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令吳坤被關入大牢,一份公文供郡城傳到了安縣。公文是郡守張誠親自寫的,內容也十分簡單,隻是宣布一條任命。“從即日起,由縣尉龍飛代理縣令一職。”
安縣多數都屬於平原地帶,耕種條件優越,最適合老百姓在此耕種莊稼。再加上這些年吳坤的不懈努力,已經讓安縣成為有名的產量大縣。民以食為天,老百姓最看中的莫過於有個好收成。
天蒙蒙亮,老王頭就急急忙忙趕路去縣城了。往日裏他可不會去縣城,尤其是現在這個季節。正是耕種的最佳時期,這時候正是用得上耕牛的黃金期。在大王村,老王頭家的耕牛數量是最多的,足足有十頭呢。
龍飛有晨練的習慣,卻不喜歡晨練的時候待在院子裏。順著安縣縣城的城牆跑步,卻在臨近城門的地方遇到了一個老頭。
看穿著老頭應該是莊稼人,來縣城是為了找縣老爺的。到了城門跟守城門的官兵打聽,這才知道跑步晨練的少年就是安縣官職最高的縣老爺。
老人跟龍飛並肩走在城中官道,他深知此時講這些有悖常理。可他的確是太著急了,需要大老爺馬上給他做主。他怕夜長夢多,更怕最後一點兒念想會變成泡影。
老王頭已經養了十頭牛,現在正是春耕的好時候。他沒敢把十頭耕牛全都放到一處,最大最壯的那頭他一直守著。是的,就是吃飯睡覺都不肯離開半步的那種守著。大黃牛給老王頭家做了不少貢獻,而且現在老王頭還要指望它呢。
一提到大黃牛,老王頭說話的聲音都變了。帶著哭腔跟龍飛描述那頭大黃牛,然後再罵幾句那個挨千刀的偷牛賊。
這倒讓龍飛有點兒不明所以了,老王頭說他一直守在大黃牛身邊,可他如果一直守著又怎麽會被人給偷了呢。
距離縣衙正式上班還有一段時間,而龍飛也不想讓老王頭久等。迴到衙門喊上正在練武的趙雲,叮囑了一下正在切磋的呂布和許褚。最主要的是讓許褚看著點兒呂布,隻要這家夥別惹事就行。
馬車駛出縣衙,龍飛和老王頭坐在車廂,趙雲駕車。之所以這麽馬不停蹄的趕往大王村,就是因為龍飛看不得老王頭那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樣子。他這個人本就心善,根本就見不得別人哭訴。
安縣大王村,耕地麵積居全縣首位,最多的除了耕地就是耕牛。在眾多村戶之中,當屬老王頭家的耕牛最多。別人家樣五六頭已經算多的了,額讓老王頭一口氣養了十頭。而且十頭耕牛都能下地,單收租金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到了老王頭的家,看著眼前的景象讓龍飛有點兒哭笑不得。老王頭的耕牛都在院子裏養著,偌大一個院子裏蓋了一圈牛棚。而那頭被老王頭當做媳婦一樣供著的大黃牛,在老王頭的家的待遇是相當高的。
別的耕牛在院子裏睡四麵透風的牛棚,而它卻在屋子裏享受套房的待遇。老王頭的家一共有四間房。兩件供老婆孩子住,一件老王頭住,另一件是大黃牛的房間。
龍飛站在大黃牛的房間門麵,看著那道已經被拆掉一般的牆。如果拆牆那人在現場的話,龍飛一定會衝他豎起大拇指。
這才叫高手啊,老王頭就住在隔壁,這偷牛賊也太厲害了點,竟然在不驚動老王頭的前提下把牛給偷走了。
仔細觀察了一下大黃牛住的那間房,倒是讓龍飛不得不佩服老王頭的精心設計。怕是他早就有所預防,怕有人會惦記他這頭大黃牛。這間房子隻有一扇門和一扇窗,窗戶離地足有九尺。那那扇門朝向老王頭所住的房間,其餘三麵全是牆。
天早已經大亮,大王村的百姓紛紛下地耕種。路過老王頭家時駐足觀看,無不為那個偷牛賊感到不值。就憑他這本事,用到正地兒上怕也能掙不少錢吧。何必要去做偷牛賊呢,幹這種損人的勾當也不怕得報應。
