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裏橋布陣的清兵,在影影綽綽的目測之中多達2萬至3萬人,其中很多都是騎兵,他們都被僧格林沁部署在平原上,呈大弧圈陣勢,戰線約5公裏,兩翼強固。而在清軍陣線的中央,八裏橋軸線上,清軍依靠八裏橋村莊作為堅固的支撐點,村後留有大批裝備火炮的步兵為增援。
左翼,柯利諾將軍親率自己所部人馬挺進,其中有1個連的工兵、2個連的輕步兵、1個連的炮兵和2個連隊的印度錫克騎兵,柯利諾將軍的位置居中。而冉曼將軍則率部跟在左翼,其中有1個營的輕步兵、引信兵、第12炮兵隊和第101戰列團。
行進開始後,柯利諾的先頭部隊稍稍有些脫節,他們的行進速度大大高於左翼部隊,於是他們居中的部隊成了突出部。僧格林沁似乎很快發現了這一細節,並做出了反應,大隊清軍馬隊蜂擁而上,從左翼包抄過來。其時英軍尚未趕到,看到這樣的情況,柯將軍令部隊停住,組成空心方陣,架設大炮,準備應戰。
清兵首先開火,聲勢很大,但他們的火槍不能及遠,而火炮又缺乏準度,炮彈都飛到柯利諾將軍方陣後麵去了。緊跟著,清軍騎兵成密集隊形馳騁而來,直至離法軍前沿陣地僅五十來米。這一切全無聲息,聽不到任何指揮號令,這場麵確是令人吃驚和緊張。埃裏鬆吃驚的說道:“一切動向,全由上下左右晃動的旗子示意,好比海上信號那樣。”
聯軍士兵很快開火,他們身邊有著很多優秀的下級軍官指揮,這些軍官大多都是經曆過克裏米亞戰爭的老兵,他們作戰經驗豐富。知道該如何粉碎騎兵的優勢,就如同他們對付俄國哥薩克騎兵那樣。
霎時間,清軍騎兵就遭到了猛烈的火力攻擊。一個個應聲落馬倒地,可後麵一隊隊人馬。仍接踵而來。他們人多勢眾,欲把柯利諾將軍率領的法軍前哨隊淹沒。
形勢嚴峻,危險迫在眉睫。在聯軍軍戰線周圍,響起陣陣粗野的喊叫聲。隻見敵方戰馬奔騰而來,四處揚起大片塵土,時而像是要把這些聯軍士兵團團圍個水泄不通,時而像是不停地從他們身上踏將過去。多虧聯軍炮兵猛烈地轟擊,敵陣一片驚慌。柯利諾將軍才得以撤退。
柯利諾將軍所部的稍稍後撤,讓聯軍陣線出現了鬆動。清軍發現聯軍陣線上的另一個薄弱環節,即法軍柯利諾部和英軍薩頓旅之間存在空當。於是,清騎兵蜂擁進入這個空當,想不到薩頓將軍指揮的英軍早早布下嚴密的矩陣式空心方陣,當中空隙雖多,但空心方陣成錯落狀排布,中間的通道是炮兵、步兵轟擊的絕好地域,而零散未能成陣型的清軍騎兵則無法衝破聯軍空心方陣的刺刀陣,因此突入的清軍騎兵陷入被圍困的境地。
但薩頓將軍知道此舉有些冒險。要是清軍加大人力的投入,幾個空心方陣也可能最終禁受不住人潮的衝擊而潰散,潰散的步兵將會遭到一場中世紀的騎兵追殺。因此戰局十分微妙。
在右翼,蒙托邦很想前去救援柯利諾,可是清兵突然也從其右翼包抄過來,他被迫進行反擊。右翼的清軍馬隊猛撲過來,竭力把我們團團圍住,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牽製住蒙托邦。見聯軍前衛部隊兵少勢單,清軍騎兵更大膽起來,粗野地喊叫著,剽悍絕倫的韃靼騎兵俯身策馬。將身體藏在戰馬側麵而不會墜馬,以此來躲避槍彈。靠近聯軍陣線之後便揮舞刀槍,開弓射箭。大耍威風……
已經跟上中路的冉曼將軍,接到命令向右翼出擊,但清兵也向他衝來,冉曼將軍隻能停下來還擊,很快清軍就把他們人數上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各條戰線上清軍都在頑強的攻擊著聯軍的陣線。
德拉格朗熱中尉記道:“炮火槍彈像打不倒清兵似的:他們似死而複生,頑強戰鬥,甚至有時衝到我方大炮前三十來米。不過,我軍炮火變得更密集更猛烈,將他們一一打退,四處逃竄……”聯軍的火炮一直支撐著整個戰線,要是沒有火炮的火力支援,聯軍可能早就崩潰了。
柯利諾及其部下,一直頂在前麵,清兵接連不斷的發動攻勢,柯利諾將軍甚至率領部下拚了三次刺刀,這才粉碎了對方多次衝鋒。
在左路,格蘭特將軍終於帶領一支炮兵部隊趕到,他馬上下令炮兵開火,減輕法軍壓力。格蘭特率領的這支部隊中,還有精銳的英軍騎兵,女王龍騎兵!
