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年春,孔融從青州跑到了兗州,越往西邊走就越感覺到了不對。這氣氛怎麽這麽凝重?
稍一打聽,孔融心中就是一驚。這曹操,怎麽和關中又掐起來了。唉呀我的老天爺啊,前麵打仗,我這怎麽過去嘛。跑到了陳留,孔融就跑不動了,前麵查的越來越嚴不說,孔融也要想一想,這接下來,該怎麽辦?
正在旅店之中端了一杯濁酒長籲短歎的,忽然對麵桌上一個客人就看了過來,朗聲笑道:“不知這位兄台,因何事而煩惱?”
孔融拿眼去看,隻見那人,一身黑色綢裝,腰係玉帶,麵容清瘦,眉目有神。一看便讓人心生好感。孔融生性好客,此時萍水相逢,也顧不得許多,便舉杯一飲而盡,歎道:“山河破碎,身世浮沉,因念天下多艱,時乖命蹇,故此而憂耳。”
那客人便長身而起,端了個酒杯走了過來,相邀道:“相逢便是有緣,兄台可一起同飲否?”
孔融酒意上衝,便笑道:“有何不可,兄台請坐。”
兩人便又重新落座,那人又喊了些酒菜,與孔融對飲了一杯,便問道:“在下胡封,未請教兄台尊姓大名?”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李利的表兄胡封。李利的錢莊生意越做越大,關東關西越來越多的商隊都在錢莊辦理存取業務。下麵一直在叫喊著人手緊缺,李利心想,既然錢莊缺人,而且錢莊也是最好的坐探藏身之地,於是索性就把胡封從軍中調了出來,讓他帶了一批人,專門負責錢莊的瑣事和各地的情報打探工作。
胡封這次也是因為兗州曹操出兵的事情,而深入兗州敵境。他在涼州軍中名聲不顯,天下諸侯幾乎沒有幾個人能知道他的姓名。而他天性又愛冒險,被李利調到錢莊之後,竟然很快就愛上了這份工作。為此東奔西走,足跡踏遍了兗、冀、荊等地。此番在兗州打探消息已畢,正要迴關中,不意卻在這客舍之中相逢孔融。
胡封經過這段時間的打磨,早就鍛煉出了一雙火眼金睛。他一眼就看出了孔融非是常人。哪個普通人像孔融一樣,外麵是粗布衣裳,裏麵的中單卻是綢緞的?那發簪也不一樣,不是官宦之家,平民百姓絕無可能擁有此物。再加上孔融唉聲歎氣的,一副憂國憂民的模樣,胡封頓時就來了興趣。
這為便宜表弟李利招攬人才,也是胡封的工作內容之一啊。胡封還不知道,眼前的這個人,將來會讓李利多頭痛。
孔融見胡封問他姓名,便哈哈一笑,舉杯道:“萍水相逢,隻管盡興而已,何必多問?”
胡封見孔融婉拒,心中更是確定孔融非是常人。於是便微微一笑,暗道,總有機會的,別急。便不再多言,隻與孔融舉杯對飲起來。
這有了心事,喝起酒來就容易醉。更何況旁邊胡封又在不動聲色的不停在勸酒。不一會兒,孔融就喝高了。
這時候,胡封就開始表演了。他也裝作一付醉眼迷離的樣子,故作豪邁的拍了拍胸膛,對孔融道:“我觀兄台非是江湖落拓客,我這人向來好結交朋友。兄台可是身上少了盤纏,盡管開口,皺一皺眉我胡封算不得好漢。”
孔融笑指胡封,吃吃而語:“哈哈,胡兄真豪客也,非,非是如此。我豈,豈會少盤纏,來,給你看,看。”
卻是自懷中取了個小包裹出來,胡封拿眼一掃,就知道裏麵肯定是金銀之物。胡封心想,好家夥,你這才是深藏不露啊。
胡封便又故作醉語道:“那兄台究竟憂心何事,可與胡某道來,天大的事情胡某無能為力,些許小事,卻是難不住我胡封。我經商多載,天下何處沒去過。”
孔融聽了,心中陡然一動。於是便拿醉眼去看胡封,出言試探道:“我欲往關中投親,奈何前方大戰將起,我一人恐不得過,胡兄可能助我乎?”