首先,龍飛詢問了老王頭的老婆孩子,確認昨晚他們都沒有聽到任何動靜。然後,龍飛查驗了老王頭昨晚所用的餐具。他隻是希望能夠確定,老王頭昨晚沒有被人下藥。一個睡覺那麽輕的老頭,但凡有點兒動靜就會被吵醒。
結果卻出乎龍飛預料,因為老王頭清晰記得,半夜他還起來上過廁所。這些年他養成的習慣,一到半夜就會莫名其妙的醒來。
“大老爺,這事兒你可一定要給我做主啊。大黃可是我們家的功臣,就算拚了我這條老命也不能讓大黃落入他人之手啊。”老王頭哭著說道。
本來還在分析案情的龍飛,聽到老王頭的哭聲便收起的思緒。老王頭一直說大黃牛是他們家的功臣,這倒是讓龍飛產生了好奇。沒能見到那頭大黃牛,倒是可以從老王頭口中了解一些大黃牛的過去。
據老王頭講,當年他們家很窮。家裏孩子多而他又是老大,所以什麽事都要讓著弟弟妹妹。替爹娘分擔責任,老王頭很早就學會了幹農活。然後去給人家幹活,掙來的錢一大半都交給了娘。
那些年老王頭一直在幹農活掙錢,直到弟弟妹妹全都成家,爹娘也相繼去世。老王頭沒了負擔,可他還是孑然一身。想要討個媳婦,沒有房子沒有存款想都甭想。幸好他那會兒攢了一點兒銀子,最主要的還是他在村子裏的口碑好。
鄉親們都信任他,不然也不會聯名給他擔保,讓他有機會擁有自己人生中第一頭耕牛。買牛的錢不夠就由鄉親們墊付,然後等他掙了錢再還給鄉親們。而這次被偷的大黃牛,正是那會兒老王頭買來的那頭牛犢。
那頭牛犢的價格偏低,因為它出聲後表現不佳,被他的主人認定為有缺陷。而老王頭隻能買最便宜的,最後就把這頭原主人不喜歡的牛犢給牽迴了家。
老王頭跟黃牛相依為命,然後用借雞生蛋的方法,一頭大黃牛變成了三頭,再然後就變成了五頭。也就是在有了五頭牛的時候,老王頭跟現在的媳婦結了婚。婚後一年便生下一兒一女,上天對老王頭的確不薄。老王頭是全村養牛最多的,但是他以前助人為樂的性格沒變。
不管誰家有事兒,老王頭有時間就出手相助,沒時間就擠出時間來去幫人家。十足的老好人一個,根本沒誰聽說過老王頭跟誰不對付的。
講到這裏,老王頭示意婆娘把飯菜都端上來。粗茶淡飯不成敬意,畢竟他一大早就把龍飛從縣城請來了村子。老王頭實在過意不去,所以才會想留龍飛在家中吃飯。
可縣衙有縣衙的規矩,出差在外的官員不得在百姓家吃住。龍飛謝絕了老王頭的好意,帶著趙雲去了靠近大王莊的集市上。那裏有幾家小飯館,家家人滿為患,一看就知道手藝一定不差。
很多人會麵臨這樣的選擇,到了一個陌生城市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用餐的地方。按照一個最簡單的道理,隻要不是新開張的飯館。你若看到那家飯館人比較多,去這家就一定沒錯。尤其是那些坐滿的當地人的飯館,絕對可以經得起任何考驗。
而選擇住店的客棧就有所不同了,越是鬧市區的客棧價格越貴,越偏僻就越便宜。可這對於初來乍到之人也有利弊之分。越是開在鬧市區的客棧就越安全,越是開在偏僻地方的客棧就越不安全。
需要在安全和價格二選一的話,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忽略後者,義無反顧的選擇前者。
話題扯遠了,龍飛跟趙雲進了一家人滿為患的飯館。一人一碗麵再來一個涼菜,這便是縣衙官員出差時的夥食標準。吃超了需要龍飛自掏腰包,現在他可不是什麽有錢人。口袋比臉都幹淨,賠本的買賣他可不做。
