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我是勸不了了,小白讓我迴去做做猴哥的工作。猴哥的脾氣比大白還倔,我真沒把握能把猴哥勸住。
迴到小院時,他們已經收拾好行李準備上路了。就在這時,一個萬萬不可能出現的人出現在了小院門口。
我有些詫異的看著那人,就像是在看一個怪物。真不知道她是怎麽醒的,竟然這麽快就實施了她計劃中的最後一環。
站在小院門口的是位老婦人,拄著拐步履闌珊的走進小院。無視了我跟猴哥,老婦人直接走到唐僧麵前。
老婦人說:“這位師父,你有沒有看到我家老頭子和閨女啊?”
唐僧說:“老人家,實在不好意思,您的老伴和閨女都讓我的孽徒給打死了。”
老婦人一聽差點兒暈過去,幸好八戒將她扶住。扶她坐到椅子上,八戒和唐僧同時看向猴哥。之前說他們是一家三口,猴哥總說他們都是妖怪。現在人家一家三口都聚齊了,他倆明顯是等著猴哥給個說法呢。
老婦人躲過了猴哥偷來的目光,輕聲抽泣著。一邊哭一邊講述著閨女和老伴的好,講述著他們在一起有多麽幸福。八戒和沙老三都被她給講哭了,唐僧被她講的一個勁的給她道歉。
好好的一家子就這麽沒了,隻剩下老婦人一個人孤苦伶仃。她說她也不要活了,希望唐僧幫她一起解脫。
出家人慈悲為懷,救苦救難那有殺人的道理。看到老婦人如此傷心,唐僧囤積在心中的怒火越燒越旺。在老婦人第三次要求他幫她解脫之時,他終於爆發了。抓住悟空的衣領,讓他跪在老婦人麵前。
他是罪魁禍首,冤有頭債有主,唐僧把悟空交給老婦人處置。作為師父的他也難辭其咎,希望老婦人有什麽要求盡管提。不管是上刀山還是下油鍋,隻要他們能做到的一定照辦。
猴哥冷漠的看著老婦人,並沒有半點兒愧疚和悔意。他已經在心裏確定,麵前的老婦人絕對是妖怪變得。可惜他沒有證據,沒有證據唐僧就不會相信他說的話。
八戒突然開口說道:“大師兄,師傅說的一點兒錯都沒有,你還是跟人家好好承認錯誤吧。做點兒事兒彌補一下人家,你一下子打死了人家的老伴和閨女,按理說就算給人償命都不過分。”
被八戒拽著衣袖的沙老三也跟著說道:“大師兄,這件事的確是你做得不對。你一直說他們是妖怪,卻一直拿不出證據來證明他們是妖怪。現在人家家裏人找來了,你總要給人家一個說法吧。”
唐僧衝著老婦人彎腰施禮,轉身麵無表情的對悟空說道:“你這潑猴,以前隻是不喜歡被約束,沒想到現在卻養成了草菅人命的惡習。如果今天你不給老人家一個滿意的交代,我定要讓你好好吃吃苦頭。”
猴哥嘴角勾起一個弧度,冷漠的瞥了一眼唐僧。他所說的讓猴哥吃吃苦頭,無非是多念上幾遍緊箍咒而已。雖然疼起來生不如死,但好在猴哥已經領教過很多次了。唐僧也就這點兒本事了,不然也不會被猴哥喊做廢物。
猴哥一聲不吭,老婦人倒是提出了她的條件。人死不能複生她可以接受,但是為了以後的生活,她不能在一個人留在山裏了。她需要去人多的地方安家,需要跟隨唐僧他們一起離開白虎嶺。
一路上有個照應,當然也不會一直跟著唐僧他們。隻需要找一個人比較多的地方,然後把她留下即可。
這要求一點兒都不過分,甚至說老婦人已經原諒了悟空的殘忍行為。殺死她的老伴和閨女,她還能這樣以禮相待,即便是真的神仙恐怕也很難做到。
唐僧馬上答應下來,隻要老婦人不再追究之前的事兒。那怕她提出十個要求他也答應,更何況人家隻提了一個要求,而且這個要求對他們而言隻是舉手之勞。反正他們馬上就要離開白虎嶺了,即便老婦人不提他們也不能把她一個人丟下。
老婦人突發頭疼病,需要在小院暫時休息。準備好的行李再次拆開,他們今天必須留宿在小院了。唐僧已經答應了老婦人,無論如何都會帶她一起離開。出家人不打誑語,更不會用謊言來欺騙一個孤苦伶仃的老婦人。
陪著老婦人來到山楂樹林,看著她蹲在墳前無聲痛哭。猴哥站在不遠處默默無聲,八戒和沙老三在勸慰老婦人。最後他們仨都迴了小院,隻剩下老婦人和唐僧兩個人。老婦人希望多陪陪老伴和閨女,唐僧主動提出留下陪陪老婦人。
不知過了多久,老婦人終於止住了哭泣,輕聲對唐僧說道:“唐長老,你真是從東土大唐來的聖僧嗎?”
