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徐州還有個劉備誇讚不已的人,那就是陳登。在劉備口中這般文武膽誌,當求之於古耳,造次難得比也的俊傑。這會在徐州為典農校尉,負責種田。搞笑不搞笑?


    曹操擊敗了曹豹、劉備。軍心大振,於是又破襄賁。這時,徐州的抵抗力量已經被打殘,喜氣洋洋的曹軍們,正準備接手徐州。忽然,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就傳了過來。兗州那邊反了!


    確切的來說,是曹操的親密無間小夥伴張邈和心腹謀臣陳宮一起聯合起來,迎接呂布入主兗州。


    曹操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身子一晃,一口逆血就噴了出來。他太心痛了。失去兗州是一方麵,但更主要的是張邈和陳宮對他的背叛。讓他在情感上接受不了。


    張邈和曹操是什麽關係?兩人從小玩到大就不說了。之前袁紹要曹操殺張邈,曹操果斷拒絕盟主的命令並以大義指責袁紹;而去年第一次東征徐州時,曹操擔心自己會失敗,把自己的家人都召集起來說我要是迴不來,你們就去投奔孟卓。今年曹操還師之時,張邈還在迎接曹操的時候,與曹操一起相對垂泣。關係親密到了這種份上,怎麽短短幾個月,說變就變了?


    至於陳宮,則是曹操入主兗州的第一功臣。劉岱戰死之後,就是陳宮力排眾議,東奔西走,說服各位大佬,一同迎接曹操為兗州之主。他在曹操麾下也深得信重。哪怕是他以後不再為曹操出一謀一策,躺在這功勞簿上,他也能一輩子衣食無憂。這怎麽也就叛了呢?


    後世的史家們,為這次的叛亂爭議不斷。袁紹建安五年和曹操開打之時,曾經發布《討伐曹操檄文》,其中說:“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逸,天下知名,以直言正色,論不阿諛,身首被梟懸之戮,妻孥受灰滅之咎。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一夫奮臂,舉州同聲,故躬破於徐方,地奪於呂布,彷徨東裔,蹈踞無所。”


    後世很多人認為,陳宮、張邈等人叛變,是因為曹操在兗州殺害名士邊讓等人。可是,這一理由並不能站住腳。《後漢書》有邊讓的明確記載:“初平中,王室大亂,(邊)讓去官還家。恃才氣,不屈曹操,多輕侮之言。建安中,其鄉人有構讓於操,操告郡就殺之。文多遺失。”建安和興平可是差了好幾年。


    當然,也有可能是《後漢書》寫錯了。這史書記錯,很有可能。可是,另外一條記錄又有記載,是孔融向曹操舉薦邊讓的:“邊讓為九州之被則不足,為單衣襜則有餘。”


    孔融和邊讓關係非常好,都是舉世知名的大名士。而且有人認為,孔融是建安年間,入朝任職之後向曹操舉薦的邊讓。因為那會天子在曹操那裏。曹操才是實際的總攬朝政者。


    不過,這一說並沒有很嚴謹的證據。不過不管怎麽說,邊讓是曹操殺的,這是肯定沒錯的了。


    這次叛亂,其實還是與反董聯盟有關係。袁紹、曹操、張邈等人,都是反董聯盟的成員。而曹操與張邈首舉義兵的行為,獲得了兗州士大夫們的好感,所以才能夠被一致認可成為新的兗州之主。


    兗州的士大夫代表張邈,曾經指責反董不力的袁紹,覺得袁紹擁兵逗留不前是心懷異心。惹得袁紹惱羞成怒甚至要對張邈下黑手。這中間,足可以看出張邈的政治傾向。他其實就是個擁漢派。


    曹操在聯軍逗留不前的時候,他獨自引軍西進追擊董卓,後又平定黃巾,拒絕袁紹而保護張邈,這一係列的表現在陳宮、張邈等人的眼裏,無疑就是自己人了。所以曹操入主兗州,一路暢通。


    可是現在,曹操所表現出來的政治態度,卻讓兗州士大夫們深深失望了。你說你要為父報仇,行,大家沒話可說。可是你第一次打徐州,殺得那裏血流成河,陶謙也連連派人前來服軟談條件。你怎麽還不滿足?幾十萬漢家子民給你父親幼弟陪葬這還不夠嗎?你現在又要進行第二次東征,一副不把徐州攻破、滅殺陶謙誓不罷休的態度,這是為何?


    聰明的人還是有很多的。很快就想到了陶謙主持的反董新聯盟。因為袁紹的聯盟反董不力。所以陶謙後來就重新搞了個勤王聯盟。他把名將朱儁推了出來,又聯合無數人一起,陶謙搞的這個小圈子,大大損害了曹操和袁紹的核心利益。


    為什麽呢?大家看一看名單就好了,這是陶謙的小夥伴名單:琅邪國相陰德、東海國相劉馗、彭城國相汲廉、北海相國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應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鄭玄等。


    孔融是老牌的擁漢派,一直不臣服袁紹就不說了。徐州的地方也不說了。隻看泰山太守、沛相、汝南太守這幾個地方,沛國是曹操的老家;汝南是袁紹的老家;泰山郡是兗州的地盤。這幾個地方都聽陶謙的,那怎麽行?


    所以陶謙必須打。新勤王同盟崛起於兗、豫、徐三州。兗州士大夫也多有參與。而曹操對徐州的不依不饒,讓兗州士大夫們終於忍無可忍。


    而張邈更是因為得罪過袁紹,前陣子又與呂布喝過酒。所以心中非常擔憂。隻有身在兗州,才知道旁邊的袁紹是有多麽的強大。隻有張邈知道,袁紹對曹操是有多麽大的影響力。他深怕曹操哪一天會聽了袁紹的把自己給殺了。也不想看著曹操對徐州殺戮過甚。或許也有邊讓慘死的原因在其中?


    於是就聽了陳宮的勸說:“今雄傑並起,天下分崩,君以千裏之眾,當四戰之地,撫劍顧眄,亦足以為人豪,而反製於人,不以鄙乎!今州軍東征,其處空虛,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兗州,觀天下形勢,俟時事之變通,此亦縱橫之一時也。”


    為何要選呂布。那是因為呂布鏟除了董卓,在關東這邊,名頭很響。也因為除了呂布,這周邊真的沒人選了。劉皇叔此時還不被天下人所重視呢。


    當曹操大軍在徐州的時候。陳宮、張邈等人聯合州中士大夫,共迎呂布為兗州牧。兗州群起響應。隻有鄄城、範縣,東阿這三城,還在堅守。


    呂布得了信,大喜過望。以為這是天賜良機。於是引軍趕到兗州,攻打鄄城。鄄城在程昱、荀彧的主持下,防守有力。呂布一直攻打不下,隻好退屯濮陽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王者降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牛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牛道人並收藏三國之王者降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