飯館裏有不少人在討論老王頭,討論的內容當然是老王頭的那頭大黃牛了。那頭大黃頭大家都有印象,算得上是老王頭的第一桶金。老王頭能夠發家全都是靠那頭大黃牛掙來的,很多人都能理解老王頭跟大黃牛的感情。
大家也很氣憤,到底是那個挨千刀的偷了老王頭家的大黃牛。可千萬不要讓他們知道,不然一定要好好教訓教訓那人。
店裏夥計來給龍飛二人上菜,一眼便認出了龍飛。驚唿一聲縣尉大人,引來旁邊無數人偷來目光。
大家夥都是莊稼人,耕種時節幹的又全都是體力活。出來吃點兒好的補補,也好能有更多力氣下地幹活不是。所以他們所選擇的飯館一定是最實惠的,分量和質量屬於相互平衡的關係。分量足了質量就絕對會有所下降,這便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兒。
可堂堂縣尉大人來這小飯館吃飯,著實把其他人嚇了一跳。有人來跟龍飛打招唿,也有人主動要給龍飛加菜。飯館老板也從後廚跑了出來,說什麽都要給龍飛加兩個菜,說是讓龍飛嚐嚐他的拿手好菜。
飯館的老板是個女人,看上去三十四五的樣子,常年在後廚煙熏火燎卻並不顯老。脾氣白的像雪,身材高挑長發垂肩。總能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讓人不得不多看幾眼。饒是見過不少美人的龍飛,也對女老板多看了兩眼。
趙雲在一旁輕咳兩聲,龍飛這才收迴視線。沒想到這窮鄉僻壤的地方,還有這等國色天香的美人。幸好戰亂並未波及到安縣,不然像飯館女老板這樣的美人,恐怕早就被那些個喜好女色的將軍們給擄走了。
吃飽喝足結賬走人,龍飛隻能自掏腰包,那桌上的幾個菜全都買了單。女老板給他加菜是客道,當然還是因為龍飛的官職。這等人情龍飛可不能欠,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真到了要還人情的時候,恐怕他就做不成清官了。
安縣多數都屬於平原地帶,耕種條件優越,最適合老百姓在此耕種莊稼。再加上這些年吳坤的不懈努力,已經讓安縣成為有名的產量大縣。民以食為天,老百姓最看中的莫過於有個好收成。
天蒙蒙亮,老王頭就急急忙忙趕路去縣城了。往日裏他可不會去縣城,尤其是現在這個季節。正是耕種的最佳時期,這時候正是用得上耕牛的黃金期。在大王村,老王頭家的耕牛數量是最多的,足足有十頭呢。
龍飛有晨練的習慣,卻不喜歡晨練的時候待在院子裏。順著安縣縣城的城牆跑步,卻在臨近城門的地方遇到了一個老頭。
看穿著老頭應該是莊稼人,來縣城是為了找縣老爺的。到了城門跟守城門的官兵打聽,這才知道跑步晨練的少年就是安縣官職最高的縣老爺。
老人跟龍飛並肩走在城中官道,他深知此時講這些有悖常理。可他的確是太著急了,需要大老爺馬上給他做主。他怕夜長夢多,更怕最後一點兒念想會變成泡影。
老王頭已經養了十頭牛,現在正是春耕的好時候。他沒敢把十頭耕牛全都放到一處,最大最壯的那頭他一直守著。是的,就是吃飯睡覺都不肯離開半步的那種守著。大黃牛給老王頭家做了不少貢獻,而且現在老王頭還要指望它呢。
一提到大黃牛,老王頭說話的聲音都變了。帶著哭腔跟龍飛描述那頭大黃牛,然後再罵幾句那個挨千刀的偷牛賊。
這倒讓龍飛有點兒不明所以了,老王頭說他一直守在大黃牛身邊,可他如果一直守著又怎麽會被人給偷了呢。
距離縣衙正式上班還有一段時間,而龍飛也不想讓老王頭久等。迴到衙門喊上正在練武的趙雲,叮囑了一下正在切磋的呂布和許褚。最主要的是讓許褚看著點兒呂布,隻要這家夥別惹事就行。