但女王的龍騎兵沒有出擊,他們的人數太少,而格蘭特帶來的炮兵部隊中數門阿姆斯特朗重炮則發揮了重要作用,盡管來得晚些,還算及時。聯軍火炮在精度、射程和威力上完全壓製了清軍的炮兵,很快清軍騎兵遭到現代火炮的密集轟擊,潰不成軍向後逃去。
看到清軍開始逃跑,格蘭特馬上出動範納和普羅賓所率的龍騎兵衝殺過去,追擊清軍騎兵,龍騎兵雖然人少,但追擊起來必然有更大的收獲。
冉曼旅麵對清軍炮兵,大顯威風,精準的聯軍炮兵一個接一個的將清軍火炮陣位打啞,而清軍炮兵的炮彈始終未能準確命中,膛線火炮的優勢在此時顯露無遺。
最右側,101戰列團遭到清兵強攻,同樣是依靠刺刀和膛線火槍的密集攢射,聯軍守住了陣位,很快法軍炮兵猛烈還擊,清兵遭到了嚴重打擊,進退維穀。
就在這個時候,後續的聯軍部隊陸續趕到,乘敵陣亂作一團,蒙托邦將軍下令全線衝鋒。柯利諾所部把清兵趕向八裏橋,冉曼所部向前猛攻,普熱上校帶領101團殺來,準備奪取位於清軍陣地核心的村莊。
清軍將領搖著軍旗,把兵勇集聚於八裏橋頭。僧格林沁大旗仍舊在橋上高高飄揚。於是,冉曼將軍率部朝那裏推進。對法軍來說,正是在八裏橋展現了這場戰爭“最卓著的功勳”。因為,隻要這最後一道障礙越過,就再沒有什麽可以阻擋向中華帝國都城勝利前進了。
很快,八裏橋及其精美大理石雕展現在眼前聯軍士兵們的眼前,清軍已經撤過了八裏橋。隔著這座精美的石橋,清帝國精銳之師,依舊士氣高昂,要誓死保衛這座橋梁。
柯利諾率部從左側,穿過掩映靜雅墓地的樹林,忽然槍聲大作,一股清軍伏兵向他們開火,聯軍損失了十幾人,但很快他們組織起了有效的反擊,而清軍似乎缺乏衝鋒的勇氣,這股清軍步兵很快在聯軍的反擊中潰散。
柯利諾將軍馬上指揮部下離開這片樹林,他也怕再次遭到清軍的襲擊,很快他們就插到了運河岸邊。到達運河岸邊之後,柯利諾將軍馬上令炮兵們架好大炮,以對橋斜射,而本茨曼上校則領另一支炮兵對橋縱射,並要第12炮兵連隊瞄準敵營設有大口徑火炮的陣地。
萬炮齊發,響聲陣陣,把橋欄杆炸得橫飛,對岸敵營和村莊內的火炮陣地很快陷入一片火海,清軍炮兵戰術落後,反應遲緩,在聯軍精銳炮兵麵前顯得是那麽的無力與無助,於是清軍在火炮轟擊之下被打得慘敗,而清軍炮兵的表現與大沽口的表現大相徑庭。此戰之後,從被俘清軍將官口中得到了答案,清軍訓練有素的炮兵隨著大沽口炮台的陷落而灰飛煙滅,後續替補上來的人手操練不足,因此清軍火炮雖然也不少,但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戰鬥還在繼續著,柯利諾將軍仍頭戴那頂大草帽,帶領一小隊人馬,朝八裏橋勇猛衝上去,橋頭被死傷的兵勇和翻倒的大炮堵住,他們的道路被堵住。
聯軍士兵們眼睜睜的看著柯利諾將軍一個人策馬揚鞭飛奔在前,部下無法緊隨在後。當他單槍匹馬,衝上拱橋高處時,其他士兵才與他會合。當年馬拉科夫戰役的英雄,今天第一個冒著槍林彈雨衝上橋頭,並朝運河對岸擠滿敵人的營地挺進,柯利諾將軍的英勇鼓舞了在場的所有士兵,法國人上刺刀衝鋒,如英國人所讚,“好一場白刃戰”。
