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事兒還需要詳細規劃,任何一處都不能出現紕漏。既然鄧九公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薑子牙當然有義務把他收入西岐聽用。
至於那個鄧嬋玉,自然是要交給土行孫自己擺平了。如果他連個女人都擺不平,以後還怎麽跟她成就夫妻之好。
打定了這個主意,薑子牙將土行孫單獨留下。其他人可以隨後安排,但是他必須要跟土行孫說清楚。
這事兒是為了他也是為了西岐,鄧嬋玉的厲害他是知道的,所以他希望土行孫可以考慮清楚。雖然薑子牙的情商很低,但是他畢竟也結過一次親。
當初在朝歌的那段落魄時光,一直都是薑子牙無法忘懷的往事。雖然他盡可能的不讓自己迴憶,有些畫麵卻總在不經意間想起。
比如在朝歌城內賣笊籬,比如在宋哥開的飯館裏做掌櫃,比如在朝歌城內開占卜店鋪。這總能讓他想起那個不願跟他離開朝歌的女人,雖然他們在一起時間不久,但是薑子牙對她一直都有愧疚。
若非有過這樣一段經曆,他不會對土行孫之事如此慎重。因為他知道跟一個女人成親意味著什麽,所以他希望土行孫可以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土行孫跟當初的薑子牙一樣,也是第一次跟人結親,所以他沒經驗。對薑子牙的熱心他很感動,卻不知道薑子牙對他格外熱心的另一層含義。
俗話說得好,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離得快。土行孫信誓旦旦的向薑子牙保證,他以後絕對不辜負鄧嬋玉,一定會對鄧嬋玉好的。
等土行孫離開,薑子牙一人來到相府後院。恰好碰上了還未離開的懼留孫,熟知薑子牙過去的懼留孫,自然知曉薑子牙對土行孫的擔憂。
鄧嬋玉可是巾幗不讓須眉,她的本事必在土行孫之上。結果就不用明說了,有體會的人自然知道會是怎樣。
薑子牙和懼留孫在後院飲酒,看著漫天星辰和那輪圓月。
與此同時,身在湯營的鄧九公跟太鸞二人對飲。先前跟散宜生說的不過是套話而已,他怎麽會將女兒嫁給土行孫。這事兒根本就不用跟女兒商量,他已經做好決定了。
至於太鸞的那個提議,這事兒還需要細細謀劃。如果計劃成功,他將即刻班師迴朝,西岐之事再也不需牽掛。
現在他所要做的,就是等天亮讓人前去西岐城。通知薑子牙他女兒已經答應這門親事,不過這事兒需要薑子牙親自出馬。
如果薑子牙答應他們的條件,鄧九公就會依計行事,然後來一個甕中捉鱉。如果薑子牙不答應他們的條件,那這事兒就算廢了,他們隻能想別的辦法來解決西岐這個大麻煩了。
第二天一早,薑子牙果真收到了鄧九公派人送去的信。甚至他根本不用打開,就已經知道了信的內容。
太鸞給鄧九公出的主意,讓他同意薑子牙的請求,將女兒鄧嬋玉嫁給土行孫。鄧九公一聽這話就急了,不過後來他還是同意了太鸞的提議。因為太鸞要給薑子牙來一招引蛇上鉤,而這樁婚事就是魚餌。
在書信送達薑子牙手上的同時,鄧九公已經開始部署計劃。他讓趙升帶一隊人藏於左營,然後又命孫焰紅帶一隊人藏於右營。太鸞和鄧秀帶一隊人藏於中營,而他女兒鄧嬋玉則是帶一隊人藏於後營。
因為鄧九公在給薑子牙的書心上說的很清楚,他可以答應這門親事,不過這聘禮需要薑子牙親自送到湯營。
鄧九公將一切安排妥當,並以摔杯為號。到時隻要薑子牙敢來湯營,他們定能擒了薑子牙迴朝歌請功。
為了讓薑子牙消除疑心,次日一早鄧九公又派太鸞去了一趟西岐城。太鸞特意去見薑子牙,把鄧九公的決定陳述了一遍。表麵上看這麽做是為了表示誠意,實則目的為何也隻有他自己心裏清楚了。
