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得上的打不過,打得過的追不上。這正是人們曾經用來評價戰列巡洋艦的評語。
現在,這個評語用在燕國海軍的驅逐艦的身上也正合適。硬要說哪裏不合適的話,那就是赫蘭德發現,自己的驅逐艦在速度上似乎也有點比不上對手的驅逐艦。
75小姐的重量隻有1100公斤出頭,海軍版的75小姐重量與陸軍版幾乎相當。
可是,對手的大口徑艦炮動輒就是數噸的重量。雖然在驅逐艦上,12磅以上的火炮可能就隻有1兩門的樣子。
但是12磅的拿破侖炮重量也超過了1700公斤。更加沉重的火炮,大大的拖累了荷蘭驅逐艦艦隊的速度。
這就讓他們這些專業的軍艦。在麵對燕國並不專業的武裝商船艦隊的時候,反倒落入了下風。
赫蘭德知道,決不能再這麽下去了。如果任由局勢發展下去,他的艦隊非常有可能就此覆滅。
可是,赫蘭德現在也沒有太好的辦法。現在,如果他不想放棄戰鬥的話。他也隻有兩個辦法。
其一,命令自己的艦隊全速衝向敵軍。立刻對敵人發起接舷戰。
這明顯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荷蘭驅逐艦的速度處在劣勢。想要追上敵人的驅逐艦發起接舷戰,勢必要在發起衝鋒的時候丟棄掉很多東西來提升速度。甚至可能連火炮和炮彈都要丟棄。
這樣,如果他們發起突襲失敗。整個荷蘭艦隊將再無一絲翻盤的機會。甚至連逃生的機會可能都不會有了。
更不用說,就是荷蘭人發起接舷戰恐怕也不是燕國海軍的對手。因為燕國海軍在單兵武器上的優勢,可是荷蘭人無論如何都沒有辦法彌補的。
其二,立刻想辦法脫離戰鬥。然後同自己的戰列艦編隊匯合。利用戰列艦強大的炮火壓製燕國海軍給自己爭取機會。
赫蘭德相信,如果他這麽做周哲應該是會接招的。
自從周哲把大梁的海軍都封鎖在港口之內後。燕國就將大梁的領海看成是自己的領海了。
從本質上來說,周哲這一次打得是防禦戰。他們是在保衛自己的國家,周哲是沒有退路的。
其三,就是想亞莉克希亞女王之前交代的那樣。如果實在打不過,想跑也是可以的。
赫蘭德現在其實隻有兩個選擇。要麽逃跑、要麽和自己的戰列艦編隊匯合。再迴頭打上一仗。
赫蘭德自然不想逃跑,因為在寶島上還有數千荷蘭人在。
現在和開戰前已經不一樣了。開戰前,燕國雖然封鎖了寶島,但是卻沒有直接威脅寶島上荷蘭人的安全。
因為那個時候,荷蘭和燕國還未處在戰爭狀態。
可是現在,荷蘭和燕國已經是敵對關係了。而且,寶島畢竟原本是中原人的領土。
燕國完全有理由對寶島上的荷蘭人發起進攻。現在,寶島上荷蘭人的安全全都指望赫蘭德來保護了。
赫蘭德果斷命令自己的艦隊向著自己的戰列艦編隊靠近。有了戰列艦的保護,赫蘭德就還有翻盤的機會。
現在,赫蘭德也不得不承認,雖然荷蘭海軍看起來是更強大的一方。
但是現在戰場上的形勢,卻對荷蘭人極端的不利。
可是,赫蘭德不知道,自己的戰列艦編隊已經自顧不暇了。
赫蘭德離開之後,戰列艦分艦隊的指揮任務落在了巴魯赫?洛侖茲子爵的頭上。
洛侖茲子爵的旗艦是巴達維亞號,巴達維亞號,是目前荷蘭王國所擁有的最強大的戰列艦之一。
巴達維亞號的排水量達到了四千噸,有三層火炮甲板足足一百餘門火炮。對這個時代來說,巴達維亞號是當之無愧的龐然大物。
隨著航海技術的提升,以及工業革命帶來的勝利果實。風帆戰艦的體積會越來越龐大。
著名的西班牙戰列艦,聖三位一體號擁有四層火炮甲板和140門火炮,排水量能達到4950噸。
不過,聖三位一體號還不是最大的風帆戰列艦,它隻是史上擁有艦炮數量最多的戰艦。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風帆戰列艦這個名號,可能要屬於法國人的瓦爾密號。
瓦爾密號擁有四層火炮甲板和120門火炮,滿載排水量達到了5826噸。這個體量已經同遼東艦的滿載排水量相當了。
可是,無論是聖三位一體號還是瓦爾密號在戰鬥中的表現都不好。
