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這般這般如此,客棧老板費了好大的勁才跟趙政解釋清楚。他們這兒的客棧從來不關門,後半夜也不會留人在櫃台值班。若是有人前來投宿,直接在櫃台取下房間號牌便是。第二走時結賬即可,根本就不會出現趙政的那種情況。


    這次趙政是真不信了,也不能怪他多心。今個兒遇到的怪事兒實在是太多了,先是那個畫地為牢,後是那個路不拾遺,如今又來了個夜不閉戶。


    趙政很不服氣,非要跟客棧老板較真不可。動靜鬧大了把趙丹和夏玉房全給驚醒了,她倆來到一樓時趙政還在跟客棧老板抬杠。客棧老板是好聲好氣跟趙征解釋,可趙政就是不信。


    不信就要讓他心服口服,客棧老板給提出了一個辦法。他現在就讓人帶著趙政出門,去看看桃花鎮上的其他客棧,不僅僅是客棧還有其他人家。趙政都可以隨便看隨便逛,看看他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而且,客棧老板這次是被趙政給氣著了,今晚上不僅要讓趙政挨家挨戶看看,明個兒還要帶著趙政去看一件更讓他長見識的事兒。


    客棧夥計帶趙政離開客棧,趙丹和夏玉房緊隨其後,趙高自然是跟著趙政。一條街七八家客棧,全都跟趙征所住的這家客棧一樣。大門敞開櫃台無人值班,基本上跟趙征所住的那家客棧一個情況。


    這條是商業街,除了客棧就是各種商鋪,商鋪的門全都是虛掩著的。一推就開,沒有一家商鋪的門是上了鎖的。


    再去第二條街,這條街屬於住宅區,家家戶戶全都開著門。落針可聞的街道,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色。趙政一行人走在街上,也隻有他們這幾個人還在街上。桃花鎮有個規矩,子時之前街道通明,子時之後鴉雀無聲。


    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子時指的就是晚上的十一點到一點。也就是,在十二點多將近一點的時候,桃花鎮就徹底進入了沉睡。在此之前桃花鎮的街道上全都點燃著燈籠,不是官府籌辦的,而是各家各戶自覺自願去那麽做的。


    這次是真讓趙政開了眼咯,不過他臉上並無半點兒異樣表情。大步流星走迴客棧,趙丹和夏玉房不多時也迴到了客棧。等她倆迴到客棧之時,趙政早已經跟客棧老板道過歉了。以前他沒遇到過這種情況,所以在知道事情真相之後他理應道歉。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趙政又不是那種肚雞腸之人,怎麽會吝嗇跟人主動道個歉呢。不過他這一道歉不要緊,客棧老板倒不好意思再指責他了。不過還有件事客棧老板是必須辦的,因為他知道趙政是秦國人,所以他希望讓秦國人知道趙國人是什麽樣的。


    第二一早,趙政一行人跟隨客棧老板去了府衙。客棧老板是去旁聽審案的,這件案子已經發生好幾了,隻不過官老爺一直沒有判決。


    案子是這樣的,家住桃花鎮的劉姓婦人狀告自己的兒子不孝,希望官老爺給她做主。官老爺接到此案之後馬上命人將劉姓婦人的兒子張旺帶到府衙詢問。


    官老爺一問之下心生疑惑,隻見那張旺知書達理溫文爾雅,而且他還有功名在身。是桃花鎮上出了名的老實人,心地善良眾所周知,除了準備參加考試之外,他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來教鎮上的孩子們讀書識字了。


    這樣一個樂於之人的書生怎麽可能不孝呢,可官老爺問話時張旺親口承認此事。他,既然吾娘我不孝就是不孝,我沒什麽好的,請官老爺按照趙國律法判決便是。


    聽到這兒時趙政皺了皺眉,他從在趙國長大,雖然從未接觸過趙國律法,不過他好像聽人過,趙國對不孝之罪定刑頗重。


    趙政問:“若官老爺真按不孝之罪判決,張旺該當何罪?”


    未等客棧老板話,一旁的趙丹輕聲道:“按趙國律法,但凡有父母狀告兒女不孝,查實之後應當殺頭!”


