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政派人給趙丹和趙靈兒捎去一封信,然後把這邊的情況說了一下,然後讓夏玉房跟李霓裳去趙國投奔趙丹。
趙丹是趙國公主,有她在夏玉房跟李霓裳就不會有事。不過話說迴來,趙政已經很久沒有跟人家聯係了,這一聯係就是求人幫忙。不過好在趙丹並不在意,看到信的趙靈兒差點兒來找趙政。
雖然已經跟趙政分開好幾年了,趙靈兒始終對趙政念念不忘。每個月她都會給趙政送來幾封信,信的內容不盡相同,但是所要表達的意思幾乎一樣。
趙靈兒一直在跟趙政商量,希望以後可以去秦國跟趙政作伴。如果趙政是平頭百姓,這麽做倒沒什麽。
關鍵是趙政乃秦國國君,而趙靈兒可是趙國公主。一個趙丹還不夠亂,現在又加一個趙靈兒。如果這事兒被傳揚出去,恐怕趙國的麵子就讓她倆給丟盡了。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一直都是趙政不得不考慮的。秦國終有一天要一統天下,這也一直是所有老秦人的夙願。
如果趙政有一天真這麽做,又該如何去麵對趙丹和趙靈兒呢。他們可都是趙國公主,如果倒是趙政滅了趙國,她們難道會不恨趙政麽。
有時候恨比愛給人帶來的傷害更大,而仇恨可以讓人喪失理智。如果將來真有那麽一天,趙政自己能不能撐得住都是迴事兒。
普通百姓到了二十歲行冠禮,趙政則是因為呂不韋的一句話,然後行冠禮的時間往後推遲了兩年時間。
十三歲離開秦國,二十二歲返迴秦國。
九年不僅是單數的最大值,而且也是趙政人生最豐富多彩的九年。每天都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在不同的人身上學到不同的優點。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行萬裏路不如閱人無數。
趙政已經不再是九年前的那個毛頭小子,由內到外趙政已經徹底變了。
先說言行舉止方麵,以前的趙政說話很衝。現在的他絕對不會這樣,他不會跟任何人吵,更不會跟任何人發生衝突。
因為那些都是最不明智的選擇,也是一個人在情緒失控後的表現。
情緒最能體現一個人有多少內涵,憤怒時不發火,跌倒時不抱怨,傷心時不自棄,高興時不膨脹。
很少有人能夠做到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尤其是像趙政這般的年輕人。但趙政做到了,為此他還專門找地方訓練自己。
去酒樓給人當小二,為的就是可以擁有一個強大的心髒。不管客人是不是無理取鬧,他都必須在第一時間給人道歉。不用管是不是他的錯,沒有人會關心這個問題。
同事會很喜歡看熱鬧,老板會很擔心他的生意,趾高氣昂的客官會發飆,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搞定這一切。
菜盤子扣你臉上了別動手,笑著把臉洗幹淨了繼續幹活。
麵湯倒你腦門上了別激動,笑著把頭洗幹淨了繼續幹活。
有人扇你耳光了不要還手,對方扇你左臉那你就笑著把右臉也伸過去讓他扇。
不是所有人都能經受得住苦難,但一旦有人做到了這一切,那麽這個人將來的成就一定不可限量。
趙政從來不會多說一個字,尤其是在那大半年的承受力訓練的時候。他每天都在抓狂中度過,想他堂堂一國之君,被人如此這般對待卻不能發火。
他必須做到不管遇到什麽事兒都麵不改色,那怕有人捅他一刀,那怕有人當眾辱罵他。那怕有人把所有惡毒的話全都用在他的身上,他也必須要做到麵不改色,而且還要做到心如止水。