聖三位一體號有一個“死胖子”的諢號。因為聖三位一體號在設計之初隻有三層火炮甲板,最上麵的那一層是後來加裝的。
三層火炮甲板120門炮的船體,愣是被弄成了四層甲板140門炮的死胖子,這大大的影響了聖三位一體號的操縱性和機動性。最終直接導致了它在戰場上飲恨。
瓦爾密號的表現也好不到哪裏去。
因為艦體過於龐大,導致它在航行的時候操作異常的困難。所以瓦爾密號在參戰的時候,往往需要蒸汽船把它拖拽到指定位置才行。
瓦爾密號在1847年建造完成,1849年服役,1854年瓦爾密號參加了克裏米亞戰爭。它在蒸汽戰艦拿破侖號的拖拽下,唯一一次動用了它的側舷炮。
不過,因為瓦爾密號在戰爭中的表現實在太糟糕。所以,在1855年它就被解除了武裝變成了法國海軍的訓練艦。
1864年,瓦爾密號重新進入現役。不過那個時候的它早已經不是純風帆動力的戰列艦了。它已經被加裝了蒸汽機變成了混合動力戰艦。
而且,它那個時候也已經改名叫波爾達號了。1887年,波爾達號重新成為訓練艦,並最終於1891年退役。
順帶一提,嚴格來說,瓦爾密號也不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風帆動力戰列艦。嚴格來說,瓦爾密號隻是最大的純風帆動力戰列艦。
英格蘭的威靈頓公爵號戰列艦的滿載排水量能夠達到6071噸,它可能才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風帆戰列艦。不過,威靈頓號上有780馬力的蒸汽動力發動機。
綜合以上的那些龐然大物的表現,可以看出,純風帆動力的戰列艦的體積極限大概也就在排水量4000噸-4500噸左右。再大就會影響戰艦的實戰能力了。
所以,滿載排水量超過4000噸的巴達維亞號在這個時代絕對算是頂尖的戰列艦。
這也就可以想象,當洛侖茲看到標準排水量超過5000噸,滿載排水量能達到6000噸的遼東艦的時候,他心中到底有多震撼了?
現在,這個評語用在燕國海軍的驅逐艦的身上也正合適。硬要說哪裏不合適的話,那就是赫蘭德發現,自己的驅逐艦在速度上似乎也有點比不上對手的驅逐艦。
75小姐的重量隻有1100公斤出頭,海軍版的75小姐重量與陸軍版幾乎相當。
可是,對手的大口徑艦炮動輒就是數噸的重量。雖然在驅逐艦上,12磅以上的火炮可能就隻有1兩門的樣子。
但是12磅的拿破侖炮重量也超過了1700公斤。更加沉重的火炮,大大的拖累了荷蘭驅逐艦艦隊的速度。
這就讓他們這些專業的軍艦。在麵對燕國並不專業的武裝商船艦隊的時候,反倒落入了下風。
赫蘭德知道,決不能再這麽下去了。如果任由局勢發展下去,他的艦隊非常有可能就此覆滅。
可是,赫蘭德現在也沒有太好的辦法。現在,如果他不想放棄戰鬥的話。他也隻有兩個辦法。
其一,命令自己的艦隊全速衝向敵軍。立刻對敵人發起接舷戰。
這明顯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荷蘭驅逐艦的速度處在劣勢。想要追上敵人的驅逐艦發起接舷戰,勢必要在發起衝鋒的時候丟棄掉很多東西來提升速度。甚至可能連火炮和炮彈都要丟棄。
這樣,如果他們發起突襲失敗。整個荷蘭艦隊將再無一絲翻盤的機會。甚至連逃生的機會可能都不會有了。
更不用說,就是荷蘭人發起接舷戰恐怕也不是燕國海軍的對手。因為燕國海軍在單兵武器上的優勢,可是荷蘭人無論如何都沒有辦法彌補的。
其二,立刻想辦法脫離戰鬥。然後同自己的戰列艦編隊匯合。利用戰列艦強大的炮火壓製燕國海軍給自己爭取機會。
赫蘭德相信,如果他這麽做周哲應該是會接招的。
自從周哲把大梁的海軍都封鎖在港口之內後。燕國就將大梁的領海看成是自己的領海了。
從本質上來說,周哲這一次打得是防禦戰。他們是在保衛自己的國家,周哲是沒有退路的。
其三,就是想亞莉克希亞女王之前交代的那樣。如果實在打不過,想跑也是可以的。
