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前線越來越巨大的壓力,井學真咬了咬牙,把一萬百勝軍派了出去。
這也是井學真的無奈之舉,他雖然有心保留百勝軍,作為日後趙欽宏重建親軍的本錢。但是,百勝軍也不能在這一戰之中袖手旁觀。
別的不說,如果百勝軍遲遲不參戰,前線的士氣是一定會受到影響的。現在雖然看不出來,那是因為士兵們都已經被戰場上的慘烈衝昏了頭腦。
但是,等到戰事越來越焦灼,等到前線的戰況越來越不利之後,士兵們的頭腦會漸漸得清醒過來。他們會意識到,井學真已經放棄了他們,甚至還把他們當成了為百勝軍逃脫所要付出的代價。
而且,在這麽重大的戰役之中,如果百勝軍始終都沒有參戰的話。在趙欽宏那裏,井學真也不好交代。
雖然現在的情況已經非常明顯了,大梁軍確實不是國防軍的對手。但是,如果百勝軍這麽重大的籌碼沒有壓上去,趙欽宏和很多不懂軍事,又或者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就會以此攻擊井學真。
所以,雖然隻是五分之一的兵力,但是井學真還是把一部分百勝軍派了上去。
果然,百勝軍上去之後,部隊的士氣再次得到了提升。百勝軍的強大,在大梁軍中是得到了公認的。
大梁軍見百勝軍都已經到前線了,他們本能的以為自己來了強大的靠山,他們翻盤的機會到了。
事實證明,百勝軍確實不愧是精銳之名。當他們走上戰場之後,立刻就為已經快要奔潰的前線注入了新的活力。
部隊的士氣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百勝軍強大的火力,在短時間之內甚至壓製了警備第三集團軍的火力。
王燁當初把半自動步槍暫時封存的舉動,在這時候顯現出了後果。這還是國防軍第一次在火力上輸給對手。
不過,這也隻是暫時的。當國防軍頂住了百勝軍的第一波攻擊之後,國防軍立刻調整了自己的部署。
大量的輕機槍和駁殼槍被集中了起來,他們用更強大的火力反壓製住了百勝軍的火力。
見到前線再一次吃緊,井學真非常的無奈。他也沒有想到,一萬名百勝軍居然隻給大梁軍爭取到了不足一個小時的優勢。
井學真觀察了一下自己的炮兵陣地,早在百勝軍剛剛投入戰鬥之後不久,他的炮兵們就基本沒再發言過了。
井學真不用看就知道,自己的重炮都已經完了。至此,井學真基本可以說,他真的是已經盡力了。他現在唯一還能做的努力,就是把他手中僅剩的四萬百勝軍派出去。可是,如果他真的這麽做的話,那他就不是在努力而是在敗光趙欽宏的家底。
井學真無奈得說:“通知百勝軍的弟兄們,我們準備撤出戰場吧。”
井學真放棄了這一次的戰役,從早上開始到下午三點左右,這不足一天的時間。井學真花費五年時間訓練出來的親軍,就要敗亡在了王英石的手上了。
井學真很快就帶著自己的百勝軍撤離了戰場。百勝軍和王燁的近衛第一師不一樣,百勝軍沒有近衛第一師那麽強大的機動力。
想要順利的撤離戰場,他們必須要自己友軍為自己提供足夠的掩護。或者說,他們需要自己的友軍用生命來為自己爭取到足夠的時間。
井學真離開的時候,甚至都沒有給自己的部下下達讓他們盡力抵抗的命令。因為畢竟是在一起五年的老兄弟了,井學真是真的不忍心讓他們在自己的命令下去送死。
“至少......”井學真在臨走前喃喃自語的說:“如果我沒有下達讓他們拚死抵抗的命令的話。他們投降就不算是違抗軍令,相關的責任也隻要有我一人承擔就行了。如果你們能逃迴去,你們依然是陛下的寶貴財富,是他能夠重建親軍的家底。”
說著,井學真再次凝望了一下自己的兄弟們:“弟兄們,珍重吧!”
