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就低頭奏道:“叔父,我一直待在軍中,如今三輔盡在我軍掌控之中,然則地方之上無人可用。我欲出鎮地方,為叔父分憂。”


    李傕聽了,心中就是一動。確實是如此,名義上這司隸校尉部都是他們涼州軍的。但實際上他們現在能掌控的地盤,也隻有一個長安城罷了。


    他們的政令出了長安城,別說其他諸郡了,這三輔地麵上,有沒有人賣賬還不好說呢。要知道,這會的一地郡守,那可是軍政一肩挑的巨頭,地方上的所有事情,基本上都由郡守說了算。要是他說天子詔書是張廁紙,那也就真的是張廁紙了。


    李傕等人造反上台,這天下還不知道怎麽看他們呢。地方郡守們有地盤有人馬有錢糧,心中自然就會有叫板的資格和底氣。


    現在他們進了長安城,為了控製朝廷百官和天子,他們是不太可能出去鎮守地方的。既然侄兒李利想去,何不成全了他?


    心中一轉,李傕就道:“你再等等,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俱為王允黨徒。待吾請旨,征而殺之。再使你之郡。到時想去何處,你自己先行想好。”


    朝廷的位置也是一個蘿卜一個坑的。這種關鍵時刻,李傕等人再殘暴,也不會毫無理由的去動人家的位置。哪怕是董卓想殺張溫,也得剛好有太史送上“望氣當有大臣遭戳”的理由才行。


    李利一聽,頓時就哭笑不得。為了要個位置,又得害死兩個人?李利就愁眉不苦臉的道:“叔父,殺戳太過,恐有傷天和。要不隨便找個地方給侄兒得了?”


    李傕一拍桌子,吹胡子瞪眼睛:“你懂個屁!”


    李利頓時就把頭一縮,不再多言了。在李傕家吃了飯,住了一晚。第二日,就打馬迴城,途經一處街坊時,眼角餘光瞥見一處宅院,上書蔡府,而門口屋簷之下,卻是掛著兩盞白燈籠。


    家主姓蔡,家裏服喪。李利心中一動,咦了一聲,暗道,莫非是他不成?於是便勒馬停了下來,翻身下馬,步行至那蔡府,然後輕扣門環。


    不一會,一個沙啞的聲音響起:“來了。”


    吱呀一聲,大門打開,一個身穿喪服的青年人出現在門口,看了李利一眼之後,眼中訝然之色一閃而過,而後道:“不知貴客欲尋何人。家中正值喪期,不便待客,還請貴客見諒。”


    李利就問道:“可是蔡中郎府上?”


    那青年眼中傷痛一閃而過,垂首道:“正是!”


    果然是蔡邕府邸。蔡邕被董卓強征入朝,短短時日,曆任三台,由侍禦史轉治書侍禦史、尚書,又升任巴郡太守,還留任侍中。後又被拜為左中郎將,封高陽鄉侯。


    蔡邕雖然不喜董卓,但實話實說,董卓對蔡邕也真的是敬重有加,禮遇厚待之隆,極為罕見。所以董卓死後,蔡邕就感歎了一下。結果就是因為這一聲歎,葬送了自家的性命。王允正是膨脹得不得了的時候,見蔡邕如此,當即大怒,遂下蔡邕於大獄。誰勸也沒用,最後一代名士蔡邕冤死於獄中。


    見是蔡邕府邸,李利就側過身子往大門裏麵擠,邊擠邊道:“蔡中郎我當日也是見過的,對他仰慕得緊。後來得知他無辜被害,我甚是氣憤,隻是當時遠在外地,無法援救。深以為憾。今過此處,自當憑吊,以盡晚輩之意。”


    那青年聽了,隻以為李利是先父熟人,隻是自己心中卻又沒有這人的印象。不過蔡邕出了名的愛才,當年四海奔波的時候,就經常指點人家,看到心動的,還收入門下。想來這個年輕人,也是當日受過先父指點的吧。


    於是就忙忙迎了進來,一邊行禮一邊道:“不知貴客尊姓大名?”


    李利笑道:“什麽貴客不貴客的,我叫李利,草字惠民,你喚我惠民便可。兄台可是蔡中郎之子,不知如何稱唿?”


    那青年聽了,臉色大變,恨不得給自己抽上一耳光。他聽到涼州兩個字,心裏就厭煩得不行。當初董卓以家族性命為威脅,強征先父入朝,結果先父慘死獄中。他和家人現在對涼州係視如蛇蠍,避之不及,又哪裏想到,李傕之侄李利竟然就跑到家裏來了。還是自己讓他進來的。


    要是這個青年知道,當初奉命押送蔡邕入朝為官的那個小校就是李利的話,隻怕當場就要吐血氣暈過去。


    話說當時,蔡邕也瞧不起董卓,對董卓的征召推辭不就,說自己有病不能成行。董卓聽了當即大怒,心想你有個毛線的病,還不是瞧不起老子不想來麽。於是就道:“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不來也行,信不信我滅你三族?


    蔡邕無法,隻好在涼州軍的一路“護送”之下,乖乖到洛陽去見董卓去了。


    李利跑到蔡邕府上來,其實也不全是為了拜祭蔡邕,一個死去的名士,對他而言毫無意義。他其實就是想知道下,蔡邕死了,他女兒,那個當了寡婦的蔡文姬,在不在長安?


    那青年見李利已經進來了,又不好強行驅趕,隻好一臉踩了狗屎的表情道:“原來是李將軍,鄙人在家行三,李將軍喚我三郎便是。”卻是連名字都不願意告訴李利。隻差沒說我不想和你認識,你趕快走了。


    李利兩手空空,說要憑吊蔡邕也無人相信,隻好吩咐衛士,去市場上買些祭品過來。然後給蔡邕拜了幾拜。心道蔡邕啊蔡邕,你確實是死得冤枉,不過我給你報仇了。害死你的王允已經下去陪你了。呂布也是遲早的事,還有,你的家人,我會照顧好他們的。九泉下的你,可以安息了。


    吊客來了,主人家就要出來迴禮。


    蔡邕二子二女,都出來答謝。嫌棄李利是一迴事,但禮節又是一迴事。李利眼睛隻在兩個女子身上打轉,猜著哪一個是蔡文姬。


    有一個是隻有幾歲的小蘿莉,李利當即就排除了。他記得,這會蔡文姬應該是嫁過人了的。她先是嫁給了河東衛氏之子衛仲道。後來沒多久,衛仲道就一病不起。蔡文姬成了寡婦,於是便隻好又迴到蔡家。


    當然,李利也不是打蔡文姬的主意,他就是對蔡文姬挺好奇的。而且,他也不想蔡文姬再被匈奴給搶走了。好歹蔡邕和他們涼州軍也有點淵源不是。要不是當初自己去押解蔡邕入京,蔡邕就不會死。蔡邕不死,可能蔡文姬以後就沒有那麽淒慘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王者降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牛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牛道人並收藏三國之王者降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