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秦出使趙國的時候,秦國跟魏國已經打了起來。魏國這一次也是下了血本了,舉國出兵誓要跟秦國一較高下。一個是老牌霸主,一個是後起之秀,誰輸誰贏還真就在五五之間。


    秦惠王派遣公孫衍對上了魏國老將龍賈,公孫衍的用兵詭異多變,越是沙場老將就越是容易上當。


    代表魏國出戰的當然不止龍賈,還有當時位極宰相的魏王之弟。龍賈久經沙場,可魏王之弟卻是草包一個。


    最後他沒能兌現曾經誇下的海口,但是讓公孫衍把龍賈給活捉了。活捉敵方主將,公孫衍這一次可是立了大功。而且,這一仗也給了秦惠王不少信心。秦國將士士氣高漲,正是東出函穀關的大好時機。


    蘇秦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便慌了神,如果秦國真要東出函穀關,第一個打的肯定就是趙國。如果此來,他的合縱之計就無法完成了。受到威脅的趙國一定會求自保,而其他諸侯國也會如此。


    既然事情已經發生,蘇秦能做的便是順勢而為。既然秦惠王已經有了想法,那他就幫秦惠王送上一位賢臣。


    蘇秦派人去請他的師弟張儀,希望張儀可以跟他一起為趙肅侯效力。張儀問詢感到趙國,卻不料竟遭蘇秦冷落。張儀在趙國待了一個多月,連趙肅侯的影子都沒見到。平日裏蘇秦倒是經常跟他見麵,不過見了麵也不會說句好話。


    蘇秦一直在挖苦張儀,身為同門師兄弟,如今的他已經是燕國和趙國特使,馬上就要出使其他諸侯國了。而張儀呢,差不多跟蘇秦同時下山,如今卻讓人籍籍無名。


    就算張儀脾氣再好,可也受不了蘇秦整日這般挖苦。最後被蘇秦氣的實在受不了了,毅然決然的離開了趙國,直奔秦國而去。


    那時的秦惠王正在招賢,希望可以效仿當年的秦孝公跟商鞅。但他所遇到的多為華而不實之人,沒有一個人能夠入他的眼。


    張儀到了秦國,很快就見到了秦惠王。這一點連他自己都很費解,秦國之行為何會如此順利。


    不過他運氣真是不錯,不僅見到了秦惠王,而且還跟秦惠王聊了很長時間。初見張儀的秦惠王並無半點兒異樣,不過張儀的一句話點醒了他。


    幾年前的確有人向他提出過合縱連橫之計,隻可惜當時的他目光短淺,根本沒有考慮那麽長遠。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如今的秦惠王早已開闊的眼界。以後的秦國絕不會如此窩囊,以後的秦國一定要東出函穀關。


    張儀把蘇秦先前所講的合縱連橫之計說了一遍,然後給秦惠王獻上一個更適合秦國的計謀。秦惠王聽完大為讚歎,並立刻下詔封張儀為秦國客卿。


    當然了,張儀到了秦國還有一些小插曲。比如後來嫁給他的那位姑娘,就是張儀在剛到秦國時認識的。姑娘性情直爽,根本就沒把張儀當成外人。赳赳老秦男女皆是如此,喜歡就大膽去追,不愛就徹底放手。


    這段姻緣當然不是別人安排的,不過張儀的確是走了桃花運。在秦國事業愛情雙豐收,不過這一切他倒後來都知道了真相。


    送張儀去秦國的是蘇秦,幫張儀見秦惠王的也是蘇秦。當時秦國有不少人等著看張儀的笑話,但也有不少人在暗中幫張儀說話。如果不是這樣,張儀根本沒那麽快能得到秦惠王的賞識。


    張儀很感激蘇秦,因為蘇秦幫了他。雖然這一切都是蘇秦早就算計好的,也不是平白無故幫他張儀的。


    張儀成為秦國客卿之後,蘇秦就派人給他送來一封信。信裏的內容很簡單,蘇秦希望張儀可以幫他一個忙,這個忙也隻有張儀能幫。


    張儀跟蘇秦的誌向不同,但他也是個知恩圖報之人。既然蘇秦開口,不管什麽忙他都會幫。況且蘇秦提出的並不算什麽大事,隻不過是讓張儀向他承諾隻要他當權一天,秦國就不能攻打趙國。


    蘇秦的合縱之計剛剛啟動,最要命的就是這個趙國。如果這會兒秦國跟趙國開戰,那他的合縱之計百分之一千就是夭折。所以他才會如此費盡心機的將張儀送去秦國,然後讓張儀成為秦國客卿。


    其實蘇秦當年的首選目標也是秦國,隻不過那時的他年少輕狂,根本就不懂得收斂。隻是自持胸有謀略而不把別人放在眼裏,那時的他的確有點兒狂傲。雖然他真是大才,隻可惜那會兒沒能遇上識貨之人。


    張儀答應蘇秦,隻要他當權一天,他張儀保證秦國不會攻打趙國。倆人雖是師兄弟,但張儀跟蘇秦的想法略有不同。


    蘇秦沒能得到秦惠王的賞識,所以他所要做的就是合縱對抗秦國。而如今的張儀身為秦國客卿,他所要做的就是阻止其餘六國合縱,然後各個擊破為秦國所用。


    如今這一幕多年前倒也似曾出現過,隻不過那會兒的局麵是商鞅跟公孫衍。一個想要以絕對武力擴充地盤,一個是主張依法穩固根基然後組建一支


    </br/>共2頁,現第1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年西遊的兄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徐輝8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徐輝89並收藏那些年西遊的兄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