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知道誰是孫尚香,其實後來的她還有另外一個稱唿,劉夫人。劉大耳朵的劉,被她哥孫權許配給了劉大耳朵。結婚後沒幾年,孫尚香迴了娘家,從此再也沒有去找劉大耳朵,孤獨終老。


    話說,董卓進京,到了洛陽城以後,才發現沒人能夠管得了他了。大將軍何進死了,十常侍也死了。他雖然不是他屬於螳螂捕蟬,卻實實在在做了一次黃雀。誰能跟他比軍事頭腦呢,當年天下無人能及。


    因為他是奉召入京的,而且後來也得到了皇帝的默許。現在的他就是洛陽城裏的一把手,漢少帝啥事兒都要聽董卓的。可董卓還不滿意,總是看漢少帝不順眼。而且,現在的朝堂上已經沒有幾個能真正辦事的人了。


    董卓不僅指揮了漢少帝,當然還指揮了起先叫他來洛陽的袁紹等人。當初是袁紹給何進出的主意,他不能直接殺十常侍。就讓諸侯前來一起討伐十常侍,隻不過董卓跑的最快而已。何進死了十常侍也死了,可其他諸侯也陸續趕來了。


    大家都是平級,手底下都有兵,在地方也都是說一不二。皇帝的話他們聽,可董卓算個什麽東西。想要對他們指手畫腳,這幫人肯定不服。尤其是董卓提出要廢舊立新,馬上就有人跳出來反對董卓了。


    反對聲最大的一個叫丁原,丁原,字建陽,並州刺史,從小讀書不多,卻擁有當官的天賦。事必躬親,戰比身先士卒,深受百姓和將士的愛戴。公元189年,吞並在河內的丁原收到大將軍何進的指示,邀他進京誅殺十常侍。


    等丁原趕至洛陽城時,大將軍何進被十常侍所殺,而十常侍被其他諸侯所殺。後董卓開始把持朝政,開始擴張自身勢力,丁原變成了第一個不服董卓之人。


    大堂之上,丁原據理力爭,他貴為並州刺史,當是食君之祿。一心想要匡扶大漢皇室,當然不會同意董卓的提議。他想廢舊立新,把漢靈帝劉宏傳位的漢少帝劉辯廢掉,立二皇子劉協為新帝。


    這事兒丁原第一個不答應,當場就跟董卓翻臉了。董卓有兵,他也有兵,董卓刀,他丁原的刀也不是吃素的。董卓當場既要翻臉,卻被身後一名虎將攔住。此人姓李名肅,乃董卓帳下虎賁中郎將。


    李肅製止了董卓繼續發飆,而是讓董卓眼睜睜看著丁原拂袖而去。在丁原轉身離開之際,眾人這才看到一直被丁原藏於身後的一員猛將。此人身高八尺,手持方天畫戟,目光犀利死死盯著董卓。


    丁原喚那人奉先,帶上那人揚長而去。大堂內氣氛變得異常壓抑,而後董卓離開眾人散去。到了後堂,董卓氣的又摔盤子又摔花瓶的。還在那兒一直埋怨李肅,當時若不是李肅攔著他,他一定會當場取了丁原的項上人頭。


    李肅說,想殺丁原沒那麽容易。丁原身為並州刺史,手下兵多將廣,而且能人不少。倘若真在大堂之上殺了丁原,恐怕丁原手下的將士會找董卓報仇。或許董卓並不怕他們,可這樣一來就會出現很多的不確定性。


    大家都會坐山觀虎鬥,而後董卓即便搞定了丁原的部下,也會元氣大傷。況且,丁原身邊有一員猛將,貼身護衛從不離開。此人本事大的一逼,可不是誰都能在他手中走上一個迴合呢。希望董卓三思後行,不然是會吃虧的。


    董卓一聽連連點頭,心裏的氣也消得差不多了。他雖然沒讀過書,可征戰沙場這麽多年,對將士有種特殊的感應。尤其是那些身懷高強武藝之人,隻要讓董卓見一麵就能感應到危險,甚至會感受到對方有無殺意。


    董卓這下犯難了,不解決了丁原身邊的奉先,又怎能做掉丁原呢。不做掉丁原,又如何擴展自己的勢力呢。


    李肅給董卓出了一計,請命前去說服呂奉先。他是丁原身邊的護衛,同時也是李肅的老鄉,以前他們在一起可沒少幹壞事。


    董卓一聽大喜,即刻命李肅前去拜訪呂奉先。並且聽了李肅的話,讓李肅帶上不少金銀珠寶,以此來作為給呂奉先的見麵禮。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李肅跟呂奉先是老鄉,自然知道呂奉先最喜歡什麽。到了丁原帳中,李肅把金銀珠寶悄悄送給了呂奉先。而後便開始跟他講,講現如今的局勢,講誰將擁有洛陽城的絕對控製權。


    事情一目了然,而呂奉先又不傻。不過丁原對他有恩,這事兒他並未應下。不反丁原,便是報恩。這話在別人聽來,一聽就覺得呂奉先這人有情有義。可在李肅聽來,僅僅是籌碼不夠而已。


