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乾走後,陳宮就怨呂布:“與劉備結盟便好,何苦要發個誓來?”士大夫對譏緯這類神神鬼鬼的東西,深信不疑。陳宮覺得,此時與劉備聯合,也是暫時性的,何必要賭咒發誓說以後要共同進退。
呂布卻是不大信這個,他擺手笑道:“我又沒說要與他共同進退多久,便隨口一說,又有何妨。”
卻說孫乾迴到海西,把呂布的一言一行,都與劉備一說。劉備聽了,頓時就冷笑道:“若果真念我收留之恩義,何叛而襲我下邳?呂布之言,一句也不能信。”
劉備卻是想得明白,與呂布不過是暫時媾和罷了,將來,等自己得勢之後,必然要再與他做過一場,以雪前恥。隻是現在更大的敵人袁術就在眼前,現在他不得不與呂布聯合。包羞忍恥是男兒,別人或許隻覺得他劉備是個無用之人,被呂布反客為主了,卻還要去投降呂布。又有誰知道他心內的痛苦有多重呢?做出決定的那一刻,劉備總算是有些理解勾踐等先輩們的心情了。
古往今來,要成就大事者,必然不能拘小節。有些要堅持的,就一定要堅持。有些要變通的,就一定要變通。
聽了呂布前後反差如此之大,劉備馬上就相信了孫乾的判斷,呂布那邊一定發生了什麽變故。於是便著張飛四遣偵騎,去探個明白。
第二日,張飛就前來相告:“兄長,我已探得明白,原來袁術不知何故,斷了呂布軍糧。呂布無奈之下,這才選擇與兄長聯合,並勢共擊袁術。”
把情況一說之後,張飛又甚是解氣的罵道:“呂布小兒這是活該!”
劉備和關羽等人聽了,心中也一樣大為解氣。你呂布不是想要攀高枝麽,人家袁術棄你如撇履。嗬嗬,這下呂布你舒服了吧?
罵完呂布活該之後,大家又說起袁術的背信棄義來。劉備歎道:“人生於世,無信義不立,此二人,前後反複,如何能成得大事。此時雖盛,來日必亡。”
劉備在海西休整完之後,就往下邳見呂布。兩人相見甚歡,呂布更是指天罵地,說悔不當初。兩人看上去,表麵上又和和氣氣一團了。隻是心裏到底怎麽想,也隻有他們倆個自己心裏清楚了。
到了下邳之後,兩個人就商討起如何對付袁術的事來了。呂布想要徐州,就先自稱了徐州牧。生怕劉備不滿意,便對劉備道:“玄德,豫州天下之中,且此時豫州名歸袁術,實則無主。吾這便上表,奏汝為豫州刺史如何?到時擊破袁術之後,你我二人,一守徐州,一守豫州,兩家互相守望,以觀天下之勢。如此豈不是好?”
劉備反正是現在隨你說什麽我都答應下來,總得要哄著你把袁術給弄出徐州再說。於是對呂布所說的,自無不可。
呂布見劉備答應,不禁大喜,遂上表朝廷,自領徐州牧,又表劉備為豫州刺史。自徐州到關中,路途遙遠,也沒知道信使何時能到。關東諸侯一般都是自己先霸占地盤,自己給自己封完官,事後再給朝廷送份奏章,讓朝廷蓋個章,把整個流程給補完。關中朝廷和天子,在諸侯眼中,事實上就成了個蓋章的工具。
呂布和劉備也是這麽幹的。不管朝廷答應不答應,反正是先行使徐州牧和豫州刺史的權力再說。
在下邳逗留幾日,諸事談妥之後,劉備便一刻也不想在這裏待下去了。心中對呂布已厭惡之極,隻是他城府極深,表麵上卻是控製得不動聲色。於是在呂布支援了一批兵馬錢糧等物資之後,劉備就移軍西向,屯豫州小沛。
小沛就是沛縣。因為沛縣上麵是沛國,沛國治所在相縣,所以為了區別沛國和沛縣,大家就別稱沛縣為小沛。
這裏乃是千古帝王地,一代帝王鄉。幾百年前,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帶著他的一班沛縣小老鄉們,揭竿而起,創下了大漢數百年基業,延綿至今。劉備對這裏也不陌生,之前陶謙請他來助拳時,就曾表劉備為豫州刺史,軍屯小沛。後來陶謙病逝,以徐州相托,劉備這才離開小沛,前往徐州。
兜兜轉轉一圈迴來,故地重遊,劉備心情十分複雜。
卻說袁術正在攻城略地,忽聞呂布與劉備兩人又勾連到了一起,他的一部兵馬被呂布設計,殺了個精光。袁術不由暴跳如雷。他大罵道:“背主之賊,安敢如是哉!”
