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秦國慣例,男子滿二十歲就要行冠禮,行冠禮之後就是大人了。但他是秦國國君,按理說應該比百姓家的孩子早一年行冠禮。但趙政的記憶裏存著有關這段的曆史記憶,趙政是在二十二歲的時候行冠禮的。
原因很簡單,呂不韋一直說時機未到,所以趙政行冠禮年紀比百姓家的孩子還晚兩年。
私塾不用趙政操心,行李這幾天也都收拾妥當。趙政一行三人在正月之時離開了燕國,離開那天燕國下起了鵝毛大雪。
馬車在山間小道上緩慢行駛,出發前夏玉房勸過他,下得這麽大不如過幾天再走。但趙政就是不肯,說啥也非要如期離開燕國。
夏玉房當然了解趙政的脾氣,他這人向來就是說一不二。隻要他做出的決定,不管是誰都勸不動。
車頂早已落滿了雪,車廂內已經燃起了兩個爐子。厚實的車廂裏外包了三層,但饒是如此兩個女孩還是覺得很冷。
翻過一座山時,趙政跟她倆換了換位置。趙政坐到了車廂門口,讓她倆直接挨著那兩個爐子。這樣以來她倆倒是不覺得愣了,趙政的手腳都快被凍僵了。
車廂口密封不嚴,而且也不敢密封那麽嚴。爐子裏燒的雖然是碳,但是也怕車廂太密封了炭火燒出的煙會對身體不好。
一大早離開燕國,翻過數座高山,一直到日落西山他們方才見到人煙。馬車停在客棧後院,趙政一行三人進了客棧大廳。兩個車夫有他們休息的地方,這倒是不用趙政操心。
這倆人都是跟趙政從秦國出來的,表麵上是車夫,實際上都是深藏不漏的高手。如若不然,他們倆穿的不多卻不覺得冷呢。
客棧大廳裏有一個超大的爐子,爐子上放著一小排鐵圈,每一個圈子上都放著一個酒壇。冬天喝酒當然必須這樣,雖然烈酒入喉會讓人感到滾燙。但是大冬天最應該喝的還是溫酒,入口到胃讓人感覺說不出的舒服。
趙政點了一壺酒,然後又要了幾樣小菜。剛才進屋時並未在意,這會兒聽夏玉房那麽一說方才迴過神來。
客棧大廳裏坐滿了人,三五個膀大腰圓的漢子圍成一桌。喝酒吃肉好不熱鬧,而整個大廳全是大老爺們,隻有剛進來的夏玉房跟李霓裳兩個女眷。
“這位爺,您是準備繼續趕路呢還是在小店住下?”
酒菜上齊,店小二無比殷勤的詢問趙政。
夏玉房環視四周,本想提醒趙政此地不宜久留,可卻聽到趙政跟店小二說要一間上房。不明所以的夏玉房盯著趙政,李霓裳則是笑而不語。
喝第一杯酒時,趙政已經感受到了周圍的異樣。但是他沒有理會那些人,而是幫夏玉房跟李霓裳各倒了一杯。
有人向他們這邊走來,卻在半路被另一撥人攔住。到最後兩撥人動起了手,最後又出現了第三波和第四波人。
客棧大廳裏一片混亂,兩個車夫卻不知何時已經站在趙政身後。當然不止他們兩個,還有一些蒙麵紫衣人從外麵衝了進來。
趙政沒有理會這些,吃飽喝足之後自自然然的牽起了夏玉房和李霓裳的手。李霓裳的手軟若無骨,而夏玉房的手有點兒粗糙。二人本能的想要掙脫,最後卻被趙政強拉上了二樓,在店小二的指引下進了那間上房。
兩個車夫就站在門外守著,大廳裏逐漸安靜下來,鬧事的那些家夥早就被打的半死不活。蒙麵紫衣人隨即消失,如同剛才什麽都沒發生過一樣。
客棧老板帶著店夥計收拾殘局,然後將那些被打傷的大漢送去治傷。樓下很快就恢複了平靜,而樓上這會兒可熱鬧了。
先是李霓裳一腳踢中趙政小腹,後是夏玉房擰住了趙政的耳朵。她倆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教訓趙政,教訓他這個竟然想跟她們同房的色狼。
天地良心,趙政可沒想過要占她倆的便宜。別看他剛才一副坦然自若的樣子,其實他也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麽。兩個車夫的身份他自然知道,但那些突然冒出來蒙麵紫衣人是誰他真不知情。
不過從那些人的身手不難看出,他們應該都來自秦國。他已經離開秦國三四年了,如今的秦國形勢他當然並不知曉。離開前他曾拜訪過所有老世族,希望他們可以安心等他迴來。老世族早已知曉了趙政的抱負,所以他們願意等。