    做任何事都一樣,不是有些人原則性有多強,而是因為籌碼沒有高過他的原則。一旦籌碼加到一定程度,底線和原則都會被丟到一邊。


    迴到董卓身邊,李肅把事情告知董卓,並且又給他提了一個要求。隻要董卓能夠答應李肅,李肅保證不出三日便可將呂奉先收入董卓麾下。


    這次董卓可沒那麽爽快,因為李肅想要他的那匹寶貝戰馬。那可是董卓好不容易才搞到手的汗血寶馬,名曰赤兔。即便是董卓也不舍得騎它,而是每天當寶貝一樣好吃好喝的養著。他養赤兔馬純屬愛好,早已把赤兔馬當成了寵物。


    可既然是汗血寶馬,既然是馬中之王。就應該馳騁沙場,就應該良駒配良將。這次李肅可費了不少口舌,最終才迫使董卓鬆口。隻要能得到呂奉先,他情緣把赤兔馬送與此人。


    李肅領命而去,而後將赤兔馬送與呂奉先。呂奉先得到此馬猶如神助,縱橫馳騁再也無需擔心深陷重圍而不能逃脫了。


    身為一名戰將,盔甲和兵器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戰馬。在很多緊要關頭,戰馬就是戰將們的第二條命。


    呂奉先戰鬥力彪悍的要死,戰力指數早就突破了一萬。可是上天是公平的,在給了呂奉先如此高的戰力指數以後,減弱了他的智商和心胸。


    他不僅是一個沒腦子的家夥,而且還是一個心胸狹隘,見利忘義的小人。莫說是有人替他鳴不平,而是他的的確確就是如此。


    當初丁原救呂奉先,而後把他留在身邊。丁原對呂奉先不僅有知遇之恩,而且還有再造之恩。可是呂奉先呢,總想帶兵而不願留在丁原身邊。根本就不知丁原用心良苦,是想讓他多學一些自己排兵布陣的經驗。


    呂奉先早就對丁原心懷恨意了,因為他一直覺得自己被埋沒了。當丁原的護衛是大材小用,他本可上陣殺敵建功立業的。可丁原不肯,所以他隻能跟在丁原身邊。


    一箱子金銀珠寶,就撬開了呂奉先的貪婪,而一匹馬中之王,就讓呂奉先和丁原之間產生了無可彌補的裂痕。


    這一夜,呂奉先縱馬馳騁,很晚才迴到營帳。丁原見呂奉先不在營中,便派人前來告知呂奉先,近幾日不要隨意出營。


    呂奉先一聽心裏就來氣了,丁原一直不讓他帶兵,分明就是沒有把他當自己人嘛。跟他的老鄉李肅說的一樣,丁原本就是個小肚雞腸。壓根就沒信任過呂奉先,這事兒他越想越覺得憋屈。


    迴營喝酒,呂奉先一醉就是一整天。沒有去跟著丁原,日落之前丁原卻來找了呂奉先。看到爛醉如泥的呂奉先,丁原當眾斥責他喝酒誤事。並且嚴令眾將,以後誰敢貪杯一定軍法從事。這是恨鐵不成鋼,但在呂奉先看來就是看他不順眼。


    有了銀子又有了赤兔馬,呂奉先總會找李肅喝酒,而李肅也總會跟他講一些大道理。替呂奉先分析當前局勢,而後邀請他一起假如董卓陣營。廢舊立新是遲早的事兒,董卓隻不過是早做了幾年而已。


    李肅的口才那可不是一般的好,而且他也曾探訪過幾位跟呂奉先打過交道的人。這些人對呂奉先隻有一個印象,見利忘義喜怒無常。若說喜怒無常排在第一的當屬董卓,而呂奉先可以跟他並駕齊驅。


    常言道,脾氣跟本事成反比,跟權利成正比。權力越大脾氣就越容易變大,本事越大自信心就越容易膨脹。


    舍不著孩子套不著狼,舍不著赤兔套不著奉先。


    在董卓翹首以盼之際,呂奉先騎著赤兔馬就出現在了董卓麵前。他甘願投入董卓帳下,隻求董卓可以給他帶兵打仗的機會。董卓一聽就高興壞了,立馬要給呂奉先封官,被趕到的李肅攔住。


    跟董卓小聲嘀咕了幾句,李肅後退兩步,董卓麵不改色的應下了呂奉先。卻並沒有封呂奉先任何官職,而是留在身邊聽從調遣。


    等董卓一走,呂奉先就找上了李肅。當時若不是李肅出來攪合,他恐怕早就可以帶兵了。見呂奉先埋怨自己,李肅可不是吃素了。他給呂奉先分析了當今局勢,鄭重其事的提醒呂奉先,他不是在害他而是在救他。


    呂奉先本是丁原親信,來投奔董卓寸功未見,如果此時被封了官。丁原的部下會怎麽看他,董卓的部下又會怎麽看他?其他諸侯又會怎麽待他?這些都不得不考慮在內。


    呂奉先一聽對李肅感激不盡,詢問李肅應該如何解決這一難題。李肅給呂奉先出了一招,隻要他能夠立一次大功,既可以堵住所有人的嘴,也可以順理成章的得到董卓的封賞。


    這下可把呂奉先給激動壞了,一再追問李肅應該怎麽做。這事兒李肅早就替老鄉呂奉先計劃好了。立功自當殺人,殺誰都比不上丁原。當眾頂撞董卓把董卓氣得半死,而呂奉先先前又是丁原部下。


    如果能在這個節骨眼上由呂奉先做掉丁原,那對董卓而言絕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年西遊的兄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徐輝8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徐輝89並收藏那些年西遊的兄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