赫蘭德現在其實隻有兩個選擇。要麽逃跑、要麽和自己的戰列艦編隊匯合。再迴頭打上一仗。
赫蘭德自然不想逃跑,因為在寶島上還有數千荷蘭人在。
現在和開戰前已經不一樣了。開戰前,燕國雖然封鎖了寶島,但是卻沒有直接威脅寶島上荷蘭人的安全。
因為那個時候,荷蘭和燕國還未處在戰爭狀態。
可是現在,荷蘭和燕國已經是敵對關係了。而且,寶島畢竟原本是中原人的領土。
燕國完全有理由對寶島上的荷蘭人發起進攻。現在,寶島上荷蘭人的安全全都指望赫蘭德來保護了。
赫蘭德果斷命令自己的艦隊向著自己的戰列艦編隊靠近。有了戰列艦的保護,赫蘭德就還有翻盤的機會。
現在,赫蘭德也不得不承認,雖然荷蘭海軍看起來是更強大的一方。
但是現在戰場上的形勢,卻對荷蘭人極端的不利。
可是,赫蘭德不知道,自己的戰列艦編隊已經自顧不暇了。
赫蘭德離開之後,戰列艦分艦隊的指揮任務落在了巴魯赫?洛侖茲子爵的頭上。
洛侖茲子爵的旗艦是巴達維亞號,巴達維亞號,是目前荷蘭王國所擁有的最強大的戰列艦之一。
巴達維亞號的排水量達到了四千噸,有三層火炮甲板足足一百餘門火炮。對這個時代來說,巴達維亞號是當之無愧的龐然大物。
隨著航海技術的提升,以及工業革命帶來的勝利果實。風帆戰艦的體積會越來越龐大。
著名的西班牙戰列艦,聖三位一體號擁有四層火炮甲板和140門火炮,排水量能達到4950噸。
不過,聖三位一體號還不是最大的風帆戰列艦,它隻是史上擁有艦炮數量最多的戰艦。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風帆戰列艦這個名號,可能要屬於法國人的瓦爾密號。
瓦爾密號擁有四層火炮甲板和120門火炮,滿載排水量達到了5826噸。這個體量已經同遼東艦的滿載排水量相當了。
可是,無論是聖三位一體號還是瓦爾密號在戰鬥中的表現都不好。
聖三位一體號有一個“死胖子”的諢號。因為聖三位一體號在設計之初隻有三層火炮甲板,最上麵的那一層是後來加裝的。
三層火炮甲板120門炮的船體,愣是被弄成了四層甲板140門炮的死胖子,這大大的影響了聖三位一體號的操縱性和機動性。最終直接導致了它在戰場上飲恨。
瓦爾密號的表現也好不到哪裏去。
因為艦體過於龐大,導致它在航行的時候操作異常的困難。所以瓦爾密號在參戰的時候,往往需要蒸汽船把它拖拽到指定位置才行。
瓦爾密號在1847年建造完成,1849年服役,1854年瓦爾密號參加了克裏米亞戰爭。它在蒸汽戰艦拿破侖號的拖拽下,唯一一次動用了它的側舷炮。
不過,因為瓦爾密號在戰爭中的表現實在太糟糕。所以,在1855年它就被解除了武裝變成了法國海軍的訓練艦。
1864年,瓦爾密號重新進入現役。不過那個時候的它早已經不是純風帆動力的戰列艦了。它已經被加裝了蒸汽機變成了混合動力戰艦。
而且,它那個時候也已經改名叫波爾達號了。1887年,波爾達號重新成為訓練艦,並最終於1891年退役。
順帶一提,嚴格來說,瓦爾密號也不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風帆動力戰列艦。嚴格來說,瓦爾密號隻是最大的純風帆動力戰列艦。
英格蘭的威靈頓公爵號戰列艦的滿載排水量能夠達到6071噸,它可能才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風帆戰列艦。不過,威靈頓號上有780馬力的蒸汽動力發動機。
綜合以上的那些龐然大物的表現,可以看出,純風帆動力的戰列艦的體積極限大概也就在排水量4000噸-4500噸左右。再大就會影響戰艦的實戰能力了。
所以,滿載排水量超過4000噸的巴達維亞號在這個時代絕對算是頂尖的戰列艦。
這也就可以想象,當洛侖茲看到標準排水量超過5000噸,滿載排水量能達到6000噸的遼東艦的時候,他心中到底有多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