唐僧雙手合十口念一聲阿彌陀佛,說道:“老人家,貧僧真的是從東土大唐而來的僧人。”
老婦人說:“如果你沒有騙我,請你告訴我你有什麽本事?”
唐僧說:“貧僧隻會念經,其他的一概不會。”
老婦人說:“那你怎麽收服的那幾個徒弟?”
唐僧說:“他們都是被菩薩點化,來陪我去西天隻為將功贖罪。”
老婦人說:“你的大徒弟法力那麽高,為什麽會聽你的話?”
唐僧說:“他曾經是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法力自然高強。不過菩薩給了我一件法寶,剛好能克製那個猢猻。”
老婦人說:“那你就眼睜睜看著他打死我的老伴和閨女?”
唐僧解釋道:“不是的老人家,我也曾極力勸他不要動手,也曾想要攔住他不要傷害你的老伴的和閨女。”
老婦人冷漠的看著唐僧,說道:“結果呢?你一個有名的得道高僧,竟然會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徒弟殺人,而且不止一次打死手無縛雞之力的凡人。你配當僧人嗎?你配去西天拜佛求經嗎?”
唐僧驚詫的看著老婦人,老婦人露出一抹冷笑,接著說道:“你根本就不配,你不配被世人稱為大唐聖僧,更不配去西天拜佛求經。如果我是你,早就找了沒人的地方自行了斷了。”
唐僧雙手合十默默點頭說道:“老人家說得對,我的確沒有做的你說的那些,的確不配被世人稱為大唐高僧,更不配去西天拜佛求經。但是我曾向唐王發誓,不到西天不迴還,不取真經誓不見。”
老婦人的話的確撼動了唐僧的信念,但也隻是輕輕撼動了一下而已。畢竟他從小在寺院裏長大,不會輕易受到外界的幹擾。他認定的事兒就一定能夠完成,那股子勁兒是與生俱來的,後天很難養成和改變。
老婦人話鋒一轉,把問題集中到了唐僧的三個徒弟身上。先說的是沙老三,在她看來沙老三的毛病最多。因為他不喜歡說話,什麽心事都悶在心裏。她向唐僧提問,知不知道沙老三平時在想些什麽?