馬車駛出縣衙,龍飛和老王頭坐在車廂,趙雲駕車。之所以這麽馬不停蹄的趕往大王村,就是因為龍飛看不得老王頭那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樣子。他這個人本就心善,根本就見不得別人哭訴。
安縣大王村,耕地麵積居全縣首位,最多的除了耕地就是耕牛。在眾多村戶之中,當屬老王頭家的耕牛最多。別人家樣五六頭已經算多的了,額讓老王頭一口氣養了十頭。而且十頭耕牛都能下地,單收租金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到了老王頭的家,看著眼前的景象讓龍飛有點兒哭笑不得。老王頭的耕牛都在院子裏養著,偌大一個院子裏蓋了一圈牛棚。而那頭被老王頭當做媳婦一樣供著的大黃牛,在老王頭的家的待遇是相當高的。
別的耕牛在院子裏睡四麵透風的牛棚,而它卻在屋子裏享受套房的待遇。老王頭的家一共有四間房。兩件供老婆孩子住,一件老王頭住,另一件是大黃牛的房間。
龍飛站在大黃牛的房間門麵,看著那道已經被拆掉一般的牆。如果拆牆那人在現場的話,龍飛一定會衝他豎起大拇指。
這才叫高手啊,老王頭就住在隔壁,這偷牛賊也太厲害了點,竟然在不驚動老王頭的前提下把牛給偷走了。
仔細觀察了一下大黃牛住的那間房,倒是讓龍飛不得不佩服老王頭的精心設計。怕是他早就有所預防,怕有人會惦記他這頭大黃牛。這間房子隻有一扇門和一扇窗,窗戶離地足有九尺。那那扇門朝向老王頭所住的房間,其餘三麵全是牆。
天早已經大亮,大王村的百姓紛紛下地耕種。路過老王頭家時駐足觀看,無不為那個偷牛賊感到不值。就憑他這本事,用到正地兒上怕也能掙不少錢吧。何必要去做偷牛賊呢,幹這種損人的勾當也不怕得報應。
首先,龍飛詢問了老王頭的老婆孩子,確認昨晚他們都沒有聽到任何動靜。然後,龍飛查驗了老王頭昨晚所用的餐具。他隻是希望能夠確定,老王頭昨晚沒有被人下藥。一個睡覺那麽輕的老頭,但凡有點兒動靜就會被吵醒。
結果卻出乎龍飛預料,因為老王頭清晰記得,半夜他還起來上過廁所。這些年他養成的習慣,一到半夜就會莫名其妙的醒來。
“大老爺,這事兒你可一定要給我做主啊。大黃可是我們家的功臣,就算拚了我這條老命也不能讓大黃落入他人之手啊。”老王頭哭著說道。
本來還在分析案情的龍飛,聽到老王頭的哭聲便收起的思緒。老王頭一直說大黃牛是他們家的功臣,這倒是讓龍飛產生了好奇。沒能見到那頭大黃牛,倒是可以從老王頭口中了解一些大黃牛的過去。
據老王頭講,當年他們家很窮。家裏孩子多而他又是老大,所以什麽事都要讓著弟弟妹妹。替爹娘分擔責任,老王頭很早就學會了幹農活。然後去給人家幹活,掙來的錢一大半都交給了娘。
那些年老王頭一直在幹農活掙錢,直到弟弟妹妹全都成家,爹娘也相繼去世。老王頭沒了負擔,可他還是孑然一身。想要討個媳婦,沒有房子沒有存款想都甭想。幸好他那會兒攢了一點兒銀子,最主要的還是他在村子裏的口碑好。
鄉親們都信任他,不然也不會聯名給他擔保,讓他有機會擁有自己人生中第一頭耕牛。買牛的錢不夠就由鄉親們墊付,然後等他掙了錢再還給鄉親們。而這次被偷的大黃牛,正是那會兒老王頭買來的那頭牛犢。
那頭牛犢的價格偏低,因為它出聲後表現不佳,被他的主人認定為有缺陷。而老王頭隻能買最便宜的,最後就把這頭原主人不喜歡的牛犢給牽迴了家。
老王頭跟黃牛相依為命,然後用借雞生蛋的方法,一頭大黃牛變成了三頭,再然後就變成了五頭。也就是在有了五頭牛的時候,老王頭跟現在的媳婦結了婚。婚後一年便生下一兒一女,上天對老王頭的確不薄。老王頭是全村養牛最多的,但是他以前助人為樂的性格沒變。