憤怒會讓人失去理智,所以趙政必須用這種方法來控製憤怒。雖然他這些年沒在鹹陽,但是鹹陽城所發生的一舉一動他都清楚。
比如呂不韋的那些破事兒,還有他的母後趙姬。這或許不能把責任全都推到一個女人身上,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能夠保持清醒的人是少之又少。畢竟一個是自己的生母,一個是從小傳授自己治國安邦之道的老師。
三人行必有吾師,所以趙政從來都沒拜過師。他從不單獨推崇一家學說,自然也不拘泥於一家學說。
集眾家所長,匯百川之水,達天地之師。
趙政孤身一人返迴秦國,兩位車夫均以被他派出去送信去了。如此長路當然有人擔心,不過擔心趙政的人已經先他一步去了趙國。
李霓裳死活都不肯走,甚至還使出了女人的殺手鐧,一哭二鬧三上吊。隻可惜這招對如今的趙政沒用,用趙政的話講,就算她死也要死在趙國。雖然直到他是為自己好,但聽到這話的李霓裳還是有點兒傷心。
夏玉房倒是特別懂事,根本就沒用趙政勸說,她便主動提出趕赴趙國。畢竟她從小就在趙國長大,而且她還曾有過一個未完成的心願。隻是她不知道,當初那個向她許下承諾的小子還記不記得。
很久以前,小女孩護著小男孩,麵對一群流浪狗毫不退縮。不是因為她不害怕,而是因為身後的小男孩被嚇的一直哭。
經過一場惡戰,流浪狗被路過的路人趕走。小女孩受了傷,小男孩也掛了彩。小女孩的傷勢跟流浪狗惡鬥的時候留下的,而小男孩的傷是為了救小女孩留下的。
一個笨笨的小男孩,一個傻傻的小女孩。在他們返迴小破屋的途中,小男孩小心翼翼的托著小女孩的胳膊。然後他紅著眼向小女孩發誓,以後他一定會保護小女孩的,而且他以後一定要娶小女孩為妻。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女孩和小男孩漸漸長大了。但是小女孩卻失去了小男孩,因為小男孩被人帶走了,她知道那個地方,卻根本沒有去那個地方的能力。
往事不堪迴首,走的再急有時也應當迴頭看看。夏玉房在臨走前跟趙政聊了很久,如果不是她親口告訴趙政,趙政根本就沒有想到,原來是他當初的一個承諾支撐著夏玉房。她看好趙政,深信他將來一定能夠出人頭地。
路上遇到一對母女,趙政便將馬車送給了她們。目盲的老婦人,失聰的小女孩。母女倆早已流浪多年,遇上趙政之前她們才被人打了一頓。
老婦人幾天沒吃東西了,小女孩偷了幾個饅頭迴來給老婦人。最後被賣饅頭的抓了個現行,之後是無數扁擔落在她倆身上。
趙政把馬車送給她倆,然後隻身去了她倆來時的方向。途中經過一家饅頭鋪,趙政看到了老婦人口中的那個大胖子。
趙政隻出了三拳兩腳,三拳全都砸在那人的身上,兩腳踹翻了他的桌椅。那人似乎在當地很有勢力,一會兒的功夫就喊來一大幫人。隻可惜他還是慢了一步,人到齊時趙政早就跑沒影了。
剛離開秦國時,若是讓趙政遇到這種問題,他一定會把那人打成廢人。若是在不解氣,就直接讓人把他剁了喂狗。
可這會兒不太一樣了,這會兒他已經長大了,變成熟了。知道很多事情是不能直接解決的,還有很多事情是改變不了的。
比如那個老婦人,非要將失聰的小女孩推給趙政。趙政當然知道老婦人想幹什麽,但是他不認為這麽做是明智之舉。
前路如何連他自己都不清楚,如果身邊再帶著一個小姑娘。哦,對了,其實這姑娘哪兒都不小。個頭不小眼睛不小,甚至連那個啥也不算小。其實她笑起來特別好看,在老婦人將她推給趙政的時候,她也在極力向趙政證明,好像是在說她能夠聽見也能說話,隻不過是嗓子出了問題說不出來而已。