就這樣,八裏橋被聯軍攻占,但清軍並沒有放棄抵抗,他們在被轟擊的營壘之中負隅頑抗。聯軍工兵在槍林彈雨中冒險清除橋麵上的障礙,為後續部隊開道,而柯利諾將軍則受阻於河對岸的敵營,他們在過了橋之後設立了橋頭堡,固守在那裏,接應和掩護陸續過橋的聯軍各部人馬。
蒙托邦將軍之子夏爾上尉進到一個寺廟,準備安設臨時指揮部,不料遭遇迎麵射來的子彈,多虧被他的頭兒烏斯曼和一排輕步兵營救,才奇跡般幸免於難。後來,第二團一戰士講了這個小故事:蒙托邦與冉曼旅剛過橋,得知兒子險遭不測,便指著其鼻子威脅道:“你要那樣,不再帶你來了!”兒子迴答:“就這個呀,也許你還不如我呢!”
聯軍繼續過河擴大其陣線,清軍搖搖欲墜,戰役的勝利對於聯軍來說似乎近在咫尺了,而就在這個時候,清軍營壘那邊傳來了震天的歡唿聲,蒙托邦將軍舉起望遠鏡望去,隻見無數的旗幟和人馬出現在視野之內,那些大旗上的漢字他看不懂,杜潘上校看了之後說:“是清國京城的皇帝親兵趕來了……”(未完待續)
左翼,柯利諾將軍親率自己所部人馬挺進,其中有1個連的工兵、2個連的輕步兵、1個連的炮兵和2個連隊的印度錫克騎兵,柯利諾將軍的位置居中。而冉曼將軍則率部跟在左翼,其中有1個營的輕步兵、引信兵、第12炮兵隊和第101戰列團。
行進開始後,柯利諾的先頭部隊稍稍有些脫節,他們的行進速度大大高於左翼部隊,於是他們居中的部隊成了突出部。僧格林沁似乎很快發現了這一細節,並做出了反應,大隊清軍馬隊蜂擁而上,從左翼包抄過來。其時英軍尚未趕到,看到這樣的情況,柯將軍令部隊停住,組成空心方陣,架設大炮,準備應戰。
清兵首先開火,聲勢很大,但他們的火槍不能及遠,而火炮又缺乏準度,炮彈都飛到柯利諾將軍方陣後麵去了。緊跟著,清軍騎兵成密集隊形馳騁而來,直至離法軍前沿陣地僅五十來米。這一切全無聲息,聽不到任何指揮號令,這場麵確是令人吃驚和緊張。埃裏鬆吃驚的說道:“一切動向,全由上下左右晃動的旗子示意,好比海上信號那樣。”
聯軍士兵很快開火,他們身邊有著很多優秀的下級軍官指揮,這些軍官大多都是經曆過克裏米亞戰爭的老兵,他們作戰經驗豐富。知道該如何粉碎騎兵的優勢,就如同他們對付俄國哥薩克騎兵那樣。
霎時間,清軍騎兵就遭到了猛烈的火力攻擊。一個個應聲落馬倒地,可後麵一隊隊人馬。仍接踵而來。他們人多勢眾,欲把柯利諾將軍率領的法軍前哨隊淹沒。
形勢嚴峻,危險迫在眉睫。在聯軍軍戰線周圍,響起陣陣粗野的喊叫聲。隻見敵方戰馬奔騰而來,四處揚起大片塵土,時而像是要把這些聯軍士兵團團圍個水泄不通,時而像是不停地從他們身上踏將過去。多虧聯軍炮兵猛烈地轟擊,敵陣一片驚慌。柯利諾將軍才得以撤退。
柯利諾將軍所部的稍稍後撤,讓聯軍陣線出現了鬆動。清軍發現聯軍陣線上的另一個薄弱環節,即法軍柯利諾部和英軍薩頓旅之間存在空當。於是,清騎兵蜂擁進入這個空當,想不到薩頓將軍指揮的英軍早早布下嚴密的矩陣式空心方陣,當中空隙雖多,但空心方陣成錯落狀排布,中間的通道是炮兵、步兵轟擊的絕好地域,而零散未能成陣型的清軍騎兵則無法衝破聯軍空心方陣的刺刀陣,因此突入的清軍騎兵陷入被圍困的境地。