唐僧搖頭迴答不知,老婦人坦誠相告。如果她沒看錯的話,沙老三的心事多的數不過來。但是他一沒本事二沒時間,所以心事積攢久了就會變成恨事。長期以往得不到舒緩,遲早有一天會發瘋成魔。
朱老二的缺點最明顯,他這個人除了好吃懶做就是好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朱老二的缺點凡人都有。隻不過他最近又多了一個毛病,那就是喜歡在唐僧麵前說大師兄的壞話。即便唐僧聽了他的建議,事後他也得不到半點兒好處。
損人利己的事兒情有可原,可是損人不利己的事兒就有點兒莫名其妙了。如果不及時製止和糾正,恐怕以後的朱老二還會變本加厲。
一個人能夠在你麵前說別人的壞話,就一定會在別人麵前說你的壞話。這就是自然規律,是人性所致。老婦人勸慰唐僧,以後要多為朱老二上點兒心。
她最後提到孫悟空,沒有像對待沙老三和朱老二那樣做出評價。而是建議唐僧趕走孫悟空,她直言不諱的講,這其中有孫悟空打死她老伴和閨女的因素。但是最大的因素,是孫悟空向來喜歡自由不服從管束。
這是一個可大可小的問題,前提是他是否願意聽話。他人氣高,名聲大,本事強,這一路上基本都是他在擔任護衛主力。有什麽事兒他先上,有什麽活兒他先幹。除了不服從管束之外,他幾乎沒有缺點。
但是這不服從管束就是最大的缺點,比沙老三和朱老二的缺點加在一起還要嚴重。如果唐僧不能糾正孫悟空的這個缺點,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他趕走。走得越遠越好,至少不能讓孫悟空留在他的身邊。
唐僧很不解問老婦人為什麽這麽說,老婦人給了他一個迴答。
他現在是孫悟空師傅,不管孫悟空闖了什麽禍,他這個做師傅的都要承擔一半的罵名。因為他們是師徒,做徒弟的犯了錯做師傅的當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孫悟空在三界混了五百多年,結交的兄弟和打過交道的對手遍布三界。即便他隻是犯了一點兒小錯,一傳十十傳百這樣傳出去,到最後也會變成他把天捅了個窟窿。
更何況孫悟空要麽就不闖禍,要闖禍就一定小不了。西行之路十萬八千裏,照此發展下去,沒到西天他們這支隊伍就會成為三界眾生的主要攻擊目標。到時候如果引發了眾怒,恐怕真沒人可以保的住他們。
老婦人隻是隨口說說,唐僧卻把她的話記在了心裏。有些話越琢磨越有道理,他以前或許不會這麽考慮問題。但是經過這次事件之後,唐僧已經感覺到了孫悟空的不穩定性越來越嚴重了。
迴到小院時,他們已經收拾好行李準備上路了。就在這時,一個萬萬不可能出現的人出現在了小院門口。
我有些詫異的看著那人,就像是在看一個怪物。真不知道她是怎麽醒的,竟然這麽快就實施了她計劃中的最後一環。
站在小院門口的是位老婦人,拄著拐步履闌珊的走進小院。無視了我跟猴哥,老婦人直接走到唐僧麵前。
老婦人說:“這位師父,你有沒有看到我家老頭子和閨女啊?”
唐僧說:“老人家,實在不好意思,您的老伴和閨女都讓我的孽徒給打死了。”
老婦人一聽差點兒暈過去,幸好八戒將她扶住。扶她坐到椅子上,八戒和唐僧同時看向猴哥。之前說他們是一家三口,猴哥總說他們都是妖怪。現在人家一家三口都聚齊了,他倆明顯是等著猴哥給個說法呢。
老婦人躲過了猴哥偷來的目光,輕聲抽泣著。一邊哭一邊講述著閨女和老伴的好,講述著他們在一起有多麽幸福。八戒和沙老三都被她給講哭了,唐僧被她講的一個勁的給她道歉。
好好的一家子就這麽沒了,隻剩下老婦人一個人孤苦伶仃。她說她也不要活了,希望唐僧幫她一起解脫。
出家人慈悲為懷,救苦救難那有殺人的道理。看到老婦人如此傷心,唐僧囤積在心中的怒火越燒越旺。在老婦人第三次要求他幫她解脫之時,他終於爆發了。抓住悟空的衣領,讓他跪在老婦人麵前。