形勢所迫留她不得,所以趙政最後還是讓女孩跟老婦人走了。
趙丹是趙國公主,有她在夏玉房跟李霓裳就不會有事。不過話說迴來,趙政已經很久沒有跟人家聯係了,這一聯係就是求人幫忙。不過好在趙丹並不在意,看到信的趙靈兒差點兒來找趙政。
雖然已經跟趙政分開好幾年了,趙靈兒始終對趙政念念不忘。每個月她都會給趙政送來幾封信,信的內容不盡相同,但是所要表達的意思幾乎一樣。
趙靈兒一直在跟趙政商量,希望以後可以去秦國跟趙政作伴。如果趙政是平頭百姓,這麽做倒沒什麽。
關鍵是趙政乃秦國國君,而趙靈兒可是趙國公主。一個趙丹還不夠亂,現在又加一個趙靈兒。如果這事兒被傳揚出去,恐怕趙國的麵子就讓她倆給丟盡了。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一直都是趙政不得不考慮的。秦國終有一天要一統天下,這也一直是所有老秦人的夙願。
如果趙政有一天真這麽做,又該如何去麵對趙丹和趙靈兒呢。他們可都是趙國公主,如果倒是趙政滅了趙國,她們難道會不恨趙政麽。
有時候恨比愛給人帶來的傷害更大,而仇恨可以讓人喪失理智。如果將來真有那麽一天,趙政自己能不能撐得住都是迴事兒。
普通百姓到了二十歲行冠禮,趙政則是因為呂不韋的一句話,然後行冠禮的時間往後推遲了兩年時間。
十三歲離開秦國,二十二歲返迴秦國。
九年不僅是單數的最大值,而且也是趙政人生最豐富多彩的九年。每天都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在不同的人身上學到不同的優點。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行萬裏路不如閱人無數。
趙政已經不再是九年前的那個毛頭小子,由內到外趙政已經徹底變了。
先說言行舉止方麵,以前的趙政說話很衝。現在的他絕對不會這樣,他不會跟任何人吵,更不會跟任何人發生衝突。
因為那些都是最不明智的選擇,也是一個人在情緒失控後的表現。
情緒最能體現一個人有多少內涵,憤怒時不發火,跌倒時不抱怨,傷心時不自棄,高興時不膨脹。
很少有人能夠做到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尤其是像趙政這般的年輕人。但趙政做到了,為此他還專門找地方訓練自己。
去酒樓給人當小二,為的就是可以擁有一個強大的心髒。不管客人是不是無理取鬧,他都必須在第一時間給人道歉。不用管是不是他的錯,沒有人會關心這個問題。
同事會很喜歡看熱鬧,老板會很擔心他的生意,趾高氣昂的客官會發飆,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搞定這一切。
菜盤子扣你臉上了別動手,笑著把臉洗幹淨了繼續幹活。
麵湯倒你腦門上了別激動,笑著把頭洗幹淨了繼續幹活。
有人扇你耳光了不要還手,對方扇你左臉那你就笑著把右臉也伸過去讓他扇。
不是所有人都能經受得住苦難,但一旦有人做到了這一切,那麽這個人將來的成就一定不可限量。
趙政從來不會多說一個字,尤其是在那大半年的承受力訓練的時候。他每天都在抓狂中度過,想他堂堂一國之君,被人如此這般對待卻不能發火。
他必須做到不管遇到什麽事兒都麵不改色,那怕有人捅他一刀,那怕有人當眾辱罵他。那怕有人把所有惡毒的話全都用在他的身上,他也必須要做到麵不改色,而且還要做到心如止水。
憤怒會讓人失去理智,所以趙政必須用這種方法來控製憤怒。雖然他這些年沒在鹹陽,但是鹹陽城所發生的一舉一動他都清楚。
