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李利派了張遼去搶關,自己在陰館城下虛張聲勢,搞了個軍隊演武,把鮮卑磊山部給鎮住了。恰好磊山部兩大派係意見相左,於是便順水推舟,不在陰館、馬邑一線與漢軍對峙,一路北撤到了平城。
平城,也就是後世的大同。當年漢太祖高皇帝劉邦追著匈奴打,結果輕敵冒進,在平城外的白登山中了伏,被匈奴人給團團圍住。那叫一個苦啊。這就是白登之圍。
磊山部退到了平城,就停了下來。他們也想觀望一下,看看漢軍到底有多強。是不是真的具備了橫掃並州的實力。否則一仗未打,就這樣退出並州之境,他們心中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的。
陰館與馬邑,都是雁門大城,挨得又近。漢人豪強們依城而居,築塢自保。說起來,卻也沒有多少離散。
鮮卑散去之後,城門自開,然後城中士紳們列隊夾道相迎。收複一城一地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並不是說仗打完了,把城池拿下來了就完事了。
首先要入城,統計丁口田地府庫。然後要會見本地鄉紳士族。每一地的風土人情各有不同。你想要控製這個地方,以後在這裏收取稅賦、征發徭役、招募人才。不把這裏的情況摸透,那是絕對不行的。
陰館士紳代表喚作李登,與李利五百年前算是一家。入城後,李利宴請了士紳鄉老。然後說了些場麵話,大家就開始推杯換盞了。直到席散,李登這才持了拜貼,於李利的府外求見。
李利自然知道李登是來幹嘛來了。每個人,每個群體,都有著自己的根本利益。如果自己不能滿足他們,或許在未來,自己在這裏的統治可能就會遇到抵製。明麵上不太可能有人會起兵作亂,這是找死。但暗底下的手段多了去了。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一多,你想幹什麽事都幹不成。
果然,李登進來之後,就開始寒暄了:“將軍此來掃蕩兇頑,拯救雁門一郡百姓,我等感激不盡呐。自從胡兒南下牧馬,我雁門一地便生靈塗炭,家家掛素,戶戶嚎哭。千盼萬盼,望眼欲穿,這才等來了王師……”
李利不耐煩跟這種人繞圈套,於是便打斷李登的滔滔不絕:“足下還是有事便說事罷。”
什麽感激不盡,當初你們不也眼巴巴的等著高幹北上?有事說事,盡說些虛頭巴腦的,我要聽這個,還不如早點去睡覺。
李登被李利打斷話頭,臉上也無甚變化,隻頓得一頓,又自用那平和的語氣說道:“好教將軍得知,因遭兵亂,陰館受劫,我等於陰館城外有些許田地失了地契文書,若是將軍願開恩將文書補全,陰館士林上下,願唯將軍馬首是瞻。”
言罷,李登便拿眼去看李利。李利聽完,又好氣又好笑。嘖嘖,自己進城時,這幫子人好生客氣熱情。轉過身來,卻是想要侵吞陰館的土地。嗬嗬,我看著就這麽好說話?些許田地,這些許,究竟是多少?
這事按理來說,不應該是李利管,但現在是戰時,並州一切軍政事宜,除了李利,也沒人能夠處理了。要是不趁著李利還在陰館時把這事給定下來,等李利派了文吏一查,那些無主之地搞不好就會全部沒入官田或者是納入李利的名下。甚至其中就算真的有他們這些士紳的土地,但事實已成,你就是把官司打到了朝廷,滿朝公卿也不會為了這點兒小事去為難李利。
現實永遠比小說要荒誕。為了利益,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欲,陰館的士紳們,是真的一點兒體麵都不要了。竟然堂而皇之的跟李利談土地問題。
嗬嗬,你們在乎的,正是李利要用來鉗製你們的。李利此來並州,早就做好了打算,如果成不了並州之主,那就成為並州最大的地主。反正麵子和實惠,總要得一樣。如果可能,兩樣都要得。有了這個打算,李利又怎麽會答應李登等人的要求?什麽唯李利馬首是瞻,在這種重大根本利益麵前,李利會需要你們馬首是瞻嗎?李利官場經驗薄弱,可能在政事方麵拿李登等地頭蛇沒有辦法,但等此事過後,他調幾個官場老吏過來,還怕收拾不了這群人?