他是罪魁禍首,冤有頭債有主,唐僧把悟空交給老婦人處置。作為師父的他也難辭其咎,希望老婦人有什麽要求盡管提。不管是上刀山還是下油鍋,隻要他們能做到的一定照辦。
猴哥冷漠的看著老婦人,並沒有半點兒愧疚和悔意。他已經在心裏確定,麵前的老婦人絕對是妖怪變得。可惜他沒有證據,沒有證據唐僧就不會相信他說的話。
八戒突然開口說道:“大師兄,師傅說的一點兒錯都沒有,你還是跟人家好好承認錯誤吧。做點兒事兒彌補一下人家,你一下子打死了人家的老伴和閨女,按理說就算給人償命都不過分。”
被八戒拽著衣袖的沙老三也跟著說道:“大師兄,這件事的確是你做得不對。你一直說他們是妖怪,卻一直拿不出證據來證明他們是妖怪。現在人家家裏人找來了,你總要給人家一個說法吧。”
唐僧衝著老婦人彎腰施禮,轉身麵無表情的對悟空說道:“你這潑猴,以前隻是不喜歡被約束,沒想到現在卻養成了草菅人命的惡習。如果今天你不給老人家一個滿意的交代,我定要讓你好好吃吃苦頭。”
猴哥嘴角勾起一個弧度,冷漠的瞥了一眼唐僧。他所說的讓猴哥吃吃苦頭,無非是多念上幾遍緊箍咒而已。雖然疼起來生不如死,但好在猴哥已經領教過很多次了。唐僧也就這點兒本事了,不然也不會被猴哥喊做廢物。
猴哥一聲不吭,老婦人倒是提出了她的條件。人死不能複生她可以接受,但是為了以後的生活,她不能在一個人留在山裏了。她需要去人多的地方安家,需要跟隨唐僧他們一起離開白虎嶺。
一路上有個照應,當然也不會一直跟著唐僧他們。隻需要找一個人比較多的地方,然後把她留下即可。
這要求一點兒都不過分,甚至說老婦人已經原諒了悟空的殘忍行為。殺死她的老伴和閨女,她還能這樣以禮相待,即便是真的神仙恐怕也很難做到。
唐僧馬上答應下來,隻要老婦人不再追究之前的事兒。那怕她提出十個要求他也答應,更何況人家隻提了一個要求,而且這個要求對他們而言隻是舉手之勞。反正他們馬上就要離開白虎嶺了,即便老婦人不提他們也不能把她一個人丟下。
老婦人突發頭疼病,需要在小院暫時休息。準備好的行李再次拆開,他們今天必須留宿在小院了。唐僧已經答應了老婦人,無論如何都會帶她一起離開。出家人不打誑語,更不會用謊言來欺騙一個孤苦伶仃的老婦人。
陪著老婦人來到山楂樹林,看著她蹲在墳前無聲痛哭。猴哥站在不遠處默默無聲,八戒和沙老三在勸慰老婦人。最後他們仨都迴了小院,隻剩下老婦人和唐僧兩個人。老婦人希望多陪陪老伴和閨女,唐僧主動提出留下陪陪老婦人。
不知過了多久,老婦人終於止住了哭泣,輕聲對唐僧說道:“唐長老,你真是從東土大唐來的聖僧嗎?”
唐僧雙手合十口念一聲阿彌陀佛,說道:“老人家,貧僧真的是從東土大唐而來的僧人。”
老婦人說:“如果你沒有騙我,請你告訴我你有什麽本事?”
唐僧說:“貧僧隻會念經,其他的一概不會。”
老婦人說:“那你怎麽收服的那幾個徒弟?”
唐僧說:“他們都是被菩薩點化,來陪我去西天隻為將功贖罪。”
老婦人說:“你的大徒弟法力那麽高,為什麽會聽你的話?”
唐僧說:“他曾經是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法力自然高強。不過菩薩給了我一件法寶,剛好能克製那個猢猻。”
老婦人說:“那你就眼睜睜看著他打死我的老伴和閨女?”
唐僧解釋道:“不是的老人家,我也曾極力勸他不要動手,也曾想要攔住他不要傷害你的老伴的和閨女。”
老婦人冷漠的看著唐僧,說道:“結果呢?你一個有名的得道高僧,竟然會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徒弟殺人,而且不止一次打死手無縛雞之力的凡人。你配當僧人嗎?你配去西天拜佛求經嗎?”
