪被申公豹說反而後助紂伐周。
如今殷郊下山廣成子同樣如此,而殷郊步了殷洪的後塵,隻是不知這其中有沒有申公豹的影子。
拿了照妖鏡的楊戩出城叫陣,點名要馬善與他應戰。上一次六個人都沒能留住他,馬善豈會怕一個上陣還要帶條狗的家夥。
楊戩與馬善對戰,不殺不擒隻是相互對峙。他知曉馬善善於道術,所以他沒想要生擒馬善。眾人隻知馬善上次借火遁而逃,卻未曾想過其中利害非常。若是馬善是個聰明人,當時他盡可以對薑子牙出手。
不說能夠得手,至少會讓西岐方寸大亂。畢竟他站在那兒不動,六個人都沒能傷他分毫。有這等實力傍身,定會成為西岐心腹大患。
楊戩再一次跟馬善拉開距離,然後從懷中取出照妖鏡,仔仔細細對著馬善照了照。隻見那照妖鏡中閃爍著一根燈頭兒,換而言之,就是一根燈芯。
得知馬善所為何物,楊戩即刻鳴金收兵返迴城內。馬善不知楊戩為何收兵,追至恐防有詐故而隻能迴營。
(本章完)
黃飛虎父子連夜迴到西岐,見到薑子牙然後將事情說了一遍。先前薑子牙還不敢確定,這下終於相信跟他交手的真是殷郊了。
黃飛虎曾向薑子牙提議,是否可以派人前去遊說殷郊。畢竟有了殷洪的前車之鑒,如果殷郊這般一意孤行,最後下場一定很慘。
薑子牙並未應允也沒拒絕,隻說是迴頭再議迴頭再議。
這一夜黃飛虎父子被殷郊放迴西岐城,次日一早就有人來城外叫陣。而那人叫囂著要見薑子牙,聞清來人模樣之後,薑子牙派出了老將軍鄧九公。
雖說他乃西岐主帥,但是他可不是誰想見就能見得。至於城外那個不知名的家夥,交給老將軍鄧九公去收拾就行了。
鄧九公縱馬出城,此前聞聽報信士卒描述,城外叫陣之人生有三隻眼。聽聞這話鄧九公甚是高興,沒想到竟能在此見到隻聞其名不見其人的三隻眼。
馬善天生三隻眼,隻不過他的第三隻眼不是天眼。
騎戰步戰都不是馬善所擅長的,所以他在鄧九公手上沒撐過二十迴合,就被鄧九公生擒帶迴了西岐城。
薑子牙隻看了馬善一眼,然後就下令將馬善斬首示眾,並派遣南宮適為監斬官。南宮適將馬善帶出相府,親眼看著負責行刑的士卒砍下馬善的腦袋。這邊南宮適剛要迴稟丞相,那邊馬善就又長出了一個腦袋。
砍一次長一次,再砍一次又長出來一個。南宮適還真不信這個邪了,這一次他親自動手,連砍三次馬善的腦袋還在脖子上。
先前眾人都以為馬善空有三隻眼沒啥本事,現在看來是大家都想錯了。南宮適命人看住馬善,然後迴府向薑子牙稟報此事。
薑子牙一聽趕忙率眾人出府查看,一旁的韋護不信這個邪,於是用降魔杵來砸馬善。降魔杵正中馬善頭頂,卻見馬善頭頂發出一道金光。降魔杵立於馬善頭頂,子牙見狀趕忙讓韋護將降魔杵收迴。
眼看韋護的降魔杵並不管用,一旁的哪吒三兄弟走上前來,三人各自使出法寶用來對付馬善。連三昧真火都用上了,對馬善一點作用沒有。而且,後來韋護,黃天化和雷震子也出了手。六人同時出手卻傷不到馬善分毫,而馬善見到三昧真火不懼反喜。
“既然你們誠心送俺,俺馬善去也!”
六人一臉蒙圈,一旁的薑子牙已出聲喊住了六人。剛才他們都未注意,那馬善已經借火遁而逃了。
六人竟然對付不了一個馬善,迴府後薑子牙很是生氣。親眼目睹整個過程的楊戩向薑子牙諫言,希望薑子牙可以讓他去一趟九仙山和終南山。
去九仙山,是為了找廣成子核實一些情況。既然楊戩認出了番天印和落魂鍾,那麽這件事一定跟廣成子有關。番天印和落魂鍾的威力他們都見識過了,隻有弄清楚事情緣由才能想出對策。
而去終南山,則是為了找雲中子借一件法寶,照妖鏡。剛才他們六人合力沒有製服馬善,那就說明馬善一定有特殊本事。現在他們隻知道馬善可以借火遁逃走,至於他是何物誰也不清楚,所以必須借來照妖鏡一探究竟。
在眾位師侄之中,薑子牙最欣賞的就是楊戩。別看楊戩平時悶不做聲,每次出聲總能為他排憂解難。當然這次也不例外,對於楊戩的提議薑子牙當即應允。並叮囑楊戩早去早迴,西岐無他寸步難行。
廣成子一直擔心殷郊會誤入歧途,沒想到果真是怕什麽來什麽。當楊戩告訴他殷郊投了成湯,正在幫張山討伐西岐之後,廣成子整個人都蒙了。
既然自己的徒弟闖下大禍,而他這個做師父的也算幫兇,那他當然要去收拾這個爛攤子。之前廣成子就有些後悔,悔不該那三件鎮山之寶都給殷郊。現在就更後悔了,悔青腸子不說連心肝肺都悔青了。
別了廣成子,楊戩又去了終南山,在山頂見到了正在打坐的雲中子。要說這雲中子,實則是這場封神之事的開端之人。並非封神之事由他拉開序幕,而是此事第一個出現的煉氣士便是他雲中子。
看到風塵仆仆的楊戩,雲中子拿出了早已備好的照妖鏡。楊戩跟雲中子寒暄了幾句,而後離開終南山趕迴西岐。
坐與終南山山頂,雲中子看了一眼朝歌方向。
想當初,他曾見朝歌妖氣衝天,懸桃木劍與朝歌皇宮。若是紂王肯聽他言,或許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想到這裏,雲中子重重歎了口氣,然後換了一個方向,繼續閉目凝神專心打坐。
帶著照妖鏡迴到西岐城,楊戩把廣成子之事告知薑子牙。事情就像楊戩想的一樣,當初殷洪下山赤精子千叮萬囑,最後殷洪被申公豹說反而後助紂伐周。
如今殷郊下山廣成子同樣如此,而殷郊步了殷洪的後塵,隻是不知這其中有沒有申公豹的影子。
拿了照妖鏡的楊戩出城叫陣,點名要馬善與他應戰。上一次六個人都沒能留住他,馬善豈會怕一個上陣還要帶條狗的家夥。
楊戩與馬善對戰,不殺不擒隻是相互對峙。他知曉馬善善於道術,所以他沒想要生擒馬善。眾人隻知馬善上次借火遁而逃,卻未曾想過其中利害非常。若是馬善是個聰明人,當時他盡可以對薑子牙出手。
不說能夠得手,至少會讓西岐方寸大亂。畢竟他站在那兒不動,六個人都沒能傷他分毫。有這等實力傍身,定會成為西岐心腹大患。
楊戩再一次跟馬善拉開距離,然後從懷中取出照妖鏡,仔仔細細對著馬善照了照。隻見那照妖鏡中閃爍著一根燈頭兒,換而言之,就是一根燈芯。
得知馬善所為何物,楊戩即刻鳴金收兵返迴城內。馬善不知楊戩為何收兵,追至恐防有詐故而隻能迴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