心思電轉間,李利想了很多。當然,剛剛在一起吃飯喝酒,李利也不太好意思立馬就翻臉,於是便打了個嗬欠,佯作疲倦之狀,便道:“你等所求,我心中有數了。今日鞍馬勞頓,我要先行歇息,你且先退下,明日我看過文書再迴複爾等。”
李登頓時就不淡定了,他心想,這怎麽能讓你看,等你了解完了,我們還有什麽機會。於是便急聲道:“將軍,”正想著如何跟李利談利益分配的事情。忽然李利的兩道目光就看了過來,與此同時,李利鼻孔中冷哼一聲,發出了一個“嗯”字。
兩道目光如劍,李登頓時頭皮一炸,話就說不下去了。統率大軍征戰多年,李利身上威權日重。氣勢稍一顯露,李登便承受不住了。隻得怏怏退下。
李登退下之後,李利就想,不把這群人的念頭徹底打消,隻怕他們會折騰個不停。自己還要引軍向前,戰線會越來越漫長,要是後方不寧,自己在前線如何能夠安心作戰。這事卻是不能放任不管。
第二日,李利正想去請荀攸,荀攸卻是不請自到了。他拿著一卷冊子,呈上來給李利,李利打開一看,喲嗬,荀攸這工作做得很紮實嘛。這一夜功夫,陰館上下官員、各房掾吏,背景、關係都已經列得清清楚楚了。
李利拿目光一掃,不禁就笑了,昨晚登門的李登,以前在雲中做過一任縣丞,後來棄官迴家,其子如今正是陰館戶曹。昨晚赴宴的那些人,要麽是現任官員,要麽是現任官員的親戚。
嘿嘿,也怪不得這些人狗膽包天,竟然敢提出這樣匪夷所思的要求來。原來卻是打定主意抱成一團了。可是,你們也就不好好想想,老子的刀,難道是木頭做的麽?還是覺得,老子不敢向你們下手?李利目光幽幽的暗想道。
匆匆看完之後,李利就對荀攸道:“荀公,陰館原有田地多少,如今在冊又有多少?”
平城,也就是後世的大同。當年漢太祖高皇帝劉邦追著匈奴打,結果輕敵冒進,在平城外的白登山中了伏,被匈奴人給團團圍住。那叫一個苦啊。這就是白登之圍。
磊山部退到了平城,就停了下來。他們也想觀望一下,看看漢軍到底有多強。是不是真的具備了橫掃並州的實力。否則一仗未打,就這樣退出並州之境,他們心中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的。
陰館與馬邑,都是雁門大城,挨得又近。漢人豪強們依城而居,築塢自保。說起來,卻也沒有多少離散。
鮮卑散去之後,城門自開,然後城中士紳們列隊夾道相迎。收複一城一地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並不是說仗打完了,把城池拿下來了就完事了。
首先要入城,統計丁口田地府庫。然後要會見本地鄉紳士族。每一地的風土人情各有不同。你想要控製這個地方,以後在這裏收取稅賦、征發徭役、招募人才。不把這裏的情況摸透,那是絕對不行的。
陰館士紳代表喚作李登,與李利五百年前算是一家。入城後,李利宴請了士紳鄉老。然後說了些場麵話,大家就開始推杯換盞了。直到席散,李登這才持了拜貼,於李利的府外求見。
李利自然知道李登是來幹嘛來了。每個人,每個群體,都有著自己的根本利益。如果自己不能滿足他們,或許在未來,自己在這裏的統治可能就會遇到抵製。明麵上不太可能有人會起兵作亂,這是找死。但暗底下的手段多了去了。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一多,你想幹什麽事都幹不成。
果然,李登進來之後,就開始寒暄了:“將軍此來掃蕩兇頑,拯救雁門一郡百姓,我等感激不盡呐。自從胡兒南下牧馬,我雁門一地便生靈塗炭,家家掛素,戶戶嚎哭。千盼萬盼,望眼欲穿,這才等來了王師……”
李利不耐煩跟這種人繞圈套,於是便打斷李登的滔滔不絕:“足下還是有事便說事罷。”
什麽感激不盡,當初你們不也眼巴巴的等著高幹北上?有事說事,盡說些虛頭巴腦的,我要聽這個,還不如早點去睡覺。
李登被李利打斷話頭,臉上也無甚變化,隻頓得一頓,又自用那平和的語氣說道:“好教將軍得知,因遭兵亂,陰館受劫,我等於陰館城外有些許田地失了地契文書,若是將軍願開恩將文書補全,陰館士林上下,願唯將軍馬首是瞻。”
言罷,李登便拿眼去看李利。李利聽完,又好氣又好笑。嘖嘖,自己進城時,這幫子人好生客氣熱情。轉過身來,卻是想要侵吞陰館的土地。嗬嗬,我看著就這麽好說話?些許田地,這些許,究竟是多少?