胡封心想,原來你是想去關中啊。那大家正巧順路啊。正好把你弄到關中去,再看看你到底是何許人也。於是便笑道:“別的事胡某或許不敢答應,進出關中麽,於胡某而言,不費吹灰之力也。我商隊輾轉關、涼,最遠到了西域。對關中可是熟悉得很。”
孔融似信非信,但又沒法可想,心道這人一身打扮也不是個貪財之人,說話雖然粗鄙了些,卻也很是質樸。倒也很像個行商之人。既然這樣,莫如先信他一信。反正自己孑然一身,又無人知自己是誰。那他還能圖自己什麽呢?到時要是情況不對,再見機離開便是。一念至此,於是便對胡封拱手道:“如此,便有勞胡兄了。”
胡封咧嘴大笑,舉杯道:“兄台何必如此客氣,來來來,飲勝!”
第二日,宿醉醒來的孔融揉著還昏痛不已的頭顱,跟著胡封到了胡封的商隊駐地。看著如此龐大的商隊,孔融這顆心頓時就落了下來。胡封應該沒有騙他了。
函穀關那裏雖然在打仗,但胡封一點兒也不害怕。不管是什麽時代,這世界上總是離不開商人的。就算是北方草原上最野蠻的部落,也不會排斥來到大草原的商隊。沒有這些行商,他們一年四季,可能換不到鹽巴,換不到鐵器和其他生活所需,而他們一年到頭所積攢下來的皮毛,也會賣不出去,隻能漚爛成廢物。
曹操、張楊自然也不會阻攔商隊,隻要沒有挾帶禁運物資,一切商隊都可以正常通行。胡封的商隊,裏麵自然是幹幹淨淨。給設卡檢查的小校獻上一份心意之後,胡封就帶著隊伍大搖大擺的通過了函穀關,帶著孔融進入了弘農郡。
進了弘農郡,孔融的一顆心,就徹底踏實了。總算到了天子控製的地盤了。到了安全區域,孔融就閑不住了。開始話癆起來,向著胡封不停的打聽著關中的各種消息。
孔融說:“胡兄,聽說李傕等人殺了無數朝廷大臣,忠貞之士屢遭殘害?這簡直令人發指。不意董卓死後,國家仍有如此兇賊,果真天不佑漢乎?”
胡封:“……”
孔融說:“胡兄,聽說李傕之侄李利奪了並州,嘿嘿,這倒是大快人心,袁紹在冀州隻怕是氣得要跳腳了。隻是既然奪了並州迴來,為何不交給朝廷治理?李利莫非也有不臣之心?”
胡封:“……”
稍一打聽,孔融心中就是一驚。這曹操,怎麽和關中又掐起來了。唉呀我的老天爺啊,前麵打仗,我這怎麽過去嘛。跑到了陳留,孔融就跑不動了,前麵查的越來越嚴不說,孔融也要想一想,這接下來,該怎麽辦?
正在旅店之中端了一杯濁酒長籲短歎的,忽然對麵桌上一個客人就看了過來,朗聲笑道:“不知這位兄台,因何事而煩惱?”
孔融拿眼去看,隻見那人,一身黑色綢裝,腰係玉帶,麵容清瘦,眉目有神。一看便讓人心生好感。孔融生性好客,此時萍水相逢,也顧不得許多,便舉杯一飲而盡,歎道:“山河破碎,身世浮沉,因念天下多艱,時乖命蹇,故此而憂耳。”
那客人便長身而起,端了個酒杯走了過來,相邀道:“相逢便是有緣,兄台可一起同飲否?”
孔融酒意上衝,便笑道:“有何不可,兄台請坐。”
兩人便又重新落座,那人又喊了些酒菜,與孔融對飲了一杯,便問道:“在下胡封,未請教兄台尊姓大名?”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李利的表兄胡封。李利的錢莊生意越做越大,關東關西越來越多的商隊都在錢莊辦理存取業務。下麵一直在叫喊著人手緊缺,李利心想,既然錢莊缺人,而且錢莊也是最好的坐探藏身之地,於是索性就把胡封從軍中調了出來,讓他帶了一批人,專門負責錢莊的瑣事和各地的情報打探工作。
胡封這次也是因為兗州曹操出兵的事情,而深入兗州敵境。他在涼州軍中名聲不顯,天下諸侯幾乎沒有幾個人能知道他的姓名。而他天性又愛冒險,被李利調到錢莊之後,竟然很快就愛上了這份工作。為此東奔西走,足跡踏遍了兗、冀、荊等地。此番在兗州打探消息已畢,正要迴關中,不意卻在這客舍之中相逢孔融。
胡封經過這段時間的打磨,早就鍛煉出了一雙火眼金睛。他一眼就看出了孔融非是常人。哪個普通人像孔融一樣,外麵是粗布衣裳,裏麵的中單卻是綢緞的?那發簪也不一樣,不是官宦之家,平民百姓絕無可能擁有此物。再加上孔融唉聲歎氣的,一副憂國憂民的模樣,胡封頓時就來了興趣。
這為便宜表弟李利招攬人才,也是胡封的工作內容之一啊。胡封還不知道,眼前的這個人,將來會讓李利多頭痛。
孔融見胡封問他姓名,便哈哈一笑,舉杯道:“萍水相逢,隻管盡興而已,何必多問?”