但薩頓將軍知道此舉有些冒險。要是清軍加大人力的投入,幾個空心方陣也可能最終禁受不住人潮的衝擊而潰散,潰散的步兵將會遭到一場中世紀的騎兵追殺。因此戰局十分微妙。
在右翼,蒙托邦很想前去救援柯利諾,可是清兵突然也從其右翼包抄過來,他被迫進行反擊。右翼的清軍馬隊猛撲過來,竭力把我們團團圍住,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牽製住蒙托邦。見聯軍前衛部隊兵少勢單,清軍騎兵更大膽起來,粗野地喊叫著,剽悍絕倫的韃靼騎兵俯身策馬。將身體藏在戰馬側麵而不會墜馬,以此來躲避槍彈。靠近聯軍陣線之後便揮舞刀槍,開弓射箭。大耍威風……
已經跟上中路的冉曼將軍,接到命令向右翼出擊,但清兵也向他衝來,冉曼將軍隻能停下來還擊,很快清軍就把他們人數上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各條戰線上清軍都在頑強的攻擊著聯軍的陣線。
德拉格朗熱中尉記道:“炮火槍彈像打不倒清兵似的:他們似死而複生,頑強戰鬥,甚至有時衝到我方大炮前三十來米。不過,我軍炮火變得更密集更猛烈,將他們一一打退,四處逃竄……”聯軍的火炮一直支撐著整個戰線,要是沒有火炮的火力支援,聯軍可能早就崩潰了。
柯利諾及其部下,一直頂在前麵,清兵接連不斷的發動攻勢,柯利諾將軍甚至率領部下拚了三次刺刀,這才粉碎了對方多次衝鋒。
在左路,格蘭特將軍終於帶領一支炮兵部隊趕到,他馬上下令炮兵開火,減輕法軍壓力。格蘭特率領的這支部隊中,還有精銳的英軍騎兵,女王龍騎兵!
但女王的龍騎兵沒有出擊,他們的人數太少,而格蘭特帶來的炮兵部隊中數門阿姆斯特朗重炮則發揮了重要作用,盡管來得晚些,還算及時。聯軍火炮在精度、射程和威力上完全壓製了清軍的炮兵,很快清軍騎兵遭到現代火炮的密集轟擊,潰不成軍向後逃去。
看到清軍開始逃跑,格蘭特馬上出動範納和普羅賓所率的龍騎兵衝殺過去,追擊清軍騎兵,龍騎兵雖然人少,但追擊起來必然有更大的收獲。
冉曼旅麵對清軍炮兵,大顯威風,精準的聯軍炮兵一個接一個的將清軍火炮陣位打啞,而清軍炮兵的炮彈始終未能準確命中,膛線火炮的優勢在此時顯露無遺。
最右側,101戰列團遭到清兵強攻,同樣是依靠刺刀和膛線火槍的密集攢射,聯軍守住了陣位,很快法軍炮兵猛烈還擊,清兵遭到了嚴重打擊,進退維穀。
就在這個時候,後續的聯軍部隊陸續趕到,乘敵陣亂作一團,蒙托邦將軍下令全線衝鋒。柯利諾所部把清兵趕向八裏橋,冉曼所部向前猛攻,普熱上校帶領101團殺來,準備奪取位於清軍陣地核心的村莊。
清軍將領搖著軍旗,把兵勇集聚於八裏橋頭。僧格林沁大旗仍舊在橋上高高飄揚。於是,冉曼將軍率部朝那裏推進。對法軍來說,正是在八裏橋展現了這場戰爭“最卓著的功勳”。因為,隻要這最後一道障礙越過,就再沒有什麽可以阻擋向中華帝國都城勝利前進了。