不管誰家有事兒,老王頭有時間就出手相助,沒時間就擠出時間來去幫人家。十足的老好人一個,根本沒誰聽說過老王頭跟誰不對付的。
講到這裏,老王頭示意婆娘把飯菜都端上來。粗茶淡飯不成敬意,畢竟他一大早就把龍飛從縣城請來了村子。老王頭實在過意不去,所以才會想留龍飛在家中吃飯。
可縣衙有縣衙的規矩,出差在外的官員不得在百姓家吃住。龍飛謝絕了老王頭的好意,帶著趙雲去了靠近大王莊的集市上。那裏有幾家小飯館,家家人滿為患,一看就知道手藝一定不差。
很多人會麵臨這樣的選擇,到了一個陌生城市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用餐的地方。按照一個最簡單的道理,隻要不是新開張的飯館。你若看到那家飯館人比較多,去這家就一定沒錯。尤其是那些坐滿的當地人的飯館,絕對可以經得起任何考驗。
而選擇住店的客棧就有所不同了,越是鬧市區的客棧價格越貴,越偏僻就越便宜。可這對於初來乍到之人也有利弊之分。越是開在鬧市區的客棧就越安全,越是開在偏僻地方的客棧就越不安全。
需要在安全和價格二選一的話,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忽略後者,義無反顧的選擇前者。
話題扯遠了,龍飛跟趙雲進了一家人滿為患的飯館。一人一碗麵再來一個涼菜,這便是縣衙官員出差時的夥食標準。吃超了需要龍飛自掏腰包,現在他可不是什麽有錢人。口袋比臉都幹淨,賠本的買賣他可不做。
飯館裏有不少人在討論老王頭,討論的內容當然是老王頭的那頭大黃牛了。那頭大黃頭大家都有印象,算得上是老王頭的第一桶金。老王頭能夠發家全都是靠那頭大黃牛掙來的,很多人都能理解老王頭跟大黃牛的感情。
大家也很氣憤,到底是那個挨千刀的偷了老王頭家的大黃牛。可千萬不要讓他們知道,不然一定要好好教訓教訓那人。
店裏夥計來給龍飛二人上菜,一眼便認出了龍飛。驚唿一聲縣尉大人,引來旁邊無數人偷來目光。
大家夥都是莊稼人,耕種時節幹的又全都是體力活。出來吃點兒好的補補,也好能有更多力氣下地幹活不是。所以他們所選擇的飯館一定是最實惠的,分量和質量屬於相互平衡的關係。分量足了質量就絕對會有所下降,這便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兒。
可堂堂縣尉大人來這小飯館吃飯,著實把其他人嚇了一跳。有人來跟龍飛打招唿,也有人主動要給龍飛加菜。飯館老板也從後廚跑了出來,說什麽都要給龍飛加兩個菜,說是讓龍飛嚐嚐他的拿手好菜。
飯館的老板是個女人,看上去三十四五的樣子,常年在後廚煙熏火燎卻並不顯老。脾氣白的像雪,身材高挑長發垂肩。總能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讓人不得不多看幾眼。饒是見過不少美人的龍飛,也對女老板多看了兩眼。
趙雲在一旁輕咳兩聲,龍飛這才收迴視線。沒想到這窮鄉僻壤的地方,還有這等國色天香的美人。幸好戰亂並未波及到安縣,不然像飯館女老板這樣的美人,恐怕早就被那些個喜好女色的將軍們給擄走了。
吃飽喝足結賬走人,龍飛隻能自掏腰包,那桌上的幾個菜全都買了單。女老板給他加菜是客道,當然還是因為龍飛的官職。這等人情龍飛可不能欠,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真到了要還人情的時候,恐怕他就做不成清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