既然鄧九公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薑子牙當然不會拒絕。當場答應太鸞,三日後他一定攜聘禮前往湯營。
等太鸞一走,眾人紛紛就此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鄧九公答應的這麽痛快,再加上讓太鸞親自來說明情況。這種種跡象都說明一個問題,此事有詐。
但是他們並不知道,薑子牙早就想到了這個結果。鄧九公當然不會輕易歸周,但是,既然鄧嬋玉跟土行孫有姻緣在身,那這件事可就由不得他了。
薑子牙當即下令,由他親自挑選五十名將卒,三日後隨他一起去湯營送聘禮。與此同時,薑子牙命雷震子帶一隊人衝入左營,南宮適帶一隊人衝入右營,金吒木吒龍須虎率一隊人衝入中營。
然後薑子牙命人將土行孫招來,將計劃告知土行孫。他們去了隻管對付鄧九公和他那幫部下,而鄧嬋玉自然就交給土行孫了。畢竟這事兒隻有土行孫是當事人,他們都不過是幫忙的而已。
一聽說薑丞相為了自己的婚事如此勞心勞神,土行孫當下拍著胸脯保證。一定不會讓薑丞相失望,就算是綁他也要把鄧嬋玉綁迴西岐。
三日後,薑子牙一行五十人來到湯營。在轅門見到等候在此的鄧九公,如同薑子牙先前所料。在此等候他們的之後鄧九公一人,看樣子其他人都已經埋伏好了。
薑子牙跟鄧九公客套寒暄,多半說的都是鄧嬋玉跟土行孫的婚事。不過薑子牙可沒想要給鄧九公先發製人的機會,於是他早就交代了辛甲。隻要他進入中軍大營一盞茶的時間,馬上發信號讓三路兵馬前來劫營。
說來也是巧事,如果不是辛甲發信號讓三路兵馬前來劫營,那隻被鄧九公捏在手裏的茶杯怕是已經摔碎了。
辛甲發出信號,左路雷震子,右路南宮適,中路金吒木吒和龍須虎,三路兵馬同時衝入湯營。土行孫直入後營,今天他可是要搶個媳婦迴去了。
得知中了薑子牙的計中計,鄧九公當場翻臉,五十名士卒紛紛亮出兵器。薑子牙自是敵不過鄧九公,但是那跟隨薑子牙而來的五十名士卒,個個都是西周驍勇善戰的將卒。
(本章完)
至於那個鄧嬋玉,自然是要交給土行孫自己擺平了。如果他連個女人都擺不平,以後還怎麽跟她成就夫妻之好。
打定了這個主意,薑子牙將土行孫單獨留下。其他人可以隨後安排,但是他必須要跟土行孫說清楚。
這事兒是為了他也是為了西岐,鄧嬋玉的厲害他是知道的,所以他希望土行孫可以考慮清楚。雖然薑子牙的情商很低,但是他畢竟也結過一次親。
當初在朝歌的那段落魄時光,一直都是薑子牙無法忘懷的往事。雖然他盡可能的不讓自己迴憶,有些畫麵卻總在不經意間想起。
比如在朝歌城內賣笊籬,比如在宋哥開的飯館裏做掌櫃,比如在朝歌城內開占卜店鋪。這總能讓他想起那個不願跟他離開朝歌的女人,雖然他們在一起時間不久,但是薑子牙對她一直都有愧疚。
若非有過這樣一段經曆,他不會對土行孫之事如此慎重。因為他知道跟一個女人成親意味著什麽,所以他希望土行孫可以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土行孫跟當初的薑子牙一樣,也是第一次跟人結親,所以他沒經驗。對薑子牙的熱心他很感動,卻不知道薑子牙對他格外熱心的另一層含義。
俗話說得好,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離得快。土行孫信誓旦旦的向薑子牙保證,他以後絕對不辜負鄧嬋玉,一定會對鄧嬋玉好的。
等土行孫離開,薑子牙一人來到相府後院。恰好碰上了還未離開的懼留孫,熟知薑子牙過去的懼留孫,自然知曉薑子牙對土行孫的擔憂。
鄧嬋玉可是巾幗不讓須眉,她的本事必在土行孫之上。結果就不用明說了,有體會的人自然知道會是怎樣。
薑子牙和懼留孫在後院飲酒,看著漫天星辰和那輪圓月。
