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所率領的秦軍主力傷亡大半,按理說這會兒正是楚軍占據上風。一鼓作氣吃掉蒙恬率領的援軍,這場仗楚軍便是大勝。


    但是所有楚軍將士都沒有想到,主將項燕竟然下令讓他們收兵迴營。眼瞅著再打上幾個時辰就能吃掉蒙家軍了,可這會兒項燕卻讓他們收兵迴營。


    迴到軍營的楚軍將官聚集在項燕營帳,他們都希望項燕能給他們一個說法。士氣正盛之時突然退兵,這樣對將士們的士氣影響甚大。


    項燕怎會不懂這個道理,但是他的話讓大家無法反駁。李信不足為懼,但是蒙恬此人項燕有所了解。他從不打無把握之仗,即便是陷入死局也是如此。他不一定有反敗為勝的本事,但一定有同歸於盡的後手。


    跟一個突然冒出來的人打,不管是輸是贏都不合適。輸了損兵折將丟了士氣,贏了對方一定會卷土重來。除非你可以將其一舉殲滅,否則在了解對方之前切不可意氣用事。


    項燕的推斷並非全無道理,蒙恬做事一向就是如此。他從來不會去想最好的結局,他隻會做好最壞的打算。每次出征每一場仗,對他而言都像是生死之戰。所以他必須要做到萬無一失,不能贏沒有關係,但至少不能輸。


    在他衝進戰場去救李信的時候,蒙恬留了一萬人的蒙家軍。這一萬人是清一色的騎軍,而且都是秦國一直未曾露麵的鐵甲重騎。


    如果蒙恬陷入戰場,秦軍無法順利突圍的話,那支一萬人的重騎就會衝入戰場。但是他們的目標不是救出蒙恬和李信,而是不惜一切代價幹掉項燕。


    戰場之上形勢瞬息萬變,若想扭轉戰局,最好的辦法就是擒賊先擒王。隻要能夠將項燕幹掉,楚軍一定大亂。


    所以,項燕的判斷絲毫沒錯,雖然他並不知道蒙恬留了什麽後手。但是他在此之前研究過蒙恬這個人,甚至他的秉性和做事風格。


    俗話說得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既然是要拚個你死我活,不了解對手豈不會讓人恥笑麽。李信會犯這種低級的錯誤,但項燕不會。


    秦軍慘白,李信跟蒙恬一起返迴秦國。得到消息的秦王大怒,當即下令要將李信車裂。最後還是幾位大臣一同向李信求情,秦王這才決定對其網開一麵。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兵敗之後的李信還是要受些皮肉之苦的。


    秦軍被楚軍打敗,此事早已是在鹹陽城傳的沸沸揚揚。有人已經開始揣測,接下來秦王會不會任命蒙恬為主將二次出征。


    揣測這些事兒的大多都是小官小吏,隻有位極中樞之人方可知曉。其實在李信蒙恬迴到鹹陽的第三天,秦王趙政就已經秘密離開鹹陽宮了。


    沒人知道秦王去了那裏,但卻有人看到了大批出動的影衛。他們都是為了負責保護秦王安全而存在的,既然他們大批出動,便可說明秦王已經離開了鹹陽城。而且,此次出行恐怕距離鹹陽城不會太近。


    跟趙政一同離開鹹陽城的,除了趙高還有許久沒有離開鹹陽宮的李霓裳和趙靈兒。趙政這次出來是辦正事,帶上她倆不過是想讓她倆出來散散心。


    他曾不止一次的告訴她倆,想出去散心無需向任何人稟報,她們可以任意進出鹹陽宮。可惜到今天為止,她倆一次也沒離開過鹹陽宮。


    自從趙靈兒和李霓裳來到鹹陽城,她們就一直住在鹹陽宮內。雖然秦王趙政許諾她們可以任意進出皇宮,但是她們從未離開過皇宮半步。


    至於為何要這麽做,原因隻有她們自己清楚。尤其是在秦國開始吞並六國之後,她們就更沒有想要離開鹹陽宮的想法了。


    如果她們出宮遊玩,就必須有人要保護她們。跟秦國有深仇大恨的人越來越多,國破家亡的他們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們傷不到秦王,所以就把目標放到了秦王身邊那些人的身上。


    其實她們並非沒想過出去散心,隻不過那次她們還未離開皇宮,就已經有人為了保護她們而悄然喪了性命。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她倆就再也沒有想要出宮的想法。


    趙政親自出宮,專程去了王翦的老家。當初他傷透的王翦的心,當著那麽多人的麵沒給王翦留麵子。如今結果跟王翦說的一樣,使得他不得不重新來請王翦。


    王翦脾氣雖倔,但是他在大事上從不糊塗。秦王親臨他自當以禮相待,而且還專程給秦王下廚做了幾樣拿手好菜。


    秦王希望他可以迴去複職,王翦推辭身體不適。不是他不想報效秦國,而是他已經逐漸感受到了秦王的變化。


    以前他說什麽秦王都能聽得進去,上次秦王直接無視了他的意見。這已經很能說明一個問題了,這個問題讓王翦喜憂參半。


    喜得是秦王終於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在一味聽從大臣們的意見。這是好事,作為一國之君理當有自己的主見。如今的秦國有這個實力讓他犯錯,犯了錯還可以補救。


    但是他同樣感到憂心,憂心的是秦王逐漸膨脹的自信心。他現在已經有些目中無人的傲氣了,身為帝王自當有這份氣場,但是這份氣場應該被適當壓製。


    如果沒有人可以壓製得住他的這份氣場,那麽今後他一定會做出很多錯事。


    趙政當然不知道王翦的這些想法,他來的目的就是請王翦迴去。雖然王翦一再推脫,最後還是跟趙政一起返迴了鹹陽。


    當然,趙政也答應了王翦的條件,讓王翦耍了六十萬秦軍去攻打楚國。


    若是論起楚國跟秦國的交情,其實在幾十年前就已經結下梁子了。那時候楚國跟齊國相王,簡單來說就是互相稱王,承認彼此的稱號。那時的魏國已經走了下坡路,相王之地便選在魏國境內。


    當時想要一同稱王的還有秦國,隻可惜楚國跟齊國不給秦國這個機會。相王的時辰是早就定好的,當時的秦惠王沒能按時趕到。錯過了相王的時間,原因是有人在半路設伏意圖將他幹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年西遊的兄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徐輝8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徐輝89並收藏那些年西遊的兄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