唐僧驚詫的看著老婦人,老婦人露出一抹冷笑,接著說道:“你根本就不配,你不配被世人稱為大唐聖僧,更不配去西天拜佛求經。如果我是你,早就找了沒人的地方自行了斷了。”
唐僧雙手合十默默點頭說道:“老人家說得對,我的確沒有做的你說的那些,的確不配被世人稱為大唐高僧,更不配去西天拜佛求經。但是我曾向唐王發誓,不到西天不迴還,不取真經誓不見。”
老婦人的話的確撼動了唐僧的信念,但也隻是輕輕撼動了一下而已。畢竟他從小在寺院裏長大,不會輕易受到外界的幹擾。他認定的事兒就一定能夠完成,那股子勁兒是與生俱來的,後天很難養成和改變。
老婦人話鋒一轉,把問題集中到了唐僧的三個徒弟身上。先說的是沙老三,在她看來沙老三的毛病最多。因為他不喜歡說話,什麽心事都悶在心裏。她向唐僧提問,知不知道沙老三平時在想些什麽?
唐僧搖頭迴答不知,老婦人坦誠相告。如果她沒看錯的話,沙老三的心事多的數不過來。但是他一沒本事二沒時間,所以心事積攢久了就會變成恨事。長期以往得不到舒緩,遲早有一天會發瘋成魔。
朱老二的缺點最明顯,他這個人除了好吃懶做就是好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朱老二的缺點凡人都有。隻不過他最近又多了一個毛病,那就是喜歡在唐僧麵前說大師兄的壞話。即便唐僧聽了他的建議,事後他也得不到半點兒好處。
損人利己的事兒情有可原,可是損人不利己的事兒就有點兒莫名其妙了。如果不及時製止和糾正,恐怕以後的朱老二還會變本加厲。
一個人能夠在你麵前說別人的壞話,就一定會在別人麵前說你的壞話。這就是自然規律,是人性所致。老婦人勸慰唐僧,以後要多為朱老二上點兒心。
她最後提到孫悟空,沒有像對待沙老三和朱老二那樣做出評價。而是建議唐僧趕走孫悟空,她直言不諱的講,這其中有孫悟空打死她老伴和閨女的因素。但是最大的因素,是孫悟空向來喜歡自由不服從管束。
這是一個可大可小的問題,前提是他是否願意聽話。他人氣高,名聲大,本事強,這一路上基本都是他在擔任護衛主力。有什麽事兒他先上,有什麽活兒他先幹。除了不服從管束之外,他幾乎沒有缺點。
但是這不服從管束就是最大的缺點,比沙老三和朱老二的缺點加在一起還要嚴重。如果唐僧不能糾正孫悟空的這個缺點,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他趕走。走得越遠越好,至少不能讓孫悟空留在他的身邊。
唐僧很不解問老婦人為什麽這麽說,老婦人給了他一個迴答。
他現在是孫悟空師傅,不管孫悟空闖了什麽禍,他這個做師傅的都要承擔一半的罵名。因為他們是師徒,做徒弟的犯了錯做師傅的當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孫悟空在三界混了五百多年,結交的兄弟和打過交道的對手遍布三界。即便他隻是犯了一點兒小錯,一傳十十傳百這樣傳出去,到最後也會變成他把天捅了個窟窿。
更何況孫悟空要麽就不闖禍,要闖禍就一定小不了。西行之路十萬八千裏,照此發展下去,沒到西天他們這支隊伍就會成為三界眾生的主要攻擊目標。到時候如果引發了眾怒,恐怕真沒人可以保的住他們。
老婦人隻是隨口說說,唐僧卻把她的話記在了心裏。有些話越琢磨越有道理,他以前或許不會這麽考慮問題。但是經過這次事件之後,唐僧已經感覺到了孫悟空的不穩定性越來越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