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上黨太守鍾繇帶著冊封聖旨來了。當眾冊封唿廚泉為新任匈奴單於之後。唿廚泉的一顆心總算是落到了肚子裏。他心想,兄長一直念念不忘的事情,總算是在他手裏辦妥了,如此也能慰兄長在天之靈了。又暗道李利果然不愧是李傕之侄,背靠大樹好乘涼,這人本事大,後台強,足以為部族之依靠。接下來在並州,那就追隨他,為他效犬馬之勞吧。至於未來,那得看李利自己能走到哪一步了。


    鍾繇能出任上黨刺史,是各方妥協的結果。首先,鍾繇有能力;其次,鍾繇有資曆;最後,鍾繇有關係。他和朝中清流交好,也與李利關係親近。朝廷推出這麽個人選來,最起碼李利就不會反對。鍾繇一走,他的位置自然也會有人頂上去。這樣官位流動起來,下麵的人才會有希望。不然三公九卿輪流換著做都是那幾個,上麵幾個大佬自己膩了不說,下麵的人遲遲晉升無望,心中早晚也是要怨氣衝天的。


    鍾繇見了李利,笑眯眯的道:“惠民,真是想不到啊,一聲不吭你就弄出如此陣仗來。”李利兵發並州,長安城那裏議論紛紛。官場上自然不必多說,民間倒是有不少誇讚之聲。這自古以來,地域歧視就存在了。做為帝都長安的子民,放在太平年間,自然是有資格瞧不起關中之外的所有地方的。但到了現在,偌大一個朝廷,竟然對天下失去了控製,錢糧稅賦收不了來,官員也任命不了,軍隊什麽的更不受朝廷節製,這天下,還是大漢朝的天下嗎?


    天子和朝廷過得委屈,長安人民自然也覺得臉上無光。李利一言不發就率部打入了並州,還奪迴了上黨。嘿,長安人民集體興奮了。


    這全天下都應該聽朝廷的,不聽話的都得把他們給打服了。所以李利打並州有什麽不對?這是無比的政治正確啊!比起李傕和郭汜、樊稠在長安窩裏鬥、互相傷害,三輔人民自然是更喜歡為漢家重新“拓土”的李利啊。


    你看,這搶迴了一個上黨,以後上黨的事情,不就歸朝廷說了算了。搶迴了並州,整個並州不就歸朝廷說了算了?雖然並州歸不歸朝廷管,好像並不能給普通百姓帶來什麽好處。但從古至今,這吃著地溝油的命,操著某某海的心的人,可是海了去了。說得好聽點,那是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是心懷天下;說得不好聽點,那就是劄人憂天,雨女無瓜。


    可話又說迴來,真把並州搶迴來了,對關中人民也並不是全無好處的。最起碼,並州在自己人手裏,總不用擔心胡人牧馬南下了吧?到時河套一收服,長安的邊防線,就會向北推進數百裏。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匈奴、鮮卑、東羌各種亂入,燒殺搶掠了就跑。這會在長安,李利被人視為英雄,好評如潮,名聲比起其他涼州諸閥起來,卻是好得多了。


    而朝廷裏麵,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把目光開始投向了李利身上。李利與李傕、郭汜、張濟、馬騰等老一輩軍閥不同。李利還年輕,潛力值比較高,而且他還是蔡邕之婿,救過並州名士,還與名士鍾繇、荀攸等人交好。很多人就覺得,李利這人真的不錯,忠於朝廷,心慕儒林。和那些粗鄙無腦,隻知喊打喊殺的涼州武夫比起來,簡直是雲泥之別。既然沒能力改變現在,不如投資未來。大家都覺得李利能夠搶救一下,於是紛紛就動了心思。這次鍾繇前來,也是身上帶了任務的,負責近距離觀察李利。


    至於鍾繇和荀攸等早就與李利結交的士人,心中就更是震驚了。在他們的印象中,李利是個很有禮貌的人,對他們這些有聲望的士大夫,非常的有好感。也非常的尊敬。到如今李利給鍾繇和荀攸寫信,還一口一個鍾公和荀公呢。聽說李利之父也是個讀書人,大家頓時就了然於胸了。後來李利去了河東,在那裏幹得風聲水起,政績屢現。於是在他們心中,李利又被打上了能吏的標誌。


    現在李利突然不聲不響,就聯合南匈奴打進了並州,這給他們的感覺,那就真的是很複雜了。攻打並州,真的是一步好得不能再好的妙棋了。袁紹自顧不暇,並州孤立無援,正是李利下手的好時機。而李利能有如此遠見,真的是能夠稱得上一聲英明了。哪怕是賈詡說服了他,那也得要他肯聽賈詡的啊。這會李利給大家的感覺,就是拙於言辭而擅於實幹、可以獨擋一麵的能臣了。


    鍾繇和李利寒暄了幾句,就笑道:“惠民,你出兵並州,引起的非議可是不小啊。這會長安城中,到處都在討論此事。”


    李利苦笑一聲:“卻是我孟浪了。”他早就知道是這個結果。朝廷(李傕)那邊不大發雷霆才怪。不過上黨太守竟然派了鍾繇來,卻也是出乎李利意料之外了。看來朝廷也是動了心思的啊。


    鍾繇不以為然,擺了擺手道:“朝廷雖然積弱,但不該暮氣沉沉,此正我輩奮發進取之時,惠民此舉,我卻是甚為讚同啊。”


    董卓瞎幾把搞,失天下人望。本來以為董卓死了,在王允、呂布的主持下,天下會逐漸恢複秩序,誰曾想王允出了昏招,逼反了董卓殘部。不然按照許多士大夫的設想,王允主政,呂布帶兵,然後兵出函穀關,哪個不服氣就打哪個。


    呂布驍勇,再帶著董卓留下的涼州虎狼,那會關東還不如現在一般,都開始形成事實割據了。到時大旗一豎,關東的擁漢派那還不簞食壺漿,夾道相迎?


    可惜好好的一盤棋,被王允給下死了。王允為他的選擇付出了身死族滅的代價,呂布也在強大的壓力麵前,選擇了狼狽出逃。


    大家隻好捏著鼻子,接受了以李傕為首的這班拿著屠刀的武夫。這些武夫又知道什麽天下大勢,幾年來隻在關中窩裏橫,坐視關東局麵崩壞。


    每每想起,鍾繇就不禁為之長歎。現在李利主動出擊,卻是讓以鍾繇等不甘心的士大夫們又重新振奮起來。或許,這未來局勢,還不一定會如何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王者降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牛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牛道人並收藏三國之王者降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