趙政再三跟兩位女俠解釋,這才使得李霓裳跟夏玉房消了氣。他本就不知道發生了什麽,外麵下得那麽大當然不能晚上趕路。白天趕路是活受罪,晚上趕路恐怕連命都要沒了。況且他們如今已經進入齊國境內,沒必要那麽著急趕路。
至於為什麽隻開了一間房,趙政的解釋顯然不能讓兩個女孩信服。他說是因為這裏太亂了,住在一起也好有個照應。可這裏不像燕國,這裏的上房隻有一張床鋪。她們倆可是黃花大閨女,跟趙政睡一間房算怎麽迴事。
這個問題倒是也好解決,趙政讓店小二加了幾條被子,然後自自然然的打起了地鋪。夏玉房還幫他一起打地鋪,而李霓裳一直捂著嘴樂。她說這要是傳出去了,趙政的名氣一定會爆棚的。
堂堂一國之君打地鋪,傳揚出去也不失為一段佳話。
趙政倒不介意李霓裳這麽說,不過他好心提醒李霓裳,他不介意她把這事給傳出去。不過他要提醒李霓裳,如果有人問起趙政為何打地鋪,那他一定會說出跟他住在一個房間裏的那個女人是誰。
李霓裳被氣的臉色鐵青,最後還是夏玉房出來圓場。提醒李霓裳不要跟趙政鬥嘴,更不要試圖去挑戰趙政的底線。她跟趙政不熟所以才會說出剛才那些話,夏玉房可是最了解趙政的。如果有人敢跟趙政耍心眼,到最後一定是被趙政賣了還要替他數錢。
人小鬼大的趙政從小就會做生意,那會兒他每個月都會給夏玉房變出一袋子錢。不偷不搶全是他憑頭腦掙得,而且夏玉房還親身經曆過一次。
那會兒他們住在邯鄲一條小巷子裏,趙政每天一早就跑去城東,然後天黑之前跑去城西。一天一個來迴,那會兒夏玉房也不知道他在幹什麽。到了月底趙政就會在家待上幾天,然後月初從城東帶迴半袋子錢,從城西再帶迴半袋子錢。
錢是位於城東和城西的兩家錢莊給的,說是給趙政的跑腿錢。因為城東居住的多為達官顯貴,城西居住的多為富賈豪紳。
錢想生錢就必須有來有往,而趙政就是做這個有來有往的跑腿的。他不需要錢莊老板每天給錢,隻需要錢莊老板在月底盤完賬後給他算報酬,然後月初結賬。
掙了錢的錢莊老板自然樂意給他錢,而且每次都會多給不少。不過這個經濟頭腦後來沒能繼續發揮,因為後來那兩家錢莊成了一家。
不過也正是從那會兒開始,夏玉房就已經徹底了解了趙政的經濟頭腦。無利不起早無往而不利,他雖然不是個貪小便宜的人,但絕對不肯在任何事情上吃虧。不是他有多摳門,這隻不過是他的本能。
原因很簡單,呂不韋一直說時機未到,所以趙政行冠禮年紀比百姓家的孩子還晚兩年。
私塾不用趙政操心,行李這幾天也都收拾妥當。趙政一行三人在正月之時離開了燕國,離開那天燕國下起了鵝毛大雪。
馬車在山間小道上緩慢行駛,出發前夏玉房勸過他,下得這麽大不如過幾天再走。但趙政就是不肯,說啥也非要如期離開燕國。
夏玉房當然了解趙政的脾氣,他這人向來就是說一不二。隻要他做出的決定,不管是誰都勸不動。
車頂早已落滿了雪,車廂內已經燃起了兩個爐子。厚實的車廂裏外包了三層,但饒是如此兩個女孩還是覺得很冷。
翻過一座山時,趙政跟她倆換了換位置。趙政坐到了車廂門口,讓她倆直接挨著那兩個爐子。這樣以來她倆倒是不覺得愣了,趙政的手腳都快被凍僵了。
車廂口密封不嚴,而且也不敢密封那麽嚴。爐子裏燒的雖然是碳,但是也怕車廂太密封了炭火燒出的煙會對身體不好。
一大早離開燕國,翻過數座高山,一直到日落西山他們方才見到人煙。馬車停在客棧後院,趙政一行三人進了客棧大廳。兩個車夫有他們休息的地方,這倒是不用趙政操心。
這倆人都是跟趙政從秦國出來的,表麵上是車夫,實際上都是深藏不漏的高手。如若不然,他們倆穿的不多卻不覺得冷呢。
客棧大廳裏有一個超大的爐子,爐子上放著一小排鐵圈,每一個圈子上都放著一個酒壇。冬天喝酒當然必須這樣,雖然烈酒入喉會讓人感到滾燙。但是大冬天最應該喝的還是溫酒,入口到胃讓人感覺說不出的舒服。
趙政點了一壺酒,然後又要了幾樣小菜。剛才進屋時並未在意,這會兒聽夏玉房那麽一說方才迴過神來。
客棧大廳裏坐滿了人,三五個膀大腰圓的漢子圍成一桌。喝酒吃肉好不熱鬧,而整個大廳全是大老爺們,隻有剛進來的夏玉房跟李霓裳兩個女眷。
“這位爺,您是準備繼續趕路呢還是在小店住下?”