胡封見孔融婉拒,心中更是確定孔融非是常人。於是便微微一笑,暗道,總有機會的,別急。便不再多言,隻與孔融舉杯對飲起來。
這有了心事,喝起酒來就容易醉。更何況旁邊胡封又在不動聲色的不停在勸酒。不一會兒,孔融就喝高了。
這時候,胡封就開始表演了。他也裝作一付醉眼迷離的樣子,故作豪邁的拍了拍胸膛,對孔融道:“我觀兄台非是江湖落拓客,我這人向來好結交朋友。兄台可是身上少了盤纏,盡管開口,皺一皺眉我胡封算不得好漢。”
孔融笑指胡封,吃吃而語:“哈哈,胡兄真豪客也,非,非是如此。我豈,豈會少盤纏,來,給你看,看。”
卻是自懷中取了個小包裹出來,胡封拿眼一掃,就知道裏麵肯定是金銀之物。胡封心想,好家夥,你這才是深藏不露啊。
胡封便又故作醉語道:“那兄台究竟憂心何事,可與胡某道來,天大的事情胡某無能為力,些許小事,卻是難不住我胡封。我經商多載,天下何處沒去過。”
孔融聽了,心中陡然一動。於是便拿醉眼去看胡封,出言試探道:“我欲往關中投親,奈何前方大戰將起,我一人恐不得過,胡兄可能助我乎?”
胡封心想,原來你是想去關中啊。那大家正巧順路啊。正好把你弄到關中去,再看看你到底是何許人也。於是便笑道:“別的事胡某或許不敢答應,進出關中麽,於胡某而言,不費吹灰之力也。我商隊輾轉關、涼,最遠到了西域。對關中可是熟悉得很。”
孔融似信非信,但又沒法可想,心道這人一身打扮也不是個貪財之人,說話雖然粗鄙了些,卻也很是質樸。倒也很像個行商之人。既然這樣,莫如先信他一信。反正自己孑然一身,又無人知自己是誰。那他還能圖自己什麽呢?到時要是情況不對,再見機離開便是。一念至此,於是便對胡封拱手道:“如此,便有勞胡兄了。”
胡封咧嘴大笑,舉杯道:“兄台何必如此客氣,來來來,飲勝!”
第二日,宿醉醒來的孔融揉著還昏痛不已的頭顱,跟著胡封到了胡封的商隊駐地。看著如此龐大的商隊,孔融這顆心頓時就落了下來。胡封應該沒有騙他了。
函穀關那裏雖然在打仗,但胡封一點兒也不害怕。不管是什麽時代,這世界上總是離不開商人的。就算是北方草原上最野蠻的部落,也不會排斥來到大草原的商隊。沒有這些行商,他們一年四季,可能換不到鹽巴,換不到鐵器和其他生活所需,而他們一年到頭所積攢下來的皮毛,也會賣不出去,隻能漚爛成廢物。
曹操、張楊自然也不會阻攔商隊,隻要沒有挾帶禁運物資,一切商隊都可以正常通行。胡封的商隊,裏麵自然是幹幹淨淨。給設卡檢查的小校獻上一份心意之後,胡封就帶著隊伍大搖大擺的通過了函穀關,帶著孔融進入了弘農郡。
進了弘農郡,孔融的一顆心,就徹底踏實了。總算到了天子控製的地盤了。到了安全區域,孔融就閑不住了。開始話癆起來,向著胡封不停的打聽著關中的各種消息。
孔融說:“胡兄,聽說李傕等人殺了無數朝廷大臣,忠貞之士屢遭殘害?這簡直令人發指。不意董卓死後,國家仍有如此兇賊,果真天不佑漢乎?”
胡封:“……”
孔融說:“胡兄,聽說李傕之侄李利奪了並州,嘿嘿,這倒是大快人心,袁紹在冀州隻怕是氣得要跳腳了。隻是既然奪了並州迴來,為何不交給朝廷治理?李利莫非也有不臣之心?”
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