說完,井學真看著還在頑強抵抗的士兵們,他不由自主的留下了淚水:“弟兄們,這是我能為你們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然後,井學真便再也不迴頭,帶著自己剩餘的四萬百勝軍離開了。
戰場上的大梁軍將士,並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自家主帥已經撤離了戰場。因為燕國炮火的威脅,大梁的將軍們不再使用自己的帥旗,以免成為燕國的活靶子。
雖然平時,這樣做會給部隊的指揮和調度帶來一些不便。畢竟兩千多年以來,士兵們已經習慣了看著自家的帥旗、令旗,聽著自家的戰鼓來確定自己下一步的行動。
但是在現在,因為帥旗不在,沒有士兵能通過帥旗的異動判斷出自己的主帥已經撤離了。
雖然在後方的大梁軍將士能明確的看到自家主帥逃跑的行為。但是,十幾萬人的大部隊,漫山遍野的鋪開,大梁軍就是想把這樣的消息傳給前方的弟兄也需要不短的時間。
井學真的部下也算是沒有完全辜負他這麽多年以來的培養了。
雖然後方的將士發現了自家主帥的逃跑行為。也有一些心思活泛的將士意識到了,井學真既然沒有下達讓他們拚死抵抗的命令,那他們其實是可以逃跑的。
而且,身為多年的老兵,也是有同燕國國防軍正麵交鋒經驗的老兵,他們知道自己對未來的大梁來說是多麽寶貴的財富?
既然逃跑也不用被問罪,確實有不少人選擇了跟隨自家主帥的腳步逃跑。
井學真並沒有在意那些跟隨自己逃離的人。或者說,他有意的默許了那些人的行為。
但是,絕大部分的將士都選擇了在戰場上完成自己的使命。即便他們現在再怎麽努力也是枉然,隻是徒勞的犧牲自己的性命而已。
可是,這是兩種理念的交鋒。燕國和大梁代表的是兩個截然對立的階層,他們的立場不同,他們的理念也不同。
在這場戰鬥中,沒有任何人有退路可言。這種對立已經深深的刻進了雙方士兵的骨髓之中,讓他們在這場已經實際上分出勝負的戰爭中,繼續不停的廝殺著。
這也是井學真的無奈之舉,他雖然有心保留百勝軍,作為日後趙欽宏重建親軍的本錢。但是,百勝軍也不能在這一戰之中袖手旁觀。
別的不說,如果百勝軍遲遲不參戰,前線的士氣是一定會受到影響的。現在雖然看不出來,那是因為士兵們都已經被戰場上的慘烈衝昏了頭腦。
但是,等到戰事越來越焦灼,等到前線的戰況越來越不利之後,士兵們的頭腦會漸漸得清醒過來。他們會意識到,井學真已經放棄了他們,甚至還把他們當成了為百勝軍逃脫所要付出的代價。
而且,在這麽重大的戰役之中,如果百勝軍始終都沒有參戰的話。在趙欽宏那裏,井學真也不好交代。
雖然現在的情況已經非常明顯了,大梁軍確實不是國防軍的對手。但是,如果百勝軍這麽重大的籌碼沒有壓上去,趙欽宏和很多不懂軍事,又或者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就會以此攻擊井學真。
所以,雖然隻是五分之一的兵力,但是井學真還是把一部分百勝軍派了上去。
果然,百勝軍上去之後,部隊的士氣再次得到了提升。百勝軍的強大,在大梁軍中是得到了公認的。
大梁軍見百勝軍都已經到前線了,他們本能的以為自己來了強大的靠山,他們翻盤的機會到了。
事實證明,百勝軍確實不愧是精銳之名。當他們走上戰場之後,立刻就為已經快要奔潰的前線注入了新的活力。
部隊的士氣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百勝軍強大的火力,在短時間之內甚至壓製了警備第三集團軍的火力。
王燁當初把半自動步槍暫時封存的舉動,在這時候顯現出了後果。這還是國防軍第一次在火力上輸給對手。