這事按理來說,不應該是李利管,但現在是戰時,並州一切軍政事宜,除了李利,也沒人能夠處理了。要是不趁著李利還在陰館時把這事給定下來,等李利派了文吏一查,那些無主之地搞不好就會全部沒入官田或者是納入李利的名下。甚至其中就算真的有他們這些士紳的土地,但事實已成,你就是把官司打到了朝廷,滿朝公卿也不會為了這點兒小事去為難李利。
現實永遠比小說要荒誕。為了利益,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欲,陰館的士紳們,是真的一點兒體麵都不要了。竟然堂而皇之的跟李利談土地問題。
嗬嗬,你們在乎的,正是李利要用來鉗製你們的。李利此來並州,早就做好了打算,如果成不了並州之主,那就成為並州最大的地主。反正麵子和實惠,總要得一樣。如果可能,兩樣都要得。有了這個打算,李利又怎麽會答應李登等人的要求?什麽唯李利馬首是瞻,在這種重大根本利益麵前,李利會需要你們馬首是瞻嗎?李利官場經驗薄弱,可能在政事方麵拿李登等地頭蛇沒有辦法,但等此事過後,他調幾個官場老吏過來,還怕收拾不了這群人?
心思電轉間,李利想了很多。當然,剛剛在一起吃飯喝酒,李利也不太好意思立馬就翻臉,於是便打了個嗬欠,佯作疲倦之狀,便道:“你等所求,我心中有數了。今日鞍馬勞頓,我要先行歇息,你且先退下,明日我看過文書再迴複爾等。”
李登頓時就不淡定了,他心想,這怎麽能讓你看,等你了解完了,我們還有什麽機會。於是便急聲道:“將軍,”正想著如何跟李利談利益分配的事情。忽然李利的兩道目光就看了過來,與此同時,李利鼻孔中冷哼一聲,發出了一個“嗯”字。
兩道目光如劍,李登頓時頭皮一炸,話就說不下去了。統率大軍征戰多年,李利身上威權日重。氣勢稍一顯露,李登便承受不住了。隻得怏怏退下。
李登退下之後,李利就想,不把這群人的念頭徹底打消,隻怕他們會折騰個不停。自己還要引軍向前,戰線會越來越漫長,要是後方不寧,自己在前線如何能夠安心作戰。這事卻是不能放任不管。
第二日,李利正想去請荀攸,荀攸卻是不請自到了。他拿著一卷冊子,呈上來給李利,李利打開一看,喲嗬,荀攸這工作做得很紮實嘛。這一夜功夫,陰館上下官員、各房掾吏,背景、關係都已經列得清清楚楚了。
李利拿目光一掃,不禁就笑了,昨晚登門的李登,以前在雲中做過一任縣丞,後來棄官迴家,其子如今正是陰館戶曹。昨晚赴宴的那些人,要麽是現任官員,要麽是現任官員的親戚。
嘿嘿,也怪不得這些人狗膽包天,竟然敢提出這樣匪夷所思的要求來。原來卻是打定主意抱成一團了。可是,你們也就不好好想想,老子的刀,難道是木頭做的麽?還是覺得,老子不敢向你們下手?李利目光幽幽的暗想道。
匆匆看完之後,李利就對荀攸道:“荀公,陰館原有田地多少,如今在冊又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