酒菜上齊,店小二無比殷勤的詢問趙政。
夏玉房環視四周,本想提醒趙政此地不宜久留,可卻聽到趙政跟店小二說要一間上房。不明所以的夏玉房盯著趙政,李霓裳則是笑而不語。
喝第一杯酒時,趙政已經感受到了周圍的異樣。但是他沒有理會那些人,而是幫夏玉房跟李霓裳各倒了一杯。
有人向他們這邊走來,卻在半路被另一撥人攔住。到最後兩撥人動起了手,最後又出現了第三波和第四波人。
客棧大廳裏一片混亂,兩個車夫卻不知何時已經站在趙政身後。當然不止他們兩個,還有一些蒙麵紫衣人從外麵衝了進來。
趙政沒有理會這些,吃飽喝足之後自自然然的牽起了夏玉房和李霓裳的手。李霓裳的手軟若無骨,而夏玉房的手有點兒粗糙。二人本能的想要掙脫,最後卻被趙政強拉上了二樓,在店小二的指引下進了那間上房。
兩個車夫就站在門外守著,大廳裏逐漸安靜下來,鬧事的那些家夥早就被打的半死不活。蒙麵紫衣人隨即消失,如同剛才什麽都沒發生過一樣。
客棧老板帶著店夥計收拾殘局,然後將那些被打傷的大漢送去治傷。樓下很快就恢複了平靜,而樓上這會兒可熱鬧了。
先是李霓裳一腳踢中趙政小腹,後是夏玉房擰住了趙政的耳朵。她倆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教訓趙政,教訓他這個竟然想跟她們同房的色狼。
天地良心,趙政可沒想過要占她倆的便宜。別看他剛才一副坦然自若的樣子,其實他也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麽。兩個車夫的身份他自然知道,但那些突然冒出來蒙麵紫衣人是誰他真不知情。
不過從那些人的身手不難看出,他們應該都來自秦國。他已經離開秦國三四年了,如今的秦國形勢他當然並不知曉。離開前他曾拜訪過所有老世族,希望他們可以安心等他迴來。老世族早已知曉了趙政的抱負,所以他們願意等。
趙政再三跟兩位女俠解釋,這才使得李霓裳跟夏玉房消了氣。他本就不知道發生了什麽,外麵下得那麽大當然不能晚上趕路。白天趕路是活受罪,晚上趕路恐怕連命都要沒了。況且他們如今已經進入齊國境內,沒必要那麽著急趕路。
至於為什麽隻開了一間房,趙政的解釋顯然不能讓兩個女孩信服。他說是因為這裏太亂了,住在一起也好有個照應。可這裏不像燕國,這裏的上房隻有一張床鋪。她們倆可是黃花大閨女,跟趙政睡一間房算怎麽迴事。
這個問題倒是也好解決,趙政讓店小二加了幾條被子,然後自自然然的打起了地鋪。夏玉房還幫他一起打地鋪,而李霓裳一直捂著嘴樂。她說這要是傳出去了,趙政的名氣一定會爆棚的。
堂堂一國之君打地鋪,傳揚出去也不失為一段佳話。
趙政倒不介意李霓裳這麽說,不過他好心提醒李霓裳,他不介意她把這事給傳出去。不過他要提醒李霓裳,如果有人問起趙政為何打地鋪,那他一定會說出跟他住在一個房間裏的那個女人是誰。
李霓裳被氣的臉色鐵青,最後還是夏玉房出來圓場。提醒李霓裳不要跟趙政鬥嘴,更不要試圖去挑戰趙政的底線。她跟趙政不熟所以才會說出剛才那些話,夏玉房可是最了解趙政的。如果有人敢跟趙政耍心眼,到最後一定是被趙政賣了還要替他數錢。
人小鬼大的趙政從小就會做生意,那會兒他每個月都會給夏玉房變出一袋子錢。不偷不搶全是他憑頭腦掙得,而且夏玉房還親身經曆過一次。
那會兒他們住在邯鄲一條小巷子裏,趙政每天一早就跑去城東,然後天黑之前跑去城西。一天一個來迴,那會兒夏玉房也不知道他在幹什麽。到了月底趙政就會在家待上幾天,然後月初從城東帶迴半袋子錢,從城西再帶迴半袋子錢。
錢是位於城東和城西的兩家錢莊給的,說是給趙政的跑腿錢。因為城東居住的多為達官顯貴,城西居住的多為富賈豪紳。
錢想生錢就必須有來有往,而趙政就是做這個有來有往的跑腿的。他不需要錢莊老板每天給錢,隻需要錢莊老板在月底盤完賬後給他算報酬,然後月初結賬。
掙了錢的錢莊老板自然樂意給他錢,而且每次都會多給不少。不過這個經濟頭腦後來沒能繼續發揮,因為後來那兩家錢莊成了一家。
不過也正是從那會兒開始,夏玉房就已經徹底了解了趙政的經濟頭腦。無利不起早無往而不利,他雖然不是個貪小便宜的人,但絕對不肯在任何事情上吃虧。不是他有多摳門,這隻不過是他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