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他們比誰都懂,但懂歸懂,真到實事上能不能活靈活用是另一迴事。


    有趙政壓著他們翻不了天,但是如此僵持也不是長久之計。在於李斯商量過後,趙政終於做出了一個決定。


    他希望自己可以做最後的努力,畢竟李牧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他能夠投奔秦國,對秦國而言那便是如虎添翼。但是他也沒有把握能不能辦成這件事,所以他隻跟極少數大臣提及此事。


    給他幾天時間,讓他親自去一趟邊境重鎮。跟李牧老將軍見上一麵,而後再做打算。


    誰也不會想到,趙政竟然親自趕往戰場。而且是隻身趕赴趙國大營,獨自一人去見李牧。


    李牧見到趙政也甚為驚訝,不過他沒有暴露趙政的身份。趙軍大營之內除了李牧,沒有人知道這個不速之客的真實身份。


    趙政隻說是李老將軍的一位故交,雖是秦國人卻也不想李老將軍戰死沙場。所以他想勸一勸李老將軍,應該順勢而為為自己考慮後路。


    李牧退去了營中眾將,軍帳之內隻剩他們二人。當年雁門關一別,李牧跟趙政已有十多年未曾見麵了。


    李牧很驚訝趙政的變化,跟當初那個毛頭小子相比,如今的趙政的確有了幾分帝王之氣。舉手投足間有了幾分霸氣,而且他的體格明顯比先前好了不止一星半點。


    “如果你是來勸老夫投降的,我勸你還是趁早迴去。老夫的脾氣想必你也了解,不管今後戰事如何,老夫都會為趙國死戰到底。”李牧說。


    趙政搖了搖頭,說道:“老將軍這是何必呢,我還記得老將軍曾經說過,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今已經到了分久必合的時候。既然知道大勢如此,老將軍為何不順勢而為呢。”


    李牧說:“就算我當初知道你小子是秦國國君,明知道你小子有吞並六國的野心,可老夫不也沒有把你小子怎麽樣麽?如果老夫是那種人,當初就會在雁門關把你小子宰了。神不知鬼不覺,如今也不會攤上這檔子事。”


    趙政說:“就算當初老將軍把我殺了,真以為能阻止分久必合的天下大勢?就算沒有我趙政,難不成就不會有人會橫掃六國了?”


    “這個,額。”


    李牧一時語塞,還真不知道該怎麽迴答這個問題。


    他心裏其實比誰都清楚,大勢所趨斷然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分久必合是天下大勢,即便沒有趙政沒有秦國,也一定會出現第二個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的勢力。隻不過那些都是不定之數,如今的一切才是定數。


    趙政極力勸阻李牧,希望他可以看清形勢,不要一味為國死戰。畢竟天下大勢如此,並非他一人之錯。即便他李牧戰死在這裏,也不可能挽救趙國被滅的結局。既然如此,那他為何不能為自己謀求一條退路呢。


    趙政給了李牧兩個選擇,第一是加入秦軍,他將會把李牧的一家老小全部接去鹹陽城。第二是離開趙國,去當一個安享晚年的田舍翁。不問俗世不理紛爭,安安心心度完餘生。


    那一種選擇都比他現在要強,但是李牧那一個都不會選。現在就是他最好的選擇,為了趙國死戰就是他最終的歸宿。


    勸不動李牧,幸好趙政早有準備。


    第二天一早,一輛馬車駛入趙軍大營。這一次是李牧在大營外親自迎接,從馬車上走下兩個女人和一個孩子。趙軍紛紛下跪,高聲齊唿:“參見公主殿下!”


    來此勸阻李牧是趙政的主意,但最早有這個想法的人是趙丹。趙靈兒隻不過是來湊個熱鬧,還有一直未曾見過公子扶蘇。


    趙丹是李牧看著長大的,所以她早已把李牧當成了家人。人前她喊李牧為李老將軍,人後她喊李牧為李伯伯。


    這一次她奔波數百裏來見李牧,目的跟趙政一樣。其實李斯等人已經獻出了應對之計,一旦啟用一定能夠破解如今的僵局。但是此計一旦啟用,李牧恐怕就會遭受滅頂之災。他們不忍心看著李牧遭殃,所以才會多此一舉來勸李牧。


    自從趙丹嫁入秦國,李牧已經好幾年沒見到她了。當初聽說趙丹生下一子,李牧高興的幾天都合不攏嘴。因為他知道母以子為貴,隻要趙丹為秦國剩下皇子,那她在秦國就一定會被重視,就不會有人能欺負她了。


    公子扶蘇是第一次見到李牧,五歲半的孩子說起話來像個大人。粉雕玉琢的小臉,宛如暗夜星辰的眼眸,走起路來虎虎生風。李牧一見到這小子就喜歡的不得了,拉著他的小手便進了軍帳。


    李牧自然知曉公主所來何事,該說的趙政都已經說過了,趙丹公主前來無非是再重複一遍先


    </br/>共2頁,現第1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年西遊的兄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徐輝8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徐輝89並收藏那些年西遊的兄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