很快,八裏橋及其精美大理石雕展現在眼前聯軍士兵們的眼前,清軍已經撤過了八裏橋。隔著這座精美的石橋,清帝國精銳之師,依舊士氣高昂,要誓死保衛這座橋梁。
柯利諾率部從左側,穿過掩映靜雅墓地的樹林,忽然槍聲大作,一股清軍伏兵向他們開火,聯軍損失了十幾人,但很快他們組織起了有效的反擊,而清軍似乎缺乏衝鋒的勇氣,這股清軍步兵很快在聯軍的反擊中潰散。
柯利諾將軍馬上指揮部下離開這片樹林,他也怕再次遭到清軍的襲擊,很快他們就插到了運河岸邊。到達運河岸邊之後,柯利諾將軍馬上令炮兵們架好大炮,以對橋斜射,而本茨曼上校則領另一支炮兵對橋縱射,並要第12炮兵連隊瞄準敵營設有大口徑火炮的陣地。
萬炮齊發,響聲陣陣,把橋欄杆炸得橫飛,對岸敵營和村莊內的火炮陣地很快陷入一片火海,清軍炮兵戰術落後,反應遲緩,在聯軍精銳炮兵麵前顯得是那麽的無力與無助,於是清軍在火炮轟擊之下被打得慘敗,而清軍炮兵的表現與大沽口的表現大相徑庭。此戰之後,從被俘清軍將官口中得到了答案,清軍訓練有素的炮兵隨著大沽口炮台的陷落而灰飛煙滅,後續替補上來的人手操練不足,因此清軍火炮雖然也不少,但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戰鬥還在繼續著,柯利諾將軍仍頭戴那頂大草帽,帶領一小隊人馬,朝八裏橋勇猛衝上去,橋頭被死傷的兵勇和翻倒的大炮堵住,他們的道路被堵住。
聯軍士兵們眼睜睜的看著柯利諾將軍一個人策馬揚鞭飛奔在前,部下無法緊隨在後。當他單槍匹馬,衝上拱橋高處時,其他士兵才與他會合。當年馬拉科夫戰役的英雄,今天第一個冒著槍林彈雨衝上橋頭,並朝運河對岸擠滿敵人的營地挺進,柯利諾將軍的英勇鼓舞了在場的所有士兵,法國人上刺刀衝鋒,如英國人所讚,“好一場白刃戰”。
就這樣,八裏橋被聯軍攻占,但清軍並沒有放棄抵抗,他們在被轟擊的營壘之中負隅頑抗。聯軍工兵在槍林彈雨中冒險清除橋麵上的障礙,為後續部隊開道,而柯利諾將軍則受阻於河對岸的敵營,他們在過了橋之後設立了橋頭堡,固守在那裏,接應和掩護陸續過橋的聯軍各部人馬。
蒙托邦將軍之子夏爾上尉進到一個寺廟,準備安設臨時指揮部,不料遭遇迎麵射來的子彈,多虧被他的頭兒烏斯曼和一排輕步兵營救,才奇跡般幸免於難。後來,第二團一戰士講了這個小故事:蒙托邦與冉曼旅剛過橋,得知兒子險遭不測,便指著其鼻子威脅道:“你要那樣,不再帶你來了!”兒子迴答:“就這個呀,也許你還不如我呢!”
聯軍繼續過河擴大其陣線,清軍搖搖欲墜,戰役的勝利對於聯軍來說似乎近在咫尺了,而就在這個時候,清軍營壘那邊傳來了震天的歡唿聲,蒙托邦將軍舉起望遠鏡望去,隻見無數的旗幟和人馬出現在視野之內,那些大旗上的漢字他看不懂,杜潘上校看了之後說:“是清國京城的皇帝親兵趕來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