比如呂不韋的那些破事兒,還有他的母後趙姬。這或許不能把責任全都推到一個女人身上,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能夠保持清醒的人是少之又少。畢竟一個是自己的生母,一個是從小傳授自己治國安邦之道的老師。
三人行必有吾師,所以趙政從來都沒拜過師。他從不單獨推崇一家學說,自然也不拘泥於一家學說。
集眾家所長,匯百川之水,達天地之師。
趙政孤身一人返迴秦國,兩位車夫均以被他派出去送信去了。如此長路當然有人擔心,不過擔心趙政的人已經先他一步去了趙國。
李霓裳死活都不肯走,甚至還使出了女人的殺手鐧,一哭二鬧三上吊。隻可惜這招對如今的趙政沒用,用趙政的話講,就算她死也要死在趙國。雖然直到他是為自己好,但聽到這話的李霓裳還是有點兒傷心。
夏玉房倒是特別懂事,根本就沒用趙政勸說,她便主動提出趕赴趙國。畢竟她從小就在趙國長大,而且她還曾有過一個未完成的心願。隻是她不知道,當初那個向她許下承諾的小子還記不記得。
很久以前,小女孩護著小男孩,麵對一群流浪狗毫不退縮。不是因為她不害怕,而是因為身後的小男孩被嚇的一直哭。
經過一場惡戰,流浪狗被路過的路人趕走。小女孩受了傷,小男孩也掛了彩。小女孩的傷勢跟流浪狗惡鬥的時候留下的,而小男孩的傷是為了救小女孩留下的。
一個笨笨的小男孩,一個傻傻的小女孩。在他們返迴小破屋的途中,小男孩小心翼翼的托著小女孩的胳膊。然後他紅著眼向小女孩發誓,以後他一定會保護小女孩的,而且他以後一定要娶小女孩為妻。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女孩和小男孩漸漸長大了。但是小女孩卻失去了小男孩,因為小男孩被人帶走了,她知道那個地方,卻根本沒有去那個地方的能力。
往事不堪迴首,走的再急有時也應當迴頭看看。夏玉房在臨走前跟趙政聊了很久,如果不是她親口告訴趙政,趙政根本就沒有想到,原來是他當初的一個承諾支撐著夏玉房。她看好趙政,深信他將來一定能夠出人頭地。
路上遇到一對母女,趙政便將馬車送給了她們。目盲的老婦人,失聰的小女孩。母女倆早已流浪多年,遇上趙政之前她們才被人打了一頓。
老婦人幾天沒吃東西了,小女孩偷了幾個饅頭迴來給老婦人。最後被賣饅頭的抓了個現行,之後是無數扁擔落在她倆身上。
趙政把馬車送給她倆,然後隻身去了她倆來時的方向。途中經過一家饅頭鋪,趙政看到了老婦人口中的那個大胖子。
趙政隻出了三拳兩腳,三拳全都砸在那人的身上,兩腳踹翻了他的桌椅。那人似乎在當地很有勢力,一會兒的功夫就喊來一大幫人。隻可惜他還是慢了一步,人到齊時趙政早就跑沒影了。
剛離開秦國時,若是讓趙政遇到這種問題,他一定會把那人打成廢人。若是在不解氣,就直接讓人把他剁了喂狗。
可這會兒不太一樣了,這會兒他已經長大了,變成熟了。知道很多事情是不能直接解決的,還有很多事情是改變不了的。
比如那個老婦人,非要將失聰的小女孩推給趙政。趙政當然知道老婦人想幹什麽,但是他不認為這麽做是明智之舉。
前路如何連他自己都不清楚,如果身邊再帶著一個小姑娘。哦,對了,其實這姑娘哪兒都不小。個頭不小眼睛不小,甚至連那個啥也不算小。其實她笑起來特別好看,在老婦人將她推給趙政的時候,她也在極力向趙政證明,好像是在說她能夠聽見也能說話,隻不過是嗓子出了問題說不出來而已。
形勢所迫留她不得,所以趙政最後還是讓女孩跟老婦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