卻也不想想,不是他自己斷了呂布的糧草,呂布何至如此?當然,有一種人,是從來不會認為自己有錯的。袁術便在此例。
把呂布和劉備一起罵了個半死之後,袁術終於冷靜下來思考問題了。呂布驍勇,劉備更是不能小視,而自己這邊,除了兵馬多一點之外,論帥臣、論鬥將,拍馬也追不上呂布和劉備二人的聯合。而劉備和呂布還在本土作戰,有地利的優勢,好嘛,這下就真的麻煩了。
想到這裏,袁術又把曹操給罵了一通。全都是這廝在搞事,不然他何至如此?又想著曹操一心一意跟著袁紹與他袁術作對,袁術心中就越發鬱悶了起來。
袁術思來想去,就想,要不要把孫策給召迴來,先把徐州給滅了再說?說幹就幹,於是袁術就派人去傳孫策。
孫策又豈是願意甘居於袁術麾下的人?這會他連奪吳、丹陽等郡。此時正在打算攻打會稽,一統江東。聽了袁術派人來招,孫策連見都不願意見。他此時羽翼已成,袁術已經拿捏他不住了。
旁邊周瑜就勸道:“袁術為主,伯符為臣,名份在此,伯符若不往見,卻是憑白壞了名聲。日後如何服江東之眾?”
孫策一想也是,雖然自己能找袁術“討迴”父親的舊部是自己付出了傳國玉璽的代價,可別人不知道啊。別人隻以為袁術對自己有恩,而自己大勢已成之時,卻對故主翻臉無情。
於是便往見之。聽說袁術在徐州受阻,欲召自己前往助戰,孫策立馬就把頭搖得撥浪鼓似的,嗬嗬,劉備,呂布,這兩個哪一個是好惹的。你袁術打不過了,要我去給你擋槍,我才沒這麽傻呢。
於是孫策腦海裏心思電轉,迅速就給他找了一條拒絕的理由出來。
呂布卻是不大信這個,他擺手笑道:“我又沒說要與他共同進退多久,便隨口一說,又有何妨。”
卻說孫乾迴到海西,把呂布的一言一行,都與劉備一說。劉備聽了,頓時就冷笑道:“若果真念我收留之恩義,何叛而襲我下邳?呂布之言,一句也不能信。”
劉備卻是想得明白,與呂布不過是暫時媾和罷了,將來,等自己得勢之後,必然要再與他做過一場,以雪前恥。隻是現在更大的敵人袁術就在眼前,現在他不得不與呂布聯合。包羞忍恥是男兒,別人或許隻覺得他劉備是個無用之人,被呂布反客為主了,卻還要去投降呂布。又有誰知道他心內的痛苦有多重呢?做出決定的那一刻,劉備總算是有些理解勾踐等先輩們的心情了。
古往今來,要成就大事者,必然不能拘小節。有些要堅持的,就一定要堅持。有些要變通的,就一定要變通。
聽了呂布前後反差如此之大,劉備馬上就相信了孫乾的判斷,呂布那邊一定發生了什麽變故。於是便著張飛四遣偵騎,去探個明白。
第二日,張飛就前來相告:“兄長,我已探得明白,原來袁術不知何故,斷了呂布軍糧。呂布無奈之下,這才選擇與兄長聯合,並勢共擊袁術。”
把情況一說之後,張飛又甚是解氣的罵道:“呂布小兒這是活該!”
劉備和關羽等人聽了,心中也一樣大為解氣。你呂布不是想要攀高枝麽,人家袁術棄你如撇履。嗬嗬,這下呂布你舒服了吧?