不過,這也隻是暫時的。當國防軍頂住了百勝軍的第一波攻擊之後,國防軍立刻調整了自己的部署。
大量的輕機槍和駁殼槍被集中了起來,他們用更強大的火力反壓製住了百勝軍的火力。
見到前線再一次吃緊,井學真非常的無奈。他也沒有想到,一萬名百勝軍居然隻給大梁軍爭取到了不足一個小時的優勢。
井學真觀察了一下自己的炮兵陣地,早在百勝軍剛剛投入戰鬥之後不久,他的炮兵們就基本沒再發言過了。
井學真不用看就知道,自己的重炮都已經完了。至此,井學真基本可以說,他真的是已經盡力了。他現在唯一還能做的努力,就是把他手中僅剩的四萬百勝軍派出去。可是,如果他真的這麽做的話,那他就不是在努力而是在敗光趙欽宏的家底。
井學真無奈得說:“通知百勝軍的弟兄們,我們準備撤出戰場吧。”
井學真放棄了這一次的戰役,從早上開始到下午三點左右,這不足一天的時間。井學真花費五年時間訓練出來的親軍,就要敗亡在了王英石的手上了。
井學真很快就帶著自己的百勝軍撤離了戰場。百勝軍和王燁的近衛第一師不一樣,百勝軍沒有近衛第一師那麽強大的機動力。
想要順利的撤離戰場,他們必須要自己友軍為自己提供足夠的掩護。或者說,他們需要自己的友軍用生命來為自己爭取到足夠的時間。
井學真離開的時候,甚至都沒有給自己的部下下達讓他們盡力抵抗的命令。因為畢竟是在一起五年的老兄弟了,井學真是真的不忍心讓他們在自己的命令下去送死。
“至少......”井學真在臨走前喃喃自語的說:“如果我沒有下達讓他們拚死抵抗的命令的話。他們投降就不算是違抗軍令,相關的責任也隻要有我一人承擔就行了。如果你們能逃迴去,你們依然是陛下的寶貴財富,是他能夠重建親軍的家底。”
說著,井學真再次凝望了一下自己的兄弟們:“弟兄們,珍重吧!”
說完,井學真看著還在頑強抵抗的士兵們,他不由自主的留下了淚水:“弟兄們,這是我能為你們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然後,井學真便再也不迴頭,帶著自己剩餘的四萬百勝軍離開了。
戰場上的大梁軍將士,並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自家主帥已經撤離了戰場。因為燕國炮火的威脅,大梁的將軍們不再使用自己的帥旗,以免成為燕國的活靶子。
雖然平時,這樣做會給部隊的指揮和調度帶來一些不便。畢竟兩千多年以來,士兵們已經習慣了看著自家的帥旗、令旗,聽著自家的戰鼓來確定自己下一步的行動。
但是在現在,因為帥旗不在,沒有士兵能通過帥旗的異動判斷出自己的主帥已經撤離了。
雖然在後方的大梁軍將士能明確的看到自家主帥逃跑的行為。但是,十幾萬人的大部隊,漫山遍野的鋪開,大梁軍就是想把這樣的消息傳給前方的弟兄也需要不短的時間。
井學真的部下也算是沒有完全辜負他這麽多年以來的培養了。
雖然後方的將士發現了自家主帥的逃跑行為。也有一些心思活泛的將士意識到了,井學真既然沒有下達讓他們拚死抵抗的命令,那他們其實是可以逃跑的。
而且,身為多年的老兵,也是有同燕國國防軍正麵交鋒經驗的老兵,他們知道自己對未來的大梁來說是多麽寶貴的財富?
既然逃跑也不用被問罪,確實有不少人選擇了跟隨自家主帥的腳步逃跑。
井學真並沒有在意那些跟隨自己逃離的人。或者說,他有意的默許了那些人的行為。
但是,絕大部分的將士都選擇了在戰場上完成自己的使命。即便他們現在再怎麽努力也是枉然,隻是徒勞的犧牲自己的性命而已。
可是,這是兩種理念的交鋒。燕國和大梁代表的是兩個截然對立的階層,他們的立場不同,他們的理念也不同。
在這場戰鬥中,沒有任何人有退路可言。這種對立已經深深的刻進了雙方士兵的骨髓之中,讓他們在這場已經實際上分出勝負的戰爭中,繼續不停的廝殺著。