與此同時,身在湯營的鄧九公跟太鸞二人對飲。先前跟散宜生說的不過是套話而已,他怎麽會將女兒嫁給土行孫。這事兒根本就不用跟女兒商量,他已經做好決定了。
至於太鸞的那個提議,這事兒還需要細細謀劃。如果計劃成功,他將即刻班師迴朝,西岐之事再也不需牽掛。
現在他所要做的,就是等天亮讓人前去西岐城。通知薑子牙他女兒已經答應這門親事,不過這事兒需要薑子牙親自出馬。
如果薑子牙答應他們的條件,鄧九公就會依計行事,然後來一個甕中捉鱉。如果薑子牙不答應他們的條件,那這事兒就算廢了,他們隻能想別的辦法來解決西岐這個大麻煩了。
第二天一早,薑子牙果真收到了鄧九公派人送去的信。甚至他根本不用打開,就已經知道了信的內容。
太鸞給鄧九公出的主意,讓他同意薑子牙的請求,將女兒鄧嬋玉嫁給土行孫。鄧九公一聽這話就急了,不過後來他還是同意了太鸞的提議。因為太鸞要給薑子牙來一招引蛇上鉤,而這樁婚事就是魚餌。
在書信送達薑子牙手上的同時,鄧九公已經開始部署計劃。他讓趙升帶一隊人藏於左營,然後又命孫焰紅帶一隊人藏於右營。太鸞和鄧秀帶一隊人藏於中營,而他女兒鄧嬋玉則是帶一隊人藏於後營。
因為鄧九公在給薑子牙的書心上說的很清楚,他可以答應這門親事,不過這聘禮需要薑子牙親自送到湯營。
鄧九公將一切安排妥當,並以摔杯為號。到時隻要薑子牙敢來湯營,他們定能擒了薑子牙迴朝歌請功。
為了讓薑子牙消除疑心,次日一早鄧九公又派太鸞去了一趟西岐城。太鸞特意去見薑子牙,把鄧九公的決定陳述了一遍。表麵上看這麽做是為了表示誠意,實則目的為何也隻有他自己心裏清楚了。
既然鄧九公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薑子牙當然不會拒絕。當場答應太鸞,三日後他一定攜聘禮前往湯營。
等太鸞一走,眾人紛紛就此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鄧九公答應的這麽痛快,再加上讓太鸞親自來說明情況。這種種跡象都說明一個問題,此事有詐。
但是他們並不知道,薑子牙早就想到了這個結果。鄧九公當然不會輕易歸周,但是,既然鄧嬋玉跟土行孫有姻緣在身,那這件事可就由不得他了。
薑子牙當即下令,由他親自挑選五十名將卒,三日後隨他一起去湯營送聘禮。與此同時,薑子牙命雷震子帶一隊人衝入左營,南宮適帶一隊人衝入右營,金吒木吒龍須虎率一隊人衝入中營。
然後薑子牙命人將土行孫招來,將計劃告知土行孫。他們去了隻管對付鄧九公和他那幫部下,而鄧嬋玉自然就交給土行孫了。畢竟這事兒隻有土行孫是當事人,他們都不過是幫忙的而已。
一聽說薑丞相為了自己的婚事如此勞心勞神,土行孫當下拍著胸脯保證。一定不會讓薑丞相失望,就算是綁他也要把鄧嬋玉綁迴西岐。
三日後,薑子牙一行五十人來到湯營。在轅門見到等候在此的鄧九公,如同薑子牙先前所料。在此等候他們的之後鄧九公一人,看樣子其他人都已經埋伏好了。
薑子牙跟鄧九公客套寒暄,多半說的都是鄧嬋玉跟土行孫的婚事。不過薑子牙可沒想要給鄧九公先發製人的機會,於是他早就交代了辛甲。隻要他進入中軍大營一盞茶的時間,馬上發信號讓三路兵馬前來劫營。
說來也是巧事,如果不是辛甲發信號讓三路兵馬前來劫營,那隻被鄧九公捏在手裏的茶杯怕是已經摔碎了。
辛甲發出信號,左路雷震子,右路南宮適,中路金吒木吒和龍須虎,三路兵馬同時衝入湯營。土行孫直入後營,今天他可是要搶個媳婦迴去了。
得知中了薑子牙的計中計,鄧九公當場翻臉,五十名士卒紛紛亮出兵器。薑子牙自是敵不過鄧九公,但是那跟隨薑子牙而來的五十名士卒,個個都是西周驍勇善戰的將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