    趙政聞言心中一驚,不過他很快就明白過來,為何客棧老板要帶他來府衙了。趙國人最重孝道,趙國律法對不孝之人定罪最重。但凡父母狀告兒女,查證屬實一律殺頭。


    到了府衙,門口早已是人滿為患。很多人都在為張旺感到不值,甚至有不少孩子在一旁嚎啕大哭。張旺是他們的先生,不僅教他們讀書識字,而且還教他們如何做人。要求他們要做到仁義禮智信,刮風下雨他們不便去先生家上課,先生就會冒雨去他們家裏授課。


    孩子們是最簡單的,他們不會有任何功利心,他們隻知道誰對他們好他們就對誰好。既然先生對他們那麽好,他們就不許有人欺負他們先生。


    官老爺高坐堂上,眾衙役分站兩旁,一聲威武一記驚堂木,嚎啕大哭的孩子們頓時止住了哭聲。官老爺黑著臉詢問張旺,又命人將劉姓婦人帶上公堂。


    這件事他不會就此結案,因為官老爺已經找到了新的線索。此案當事人本隻有兩個,可如今官老爺讓人帶上了第三個人。


    有人認出了此人,正是住在張旺家隔壁的老王頭。年紀跟比張旺的娘親大不了幾歲,張旺爹爹死得早,他從跟娘親相依為命,那會兒老王頭嗜賭成性,是桃花鎮上人見人煩的討厭鬼。誰見了他都躲著走,但是他這個人本性不壞。


    自從張旺考取功名之後,他便時常接濟老王頭。但是他做夢都想不到,其實老王頭早就跟他娘親好上了。


    老王頭被帶上公堂,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竹筒倒豆腐劈裏啪啦了一大堆。他的自然正是官老爺想要知道的,不過他的這些話惹惱了跪在一旁的劉姓婦人。劉姓婦人猛地起身衝向老王頭,掐住老王頭脖子不肯撒手。


    四個衙役上前阻攔,好不容易才將二人分開。剛才是老王頭檢舉揭發,把所有責任全都推到了劉姓婦人身上。他狀告張旺都是劉姓婦人的主意,因為劉姓婦人怕張旺不同意他倆在一起,所以她想讓官老爺處死張旺,然後倆人遠走高飛。


    這會兒劉姓婦人也開始招供了,她把所有責任全都推給了老王頭。供詞剛好跟老王頭相反,內容一致隻是人名換了。


    沒幾句倆人又要動手,官老爺命衙役將二人用木棍架住,然後翻出了他搜集而來的證據。口無憑鐵證如山,官老爺早就給把證據給準備好了。


    官老爺當堂宣判,將劉姓婦人和老王頭亂棍打死,然後將二人合葬與桃花鎮後山。


    老王頭跟劉姓婦人不服,因為趙國律例有這一條。父母狀告兒女不孝,查證屬實子女當殺。父母誣告兒女不孝,查證屬實批評教育。


    官老爺無權判他倆死罪,因為趙國律法就沒有這一條。看著倆人死到臨頭還不知悔改,官老爺取出一個卷軸交給衙役,讓衙役送至二人麵前過目。


    老王頭隻看一眼便跪倒在地,劉姓婦人則是嚎啕大哭,一個勁的自己是鬼迷心竅希望官老爺開一麵。


    趙政等人離得遠,壓根就看不到卷軸上寫的什麽。不過那個卷軸趙丹很眼熟,不用看她都知道出自何處。


    普通百姓豈會知道,其實那個卷軸乃趙國王族專用。多半是趙國國君批複奏章所用,那上麵隻會寫下幾個字。臣子奏章請求國君批複,準或不準隻是幾個字的事兒。


    老王頭和劉姓婦人的確很囂張,不過他們看完那個卷軸就囂張不起來了。因為在趙國不僅有律法還有國君,國君的話就是律法。


    趙丹哼著曲跟夏玉房走在前麵,趙政跟客棧老板跟在後麵,趙高跟幾名侍衛走在最後。今日之事比昨之事受到的啟發更大,而且今日之事讓他們對趙國刮目相看。


    以前他們總聽人起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直到今他們才算明白,一個國家的強大一定跟這個國家的百姓密不可分。一個國家的百姓到達何種高度,就足以證明這個國家已經達到何種高度。


    趙政不想話,尤其是在看到一蹦一跳的趙丹之後,他心裏憋著一股子氣。不出是憋屈還是悶氣,反正他不出來。這種事在秦國不會發生,因為秦國沒有這樣的規矩。照搬照抄是沒有用的,這種東西放在秦國根本就不適用。


    不過,趙政可以綜合腦子裏的所有知識,把這些東西全部結合到一起。不求最好隻求適合,適合秦國的就是最好的。


    取長補短才是王道,趙政想到這兒心情好了不少。不過迴到客棧的他還是直接迴了房間,告訴趙高任何人不準打擾他。


    每次遇到問題,趙政都需要讓自己身處一個安靜的環境之中。隻有在這種環境中才能思考問題,才能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桃花鎮給了趙政不少啟發,他也希望有一秦國也能出現桃花鎮。或者不是希望,而是他要努力讓秦國也有桃花鎮。雖然長路漫漫任重道遠,但是他完全有信心可以做到。


    當然了,前提是他能夠順利接手秦國大權。既然是三界出現混亂,不定還有別人來跟他一樣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年西遊的兄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徐輝8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徐輝89並收藏那些年西遊的兄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