罵完呂布活該之後,大家又說起袁術的背信棄義來。劉備歎道:“人生於世,無信義不立,此二人,前後反複,如何能成得大事。此時雖盛,來日必亡。”
劉備在海西休整完之後,就往下邳見呂布。兩人相見甚歡,呂布更是指天罵地,說悔不當初。兩人看上去,表麵上又和和氣氣一團了。隻是心裏到底怎麽想,也隻有他們倆個自己心裏清楚了。
到了下邳之後,兩個人就商討起如何對付袁術的事來了。呂布想要徐州,就先自稱了徐州牧。生怕劉備不滿意,便對劉備道:“玄德,豫州天下之中,且此時豫州名歸袁術,實則無主。吾這便上表,奏汝為豫州刺史如何?到時擊破袁術之後,你我二人,一守徐州,一守豫州,兩家互相守望,以觀天下之勢。如此豈不是好?”
劉備反正是現在隨你說什麽我都答應下來,總得要哄著你把袁術給弄出徐州再說。於是對呂布所說的,自無不可。
呂布見劉備答應,不禁大喜,遂上表朝廷,自領徐州牧,又表劉備為豫州刺史。自徐州到關中,路途遙遠,也沒知道信使何時能到。關東諸侯一般都是自己先霸占地盤,自己給自己封完官,事後再給朝廷送份奏章,讓朝廷蓋個章,把整個流程給補完。關中朝廷和天子,在諸侯眼中,事實上就成了個蓋章的工具。
呂布和劉備也是這麽幹的。不管朝廷答應不答應,反正是先行使徐州牧和豫州刺史的權力再說。
在下邳逗留幾日,諸事談妥之後,劉備便一刻也不想在這裏待下去了。心中對呂布已厭惡之極,隻是他城府極深,表麵上卻是控製得不動聲色。於是在呂布支援了一批兵馬錢糧等物資之後,劉備就移軍西向,屯豫州小沛。
小沛就是沛縣。因為沛縣上麵是沛國,沛國治所在相縣,所以為了區別沛國和沛縣,大家就別稱沛縣為小沛。
這裏乃是千古帝王地,一代帝王鄉。幾百年前,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帶著他的一班沛縣小老鄉們,揭竿而起,創下了大漢數百年基業,延綿至今。劉備對這裏也不陌生,之前陶謙請他來助拳時,就曾表劉備為豫州刺史,軍屯小沛。後來陶謙病逝,以徐州相托,劉備這才離開小沛,前往徐州。
兜兜轉轉一圈迴來,故地重遊,劉備心情十分複雜。
卻說袁術正在攻城略地,忽聞呂布與劉備兩人又勾連到了一起,他的一部兵馬被呂布設計,殺了個精光。袁術不由暴跳如雷。他大罵道:“背主之賊,安敢如是哉!”
卻也不想想,不是他自己斷了呂布的糧草,呂布何至如此?當然,有一種人,是從來不會認為自己有錯的。袁術便在此例。
把呂布和劉備一起罵了個半死之後,袁術終於冷靜下來思考問題了。呂布驍勇,劉備更是不能小視,而自己這邊,除了兵馬多一點之外,論帥臣、論鬥將,拍馬也追不上呂布和劉備二人的聯合。而劉備和呂布還在本土作戰,有地利的優勢,好嘛,這下就真的麻煩了。
想到這裏,袁術又把曹操給罵了一通。全都是這廝在搞事,不然他何至如此?又想著曹操一心一意跟著袁紹與他袁術作對,袁術心中就越發鬱悶了起來。
袁術思來想去,就想,要不要把孫策給召迴來,先把徐州給滅了再說?說幹就幹,於是袁術就派人去傳孫策。
孫策又豈是願意甘居於袁術麾下的人?這會他連奪吳、丹陽等郡。此時正在打算攻打會稽,一統江東。聽了袁術派人來招,孫策連見都不願意見。他此時羽翼已成,袁術已經拿捏他不住了。
旁邊周瑜就勸道:“袁術為主,伯符為臣,名份在此,伯符若不往見,卻是憑白壞了名聲。日後如何服江東之眾?”
孫策一想也是,雖然自己能找袁術“討迴”父親的舊部是自己付出了傳國玉璽的代價,可別人不知道啊。別人隻以為袁術對自己有恩,而自己大勢已成之時,卻對故主翻臉無情。
於是便往見之。聽說袁術在徐州受阻,欲召自己前往助戰,孫策立馬就把頭搖得撥浪鼓似的,嗬嗬,劉備,呂布,這兩個哪一個是好惹的。你袁術打不過了,要我去給你擋槍,我才沒這麽傻呢。
於是孫策腦海裏心思電轉,迅速就給他找了一條拒絕的理由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